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站樁功概論

站樁功概論楊德茂

前言

自全國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於開展體育運動非常關懷,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起了巨大作用。(此處刪除當時的政治口號三十七字)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日益深入人心,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正在蓬勃開展。際此時機,本人願將幾十年練習站樁功和教授站樁功的體會,初步總結公諸於世,以供同志參考。站樁功本來是形意拳的基本功,分為三才樁、混元樁兩種。由於三才樁能夠使人的身體上中下各部平均發展,具有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的作用,不論男女老幼身體強弱一般均可練習,除了有志學習技擊者應以此為基礎更求深造以外,一般人有病可以去病,無病可以強身,故又名健身樁(原名養身樁)。至於混元樁則是專為學習技擊的基本功,故又名為技擊樁。拳術本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創造的。先師王薌齋先生常說:在各種藝術中拳術是發展最早的藝術之一。因為人類的祖先最早就需要和各種野獸作鬥爭,為了防身自衛,為了獵取食物,都必須講究技擊之術。以及人與人作鬥爭,在部落內和部落外之間經常發生戰鬥,更必須研究如何克敵制勝。最初用拳用足,又逐漸發明了器械,這都是後代拳術的萌芽。以後經過我們祖先積累了多年世代相傳的實踐經驗。歷代的拳學名家又有創造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內外結合的練功方法。由於在舊社會反動統治階級對人民中掌握拳術者加以鄙視和壓迫,使不少技術因而失傳。有些名拳師又將其技術秘不傳人,也由於各人練功的方法不同,便出現了內家拳、外家拳以及各種派別和門戶。其實不僅同出一源,其理亦並無二致,由站樁為基礎來學習技擊就是內外結合的練功方法。先師王薌齋先生常談,古代拳術家沒有不練習站樁的,在南方謂之蹲盆,在北方稱為站樁。只因過去一些拳術家把站樁功作為不傳之秘,遂使此功淹沒不彰,甚至學拳幾十年而不知站樁功者比比皆是。王薌齋先生幼年得拳術名家郭雲深先生的秘傳,以後出而問世,最初亦不肯傳人,中年以後才開始授之門徒,以後又將健身樁作為醫療體育運動對外傳播,才流傳日廣。站樁功只是拳術的一種基本功,並沒有什麼神秘。練習站樁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要有信心,要有恆心,既不可一曝十寒,更不可拔苗助長。只要勤學苦練,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片面地看待站樁功是不對的。站樁雖有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的作用,但是首先必須樹立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胸襟開朗,心氣和平,還要勿為七情六慾所傷,飲食起居等都應注意。不要認為只要練習站樁功就可以百病不生,當然長期練習站樁功體質既然增強,也就增強了抗病防病的能力,可以提高勞動能力和耐力,這已經可以說是大有益處了。另外,過去有些小說家把拳術加上很多荒唐迷信的色彩。如飛仙劍俠之類,先師王薌齋先生經常痛斥這些荒誕無稽的說法,學功者萬不可追究某些違反科學和人的生理本能根本不能達到的東西,否則就是誤人岐途,為害不淺。如有教功者故弄玄虛,講些荒誕無稽的理論,初學者亦不可上當。

一、健身樁的初步練法

站樁功是形意拳的精華所在,所以鍛煉幾十年仍是學無止境,但是如果單純為了祛病強身,又是極其簡便易行的醫療體育運動。而且站樁功雖有許多姿勢和意念上的要求,初學者懂得過多,反而有害無益,懂得越少,意念越專,功夫越純,收效越大。本人在教功中曾遇到不少實例,有的同志只聽到過一二次講授,所知甚少,即潛心用功,結果收效很大,所以初學者必須懂得循序漸進,水到自然渠成的道理,不可好高鶩遠。初練健身樁者可採用抱球式或捧球式。兩腿平均站立,兩腳成八字形分開,寬度約與肩齊,兩膝微屈,臀部稍向下坐,胸部放鬆,頭向上頂,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垂簾均可,呼吸純任自然。平心靜氣後兩手向前伸出,成抱球或捧球狀,兩手距離約兩拳之隔,高度是上高不過眉,低稍過臍,一切要求松靜自然,舒適得力。在意念中不可以認為自己是在用功,更不可有任何企求,否則就會造成緊張,違反了松靜自然的原則。意念中認為自己是在休息,非常舒適,如果不能入靜,亦不可強制入靜,久久練習,自可達入靜的境地。先師王薌齋先生曾經講過,求衛生使身體健康是最容易的,只要舒適自然,松靜無為,渾身像躺在水中或空氣中睡覺,就大半成功。學功者可體會此意。初學者能站多長時間,可由自己來決定。由於體質性情等條件素質不同,有的人一學會就能站較長時間,有的人站十分鐘或五分鐘已感到不能忍耐,在此情況下也不可過分強求延長,可以休息一下或散散步再練。時間久了,自可延長。每次可站四十分鐘,甚至一小時以上。一切開頭難,據本人多年教功的經驗,只要堅持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星期,就會在身體內部產生感覺,就容易繼續堅持下去。最初練習時由於身體不習慣,必然產生一些兩臂酸痛、腿足疫脹等不舒適的感覺。練習稍久,舒適感就會勝過不舒適感,而逐漸引人人勝。練習既久,就會感到全身非常舒適,有非筆墨可形容的妙趣。上述內容看來似乎很簡單,但只要堅持練習,就有限好的效果。不僅可以使體質轉弱為強,有一些體弱年老的同志,在練習一個時期後,提高了勞動能力和耐力,而且實踐證明,不少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根據王老師和一些同門以及本人教授站樁功的經驗,用在醫療上適應症非常廣泛。如高血壓、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肺炎、肝臟病、腸胃病、血管硬化、神經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等。有的單用站樁功即可痊癒,有的在配合藥物治療下獲得痊癒。曾有不少各個工作戰線上工作的同志,因病長期休養,在練習站樁功一個時期後,恢復了工作。只要誠心誠意,並能堅持練功,沒有效果是極其少見的。一般學站樁功,均是如此人手,以後如果再求深造可以循序漸進,逐步在姿勢上要細緻並逐漸增加意念活動。

二、健身樁和技擊樁的基本姿勢

在前面已經講過,站樁功本來是拳術的基本功,由於習拳者在練功之初,必須增強體質,充實三寶(精氣神),而三才樁能使人的身體各部分平均發展,所以又名健身樁。但是健身樁並不是沒有技擊方面的作用,同時專為強身祛病者固然可以不練混元樁,而混元樁對增強人的體質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這兩種樁法是截然不能分開的,所以在下面介紹各種功法時,也不可能不互相關聯。人的自我鍛煉不外形體和精神兩個方面,即形和意兩個方面。形意拳就是形和意同時鍛煉的一種體育運動,其原則是「以形取意,有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隨意轉」。站樁功也離不開這些原則。初練時,以形帶意(意自形生),久練後以意領形(形隨意轉),姿勢不可不講究,但不能只求形似而神意索然。王師所傳「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是最宜玩味的。人的自身鍛煉又有靜和動兩個方面,細分起來又有意念的動和意念的靜,形體的動和形體的靜。由人的生理功能來說,大腦皮層、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中,就連每一個細胞都在時刻起著新陳代謝的變化,因此動是基本的,絕對的。靜只是相對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動。而靜和動又是矛盾的統一體,所以練功者要靜中求動,動中求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內靜外動,外靜內動。這就是是王師所講的「一動一靜,互相為根」。站樁功的指導原則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這裡所說的不動,實際上是外靜內動,靜中求動,所以是先生不已之動。因此練習站樁功要保持一定的姿勢不變,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才能「從不動中求微動,微動中求速動」。靜如淵停兵峙,動如潮湧山移,纏綿如春雨,迅捷如雷霆,練習既久自能有此體會。「四容五要」是練習站樁功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四容是頭直、目正、神庄、氣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具體解釋是:恭則力空靈,慎履薄冰神,假借無窮意,精神渾圓真,虛無求實切,勿失中和均。學者要深刻體會四容五要的涵義。「松肩、墜肘、緊背、含胸、提肛、疊肚、裹襠、護臀」是練習各種拳術的共同要求,健身樁和技擊樁的基本要求也是如此。這裡應提起注意的是:松肩是肩部的肌肉鬆弛,不是單純的沉肩;墜肘不是片面的墜,而是要向外撐;疊肚是指臍以上的腹部,不是指小腹。同時凡是對一切姿勢的要求,都要適度,不可過火(勿失中和勻),如果過火就過猶不及,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王師常談一切不可絕對,就是這個意思。練習站樁功時要.做到的氣靜神閑,湛然怡然,全身形曲力直,松靜挺拔,如寶塔之高立雲端,如青松之聳出嶺表,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神態要鬆緊自如,蓄意要深酣雄渾,遍體松輕舒適,如沐浴在大自然之內。有志練習技擊者,除同樣需要符合健身樁的要求以外,更需要加強意念的鍛煉。必須形如怒虎,氣似騰蛟,有泰山崩於前而不動的鎮定,有氣吞山河,拔山扛鼎的氣魄,有辟易萬人風雲變色之威勢,有擒龍伏虎倒海移山之勇氣,筋藏勁力骨藏棱,有視敵如蒿草之意念。所謂技擊無非三個內容:①蓄力;②試力;③發力。站樁即是蓄力,各種動作都是試力,把力由體內(包括全身四肢和關節)放出就是發功。王師常談:練習技擊要練出各種力來,全身有精神力、二爭力、三角力、螺旋力、波力、撬力、槓桿力、片面力、分力、合力、矛盾力、假借力、爆發力、滾豆力、速力、惰力、頓挫力、鑽力、劈力、橫力、驚力、彈力(周身無處不彈簧)等等,功力愈深,其力愈全,這些力都要在站樁、試力中求得。專為健身祛病者雖可不學發力,但必須兼作一些試力,才符合動靜相兼的要求,效果才能顯著。下面介紹一些基本姿勢,但王師曾說「雖然講究形式但不必拘泥,雖言意念但不必執著」。所以總以松靜自然、舒適得力為原則,初學者不可不知。但初學者又不可不講究形式,在形式安排和意念活動上總要出於自然,不即不離,在有和無意之間,方能得其妙理。
推薦閱讀:

站樁知識
筆記-站樁篇
站樁的問架與動力
站樁與靜坐的機理與異同(轉)
[證武·解密]孫祿堂內家拳練法解密之——站樁

TAG:站樁 | 樁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