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米七年

2010年4月6日,雷軍跟十來個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正式開始小米公司的創業。如今七年過去,小米還在路上。

2012年7月2日,伍亮雄坐了整整21小時火車,從廣州到達北京。

陌生的城市,沉重的行李,36攝氏度的高溫。

熱浪滾滾,前一天下的雷暴雨已了無痕迹,汗流浹背的伍亮雄好不容易扒住一輛計程車。

「去小米公司。」他說。

「什麼大米小米,不認識。」司機一臉茫然,拒載了。伍亮雄一連截了五六輛計程車,都沒人知道這家用莊稼命名的公司。他很納悶。

「我一直以為小米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伍亮雄後來說——即便赴京前他還花了很長時間說服父母,小米不是一家傳銷組織。

1.「我要去小米工作」

現在看來,2012年是智能手機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一方面,憑藉iPhone 4驚艷市場的蘋果繼續獨領風騷,當年乘勝追擊推出了穩中有變的iPhone 5。

另一方面,開放的安卓平台改變了整個智能手機生態。所有品牌重新歸零,開始血雨腥風的殘酷較量。

那一年,老態龍鐘的諾基亞與摩托羅拉已半截入土;幸運的HTC搶佔先機,市場佔有率壓過諾基亞僅次於iPhone,登上曇花一現的巔峰;財大氣粗的三星則採取雙旗艦(S+Note)引領下的機海戰術,與蘋果一同瓜分了智能手機市場大部分利潤;索尼Xperia、LG、Nexus等大牌同樣虎視眈眈。

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則是「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天下。

然而,當時「中華酷聯」仍沉迷於龐大的運營商定製機市場,並不能真正代表國產智能手機的崛起。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當年幾乎沒有一款國產手機敢超越1999元價格線雷池一步。

在大牌廠商激烈廝殺時,2010年4月正式創立的小米正在悶聲成長。

2011年12月,小米手機第一輪開放購買,三個月後售出第100萬台;2012年6月7日銷量突破300萬台。

這樣的成績還不足以引起大廠商的側目,卻成功驗證了「先做ROM再做手機」的「小米模式」可行,同時也為小米手機帶來第一批忠實「米粉」,其中就包括伍亮雄。

伍亮雄是最早的「米粉」之一。2010年8月小米推出MIUI首個內測版時,伍亮雄還是大一學生。好不容易拿獎學金和過年紅包湊錢買了一台摩托羅拉的「里程碑」,喜歡折騰手機的他轉身就刷了小米的ROM。

「當時在論壇上研究什麼ROM好,聽說有一個MIUI挺好的就刷了。發現的確比原來的好太多,就一直用。」伍亮雄說。

在安卓發展早期,原生安卓的很多功能不是差,而是壓根沒有,比如軟體管理器、主題、通訊薄等等。

嘗到甜頭的伍亮雄刷機成癮,一口氣把班上同學的手機能刷的全刷成了MIUI,其中不乏HTC、三星、摩托羅拉等大牌手機。

從此他開始混跡小米的「MIUI論壇」,用自己豐富的刷機經驗解答了很多關於MIUI的問題,並很快進入論壇「特殊用戶組」。

2011年8月16日,小米正式發布小米手機,定價1999元,國內首款雙核1.5G手機,「各種配置都特別屌那種」。

隨後馬不停蹄的,小米轉戰廣州舉辦了一場「米粉」線下見面會。

因為學校在郊外,當時伍亮雄坐了兩個小時公交趕到廣州天河區參加活動。見面會特別小型,全場只有一百號人左右,氣氛卻意想不到地熱烈。

那天主講的是「阿黎」——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但當時伍亮雄不但不認識阿黎,連雷軍是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們是做MIUI的」,卻依然覺得特別酷,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創業公司。

在伍亮雄眼中,小米就是中國的蘋果公司。「當時就打定主意要去小米工作。」他後來說。

因為是MIUI論壇資深用戶,在論壇里也很活躍,於是跟小米官方接觸後,他只通過一個電話面試就拿到了在小米實習的機會。

大三考完試,伍亮雄便迫不及待地買了火車票。

他去報到時,小米由於人員增長很快,辦公地點已經從銀谷大廈遷至望京卷石天地大廈。一進辦公室,眼前齊刷刷的全是電腦,特別符合他對互聯網公司的想像。

他也如願拿到了小米員工牌:1560號。

2.「鐵人三項公司」

比起伍亮雄這些後來被小米公司氣質吸引而來的年輕人,早期員工李偉星和金凡加入小米則純屬機緣巧合。

最早組建小米初創團隊時,雷軍秉承的是精英主義。他曾說要創辦一個「鐵人三項公司」——把谷歌、摩托羅拉和微軟最棒的人才集合在一起。

事實上在早期小米公司研發團隊除了金山以外,一半以上員工都來自於這三家公司,而且公司平均年齡為32歲。這樣的背景,這樣的年紀,在哪個公司都是頂樑柱。

比如李偉星和金凡。他們分別來自微軟和谷歌,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了四年以上。

在微軟的四年間,李偉星專註於研發Windows Phone攝像軟體的一部分功能。因為專註的領域太窄,在工作中他萌生了很多創新的想法,在微軟的體制下卻無用武之地,工作熱情日漸消磨。

2009年年末,微軟突然決定改變策略,基本放棄Window Phone在中國的市場,因此微軟中國相應部門重整,全部收回美國總部。

在留意公司內部機會的同時,李偉星也開始尋找外面的機會。

在面試完谷歌之後,有一個人把他推薦給了創新工場。後來李偉星表示對創新工場做操作系統的模式有一定顧慮。

這個人就是林斌,他在籌備的項目正是小米,他又把自己正在籌備的項目告訴了李偉星。

當時林斌還在谷歌,正在準備與雷軍一同創立小米。隨後與雷軍一拍即合的還有時任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的KK黃江吉,時任谷歌音樂產品負責人的洪鋒,以及時任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的周光平。

由於是中山大學校友,林斌之前就認識李偉星。跟李偉星簡單聊了一下後,他把李偉星推薦給雷軍面試。

「聊了幾個小時,聊雷總做過和在做的一些事情,聊手機行業的現狀、對智能手機的看法、做小米手機的目標等等。算是相互了解吧。」李偉星回憶道。

兩天後,李偉星決定加入小米,工號12號。

2010年的互聯網界還發生了一件大事:谷歌決定正式關閉在中國大陸的網路搜索服務。

在鮮花湧向谷歌北京、上海的辦公室的同時,身在谷歌的金凡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

當時金凡在上海跟著洪鋒做谷歌音樂,有一天洪鋒突然問他:北京有一個機會你要不要去看看?

幾天後,金凡出現在小米辦公室。

當時小米只有幾十個人,金凡一眼看到的,是正在創作的「米兔之父」孫光斗。因為谷歌以工程師文化為主,缺乏設計師,金凡當時覺得特別有意思。

後來面試他的是阿黎,聊了大概一個小時,介紹了公司的一些情況。具體說了什麼金凡全忘了,腦中滿是那隻活潑可愛的米兔。

「比較感性,一個小時後就決定過來了。」金凡笑道。他的工號是94號。

那時小米給李偉星和金凡的薪水,比起前公司基本上算是腰斬,甚至還不如。

「如果純粹為錢而來,是很痛苦的,糾結於錢的人一般最後是不會來的。」李偉星說。金凡則覺得大部分來的人還是覺得這事有意思,想做一些創新的、有趣的事情。

當然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雷軍也給初創團隊畫了很大的餅。但如今回過頭來看,李偉星和金凡都覺得當時「餅畫得還不夠大」。

3.「每天上班就像打怪練級」

進入小米後,李偉星和金凡的工作有且只有一項:MIUI。

當時市面上的安卓系統非常不完善,面對流暢的iOS系統基本被吊打,安卓手機往往只能堆砌硬體作為賣點。

然而當時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哪個品牌的手機,只要屬於安卓陣營,硬體上供應鏈差異化空間較小,軟體上則主要是UI的差別。這就給了小米和其他大牌手機近身肉搏的絕好機會:一個運行流暢、功能完善的ROM無疑是最清晰可見的突破路徑。

「當時什麼都是新的,只要做(功能),就有用。」這種狀態讓整個團隊都很興奮,金凡形容每天的工作是「打網遊」。

「感覺每天上班都像到了一個大網吧,大夥天天打怪練級,整整打了兩年,滿足感強烈到根本停不下來。」

那兩年MIUI團隊每天基本上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有時討論一個問題討論到十一點。「有人說:『誒,這個方案要這麼改,你再去改一下,我們待會一點鐘對一下。』大家也沒覺得這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人人都非常拼。」李偉星說。

那時李偉星和同事們可以創新的地方非常多,絕大部分核心應用包括鎖屏、狀態欄、電話、聯繫人、簡訊、天氣等等他都參與開發過。

「討論完想法,立馬做,很快見到效果。這個過程讓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特別是那時已經有產品了,能夠看到用戶的反饋,更不一樣。」李偉星形容當時體力上是累的,但精神是愉悅、亢奮的。

後來小米被外界詬病的「996」工作制便誕生在那個時候。從早九點工作到晚九點,一周工作六天,這樣高強度的安排從未被明文規定,而更像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在「996」的加持下,MIUI開創了業界最快的發布節奏:每周五更新一個版本,讓用戶反饋的需求得到快速響應和修正。

如此快的發布節奏能讓團隊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和士氣。比如一個用戶反饋一個功能痛點,下個星期更新後痛點就被滿足了,團隊的勞動成果也立刻得到正反饋——這樣的心理反饋機制跟遊戲的確很像。

有一次金凡要做一個通知欄的改進,準備了A、B兩個方案。金凡傾向於B方案,阿黎卻堅持A方案,最終因為要快速決策,阿黎拍板了A方案。

結果當天晚上在論壇上被用戶罵得很慘,金凡和小夥伴們在下個版本就改回來了。

「我們響應用戶的機制非常快速。現在不滿沒關係,下個版本立刻讓你爽回來。」金凡說。那之後阿黎覺得不好意思,還問金凡要不要出去喝酒。

定時定點發版本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對團隊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什麼時候規劃功能,什麼時候寫代碼,什麼時候測試,測試周期多久才合理,這之前設計師什麼時候ready,產品功能什麼時候ready……一周一版本的發布節奏需要不斷摸索,才能達到快速迭代和質量保證之間的平衡。」李偉星說,這過程中摔過的坑吃過的虧不少。

在這樣的運營模式下,MIUI很快樹立了在業界的地位,甚至在全球範圍出現了十多個「米粉」自發組織的國外粉絲論壇。

早期的MIUI對國產手機ROM發展的帶動作用也特別明顯,當時幾乎所有友商開始做ROM,都必須拿著MIUI抄一抄。某些公司在做一個功能的時候,如果有疑慮要不要做,說服老闆最有力的理由是:你看MIUI都做了。

4.「哥們消失一年就做了這事」

跟MIUI一樣,小米手機也是從零開始。

在小米「開天闢地」之初,雷軍就已經決定了要做手機。

當時國際大牌手機佔據著4000-5000元價位,國產機則大量集中在運營商的定製機市場。消費者要麼選擇高價大牌旗艦機,要麼選擇打電話發簡訊為主的國產低端機,市場上壓根沒有2000元左右的「高性價比」智能手機可選。

這正是小米看中的市場空白。對於當時的手機廠商而言,以低於2000元的成本打造高配置手機並不難,難題在於如何在算入高昂的渠道運營費用以及市場推廣費用之後,把手機以不到2000元的售價賣出去還不虧損。

王立(化名)要做的就是這樣一款手機。

王立畢業於北京大學,當時是摩托羅拉的資深員工。2009年下半年他完成了一個項目,突然變得很閑,「就覺得很不爽」。

當時大型外企的生活特別舒服,很多人早上十點上班,下午五六點就走了,一天也不幹什麼事情。

「中午跟他們吃飯,聊孩子、房子、車子,聽得很不爽,沒法聊到一塊。」畢業於名牌大學的王立有理想有抱負,當時看了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特別擔心自己再這樣待下去會「待廢了」。

在「摩托羅拉不一定能養我一輩子」的想法下,王立開始找工作,很快就拿了幾個offer,其中就包括李開復的。

正打算去新公司上班,一個剛剛從微軟跳槽到小米的大學同學給他電話,問他要不要跟雷軍聊一聊。

「我說我已經拿到offer了。他說就聊聊,不少胳膊不少腿的。我就說好吧。」王立說。

他和雷軍從中午一點聊到下午五點,offer就簽好了,沒兩天就到小米上班了。

當時最打動王立的是雷軍的一個想法,而這個想法也貫徹了小米公司成長的整個過程。

「他說,『我的手機會賣得很便宜,會讓很多人來用它,會有一千萬人來用你做的手機。』」工程師最大的追求就是成就感,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王立覺得自己的價值觀跟雷軍很一致,便毫不猶豫地加入小米。

2010年8月入職的時候,王立是小米手機團隊屈指可數的一員,當時甚至周光平都還未加盟。

「人也沒有,資料也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有,一開始就是告訴老大(雷軍)要花什麼錢去買什麼東西。」王立回憶。

要組建完整的手機團隊,要麼費勁一個個位置招,要麼拉攏到業界大佬過來。雷軍選擇了後者。

當時雷軍聯繫了好幾個業界大佬,其中一位談得很辛苦,但最終也沒有過來,原因主要是不相信小米的互聯網手機模式。他就是後來成為鎚子科技CTO的錢晨。

2010年10月,周光平帶著一票人過來了,高通的資料也拿到了,王立和同事們才開始正式研發小米手機。

在周光平沒來之前,王立跟同事們吃完午飯後會在公司附近遛彎,總在夢想未來,「天天YY,卻覺得時光特別美好」。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當時王立在小米這家初創公司身上看到了很多問題,每天午後遛彎時都會拿出來跟大夥討論一番。

有一個新來的小孩,來得很早,工號也在100號以內。結果沒過幾天就不來上班了,問他為什麼,說被大家中午討論的問題嚇跑了。

「我討論這些問題時從來不擔心,總覺得所有的問題必須發現它,知道有這些問題,才能想辦法解決。直到現在也是這樣:從來不擔心有問題,相信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被解決。」王立說。

然而在開發第一部手機產品時,小米的的確確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所有的供應商都不知道小米這家公司,第一反應都是不支持,導致根本「沒東西可以用」。

有一次供應鏈的人拜訪,直接跟王立和他的同事說:「我知道我們不會給你們用的,但是為了走個形式我們還是得過來聊一聊。」王立為此感到很受傷。

最後還是靠雷軍打破僵局,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供應商。2010年日本福島發生6.2級地震後,他還去拜訪了日本的供應商。當時往東京飛的飛機幾乎是空的,除了雷軍和幾個小米同事。這感動了不少供應商。

「我相信雷總一定能做成,一來在創業這條路上他有很豐富的打拚經驗,二來他口才非常好,能說服人。」王立認為,能夠說服自己的雷軍一定也能說服供應商,說服其他人才,把強大的人都聚集起來。

做第一代手機產品時小米特別低調,沒對外界透露任何風聲,對不少朋友來說王立彷彿消失了一年。

因此「816」發布會對於王立們來說就像個節日一樣,這些工程師親自站台熱情服務米粉。王立還花光自己當月薪水買了五台小米手機,全送給了朋友,包括他的碩士導師。

「就是想告訴他們,哥們消失一年就做了這事。」王立說。

5.「成就感下降很快」

小米手機的殺傷力首先體現在價格上。

在將小米第一款手機定價為1999元後,此後小米發布的每一款旗艦機型如小米2、小米2S、小米3、小米4,基本款定價均為1999元。

這樣的定價讓小米成功建立了第一個價格錨點,讓不少國產廠商品牌對2000元紅線望而卻步,建立了初步的「高性價比」競爭優勢。

隨後,小米推出定價為1499元小米青春版繼續下探價格,然後又推出999元的紅米搶佔千元機市場。

紅米系列大賣,小米又順勢推出大屏的紅米Note,成功將999元變成自己的第二個價格錨點。

小米的連環拳對國內手機市場產生了鯰魚效應,開始倒逼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改變經營策略。

首當其衝的是定製機市場。

當時「中華酷聯」千元左右的定製機配置很低,既沒有品牌溢價也沒有用戶粘性,在小米的高性價比策略面前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在紅米殺入1000元價格線之後,除了華為手機憑藉技術實力強行轉型、並創立緊跟小米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以外,其他三家的手機迅速被邊緣化。

與此同時,三星、HTC等品牌的市場空間也遭到擠壓,以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智能手機崛起,這些國際大牌的手機產品先後在1500元以下、1500-2500元區間市場佔有率被國產廠商超越並拋離。

被國產手機強勢侵蝕後,2014年三星手機銷量下滑40%,市場份額從國內第一跌出前三。

切入市場短短几年,小米便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全新局面,這或許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2015年2月,IDC公布了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名,小米以12.5%的佔有率位居第一,同比漲幅高達186.5%。

2015年6月30日,小米上半年手機銷售量為3470萬台,同比去年增長33%,連續五個季度穩居國內手機銷量第一。

靠著「米粉文化+電商手機」建立的「小米模式」,一時所向披靡。

在登上頂峰的同時,小米公司內部悄然發生了變化。

金凡敏感地注意到了這樣的變化。

早期安卓系統各種功能高度不完善,很容易就可以把零分的事情做到六分。比如加一個手電筒的小功能,很快就可以完成,用戶的感知度也很高,效果立竿見影。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根本忙不過來。

然而經過三四年的開發,李偉星和金凡們發現所有容易的功能都做完了,這時只能專攻一些比較龐大的功能。「龐大」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給出結論,譬如一個強大的圖像編輯功能,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開發完成。

與此同時用戶的反饋時間也會越來越長,且隨著功能複雜度的增加,用戶也很難提出很有見解的建議,反饋的痛點也更加模糊。

李偉星和金凡還會去看論壇的反饋,但漸漸發現:過去一年看的幾百個帖子,有可能絕大部分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說同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可能是非常模糊的,或者是可做可不做的,或者是做了會損傷一部分用戶不做卻會損傷另一部分用戶的。

「比較難有那種做了大家都很開心的東西了。開發節奏依然很快,但成就感急速下降。」金凡說,「打遊戲爽的原因在於它能給你持續的刺激感。剛開始打哪一個野怪都能獲得經驗,但現在你已經60級了,打小怪沒意義了,怎麼辦?只能打非常難打的怪,以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6.遭遇滑鐵盧

誰也沒想到,小米的滑坡會來得那麼快。

2015年的小米高開低走,年初高調宣稱銷量要衝擊8000萬台甚至1億台,最終全年銷量卻只有7000萬台,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隨著華為手機銷售量突破1億台,2015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也被華為搶走。

更讓小米鬱悶的是,華為Mate 7橫空出世,衝擊高端市場成功。而小米力推的小米Note卻因未跟上指紋識別大趨勢等原因,高配版衝擊2999元無果,成為小米最失敗的旗艦機型。

為了緩解壓力,2016年雷軍並沒有給小米手機提任何業績目標,說:「2016,開心就好。」

然而2016的小米不見得能開心。

整整一年小米不但不能重現輝煌,IDC數據更顯示,小米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出貨量)同比下跌分別為: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同比下跌達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8.9%。

這不禁讓人感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風雲變幻之快。

一方面,「消費升級」取代「性價比」成為市場主流。2015年相較於2014年,2000-3000元價位國產機佔比從2014年的28%提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88%;3000-4000元檔位國產機佔比從2014年的8%提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77%。「拋棄低端價格戰、走精品路線、尋求品牌溢價」成為2016年各大國產手機廠商的共識。

但小米在這方面並無優勢。極光大數據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2月小米手機的整體保有量為8.4%,其中數量最大的機型為相對低價的紅米Note3,佔比10%。

另一方面,在手機同質化的大背景下,線下渠道的重要性開始顯現。2015年華為利潤增長率高達49%,主要源於線下渠道;vivo 2015年出貨量同比增加了66.7%,線上渠道出貨佔比僅為5%。

而小米長期堅持「低價策略」,未給線下渠道留有足夠利潤空間,因此不能推進渠道分銷模式來爭奪線下市場。「去渠道化」起家讓小米先天缺乏線下渠道,很難跟上市場下沉的趨勢。而在三四五線城市,賣場和店面是消費者體驗手機最重要的一種途徑。

更讓小米頭痛的是,隨著其他廠商UI能力的提升,從前MIUI吊打其他廠商的情況不再。如今MIUI很難跟競爭對手拉開差距,以往建立的優勢也在縮小。

為了扭轉局面,小米一方面開始採用明星代言的方式提高品牌定位、擴大傳播途徑,另一方面著力發展線下渠道。

自2016年開始,小米開始鋪設自營的連鎖店:小米之家。至2016年年底,小米之家開了51家,平均每平方米銷售額26萬元。未來目標做1000家,每家平均1000萬元營業額。

這大概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因為相比vivo 25萬家的密集線下網路而言,1000家對於中國廣大市場似乎依然杯水車薪。

與此同時,雷軍親自上陣修補品牌形象,增強宣傳效果。他採用的方法是:2016年最火的直播。

4月25日,他為了宣傳小米手環2和小米Max進行了首次直播。

5月10日,他通過小米直播向網友介紹小米Max和MIUI 8。

5月25日,小米採用純直播平台在線發布了小米無人機,他擔當了整場發布會的主播,當晚僅小米直播平台觀看人數便超過101萬。

8月15日、8月29日他又分別通過直播介紹了小米5、紅米Note4等產品。

10月10日,在直播平台講解小米5S、小米5S Plus的時候,他一再強調不應將便宜和屌絲劃等號,為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是小米的使命。

當時有網友發言表示,用小米5S用了一個多月就發熱嚴重。他頓時暴怒,罵道:「TMD胡說!小米5S才發布了十多天,怎麼會用了一個多月?一看就是友商派來的水軍。」

7.「重新定義了手機」

這些年經歷的大起大落,王立倒是看得很淡。

他有一個自己非常尊重的師兄,一直保持聯繫。師兄去了華為,他到了小米。

一開始師兄不知道小米是什麼公司,後來小米漸漸發展了,他就成天跟王立說「小米不行,小米一定死,小米最多活到明年」。到現在依然如此。

「我就每次都跟他說,不是你想的那樣。他就說可能是我不夠了解你們,但我仍然認為你們一定會掛掉,這兩年就會崩。」王立說,每年小米都要在師兄嘴裡死幾回。

從2010年、2011年周鴻禕黑小米開始,王立印象中小米被黑的次數簡直太多了。在這樣的環境下,他覺得整個團隊已經變得非常有韌性,即使偶爾會著急,心態整體也保持得很穩定,公司也因此變得非常堅韌。

「他們總說手機一旦走下坡路就起不來,但華為能起來,小米一樣可以。」面對師兄的揶揄,王立的鬥志反倒被激發起來。每當小米發布新產品,王立都會告訴師兄,「就是跟他賭一口氣,讓他不要低估我們的潛力。」

王立們最近發布的新產品,是小米MIX,一款在逆境中誕生、卻驚艷了整個手機行業的手機。

早於2013年,MIX這個項目進入構想,並於2014年正式立項開始研發。

然而直到2016年年底發布,很多人甚至小米員工還是不知道這款機器的存在。

實際上小米並沒有刻意保密,在規劃完成之後王立他們就給一些合作方看了,但他們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他們覺得這機器一定做不出來。

但當時項目小組人人都覺得產品很好,都想想盡辦法把它做成。

然而MIX的實現難度實在太大了,只能挨個問題解決,沒人知道什麼時候能上市。有一段時間有部分項目成員開始動搖,覺得「這東西做不成了」;但同時仍然有一撥人很執著,「一定要把這東西努出去」。

「為什麼這麼執著?因為其實小米的薪水不算特別高,這一撥能力很強的人能聚集在一起,很重要是因為大家都是有理想抱負的。團隊很穩定,離職率也特別低。」王立說,「老羅把『情懷』說出來了,我們在這裡做出來了。」

隨著最後距離感應、語音、天線等問題的解決,王立才覺得這個項目成了。

王立認為,MIX不僅對小米對整個手機行業都是意義重大的里程碑,因為它改變了手機設計的趨勢。最近接觸供應商,他發現屏幕的形態都在變化,演變得非常激進。

「MIX改變了手機的形態,說它重新定義了手機一點都不過分。」王立說。

小米MIX面世並引起一片喝彩之後,雷軍發了一個內部郵件,最後一句話讓王立極為感動。

「大致意思是說,我們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到了這項事業上。」王立說起時眼裡閃爍著淚光,「MIX的出現說明小米還是敢想敢幹的。說實話我們這幫人也不年輕了,看準方向,能幹一把是一把。」

MIX的成功讓王立和他的兄弟們大出一口氣,他尤其感謝一直支持小米的人。在看到知乎很多對小米表達讚賞的帖子後,「很多兄弟都感動哭了」。

小米每年年底都會給米粉寄明信片表達謝意,每位員工都要寫10張,一共超10萬張。2016年年底,王立寫明信片時比往年更充滿感情。

「憋屈沒有關係,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任何階段都做最好的自己,做出來的事情一定不會差。」王立說。

8.「松果是一次重新出發」

雖然手機銷量仍在下滑,2017年小米麵對的輿論環境卻「意外」地好。

這個「意外」除了來自小米MIX持續的輿論場扭轉力之外,還來自國產自研晶元——松果第一代產品的發布。除了成本、性能的考慮外,研發CPU對小米來說戰略意義重大,它能提升品牌檔次並大大增強用戶忠誠度,同時也切合中國家發展自主晶元的大戰略。

2017年2月28日,小米發布了旗下松果公司首款自主研發的SoC晶元「澎湃S1」,並推出了搭載這款晶元的小米手機5C。

松果公司成立於2014年,此前外界總詬病小米沒有核心技術,因此雷軍一直有掌握晶元技術的想法。因為「黑科技」需要有東西承載,而手機的制高點歸根到底就是晶元。

作為原本的晶元需求方,小米知道什麼樣的手機是好手機、用戶需要的手機,因而在看待晶元的時候,便知道什麼樣的晶元適合用在手機上,能做好軟硬結合的交互。

一款晶元的誕生,需要經過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階段。根據晶元從無到有的過程,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企業也相應分為設計企業、IC製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

作為設計企業,松果根據需求來確定晶元功能、性能指標、晶元工藝的選擇等等。之後則進入設計、開發和模擬驗證階段,驗證通過後設計圖才會交付到代工廠,進行流片。

一開始松果也「摸著石頭過河」,購置了許多台千萬元級別的機器設備,搭建各種各樣的測試環境,進行晶元前端、後端的設計及模擬測試。

2014年項目啟動時,雷軍對什麼時候能做出來也沒有底,便讓大家以設計出一顆能大規模量產的中高端晶元為目標,放手去做。

2015年7月26日,澎湃S1完成晶元硬體設計,第一次流片;2015年9月19日,晶元樣品回片。至此澎湃S1從立項到回片用了11個月,這大大超出了雷軍的預期。

「沒想到我們這麼短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且第一次流片便告成功,出乎意料地順利。」團隊成員齊天(化名)回憶說。

齊天是最早進入松果團隊的一員。事實上松果團隊的核心骨幹都是小米的老員工,比如CEO朱凌從小米1開始就參與小米手機研發。

當時台積電聯席CEO張忠謀認為小米做了非常正確的決定,在產線產能上給予了小米很大的支持,將當時比較成熟的28納米工藝提供給小米。

將設計圖交給台積電兩個月後,有一天從台灣寄來了一個盒子,裡面放著一顆顆的晶元。

晶元是下午寄到的,當天就進行了測試,晶元需要放到一個類似主板的開發工具上,加電、跑DDR、調USB、跑Linux、調AP/BP……一步步調,直到最後能亮屏、打電話(數據機跑通)、拍照,像打遊戲過關一樣。

終於,在2015年9月24日的凌晨1:43,雷軍接到團隊負責人的電話,被告知小米松果晶元撥出了第一個電話。

當時雷軍非常高興:「我知道當晶元能撥出第一個電話的時候,晶元的功能基本上就實現了60%,因為晶元最為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撥通電話。」

此時距離晶元實現基本全部的功能還有一段距離,其標誌就是屏幕的點亮。令雷軍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天,26日的凌晨,他又接到了團隊負責人的電話:「雷總,我們的晶元能點亮屏幕了,你要不要過來一起看一下?」雷軍舉著電話,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

當天凌晨1:57,雷軍跑了過來,屏剛好亮了。全場七八十號人一片歡呼,彷彿神舟飛船發射成功。

雷軍高興地給團隊發紅包,掏出手機跟大夥合影留念。

9.小米的初心

2017年,在小米實習了近一年的連海印正式轉正。他的小米工號已大於16000。

大學學的是電氣工程機器自動化,如果不是來到小米,他很可能是國家電網的一員。

2013年上大學後,他第一個手機是1499元的小米2A。當時小米最打動他的地方,就是雷軍堅持的「性價比」。為此他還跟大學老師爭論,「高性價比不等於屌絲」。

2015年為了參加MIUI 7的發布會,他逃課坐高鐵從河北石家莊跑到北京。他坐在第三排看雷軍演講,像聽一場偶像的演唱會一樣,從頭喊到尾。

2015年的連海印,彷彿就是2012年的伍亮雄。

儘管中間經歷了起起伏伏,但依然不斷地有新鮮血液被小米的氣質吸引而來。

「很多成功人士最後總結的時候,都講得冠冕堂皇,實際上沒成功之前根本不是這麼想的。」李偉星說,「我來得比較早,比別人看得更多,也看到了小米整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雷總當時怎麼跟我們說的,現在還是怎麼做。」

比如很多人認為雷軍因為各種原因不得已而走「性價比」策略,但李偉星看到的是雷軍一開始就要以成本價賣手機,不以硬體賺錢。這是小米的初心。

「我們不是一個產品能賣多高價就定多高價的公司,我們是一個產品能賣多低價就定多低價的公司。我們追求的是成為電子行業的宜家、優衣庫、無印良品,而不是電子行業的LV、愛馬仕。」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在MIX上市前主張定高價,後來卻被雷軍這句話打動了。

因此雖然MIX能定高價,卻不是小米的邏輯。好比最初雷軍認為去渠道能提高社會效率,即用戶能用更低的價錢享受到同樣的質量或者更高質量的東西。

「小米是有使命感的,我們的目標是改變世界。越高端的東西定價越低,能用到的人就越多。」王立說。

雷軍曾說,小米用不到五年的時間就突破了100億美元的銷售,經歷了爆炸性的成長,是商業史上的奇蹟。

金凡則認為小米帶來的最大的變化在於國產手機變好、變便宜了,用國產手機的人也越來越多。

「除了手機,小米當初進入移動電源市場時,各種雜牌子的一萬毫安充電寶在淘寶上賣200元而且質量沒有保證。小米移動電源用頂級進口電芯、鋁合金外殼,一萬毫安的才賣69元,過去一年賣了1960萬隻。」金凡說,今天再看移動電源市場,所有的移動電源質量都上來了、外觀都漂亮了、價錢還都便宜了。

伴隨小米七年征程的,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風起雲湧。小米曾經推倒了大牌國外手機築起的牆,如今自己又成為了其他廠商競相想要推倒的牆。

總結自己的2016年時,雷軍用一個詞來形容:迷茫。

「你們會迷茫嗎?」

「對我們來說,看到雷總就不迷茫了。」王立說。


推薦閱讀:

花樣吃小米兒,見證「穀神」養胃以外的真正威力
造手機的小米現在造汽車,只要3.9萬你敢買嗎?
小米白芝麻粥的作用
【養生粥】小米燕麥枸杞粥
小米盒子安裝指南

TAG: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