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聽聲音,想音樂」

初級教學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加強學琴者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愛鋼琴,將學琴者引進音樂的大門。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教好基本功和技術,更要教好音樂。 音樂表現根本的依據是什麼呢?當然是要通過作品來表現作曲家的意圖,即演奏者根據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展現作曲家想要表現的思想、情感和意圖。因此,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即便是面對初級教學中那些較為簡單的作品,也需要首先對作品有深入的研究理解,通過有效的、感性的、形象化的解釋,來為受教的對象闡釋音樂的形象與內容。如何用十個手指彈出動聽的音樂?這就是初級學習中真正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對初學的幼年兒童,教學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感性描述,更形象的解釋,來啟發音樂想像。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因此,音樂表現中最首要的任務是教會琴童學會聆聽。但是,如何聽,聽什麼?這就需要教師來對學琴者進行引導。旋律旋律往往是人們在聽到音樂時最先感受到的音樂形式。一首作品的曲調是否好聽?有什麼特點?一般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釋,如這首作品音樂樂句的旋律的線條、形狀、方向、語氣,樂句句子的起句、走向、收句的語氣、呼吸以及樂句中需要強調的地方等。這就如同我們日常情感表達中的說話一樣。所不同的是,我們是在用鋼琴的聲音來說話,而鋼琴表達的這種語言要自然、動聽。這裡,就是我們經常涉及的所謂音樂的歌唱性與不同聲音的表達能力。節奏如何找到正確的節奏感覺,對於準確表達作品中某種特定的情緒、韻律十分重要。首先,一定要了解樂曲節奏、節拍的準確性。一首樂曲節奏的特點,總是跟作品中的樂曲風格、韻律特點有著重要的聯繫。比如活潑的音樂和抒情優美的音樂,其節奏的特點是不一樣的。他們在音樂中所發揮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如:譜上看來是同樣的附點節奏,在抒情的音樂的段落中,附點後的短音符,就不能彈得太短或太快,而需要在彈奏上將演奏處理得更加勻稱、從容;而在活潑歡快的音樂段落中,可以把附點後面的短音符更短,以增加節奏的活力。又如,在波蘭舞曲中,第一拍後半拍的兩個十六分音符要晚些出來,彈奏上要比正常的十六分音符短一些,以此強調和突出波蘭舞曲的風格特點。織體鋼琴音樂的織體表達,有著豐富的變化和可能性,這也是鋼琴音樂演奏在表現力上最重要的性能。正是因為鋼琴音樂織體的豐富性,我們在彈奏時就不能簡單地對待這些豐富的織體。鋼琴音樂的織體,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曲調和伴奏,是不同聲部,不同層次的表達。他們之間有主次、平衡、對比、呼應和對話的關係。唯有這種主次之間的平衡和對比,呼應和對話,才能表達出不同聲部的不同特點和整體音樂的綜合效果。能否識別這些豐富而複雜的音樂織體,如何在演奏中體現出其中不同聲部和層次在音樂中的作用,更多地需要教師在鋼琴教學的初級階段就對學琴者進行有意識地聽覺培養。聲音我們在接觸鋼琴演奏時,對鋼琴的第一認識來自琴鍵發出來的聲音。因此,從學琴的第一課開始就要聆聽。如何聆聽呢?要聽到鋼琴豐富的聲音和它多種音色的可能性和表現力。這就如同我們在辨別不同人類發聲的那種豐富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合理和科學的觸鍵方法,來發出不同聲音,從而辨別出不同觸鍵所產生不同聲音效果。和聲除了旋律、節奏等音樂表現要素之外,和聲是一首樂曲色彩性的另外一個重要元素。一首樂曲的調性變化、和聲變化,決定著該作品的結構、風格和性格。儘管對於年幼的學生,教師不必過多講解其理論知識,但需要從聽覺上讓學生認識到和聲上的變化:是大調還是小調?是諧和或不諧和?從而讓學生認識和聲在樂曲上的表情因素以及不同的和聲帶來的不同情感及聯想。踏板踏板是美化音樂、美化聲音的極有價值的工具。踏板的運用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它與聽覺、想像和音樂表現都有密切關係。因此,即便是在初級學琴階段,也要讓學習者儘可能接觸踏板的學習,以增加初學者對聲音表現的想像力。當然,在不同音樂風格中,踏板的用法也是變化無窮的。在初學踏板階段,雖然只是教授最基本的踏板法,也需要結合聽覺來進行訓練。要知道,踏板的技術不在腳上,而在耳朵上。特別要防止盲目習慣於「踏板聲音」,而將彈奏的聲音搞得混沌一片,這不僅達不到踏板美化聲音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總體而言,初學中的音樂表現與聽覺訓練密不可分。對於初學者,如何「聽聲音,想音樂」,聽到鋼琴的不同的聲音,從而感受到其中各色不同的表現力和豐富的音樂情感,是鋼琴初級教學中必須掌握的一種本能。因此,「聽」和「想」是音樂方面的基本功。教師在面對初學者時,也需要從聽覺的本能入手,來進一步加強演奏方面的培養和引導。 文 | 朱雅芬
推薦閱讀:

Rihanna稱她和Drake不再是朋友
穿透心靈的音樂《山腳下的麗湖》
還記得那些年唱《黃土高坡》的范琳琳嗎?
【果醬觀察】音樂APP排行:酷狗滲透率第一 ,網易雲僅1.2%,阿里系退出第一梯隊
方文山發布「江湖行酒令」,我看到了陳粒的刀劍,胡彥斌的詩酒,還有戴荃的快意江湖

TAG:音樂 | 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