孫立平:緊關係的弊端與進一步的理論思考

【這篇文章本來是就張扣扣復仇案來寫的。但寫完時覺得時過境遷,就沒有發出來。而最近接連發生的幾起研究生自殺事件,使得我覺得有必要將這個問題進一步探討下去。在昨天被刪的評論研究生自殺的文章中,我主要討論了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階段會面臨的一些主要困惑和焦慮。其中也談到師生關係的問題。在這幾起事件中,都涉及到我這裡所說的緊關係。現在發表的文本增加了一些內容】

格蘭諾維特的強關係弱關係

在《復仇案所折射出的社會生態 》一文中,我提出了緊關係這個概念。在評論中和留言中,有朋友希望我進一步談談這個概念。下面就試一試。

我當時的原話是:

但無論是哪一個,都表明一種很有特點的關係模式,我將其稱之為緊關係。這個緊關係的概念,與社會學中講的強關係比較相近,但也有細微的差別。緊關係強調的是,在這種關係模式中,人和人的關係更緊密,互相之間對對方有約定俗成的更高的義務,互相對對方也有更高的期待。這與人們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松關係是不一樣的。這與在城市中,特別是在白領中經常見到的那種關係模式是不一樣的。而這樣的一種緊關係,由於對對方的期待太高,很容易反目成仇。張王兩家關係從好變壞,甚至最後的惡化,與其身在其中的這種緊關係模式是有直接關係的。

對社會學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社會學中有個強關係弱關係的概念。這一對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提出來的。強關係指的是個人的社會網路同質性較強,人與人關係緊密,有很強的情感因素維繫著人際關係。弱關係的特點則是個人的社會網路異質性較強,人與人關係並不緊密,也沒有太多的感情維繫。也就是所謂泛泛之交的關係。

格蘭諾維特提出這對概念,其實是想弱關係的重要性。因為在人們的常識性印象中,都以為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關係才重要才有用。但格蘭諾維特通過對人們找工作過程是研究發現:弱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人們的印象,實際上很多人在找工作時使用的是弱關係。其道理是: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掌握的信息也很相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相反,只有弱關係才能提供多樣性的信息,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在格蘭諾維特之後,我的老同學邊燕傑教授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對中國社會的研究,並提出了強關係假設。他認為中國社會並非美國的弱關係社會,而是一個強關係社會。也就是說,在中國,想要辦成事,靠的不是弱關係所能夠獲得的信息的廣度與多樣性,而是強關係所能給予的確定而有力的幫助。我們通常說,找關係,就是這個意思。可以說,邊燕傑的強關係假設是很符合中國社會現實的。

緊關係與強關係的差異

我這裡的緊關係之所以強調這個緊字,強調的是一種距離,一種距離感。而在社會的意義上,它表現為各自的獨立性、邊界清晰性以及相互依存性的程度。其間的差異,與強關係或弱關係的差異並不完全一致。

這首先表現在人們的空間距離感上。在社會交往中,除了極特殊的情況,如戀人、如父母與未成年的子女外,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有研究說,這個距離至少要有半米。但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只要是一些人聚在一起,比如排隊,往往都是人挨人。這與許多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中的情形形成鮮明對照。

當然這與中國人多,而且習慣於加塞有關,但也不完全是這個原因。假如都是排長隊,都是人很多,你可以看到,在西方那好像是一個個的個人在排隊,而中國人好像是一小伙一小伙人在排隊。而每一伙人互相之間,往往都是面對面在說話。有人說,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比較喧鬧,與這個因素應當不無關係。

原因在什麼地方?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對自己以及對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理解和感受不同。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在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都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在人類社會中,一個人的獨立性越強,越具有開放性,他的安全範圍可能更大。反之,一個人的獨立性越弱,開放性越差,他的安全範圍就越小。當客觀的情形使一個人面對超越安全邊界的情形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與親近的人貼得越近或是更頻繁互動的需求。

這種情形在社會的意義上也是如此。有的人,彷彿有自己的一塊領地,不許別人輕易進入,而對於別人的領地也願意保持尊重和距離。遇到事情的時候,輕易不詢問別人的意見或是尋求別人的幫助。相反,有的人很難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邊界。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人,無論大事小情,經常要別人幫忙。甚至越俎代庖,替別人做決定。看見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買了,在不徵求意見的情況下,替朋友也買一個。甚至在並非很緊密的關係中也是如此。這就是人們經常講的不見外,或不把自己當外人。

有時這與關係的親密與否無關,至少不是直接有關。比如說,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無論在什麼樣的社會中,都是屬於格蘭諾維特所說的強關係了。但同樣是強關係,在不同的文化中,關係模式卻可能有很大不同。在有的文化中,哪怕是未成年的子女,也尊重他們的隱私。而在另外的文化中,親人之間還有隱私還有邊界,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反過來說,弱關係也是如此。同樣是弱關係,其鬆緊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弱關係就是泛泛之交,在有的社會中,如果不是好朋友,像碰觸、距離過近、貼面耳語這樣的動作是很忌諱的。但在中國,則不怎麼忌諱這樣的動作。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一種有意建構緊關係的努力。比如,在北方的一些地方,稱呼上擬親屬化。

緊關係意味著界限的模糊甚至消失。我們有時形容兩個關係非常密切的人,叫不分你我。但在這不分你我當中,意味著個人對這種關係的更多的投入,以及對對方的更多的期待。由此導致的這種關係的脆弱和易於反目,是顯而易見的。

僅從西安交大和武漢理工這兩件事情來看,都有這樣的特徵。這不但進一步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依附關係,而且很容易導致師生之間行為邊界的模糊。比如什麼事情是學生應當為老師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什麼是老師應當為學生做的,什麼是不應當做的。學生為老師買飯、洗衣服、當司機,甚至做按摩,陪老師聊天。學生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老師,甚至要隨叫隨到。楊的導師說:「老師把心掏出來給你們,可為什麼有些人就不懂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另一位導師甚至讓學生叫自己爸爸,入師門要下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牽涉到的兩位導師都不是壞導師,對學生都很負責,很有責任心。特別是武漢理工那位導師,還熱心幫助困難同學。但在師生關係上,他們都努力營造一種家庭氛圍。而問題也就出在這裡。他們把正常的師生關係變成一種類似家人的緊關係。在這種扭曲的緊關係中,不僅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且很容易由於達不到其中一方特別是導師的預期而導致關係的破裂。

關於這種緊關係,再看看當時的兩則評論:

個人對孫老師文中所提到的農村「緊關係」特別有體會,兩個好的像是一家人的家庭,完全可能因為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一個價值幾毛錢的小物件而大打出手,然後發展為「世仇」,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現象是相當普遍,所以,要消除這樣的「未開化」因素,還是需要大大提高人的素質才行啊...

張扣扣事件所反映的農村人際關係模式其實在農村普遍存在的。兩個家庭親親疏疏、由好變壞、甚至肢體衝突到互不理睬、更極端的是結下世仇(張扣扣事件就是最極端的情況),大部分農村家庭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只不過沒有到最極端情況。但是如何化解這種家庭之間的關係危機,以前農村就是叢林法則,強者囂張跋扈,弱者忍氣吞聲,將仇恨傳遞給下一代。所以,化解農村這種關係危機,還是要依靠法治,特別是提高司法公信力。

同樣的道理,越是在緊關係中,對一致性的要求就越強,因為不一致出現問題而翻臉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一點,在國家的層面上也是如此。在世界上有一類國家,他們更強調意識形態的一致性。在這樣的國家之間,關係好的時候就是戰友,一旦破裂就是敵人。因為雙方都把對方視為叛徒,而叛徒是比敵人更可恨的。好的時候可以無私援助,翻臉後又打的頭破血流。

每期一圖

2012年攝於北京白河堡水庫。


推薦閱讀:

五黃、門的關係、空亡
八字看你與男友的關係,到底何去何從?
牛人深論避震與操控的關係 你都懂?
從命圖看夫妻間關係
淺談筋骨與臟腑的關係

TAG:思考 | 理論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