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談了15年南海終獲進展,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

來源:上觀新聞;作者:廖勤

在日前舉行的東亞系列外長會上,中國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路透社稱,這是自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中國與東盟歷經15年的談判磋商後取得的一大進展。東盟同意了中國提出的一些關鍵談判條款,中國削弱了東盟部分國家對南海主權聲索的反抗力,中國在南海「外交政變」中得分。

圖片

解決南海爭端跨出了重要一步,在日前舉行的東亞系列外長會上,中國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路透社稱,這是自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中國與東盟歷經15年的談判磋商後取得的一大進展。東盟同意了中國提出的一些關鍵談判條款,中國削弱了東盟部分國家對南海主權聲索的反抗力,中國在南海「外交政變」中得分。言辭之中,不乏酸意。

「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國外長王毅事後這樣對媒體表示。王毅還說,與會各方充分肯定當前南海形勢的積極向好勢頭,對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感到滿意,高度讚賞取得啟動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等早期收穫。中方還對推進「準則」磋商提出了「三步走」設想:第一步,11國外長共同確認「準則」框架,並宣布在完成必要準備工作後,於年內適時啟動下一步實質磋商。第二步,在8月底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聯合工作組會上探討「準則」磋商的思路、原則和推進計劃。第三步,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後,在沒有外界重大幹擾和南海形勢基本穩定前提下,由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在11月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布啟動「準則」下一步案文磋商。王毅稱,「三步走」設想得到東盟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日本共同社表示,東盟10國外長正式同意通過這份框架,也許會轉化為多年來在解決南海爭議水域長期緊張局勢方面取得的首個重大進展。路透社稱,一些外交人士認為,這是北京在南海問題上又打了一場勝仗。「一言以蔽之,這是中國的外交勝利。」菲律賓學者、安全分析人士理查德·海德林說。

就在中國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後,東盟10國外長在6日晚發表聯合聲明。分析人士稱,在這份聯合聲明中,深化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成為主要基調,涉及南海的部分所佔篇幅跟過去相比有所減少。

路透社稱,由於內部成員國存在分歧,東盟未能如外界所期待的在外長會首日發表聯合聲明。比如聲明是否要間接提及中國在南海爭議海域的人工島嶼上進行軍事化建設,以及是否要強調行為準則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東盟成員國內部始終莫衷一是。

其中,越南的立場最為強硬。河內堅持認為,聯合聲明必須使用更強硬的措辭,比如要提島礁建設、強調行為準則的法律效力等。但還有一些成員國卻持謹慎態度,擔心採取更強硬立場對抗北京會帶來負面影響。

據此前透露的聯合聲明草案顯示,內容和去年類似,迴避了「停止填海造島」和「反對軍事化」等表述。不過,在最終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強調「非軍事化」和「克制」的重要性被寫入文本。聲明還稱,經過廣泛討論後,一些成員國對填海造島以及破壞信任和信心、加劇緊張局勢、可能破壞和平、安全與穩定的活動表示擔憂。最終文本與草案的措辭差別意味著東盟為顧及內部團結,最後依然讓越南的聲音在聲明中有所體現。但是,聲明還是保持了一定平衡,重申《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提及的「避免可能使形勢進一步複雜並加劇緊張的活動」。聯合聲明也未提及期望與中國達成的行為準則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中國打破西方借南海問題攪局的圖謀其實並非首次。就在去年7月菲律賓單方面提請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後,在寮國舉行的東亞系列外長會上,奧巴馬政府構建的「統一戰線」就已分崩離析。一年之後的今天,所謂南海仲裁已成明日黃花,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卻在走近,南海局勢也逐步趨於平穩。

對於背後的原因,外媒分析稱,首先,挑起南海爭端的「急先鋒」菲律賓「急流勇退」。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馬尼拉力圖淡化南海爭端和前政府提出的仲裁,並尋求與北京緩和關係,以換取來自中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和援助。第二,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安全重點事項存在不確定性,東南亞政策也是模糊不清,比如並未明確表示是否會遏制中國的海上活動,這讓東盟沒有政策安全感。第三,東盟的議程必須在共識基礎上進行運作,需要平衡內部的不同聲音和利益訴求。第四,中國對東盟的影響力在與日俱增。東盟國家發展經濟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

推薦閱讀:

轉:::瘢痕疙瘩的治療進展
盤點2016年心血管領域重要進展?網聚醫學的力量,源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頭條】分娩鎮痛新進展
鎮痛葯對骨折癒合影響的研究進展
【主製造商】A330neo項目進展順利,首架飛機今秋開始總裝

TAG:中國 | 行為 | 東盟 | 框架 | 進展 | 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