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上可以清腦醒神,下可以治理腸道疾病

【灸師兄說:】痢疾,本病為常見的急性腸道疾患之一,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積滯於腸中所致。以大便次數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後重、下黏液及膿血樣大便為特徵。現在,師兄就來說道說道關於艾灸治療痢疾的手法。

【技術一】

【艾灸穴位】

神闕、關元、足三里(雙)。

神闕穴

【操作規程】

艾炷隔姜灸:①先將鮮薑片切成直徑約2.5cm,厚約0.3cm薄薑片,並用針在薄薑片上扎數十個針孔;②患者取仰卧位,雙膝關節稍屈曲,在膝下墊一枕頭,使患者處於放鬆、舒適體位,暴露腹部和雙膝以下部位,將準備好的薑片置於神、關元、足三里穴,並在薑片上放置底面直徑1cm的圓錐開形艾炷(重約為1.5g),連灸3壯,至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灸治1次,重證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腖,白多赤少,或純為白腖,里急後重,口淡乏味,脘腹脹滿,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

【技術二】

【艾灸穴位】

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雙)。

氣海穴

【操作規程】

艾炷隔蒜灸:①先將洗凈的獨頭大蒜切成薄蒜片,並用針在蒜片上扎數十個針孔;②患者取仰卧位,囑患者處於放鬆身位,暴露腹部和雙膝以下部位,將準備好的蒜片置於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穴,並在蒜片上放置底面直徑約1cm,高約2cm的圓錐形艾炷,將艾炷點燃,熏灼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佳,熏灸過程中若病人出現燒灼痛明顯,可停止施灸。每日灸治1次,重證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久痢纏綿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黏腖,無腥臭,甚則滑脫不禁,腹部隱痛,喜按喜溫,肛門墜脹,神疲乏力,形寒畏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的,脈沉細而弱。

【技術三】

【艾灸穴位】

神闕、合谷(雙)、足三里(雙)、中脘、天樞(雙)、關元。

合谷穴

【操作規程】

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蒜灸:先將洗凈的獨頭大蒜切成薄蒜片,並用針在蒜片上扎數十個針孔;患者取仰卧位,囑其放鬆身位,暴露腹部和雙膝以下部位,將準備的蒜片置於上述穴位,並在蒜片上放置底而直徑約1cm,高約2cm的圓錐形艾灶,將艾灶點燃,熏灼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佳,熏灸過程中若病人出現燒灼痛明、可停止施灸。每日灸治1次,重證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腖,白多赤少,或純為白腖,里急後重,脘脹腹滿,惡寒發熱,頭身閑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技術四】

【艾灸穴位】

天樞、氣海、上巨虛(雙)。

天樞穴

【操作規程】

①艾條溫和灸:每穴灸20~30分鐘,每日灸1~2次。

②艾條迴旋灸:每穴灸20~30分鐘,每日灸1~2次。

③艾炷隔蒜灸:每次選用1~3個穴位,每穴灸5~7壯,多用於腹部腧穴。

④艾炷隔姜灸:每次選用1~3個穴位,每穴灸5~7壯。

⑤溫針灸:每日1次,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施灸15~20分鐘,或2~4壯。此法據臨床治療急性細菌性樣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均有顯效,能迅速控制癥狀。

⑥艾炷隔鹽灸:選用神闕穴,每次灸5~7壯,每日1次。

【主治】

腹痛,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有里急後重.惡寒發熱,頭身困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推薦閱讀:

我絕經了腫么辦會不會死?聽說骨頭會酥掉啊!
指甲凹凸不平是哪些疾病的前兆?指甲上的殺機
褚慶存:三叉神經痛飲食上有哪些忌口
為什麼一個身體不好的人最終都會信仰一些宗教,佛教居多?
地支臧干與2018年可能面臨的疾病

TAG:疾病 | 艾灸 | 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