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手法課文示例

課文名句默寫詳解

《勸學》篇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中:符合;輮:通「煣」;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雖:即使;然:這樣。

輮以為輪:輮之以為輪,輮以之為輪,以輮為輪,用燒烤的方法把它製成車輪。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而,並且,表示遞進;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參,檢驗,檢點;省,讀音「醒」,反省,省察;乎,同「於」,對,引出對象。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而,同時,又,表示並列,而且,表示遞進,也可。

無乃爾是過與:無乃,恐怕;是,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過:動詞,責備;與,通「歟」,句末語氣助詞,吧。此句譯成「恐怕要責備你吧?」

——符合墨線衡量的筆直的木材,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它的弧度符合圓規。即使又一次暴晒變得乾枯了,木材也不再挺直,是因為煣的過程使它變成這樣的。所以說木材接受墨線的衡量就會變得筆直,刀劍放到磨石上去磨礪就會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點反省自己,就會智慧明達同時行為沒有過錯了。

這一句勉勵我們學習要學會約束學會磨練學會博學學會反省。

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終日而思:而,回答「怎麼思」,表示修飾。下句「跂而望」同。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取獨。下句「登高之博見」同。

——我曾經整天思考,後來發現還不如學習一會兒;我曾經踮腳眺望,結果發現還不如登臨高處看得遠。博見:看見的範圍廣,即看得遠。

這一句用比較的手法勉勵我們要不斷學習勇於登高最好站在名師或巨人的肩膀上。「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假:借,假借,憑藉;者:------的人;而:卻,表示轉折;致:到,下文「無以至千里」,不要寫錯;絕:橫渡;江河:古文中特指長江黃河。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利」「能」同義互指,善,會,擅長,善於,這叫「文言諸因互解律」;足:名詞用作動詞,跑;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

輿馬:輿,車,但只有「馬」義,複詞偏義;舟楫:楫,船槳,但只有「舟」義,偏義複詞。

——藉助車馬的人,並非本人跑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隻的人,並非本人會游泳,卻能橫渡長江黃河。

這一句勉勵我們學習要學會憑藉和利用,藉助外物,利用老師同學課外書課外活動,沒有一個人能單獨成功,也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

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著,用心躁也。

焉:「於之」合音字,從那裡,在那裡。

無義:沒有什麼可以用來,譯成「不能」。駕:馬走一天的路程。不能十步:不過十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到下面。

用:因為,表示原因。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從而使精神得到提升,於是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了。而,順承;焉,句末語氣助詞,了。

——把土塊堆成高山,風雨就從那裡興起來了;把細流匯聚成深淵,蛟龍就會生長在那裡了;把善行聚集成美德,精神得到提升,從而達到神明的境界,聖人的心境就會具備了。所以說不一步一步地走,就不能到達千里之外;不一滴一滴地匯聚,就不能形成江海。良馬跳一下,不過十步;劣馬連走十天的路程,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如果停止雕刻,爛木頭也雕刻不了;如果雕刻不停,哪怕是金屬石頭也能雕刻好。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也沒有強勁的筋骨,卻能到地上吃塵土,到地下喝泉水,是因為它心思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大鉗子,結果沒有蛇鱔提供的巢穴它就無處藏身,是因為它心思浮躁啊。

這一段勉勵我們學習要學會積累學會堅持學會持之以恆學會精神專註「術業有專攻」。

分類彙編——

古詩詞專項突破

――寫法

一、寫景抒情:

1.煙籠寒水月籠沙:運用互文的寫法,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朦朧凄涼的氣氛,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浩蕩離愁白日斜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句寫出了幾幅畫面?運用了什麼寫法?寫出了春的什麼特點?

 寫出了:早鶯爭春;燕啄春泥兩幅畫面,運用了動態描寫的方法,寫了早春時節,鳥雖不多,但卻顯示出了鶯歌燕舞、生機勃勃的的動人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湖早春景色的熱愛之情。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破」深」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兩個字好在哪裡?

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凄涼景色,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寫出了城空人稀,草木荒涼的景色,令人滿目凄然。作者寄情於物,春城敗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嘆又似在耳邊。

4.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要賞析三四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

這兩句詩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將象徵大地春回的淡遠草色與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進行對比,突出早春景色的清新怡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喜悅之情。

二、借景抒情

1.楊花落盡子規啼:A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寫「楊花」且「落盡」是點明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借景抒情(或以景襯情),楊花落盡、子規哀啼增加了離別之人的飄零離恨之感。

B.寫法欣賞:詩歌中寓情於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試就此作一點欣賞。

它選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凄涼的氣氛。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用「冰塞川」「雪滿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奸佞當道,仕途的艱難和濟世安邦的理想無法實現時的悲憤,表達了詩人的惆悵和茫然。

三、巧用諧音、連綿詞、一語雙關、比喻:

1.春蠶到死絲方盡

A.試分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及藝術特色。

詩人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運用了對偶、比喻、雙關的修辭表現情感,形象生動,貼切感人。

(詩人以「春蠶」和「蠟炬」為喻,並運用了諧音的方法,以「絲」諧「思」。巧用比喻和諧音淋漓盡致地表現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如今這句詩的作用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常用來形容為國為民服務,盡心盡死而後已的人,以及這種奉獻精神。)

2.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如何理解「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中兩個「悠」字?

「悠」是悠長的意思。形容其長夜不眠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裡的兩個「悠」字,運用反覆的修辭,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致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地表現了出來。

3.煙籠寒水月籠沙。作者在詩的首句連用了兩個「籠」字,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其作用。)

由兩個「籠」字聯繫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凄清的水色夜景,創造出一種冷清愁寂的氛圍,朦朧中透出憂傷。

4.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緻。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句子賞析:如何理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並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多少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或者:這兩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落紅」即落花,在這裡是詩人自比脫離官場。這兩句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表面上寫「落花」,實際上是藉以表露詩人的情懷。現在人們常用此句來讚揚老一輩在事業上鞠躬盡瘁的精神,以及他們對培育愛護青年人耗盡心血的高尚情懷。)

四、用典

1.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這兩句運用典故,以「垂釣」自比姜尚,以「夢日」自比伊尹,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賞識,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的強烈願望。用詞典雅,清新秀麗。

2.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他被貶時間之久,慨嘆世事變化惆悵之情。

3.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雲龍為君死。(後兩句運用了什麼典故?表現了將士們怎樣的思想?2分

這兩句還可以這樣出題:詩中抒發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詩,活用了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於黃金台上以招賢才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國家的堅強決心。

4.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青鳥」皆為神話傳說中的事物,這樣用有什麼好處?

「蓬萊」乃仙山,暗示著心中女主人的可望而不可及。詩人借神話傳說表達了對心中女主人的無比摯愛和深切懷念,與詩的開頭照應。

5.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麼含義?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這句詞化用「馮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呢?運用典故,委婉含蓄典雅地表達了詞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願望。

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射天狼」表達了詞人要竭盡全力抵禦入侵者、為國立功的決心。抒發詞人殺敵為國、守衛邊疆的坦蕩胸懷和豪情壯志。「天狼」 即是天狼星,這裡喻指西夏。詞人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7.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鑒賞「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1)運用典故。運用了東漢時,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這句詞借這個典故委婉含蓄表達了范仲淹戍邊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2)對比。「一杯」與「萬里」相對,極言濁酒之少和家鄉之遠,刻畫了「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懷;接著寫將士守邊衛國的責任感與不可遏制的歸思的矛盾。

五、用景襯情

1、以樂景襯哀情

小橋流水人家。

這一句詩描寫出溫馨恬靜的畫面,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襯,以樂景襯托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寫出遊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2、以哀景襯哀情

A.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這三個句子,寫出一幅孤寂悲涼的景色,渲染一種凄悲的氛圍,以悲景襯托天涯遊子孤獨凄涼之情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的悲涼。

B.羌管悠悠霜滿地/描繪「羌管悠悠霜滿地」,並分析它的作用。

這入夜的悠悠羌音、濃濃白霜,更使人惆悵難眠。  

作用:時間上是上片「長煙落日」的延續;借景抒情,寫出戍邊將士們寒夜戍守的艱辛,抒發了他們因功業未立,歸期無計又思念家鄉的複雜感情。以景渲染烘托一種悲涼的氣氛,為下文的抒情作鋪墊。

六、巧用名詞、地名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前三句,純用名詞,九個詞個景,構成了一線典型的意境,而意境又相互襯托,更突出了羈旅之人思鄉之苦。

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這兩句一語雙關,一是寫兩個地名,另一層是表現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是詩人當時所處環境的真實心境的體現。但詩人並未因此而消沉退縮,而是吶喊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震爍古今。

  這兩句詩中惶恐」和「零丁」一語雙關,對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這兩句詩不但表現出了詩人出眾的才華,而且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忠貞愛國的情懷。

七、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水何澹澹」到「洪波湧起」寫出了什麼,表現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通過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景象壯闊,氣魄豪邁。

八、虛實結合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 (試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賞析/這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

寫詩人想像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抒發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若」的意思是「好像」,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闊之景是想像之景,有力地體現了作者熱愛山河,和統一江山建功立業的博大胸懷。)

九、化無形為有形: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郞西。

名句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歷來被人稱道,試自擬角度加以賞析。

A從思想內容的角度:這裡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B從超越前代的角度: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C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詩人用新奇的想像,用擬人的手法,寄情於景,以月作為使者,把無情的明月變成知心的人,穿越時空追隨友人,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遭貶的無限同情和關切,也抒發了詩人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D從意象的角度:在詩中,詩人以「明月」入詩,「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夠把心兒帶給朋友外,更能表明友誼的純潔,襯托王昌齡人格的高潔。

十、景中寓理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可以從寫景寓理、寫景抒情、抓住關鍵詞等)

A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涵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的遊子頓生思鄉之情。

C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新事物脫胎於舊事物之中,舊事物中孕育著新的事物,表現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

D「生」與「入」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有情趣。

E兩句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F、這兩句抓住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景物變化特點,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其蘊涵哲理,歷來為人稱道,請作簡要分析。你在什麼情況下引用它,為什麼?

這兩句是說,漫步於鄉間,繞過一座小山,跨過一條小河,小路蜿蜒曲折,彷彿已無路可走,不經意間看見成蔭柳叢中掩映著美麗的小山村。既寫出了山水曲折幽深、柳樹的茂密,又突出了花草的繁盛、明媚和嬌艷,同時「疑無路」是虛寫,「又一村」是實寫,虛實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情景交融,使這兩句既韻味無窮,又包含深遠的哲理: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世界。

在什麼情況下引用它:

人生在某一時刻,也會陷入「疑無路」的困惑,但只要心存理想,永不灰心,轉瞬間,就會看到「又一村」的景象。比喻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

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陷入困境時,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眼前出現一線光亮,便豁然開朗,發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在面對困境時,因為這兩句詩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即不放棄希望,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新的出路,進入新的天地;

描繪或讚美山水美景時,因為這兩句描寫了山環水繞、柳暗花明的美麗景色。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麼?這兩句詩,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寫法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其加以賞析。

A.從修辭和寫法欣賞: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憤懣之情。又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於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同時,寫景寓理,其中包含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具有很強的普遍意義。後人用此詩句,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等道理。

B.從人生經歷的角度欣賞:兩句以「沉舟」、「病樹」自喻,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劉禹錫當初參與政治革新活動時只有34歲,不幸被貶23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來,沉舟的旁邊千帆過往,病樹前面萬木爭榮。詩人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沉浮,表現出豁達、積極樂觀的胸懷。

C.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仍萬木爭春。這兩句詩生動形象地揭示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出積極的人生態度。/劉禹錫以沉舟、病樹自比,表達出兩重情緒:一是感到惆悵,因為經歷長時間的貶謫生活,已是世事滄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達觀,意指自己雖屢遭貶謫,但新人輩出,也令人欣慰,表現出詩人面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選角度欣賞「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從內容理解角度:作者把抽象的整理寓於具體形象之中,借景抒懷,闡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的哲理。同時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

從言外之意的角度: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不用擔心浮動的雲遮住我極目遠眺的視線,那是因為我已身處凌雲的最高層。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變法,他就不會害怕朝廷小人的刁難作祟,新法一定能推動,變化一定能成功,這兩句詩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請根據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創作背景]此詩為王安古30歲時所作。皇祐二年夏,他在浙江鄞縣任知縣期滿回江西臨川故里里,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正值半年,抱負不凡。

作者初涉宦海,躊躇滿志,意在表達自己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以及不怕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

詩人善於把抽象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2分)

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 創作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蘊和哲理。

早晚有一天,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頂都顯得很小。這句詩,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表達了詩人渴望登上絕頂的願望,同時抒發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的豪邁氣概。它既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頂峰,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也激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喜悅。

十一、富含人生哲理: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名句,作者認為: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表明人生不會完美,要有豁達的胸襟。

這一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寓哲理於抒情之中,表現了作者洒脫、曠達及無奈的複雜感情。

十二、直抒胸臆: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從寫法和內容的角度賞析: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基調收束全篇,表現了詩人為了國家安寧,願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b.結合我國歷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於史冊,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捨生忘死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④全詩的寫作特點:全詩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敘事和抒情言志為一爐,慷慨悲涼,感人至深。

十三、以小見大: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試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加以賞析。

a.從理解的角度: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台中了。這兩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裡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b.從用典的角度欣賞:這兩句採用用典的表現手法,通過假設: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方便,使他能夠火燒曹營,那麼大喬、小喬就要被鎖在銅雀台里成為曹操的人。詩人在感嘆歷史上的英雄,其成功是有某種機遇的,、。詩人藉此抒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抑鬱不平之情。

C.從抒情的角度分析:這二句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詩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d.採用置換的方式:如果把詩歌最後一句「銅雀春深鎖二喬」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雖然它們表達的意思基本一樣,但「銅雀春深鎖二喬」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曹操勝利後的驕姿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或:通過以小見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喬」被「鎖」的命運來寫出東吳失敗的命運](1分);而「國破人亡在此朝」則過於直白,缺乏詩味(1分)。(語意相近即可;未明確回答「不好」扣0.5分)

③《赤壁》沒有直接描寫戰爭的勝敗結果,而是通過東吳的兩個美女的命運來表現。試分析這樣構思的好處。這是以小見大的處理方法。因為「二喬」是統治階級中最高層的貴婦人,她們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的尊嚴,如果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就說明東吳社稷不保,敗得很慘。


推薦閱讀:

詩里的故事·《江南逢李龜年》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5』
第六節《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描寫劉邦項羽古詩詞及二人語錄
古詩詞助力寫作三境界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課文 | 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