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們實際上是打輸了

導語:這就是「老炮兒」們的崩塌過程。用仗義、勇氣、自豪和吹噓鼓舞起來的士氣,最終仍舊落得灰飛煙滅。完了,城市是我們丫的,也是你們丫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丫的。將來,城市還會是孫子他們丫的。雖然我不願意交給你們,但我老了,死了,那也就沒別的辦法了.

早年間有個社會階層叫士紳階層,由鄉紳、士大夫或者家族首領構成。政府管不了的事情他們來管,政府和小老百姓有什麼衝突了,比如城管抄攤子這種,他們來調和。有人望,有權威,說話算數,上上下下,都敬著三分。用文藝腔來說,他們是政府和底層的潤滑劑。

後來有了新政權,這個階層被消滅了,但潤滑劑還得有,出面擔綱的,就是「老炮兒」。政府不管的,只能江湖來管。

「老炮兒」的特徵就是愛管事,從雞毛蒜皮到改天換地,只要覺得該管,就必須得管上。一方面,這是習性,另一方面,要是不管,自己的權威就沒了。管事,效率還得高,不能沒完沒了死纏爛打,必須快刀斬亂麻一把一利落,所以,一件複雜的事,掰成幾件簡單的事,一碼是一碼處理,快。這是技巧,這一招,最該學的是公務員。最後搞不定的,碴架,誰贏了聽誰的。

架是真打,往死里打,因為涉及到面子、地位和生存。打完了,也許雙方變世仇,也許變鐵哥們兒,沒準,看能不能互相理解了。

「老炮兒」原本的含義,是指四五十歲一輩子閱女無數,而且還在繼續嗅蜜的人,老流氓。後來泛指經驗豐富成功率高的人。就好比他們嘴邊帶的「你丫」,原意是「你丫頭養的」,罵對方是私生子、下人的孩子,後來簡化為「你丫」,成了昵稱了。好朋友之間說話,不帶著「你丫」,顯得見外。

電影《老炮兒》,因為最後的日本軍刀和軍呢大衣,被很多人誤解了,覺得說的是大院子弟變老後的事情。有人順勢說到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錯了,不是。住大院的人,大部分住樓,他們的後代即便離開大院,也是住樓,絕對不會住到老衚衕里去。住在衚衕里的,肯定不是大院子弟,而是衚衕串子。

大院是大院,衚衕串子是衚衕串子。他們本來生活在兩個世界裡。大院的是看不起衚衕串子的,更不屑與之為伍,更不可能老了之後變成「老炮兒」,他們頂多變成王朔那樣的「頑主」。其實,衚衕串子這種帶有侮辱性的稱呼,也是大院子弟起的。大院子弟和衚衕串子,就像現在一般人家的孩子與富二代官二代一樣,彼此相望相殺,但似乎永遠改不了身份的差異。「老炮兒」們之所以明裡暗裡暗示自己和大院有關係,多半是像現在有人和名人們吃個飯,一定要在微博上曬照片,一定要@任志強潘石屹一樣,是抬高自己的一種手段。

大院子弟對衚衕串子,是一萬個瞧不起,而衚衕串子們對大院子弟,基本是羨慕嫉妒恨的狀態。至於他們手裡的裝備,我寧可相信是年輕時打架鬥毆從大院子弟那裡繳的——這足夠值得驕傲,就好比曉波從富二代手裡嗅來一個蜜,也是值得自豪的。

衚衕串子和大院子弟最根本的區別是,衚衕串子待人豪爽仗義,大院子弟更促狹自私一點。這優點是大院子弟學不來的。所以,「老炮兒」只可能在衚衕里出現。仗義每多屠狗輩,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老炮兒》和《一步之遙》、《讓子彈飛》更有可比性,都是老男人耍酷裝炫扮被解救的姜戈之作。只不過,《老炮兒》更貼生活,主角更弱勢,也更悲愴。姜文演繹的是縣長,是組委會主席,是一個地方最風光的男人,而馮小剛演的,就是一底層。

大院子弟和衚衕串子,都是哪兒來的?

其實所謂老北京,也不是真正的老北京。他們一撥是解放後跟著部隊進城的軍人後代,就是所謂的大院子弟;另一撥人,是五十年代北京發展工業時,進城轉為工人的農民的子弟,多住在衚衕里,人稱衚衕串子。真正的老北京,八旗子弟那個味兒,駱駝祥子那個味兒的,早就蒼老得不成樣子,就是六爺一出門給點煙的那位。估計六爺小時候,沒少受他教育,也許還交過手。所以,六爺代表的所謂老北京,也是移民,只不過是老一些的移民。他們對現在的新移民及其不忿,其實,他們的上一輩,也是在老老北京的不忿中,搶奪下這座城市的。

「老炮兒」們的自豪與自信,是建立在他們一輩子混衚衕的經歷上,建立在他們歷經文革的滄桑上,建立在他們家藏的日本軍刀、三八大蓋軍刺和軍呢大衣上。年輕的時候,他們憑著這些把城市攪合得天翻地覆,形成了自己的規矩,現在,他們要用這些守衛城市。而那些新新人類,那些90後,他們的自信建立在錢和跑車上,他們的規則也建立在這上面。小飛說,你們有你們的規矩,我們也有我們的規矩。這電影說的,就是軍刀對跑車、八哥對鴕鳥、老炮兒對小炮兒、新規矩對老規矩的對決。

城市就是這樣,在大多數人看不到的層面,一直都有這樣的對決。不同階層的衝突、不同年齡的衝突、不同階段移民和原住民的衝突。面兒上是偷個錢包、稱呼人之類的小事,本質上,是誰守誰的規矩,誰認誰的江湖。這可是個原則問題。

對決誰贏了?看上去是「老炮兒」們贏了,因為小飛他爹貪污被一鍋端了。可實際上,「老炮兒」們輸得很慘。六爺死了,八哥鳥死了,兒子被打成腦裂,其他「老炮兒」們進了局子,這都不說了,全是外在的,最為關鍵的,還是他們贏的手段——放棄了自己萬事不求人自己擺平的原則,寫了舉報信。六爺用一句「舉報不是報警」為自己開脫,實際上是耍了滑頭。舉報也好,報警也好,都是依靠了外力,放棄了自己的規矩,實際上也就是放棄了自己代替士紳的獨立的江湖地位。

輸掉規矩是最大的輸。

這就是「老炮兒」們的崩塌過程。用仗義、勇氣、自豪和吹噓鼓舞起來的士氣,最終仍舊落得灰飛煙滅。完了,城市是我們丫的,也是你們丫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丫的。將來,城市還會是孫子他們丫的。雖然我不願意交給你們,但我老了,死了,那也就沒別的辦法了。

可能,這才是《老炮兒》想說的道理。在世代變遷江山易主的時候,哪有什麼固有的規矩?你給八哥起兒子的名字,等兒子養八哥了,讓八哥管自己叫爸。這就是改朝換代了。

每一個地方都是這樣,老一輩再風光逞強,終究有一天會被挑戰,新的總會替代舊的,總有一天,新的也會變成舊的。

說點題外話,純關於電影的。

有人覺得這電影「直男癌」。女人地位絕對不如男人,這是對的,衚衕里就是這樣。即便是讚美和喜愛,也都是居高臨下式的。不過直男是直男,要說「癌」遠遠談不上。話匣兒以及小飛的女朋友,這兩位戲份兒最重的女的,可都是紅顏仗義之輩。

「老炮兒」居高臨下慣了,他們會這樣看待所有人,包括女人。這麼描述,符合「老炮兒」心態。至於馮小剛本人是不是這樣,可參閱《我把青春獻給你》。

另外一件事,有道德先生指出,這部電影臟口太多。那沒辦法,創作者是在還原老北京的衚衕味兒,堵臟口的事,該找廣電總局,是他們把電影審通過了,而且還堅持不分級。

最後一件,有人覺得,這個電影在貶低90後——但我瞧看電影的小年輕笑得還挺嗨的,沒人覺得是在貶低他們。因為,富二代官二代那些90後,只是一小部分90後,他們不是90後的大多數,他們也不是真正的壞人。就像「老炮兒」也不代表大多數50後,不代表大多數北京人一樣。成為「老炮兒」的人,在生活中也是少數。他們只是這一群和那一群,不涉及全體。電影里的角色,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還真沒誰是真正的壞人。那個真正的壞人是誰,大家心知肚明,他們既不是「老炮兒」也不是「小炮兒」,他們是徹頭徹尾出爾反爾謊話隨口就來沒規矩的流氓。

管虎導演把故事背景安排在現今,比較理想化。其實現在「老炮兒」們都老得很了,管不住事兒,幾乎消失了。好比說,我在電影院里坐著,電影開始了一段時間,有人晚到,發現自己的座位被人佔了,就吵了起來,沒完沒了,以致激起觀眾眾怒,有人嚷嚷要打110。

沒有了中間那個「潤滑劑」、「緩衝層」,就是這樣,多大的事兒啊,還得麻煩政府?

直到馮小剛和許晴激情戲開始,馮小剛摟住許晴的大蠻腰,爭端才平息下來。


推薦閱讀:

千萬別愛上「老炮兒」這樣的男人
為何「老炮兒」這樣的男人值得女人愛
《老炮兒》里的叛逆姑娘 尚語賢
原創『芝加哥老炮兒』 美國黑幫一哥「阿爾卡彭」
馮小剛演的《老炮兒》沒進競賽片,因為威尼斯選片很糟糕?

TAG:老炮 | 老炮兒 | 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