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谷訪國保(上)  【山西太谷】

明清晉商鼎盛時期,祁太平等地富商雲集,故有「金太谷、銀祁縣」等說法。而在所擁有的古迹遺存方面來看,今天的太谷依舊算是「富足」縣。儘管太谷也經歷了拆拆毀毀,但國、省、縣幾級文保依舊密密麻麻的布列在古陽邑大地上。只是太谷不太重視自己的資源,而讓平遙城獨領風騷,自己淪落成平遙不起眼的陪嫁娘。 太谷去過幾次,但也只去過三多堂和無邊寺。此行同學相邀,從榆次開車出發,利用2天時間,先將縣城外域的國保廟盡掃,然後城內無死角,這樣外加2010年去的三多堂,太谷的10個國保盡收囊中,完美!

范村圓智寺為第一站,其位於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范村鎮上,始建年代可以推到唐,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寺院坐北朝南,有3個院落,西邊為主體2進建築群,由鐘鼓樓、韋陀殿、伽藍殿、祖師殿、千佛殿、觀音殿、地藏殿、和大雄寶殿等組成。從西門進入,門鎖虛搭,完全自助。整個寺院空無一人,安享靜謐空間。 韋陀殿兼山門坐南朝北面呈倒座狀,東邊的伽藍殿供著關公,西是祖師殿,供奉著達摩祖師。圓智寺的價值就是擁有面積達480多平方的壁畫,分布在千佛殿和大雄寶殿里,而千佛殿呈現是殘垣斷壁的慘景,這是2014年3月一場電線老化引起的火劫。千佛殿建於明弘治14年(1501年),面闊3間,殿內因四壁彩繪佛像1千餘尊,故稱千佛殿。殿頂已徹底燒塌,無法看到屋頂式樣。木質架構都已炭化,只有土牆還堅挺著,上面佛像綠色的身光和紅色的袈裟,浴火後完全變成黑和土黃色,很多都還都已剝落,無法復原,實為可惜。

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圓智寺》碑,雖為清碑,但書法上等。

牆壁上的一對琉璃瑞獸。 過千佛殿就是後院,由正殿大雄寶殿和西殿地藏殿、東殿觀音殿組成,3殿皆大門緊閉。院中有一顆宋代楸樹,郁蔭披灑,和千佛殿下的明代牡丹,組成了圓智寺活文物。正殿面闊5間,隔著柵欄可以看見三世佛和明代的水陸壁畫,只是角度不全,無法一睹壁畫神采。 圓智寺整個寺院的正脊、鴟吻、滴水等都飾以琉璃,很多都是明代舊物,製作精湛復美,陽光下光彩奪目。

鼓樓下掖門可通達東邊的院落,裡面的建築都是近些年來增建的,順便看看罷了。

范村鎮順S102省道一直往南,這邊風景獨好,時值秋日,天高氣爽,滿山已出現紅黃綠五彩斑斕之色。走到一路口時,過象峪河開始盤旋上山,路極窄,四周棗、杏樹植滿。真聖寺在半山腰的蚍蜉村村口,「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以螞蟻命名的村子可想有多小。 真聖寺已徹底修葺一新,外面高牆相圍,寺廟大門緊閉,同學連忙去廟後找村長。村長直誇我們運氣好,因為他在太原住了1個多月,昨天才回到村裡。院內有正殿左右跺殿和東西2座配殿,除大殿外,其餘都是新建的。

正殿寬闊3間,懸山頂,處在不高的台基上,普柏枋,正面出斗拱7朵,開有直欞窗,國保名錄上斷代此殿為金。大殿內進深3間,徹上露明造,梁架上有捲雲、寶相花等彩繪,以及寫滿了修繕助功人的墨書。檐下有5款碑碣。

從真聖寺出來,原路返回范村鎮,然後經小白鄉,走S319省道前往凈信寺。凈信寺太谷縣城東10公里陽邑鄉陽邑村。陽邑春秋時為晉國大夫陽處父的封邑,西漢置陽邑縣,屬太原郡。縣治就在今天的陽邑村。至北周建德4年(575年),陽邑縣城移至白塔村,即今縣城,隋開皇18年(598年)改名太谷縣。 凈信寺始建於唐,金重修,但格局很小,明正德、萬曆和清道光年間的3次增建,始成今天規模,是一處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凈信寺坐北朝南,雖然只有2進,但佔地達3600多平方。中軸線上有照壁、倒座戲台、毗盧殿和大雄寶殿,而大部分建築都分列東西兩邊,有看亭、娘娘殿、灰泉殿、鐘鼓樓、碑廊、觀音殿、地藏殿、關公殿等,華麗的布局,疏緊有致。

我在戲台拍照的時候,廟頭告我不能拍,結果我同學和他搭訕,一下熱絡了起來,原來同學的父親曾是這村學校的校長,廟頭正好是學生。兩人親熱的到外面懷舊去了,結果滿院就我一人,這下可以暢通無阻隨心所欲了。 凈信寺的壁畫和彩塑主要在毗盧殿、大殿里。毗盧殿面闊3間,單檐懸山式琉璃剪邊,兩邊各開一個掖門。殿內佛台上供有釋迦牟尼、藥師和阿彌陀佛三世佛,旁邊有弟子、護法神等塑像,牆壁四周畫滿佛本生故事,有60多平方。有些壁畫已剝蝕不清,並有泥痕,表示殿內曾經漏雨。

上左青龍降佛,上右三分舍利,下左火化金棺,下右西門傷嘆

上左金殿說法,上右霓裳歌舞,下左隔城拋象,下右見翁問年

大雄寶殿在最後一進,面闊5間,進深3間,依舊是明代所建,單檐懸山琉璃剪邊,兩邊各建有3開間跺殿。裡面正中供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為石胎泥雕塑像,每像的背後都有華麗精緻的背屏。彌陀佛坐於須彌座上,結跏趺雙手抱拳,面目凝和淡定。旁邊的侍者和羅漢很多都被扣去了眼睛,一護法神也頹然半倒。山牆上是明代「諸天禮佛圖」壁畫,畫風淋漓,但牆壁也存在裂縫和雨刷隱憂。

凈信寺是此行太谷廟中看點最多的地方,繁複的清代戲台、碑碣、壁畫、雕塑和琉璃脊飾等等,無一不奪人眼目,但也有遺落,像有懸塑的文殊殿和其他配殿都沒有開門,算是一個小缺憾。 新村妙覺寺和凈信寺同鄉不同村,彼此距離不遠。誤打誤撞先到了新村關帝廟,這個清代的小廟,剛整修過,咔咔兩張照片就算到此一遊了。

一到妙覺寺就傻眼,大門緊閉,旁邊小鋪的大姐告我們,管鑰匙的剛回去吃飯,我頓時沮喪不已。廟在村委會裡,走進大門再細看,原來是虛鎖,自助進了院里,辦公室的後面就是妙覺寺,但這回是真鎖了,只能隔著骯髒的玻璃看看。 妙覺寺現存的建築只剩千佛殿、大雄寶殿和東西配殿了。能拍就是清代的千佛殿,其餘明代的建築無法看到。千佛殿坐北朝南,硬山式面闊三間,正門已用磚封死,兩邊開有直欞窗,房頂已罩上彩鋼瓦,屋瓦殘破不堪,裡面青草漫蕪,想必許久無人打理了。所謂彩鋼瓦的保護,其實只是維修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心不甘,跑到後面的農家旁,結果有一銹跡斑斑的鐵梯,顫顫悠悠的上了人家屋頂。後院歇山式大殿的垂脊近在眼前,上面裝飾有琉璃花。隔著濃密的樹木,可以依稀看到東側殿和大殿的斜影。大殿內有明代壁畫,可惜無緣,即便和它零距離也是徒勞,因為無法進院。

光化寺在太谷城西南7公里處的白城鎮白城村,是今天訪的最後一廟。也是大門深鎖,但它在院里,沒有層層護防,跳門吧,儘管已不是身輕如燕了,但想進的感覺太強烈。光化寺由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和後殿組成,東西配殿其實已是殘垣斷壁的半遺址狀態了。硬山磚木結構的後殿雖然完整,但也岌岌可危,一副苟延殘喘的衰樣了。 光化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據說宋真宗趙恆曾寓於此,後敕賜重修,現存的大殿是元泰定3年(1326年)重建的,明清和國朝都修繕過,一殿巍然,鶴立雞群,聳立院中。

大殿處在高台上,單檐歇山式,面寬五間,明間和次間寬度一樣,次間山牆開有直棱窗,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杪下昂,轉角出雙杪。殿大門緊閉的密不透風,根本無法一觀內部。此殿雖為元構,但「宋金遺風」流淌,這也成為它進國保的理由。

太谷縣【國保】分布圖,點擊原圖可以參考的看。
推薦閱讀:

(2-2)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譜系被發現,證實趙堡太極為武當真傳正宗太極拳
無不驚駭!西域大月氏人把玻璃製造術帶入山西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變化?
山西兩「無名氏」死者獲「就高不就低」賠償
山西新絳農民張貴龍勇斗歹徒 胸中兩刀仍緊抱歹徒腿不松

TAG: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