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文化覺醒 附庸風雅新解

青年問禪師:「大師,我現在很富有,但是我卻一點也不快樂。您能指點我該怎麼做嗎?」禪師問到:「何謂富有?」青年回道:「銀行卡里8位數,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嗎?」禪師沒說話,只伸出了一隻手。青年恍然大悟:「禪師是讓我懂得感恩與回報。」「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這個青年會跟禪師做朋友嗎?

經濟學傾向於把人看成「理性經濟人」。理性經濟人就是孔子所說的「小人喻於利」的「小人」,其行動的唯一驅動力量是個人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的最大化。

其實,這只是經濟學為了推理便利而形成的理論預設。現實中的人,當然絕非如此,而是高度複雜的。人當然追求物質,因為生命要存在、延續,就離不開物質。但同時,人也會追求物質之外的東西,比如榮譽,以及生命的圓滿。

人的需求是多元的,而上天賦予每個人的稟賦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就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的生命。有些人對財富有特殊的稟賦,而成為企業家;有些人具有出色的合群能力,能獲得人們的信服,而成為政治家;還有些人,精神生活異常活躍,在知識、價值、信念的領域中卓有成效,於是成為思想者、學者、宗教家、藝術家等文化人。

財富、權力、價值都是個人生存所需要的,也是共同體維持秩序所需要的。因此,富豪、政治家、文化人都會贏得別人的尊敬。不過,這些權威的可持續性有所區別。

財富的興散最為迅速。財富的生產、聚集,既依賴於企業家能力,又高度依賴於外部環境,所以物質財富的不確定性最高,風險最大,最容易散失,你今天還有百億身家,一場金融動蕩,可能分文皆無。

相比於財富,權力的獲取更多地依賴德與能。因此,權力的可持續性更長一些。不過,權力對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依賴,也有一定不確定性,你今天還在台上風光無限,明天就可能被政敵趕走。我們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很多。

惟有文化,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最小,可持續性最強。「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人跟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有靈性,人對信念、價值、知識等文化產品的需求出自人的本能,它幾乎可以不受外部環境影響。

有人未加深思,談論「思想自由」,其實,這是個沒有意義的辭彙。外人可以限制你的思想的表達,而不可能限制你的思想。即使在監獄裡,你也仍然可以自由地思想。只不過,你沒有辦法表達,不能影響別人而已。

監獄裡無法生產物質財富,但歷史上確有在監獄裡生產偉大思想的傳奇。就像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說:「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人本質上是精神的存在,人的生活本質上是心靈的生活。生命的存續當然離不開物質,然而,心為身之主,人是通過心追求物的。人可以拚命追求外在之物,但最終,生命的意義是由心決定的。

因為文化很重要,就會發生「附庸風雅」的事情。詩經的主體是十五國之「風」,和《小雅》、《大雅》。風雅就是文化。什麼是附庸呢?周代行封建,周王冊封諸侯,諸侯朝見紂王。但有些諸侯國,規模太小,在天下結構中不重要,也就不必與周王直接發生關係,而成為較大諸侯國的附庸。魯、齊等國就有多個小附庸國。附庸就是資格不夠,而湊到人家面前。「附庸風雅」描述的是這樣的事實:土豪發財了,文化雖非他之所長,但他湊到文化堆里。

這樣看來,附庸風雅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它標誌著土豪的文化覺醒。這樣的覺醒其實是土豪生命的自然邏輯。土豪其實一直也是愛文化的,只是以前忙於賺錢,顧不上,又缺乏訓練。現在,他有錢了,也有閑了,由自己的心靈指引,自然而然地進入文化的世界。他知道別人可能在嘲笑他,但他義無反顧,因為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因此而正走向健全、圓滿。經過附庸風雅,土豪的心靈將會發生變化,整個社會也會因此受益。

怎麼變化?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貢有過討論。

《論語·學而篇》中一章,孔子與子貢討論了如何做一個有尊嚴的窮人、如何做一個有文化的富人: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是商人,整天與財富打交道,所以才會與孔子探討人當如何對待貧窮、富裕。

在大多數人的心靈結構中,「利」居於最為顯著的位置。如是之人,面對富者,易於卑曲。「諂」,卑屈也。以常情論,人窮則志短。窮可以有兩種:絕對的窮,這樣的窮人,生活壓力較大,缺乏信心,面對他人,難免諂媚。這或許是為了獲得一些好處,但很多時候,諂媚只是心理自卑的自然反應。另一種窮是相對的窮,即便富人,面對比他更富裕的人,也難免諂媚。中產階級崇拜富豪、小富豪崇拜大富豪等等社會現象,就是「諂」。

反過來,富裕之人則容易驕橫,目空一切。驕,矜肆也。一個社會,如果人們以金錢為人生價值的主要衡量指標,那麼,有錢的人當然有資格傲視他人。我們這個時代,富者驕縱,隨處可見。

然而,富豪子貢卻認為,一個人,因為財富少而自卑,或者因為財富多而驕傲,都是不健全的。他提出,一個人若能做到貧窮而不卑曲,富有錢財卻無驕態,如何?子貢所想像的窮人、富人,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自覺,因而能夠節制自己對於物質利益的激情。

孔子的回答是:還算可以。也就是說,孔子認為,這還不是最好的。從「無諂」、「無驕」中,可以看到節制的美德,他們不為物質之多寡所動。不過,這個窮人、富人終究沒有跳出物質的貧富之外看問題。

孔子認為,人還可以更進一步,達到一個更高境界:物質上雖在貧窮狀態,而仍然快樂;何以樂?因為志於道,有超越於物質之外的人生樂趣。所以,他心廣體胖,而不在意自己物質上的貧窮。

至於富人,孔子說,他們大可以進入這樣的狀態:物質上富裕,而依然好禮。孔子教育弟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以禮約束弟子,塑造優美、高貴的君子威儀。一個人,如果他最為關心的問題是自己生命之完善,也就不會把物質上的富裕本身作為人生成功的標誌。他追求更有價值的東西,禮,禮樂,也就是文化。他也並不鄙視財富,而是讓財富成為好禮的工具。而他的生命不斷提升,也就自然地無驕。

子貢所說和孔子所說乃是兩個境界,但兩者並不對立,而是遞進關係。其中的關鍵環節是生命的自覺,心的自覺。由此,他不僅附庸風雅,更進一步,以文化己,再進一步,投身於文化生產中,支持文化事業。


推薦閱讀:

揭秘:國外土豪子弟如何消磨一天
互聯網私人銀行會火嗎,土豪會買賬嗎?
勞斯萊斯充當垃圾車,印度上世紀土豪奢靡生活從買車開始
土豪都愛招財、調和五行的多寶手串,花小錢也一樣買得到!
全球土豪的「任性」行為

TAG:文化 | 土豪 | 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