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不再 太陽系更改家譜 ——冥王星被開除出行星家族(二)
九大行星不再 太陽系更改家譜 ——冥王星被開除出行星家族(二)
一波三折
本次大會最初本來是準備表決行星「擴編」草案的。它是由7位專家組成的行星定義委員會經兩年多的爭論、醞釀後提交的第一份行星定義提案。該行星定義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且本身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的衛星;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使其自身引力和構成行星物質的表面力平衡,從而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須在
穀神星發現於1801年,是火星與木星之間數以萬計小行星中的「大哥大」,直徑約
然而,這個定義引起了與會大多數天文學家的不滿。就連齊娜的發現者布朗也明確反對將齊娜編入行星家族。他提出所謂「800千米直徑」的標準只是對石質天體有效。柯伊伯帶還有許多冰雪構成、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它們只要有
於是,烏拉圭的塔克列等17位行星天文學家提出了第二份行星定義提案,認為行星應同時符合以下三條:
(1)它是該區域遙遙領先的最大天體;
(2)它有足夠大的質量,能靠自身引力形成流體靜力平衡形狀 (也就是接近球形);
(3)內部不能產生核聚變反應。
按這份提案,太陽系只留下8顆行星,冥王星將走下行星寶座,其它三位新秀也無緣行星地位。第一次辯論會對這兩個提案進行了試投票,結果支持行星定義委員會第一份提案的人不到1/4,多數人支持17位行星天文學家的第二份提案。
在
(1)與第二份提案第二條相同;
(2)是該天體所在區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天體(含義與第二份提案第一條相近);
(3)繞太陽公轉,天體內部不能發生核聚變反應。
另外提出用「矮行星」的概念來代替「類冥天體」概念。按第三份提案,冥王星也將退位。
不過,
值得注意的是,獲通過的決議
另外,雖然冥王星因其運行軌道與其他天體的運行軌道有交叉而被降級為矮行星,但圍繞「八大行星」的爭論依然激烈。對於這一結果,行星定義委員會主席歐文·金格里奇表示,表決結果仍不是最終定論,因為「科學是一項能不斷帶來驚喜的動態事業」。
與會的一位歐洲天文學家說:「以前將冥王星劃歸九大行星行列,有人類觀測手段不夠先進的原因。此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摒棄傳統叫法,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不僅說明人類觀測手段的提高,同時也說明我們勇於面對因技術限制而曾犯下的錯誤。」
但美國西南研究所著名行星學家阿蘭·斯特恩認為,將冥王星逐出九大行星之列的決議「非常可笑」,因為天文學家們都知道,地球和木星軌道上都有小行星。他同時指出投票機制不甚合理,因為只有與會的天文學家才有資格參加表決,而他們只佔全球天文學家的一小部分。他說,這一決定「讓人不知所措」,新的行星定義標準並不科學。具有類似想法的天文學家將致力於恢復冥王星地位。斯特恩是美國航宇局耗資7億美元的「新視野」冥王星探測任務的負責人。可見,行星新定義的科學性尚需經受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作者:宗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