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隱形競爭力」才是應該教給孩子的高級處世智慧
編者的話:前段時間,在網上熱傳國外一則「3天點贊過億」的小視頻:午餐時間到了,教室中的小朋友都拿出美味的便當,但是有一個孩子的飯盒卻是空的,然後有些尷尬的他舉起手,說要上廁所。等回到座位時,飯盒卻變得滿滿當當。周圍的同學們不僅與男孩分享了食物,也給了他最大程度的尊重,這種智慧與善意讓人如沐春風。在孩子的成長中,成績與才藝固然重要,但是善良、有愛心、尊重他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優秀品質。
在生活中,我們都認為,家長們首先會告訴孩子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但真的是這樣嗎?根據哈佛大學「讓關愛成為日常」(Making Caring Common)項目的調查,80%的青少年認為,比起他們是否有愛心,家長們更關注他們的成績和快樂。
受訪者還表示,自己在班級中取得了好成績給父母帶來的自豪感,是善良所帶來的自豪感的3倍。也許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對善良的期待,的確排在了成績之後。
善良,這種關注他人,用智慧和同理心去幫助他人的品質,真的該被排在成績之後嗎? 先看看一些值得關注的善良教育。
真正的善良教育,原來是這樣
德國父母對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從愛護小動物開始,讓孩子在動手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各個小學都要舉辦以「善待生命」為主題的大討論或作文比賽,優勝者將獲得獎章和證書。而「關心弱者」是「愛心教育」的第三步,學校從幼兒園起就鼓勵孩子成為志願者,孩子們定期去養老院、收容所等地方做好事。
在英國,精英教育重視培養人的性情,人們所倡導的紳士,也不僅是外表的優雅,也在於內心的善良。這一點在喬治小王子所在的Thomas』s Battersea學校得到體現。學校的官網上明確列出了學校的價值觀,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善良」:「雖然我們為本校升學和獲得獎學金的成功率感到驕傲,我們更重視一系列辦學的核心價值:善良、禮貌、自信、謙卑、學會給與而不是一味索取。」凱特王妃也表示,善良、尊重和誠實與在數學或者體育上拔尖一樣重要。
在美國,有個App叫做「The Great Kindness Challenge」(善良行為大挑戰),鼓勵社會將關愛他人的行為融入日常生活,讓孩子去思考誰是對他們有幫助的人,這些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公交車司機。這款APP給出50個建議中包括:對25個人微笑;主動分擔一項家務活;給動物園避難所捐贈一些東西等。
之所以如此強調善良教育,是因為主動選擇善良有著切切實實的好處:收穫快樂,讓自己在同齡人中更受歡迎;有更強的歸屬感和自尊;減少壓力和沮喪;放大感激之心。同時,由於善良的人通常更能體察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也更能應對社交問題,所以善良也會提升人的整體表現。
人品與成就無關?美國大學卻不這樣看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扭轉趨勢》的研究報告,主張大學入學系統應該弱化孩子的分數、技能等的考量,而要看重學生關懷他人的特質,考量學生為社會做過什麼貢獻。這一改革方向獲得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在內的全美80多個大學的認可。
這個報告顯示出以哈佛為首的名校對選拔標準的自我反省,這種過分強調成就的選拔標準,無形中影響了孩子對自身其他方面發展的關注,比如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根基:善良。
扭轉趨勢的倡導人之一、耶魯大學本科生招生主任Jeremiah Quinlan解釋道:「我們期待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取得成就,但我們也在尋找那些更難量化的東西,比如:真正的智識貢獻,對他人和公共利益的關注。」
基於這樣的趨勢,我們會發現在大學申請書中,需要列出的項目有很多。《華盛頓郵報》刊出的一篇文章稱:一位學生面對大學申請表中出現的10個空白欄,感到很無力,雖然她在過去的生活中充斥著家庭作業、課外活動和志願服務,但她只有5個活動能寫上去。可見,這份報告切切實實對學生的大學申請產生了重要影響。
善良需要練習,聽聽心理學家的建議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Making Caring Common」的項目,旨在幫助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區培養有愛心、對社區負責、捍衛正義的孩子。項目的倡導者Richard Weissbourd是一名兒童及家庭心理學家,他的研究著重關注兒童的道德發展。孩子生來並不懂得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兇惡,因而教育和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這裡有五個策略,告訴我們如何養育出善良的孩子。
1. 讓關愛他人成為一個重要原則
父母傾向於將孩子的快樂和成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孩子需要懂得平衡他們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需求,比如,是否將球傳給隊友,或者當自己的朋友受到欺負時,要不要挺身而出。
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你開心最重要」,而是要告訴他們:「最重要的是,你要做一個善良的人。」確保孩子尊重他人,即便他們很累、很煩躁、很生氣。
2. 為孩子提供練習關愛和感恩的機會
任何時候想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都不晚,但是善良不會自動出現,孩子們需要練習著去關愛他人,表達感激。不要對孩子每一次的幫忙行為都給予獎勵,要對他們抱有高的道德期待,只有在他們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善意行為時,才給予獎勵。
3. 擴展孩子的關注圈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只是關注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所在的小圈子,家長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幫助孩子學會關注圈子之外的人。
確保孩子對生活中的人保持友好和感激,比如公交車司機或者服務員。鼓勵孩子關心弱勢群體,比如去安慰受到奚落的同學。從媒體的報道中引用一個故事,去鼓勵孩子思考那些其他地區的孩子所面臨的磨難。
4. 成為孩子的道德榜樣和指導員
孩子們會通過觀察他們所尊敬的成年人的行為,來養成道德方面的價值觀。他們也會通過成年人的倫理困境來理解道德,例如:「當我最好的朋友不喜歡我的鄰居時,我應該邀請鄰居來參加我的生日聚會嗎?」你可以在晚餐時給你的孩子一個道德上的兩難處境,或者問問孩子他們所面臨的困境。
5. 幫助孩子擺脫糟糕的情緒
通常,我們想要照顧他人的能力會被憤怒、羞恥、嫉妒或其他負面情緒所淹沒,一個沉浸在自我情緒中的人很難關注到他人。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並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處理那些情感。
培根說:「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於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而在更大的層面上,一個社會長久富裕,需要人們為他人考慮,而且在技術上給予支持,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二維碼。
推薦閱讀:
※婚姻幸福的隱形殺手
※隱形你的Bra,玩轉透視裝想露就露
※別讓孩子吃多了隱形鹽!趕緊自查!
※「隱形糖」你吃了多少?
※白領懼"職場冷暴力" 我咋成了辦公室"隱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