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花鳥畫
標籤:美術教育 | 分類:筆記 |
隋唐:獨立成科。
五代:徐黃體異。
宋朝:繁榮時期。
元朝:文人畫。
明清:水墨寫意
《五牛圖》唐代畫牛名家韓滉的作品。它為紙本著色畫卷,以傳神之筆,描繪了獨立成章的五頭牛,或緩步而行,或低頭吃草,或躊躇而鳴,或回顧舐舌,或翹首而馳,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牛的生活形態和習性,造型生動,形貌真切。
五代的花鳥畫也產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西蜀的黃筌和南唐的徐熙
黃筌《寫生珍禽圖》,五代,最擅長用勾勒法作畫,以細淡的墨線勾畫出所畫花鳥的輪廓,然後填以色彩,以著色為主,給人以富麗工巧的感覺﹔同時他愛畫名花異草,珍禽奇鳥,寓有富貴吉祥的含義。其子黃居采稟承家風,宏揚工細、逼真的勾勒填彩畫法,因此黃氏父子的畫風被稱作「黃家富貴」,而且風靡後代畫院,流風不絕。
徐熙「野逸」《雪竹圖》,全用墨筆,既有線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後逸,具有清新之氣。此種畫風在北宋後期影向較大,對畫院花鳥畫風的改革起到積極地推動
宋,趙佶《蠟梅山禽》的構圖十分簡單,一對白頭翁棲息在挺立的梅枝上,全幅用筆細致辭挺拔,梅干用提頓轉折的線條描繪;鳥羽、花葉則採用均勻的線條;筆法符合徽宗描寫任何對象都必需得物象之理的主張。
崔白,北宋畫家以花鳥畫成就最高、作品最多秉性疏放,以畫殘荷鳧雁、野情逸趣聞名,與流行的「黃家富貴」畫風大異其趣,給宮遷繪畫創作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和養分。《寒雀圖》描繪了姿態各異的9隻寒雀,飛鳴跳躍於枯樹間,形象生動活潑。筆法瀟洒,工筆與寫意並用。全圖構思著眼一個「寒」字。描寫隆冬時節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葉子已經落盡的老樹枝頭鳴跳嬉戲,它們情態各異,充滿活力,畫出了麻雀好動的特性。同時,畫家運用對比、變換等形式美法則,如老樹榦的橫斜平直與麻雀形體的渾圓柔潤、直與曲等對比,使作品更具有藝術魅力。
墨竹圖,北宋,文同,絹本,無款,寫垂竹一枝,出枝彎曲,密葉紛被,折旋向背,盪郁喜人。枝葉多用濃墨,新枝嫩葉,漬以淡墨,撇葉鋒長而毫芒不露,葉尾拖筆布白,熟練地運用了行、草書法的用筆,生動地表現了竹子臨風擎雨的神韻,不愧為墨竹傑作。
蘇軾《古木怪石圖卷 》南宋,繪了干扭枝曲的枯樹,仿若掙扎伸展,堅硬頑強;雖筆墨不多,卻有孤傲險怪之氣,與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寫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出水芙蓉》 畫幅也很小(23.8×25.1厘米),但畫得十分精緻生動,而且是用沒骨畫法(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繪物象),整個畫面似全用色彩畫成,不見墨線的痕迹。淺粉色的花瓣,嫩黃的花蕊,似乎還帶著拂曉時的露珠,那種一塵不染、雅潔嫵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時刻。它突出地表現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元代花鳥畫的主流是向文人畫情趣發展,絕少宋畫院之工筆重彩富麗細膩者,文人水黑寫意及水墨梅竹勃然而興,顯示了花鳥畫領域的巨大變化。畫家由於受了佛、道思想的影響,在藝術上更追求平淡、自然之美。清淡的水墨畫成為一代時尚。
王淵,《桃竹錦雞圖 》此幅畫坡石桃竹,兩雙錦雞樓於坡石之間。桃枝上的一雙小鳥作欲飛狀。枝上桃花或盛開,或含苞欲放。圖中花和葉都用水墨點畫而成,不用線勾。作者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表現出陰陽向背和不同的顏色。鳥身的羽毛舉塗染皴劃粗細筆兼用,不作精雕細琢。全畫筆墨穩練、文雅,氣韻蒼古,是花鳥畫在元代由設色向墨筆過渡的代表性作品。
花鳥畫發展到明代的陳淳和徐渭,以水墨寫意的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發展的又一條途徑。
在這一條道路上,清初又有了八大、石濤,繼續把這一路寫意的風格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峰。
陳洪綬 《梅花山鳥》筆力雄健。花以鉤勒填彩法畫成,輪廓線條細如遊絲,遒勁穩定。花瓣和花蕊都用白粉點染,瓣瓣豐厚,朵朵圓實。石的皴紋扭動,筆墨圓潤而含蓄。
鄭燮《墨竹橫幅》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干淡併兼,筆法疲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澈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
花鳥畫獨特的藝術傳統就是以寫生為基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為目的的傳統。
寫生,並不是簡單地模仿客觀的花鳥,而是要求在真實地描繪客觀對象的同時能表現出花鳥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強調要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突出的表現
文人畫 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它是中國繪畫大範圍中山水,花鳥,人物的一個交集。陳衡恪解釋文人畫時講「不在畫里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或謂以文人作畫,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說明了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在傳統繪畫里它特有的「雅」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所區別。獨樹一幟。
推薦閱讀:
※中國七位不可不知的國學大師之孔子篇
※中國亞運軍團十大美女(圖)
※「退出中國」的李嘉誠 2017年日子更不好過
※近20年來中國的通脹率(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