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溫和灸降血脂
艾條溫和灸對於防治原發性高血脂症有較好的療效。艾條降血脂主要選取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和神闕穴(即肚臍)。其中足三里穴為陽明胃經上的合穴,可以燥化脾濕,生髮胃氣,促消化,泄痰濁(血脂屬中醫學痰濁範疇);神闕穴為任脈上要穴,有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兩穴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疾病。
溫和灸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找一個杯子裝約1/3的水放在身邊備用;
二、在選好的穴位處用紅筆做上標記;
三、點燃艾條,燃燒至紅火狀態;
四、將艾條垂直懸於穴位上方約1.5厘米處開始治療;
五、每2分鐘需要把艾條燃燒端的灰燼吹入裝水的杯子里(如果彈的話容易將艾條彈松,燃燒的灰燼容易脫落燙傷,在此我將其稍作改動),保證艾條經常處於紅火燃燒的狀態,然後繼續垂直對準穴位。兩個穴位各灸治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1個月為一療程。
實行溫和灸時,要求周圍環境安靜,患者情緒平靜,認真體會穴位及經絡上溫熱感的傳導。為了使紅火對準穴位,施灸時不用旋轉艾條。當施灸局部皮膚灼痛難忍時,可稍微抬高艾條,使患者局部皮膚感覺保持在「溫」和「燙」之間即為適度。
註: 產于山陽,采以端午。
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明*李時珍
孟子曾說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頑固性疾病,選用三年的艾就可治好。古代長程艾草為醫草,據史料記載,用艾葉治病的第一人為晉代著名煉丹術家葛洪的妻子——鮑姑。至今廣州越秀山麓三元宮裡,還設有鮑姑殿和塑像,並留有楹聯兩幅:
一、妙手回春虯隱山房傳醫術
就地取材紅艾古井出奇方
二、仙跡在羅浮遺履燕翱傳史話
醫名播南海越崗井艾永流芳
經驗證明艾灸確實可以醫治許多疾病,本人曾經用灸法醫治過在腿部已經四年的皮膚病,經五次灸治至今沒犯,曾經治癒過顳合關節炎三例,其中一例還是孕婦。灸治凍瘡效果也非常好,只要沒有破皮就可用灸法來治療,腳氣、淋巴結髮炎也可用此法。
再此告訴大家一些常用的保健穴位,可經經常做養生灸療
1、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此穴為古今養生保健強壯要穴之一 。本穴主陽明經氣血,統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諸症,是以謂「三里」,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的作用。每次灸10-15分鐘。
2、氣海穴,又名下盲、丹田,屬任脈,位於臍下1.5寸,常灸氣海具有溫補元氣、益腎納氣的養生保健作用,而男子又以元氣為根本。尤其是對中年以上的男子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每次10-15分鐘。
3、關元穴,又名丹田、下丹田。屬任脈,位於臍下三寸處,此穴是氣功養生聚氣凝神之所,又為全身強壯養生之要穴。常灸此穴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是身體衰弱、少氣乏力,畏寒肢冷、警示不少腹虛寒之人以及元氣衰憊的中老年的養生保健佳法。
4、膏肓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灸此穴對素虛之人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常灸可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肺結核和感冒,虛勞贏瘦及陽虛之人,每月灸10次,長期施灸,至身體康健為止。每次灸10-15分鐘。
5、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臍上4寸,常灸中脘可健運脾胃,增進飲食,為培補後天之本的保健灸要穴。每次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至脾胃強壯為止。
6、風門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本穴主一切風症,具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的功能,對於預防感冒和高血壓中風、癰疽瘡疥有較好的效果。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一次。
7、身柱穴 屬於督脈,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此穴具有通陽理氣、祛風退熱、強健筋骨、清新凝神、降逆止咳的作用,小兒常灸可強身健體,促進發育,故為小兒保健灸要穴。每次5-10分鐘,隔日一次,每月不超過10次
推薦閱讀:
※糖友常吃「三西」,每天2個,血糖、血脂、血壓都跟著降了
※低碳生酮飲食後,膽固醇,LDL升高了,怎麼辦?如何正確看血脂指數
※遠離三高(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脂)
※燕麥、核桃降血脂 高血脂患者宜多食
※吃下脂肪後……說好的血脂和「壞膽固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