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梁江村:隱於太行山的大院

(中國最美古村)王錦強 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12月20日 第10 版)

大梁江村位於太行山腹地——河北井陘縣西部南漳城鎮的一處山溝里。據考證,這裡唐時即有人居住;明萬曆年間,山西平定城西村梁氏家族遷居於此,漸成村落;清代梁氏家族繁衍壯大,村亦名之「大梁家」。大梁家棲居缺水山區,出於對水資源的渴盼,後更名為大梁江。大梁江村擁有太行山區保存完好、特色鮮明的明清古村落建築群,保存完整古民居院落162處,房屋3000餘間。這些民居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兼有北京四合院格局和冀晉民居傳統構造形式。大梁江村群山環抱,周圍山體是一道天然屏障。其民居多為石頭建築,部分輔以磚木結構,建造形式色調簡潔、粗中見細、朴中帶雅。民居院落使用石砌或磚砌外牆,不僅防禦性能好,而且構造合理。這種院落形式在冬季抵禦寒風之餘,還可吸收春秋季節的陽光,同時還能夠調節夏季的氣溫舒適度。山區民居建築將厚重石塊加工規則後,採用當地白石灰勾縫黏合,屋頂採用薄而寬的石板鋪蓋,房屋窗格楞使用木材,與石材搭配形成石頭房屋建築形制。石、磚、木「三雕」精細華美,有富貴之氣,具有較為典型的晉商大戶人家私宅特點。歷史街巷是古村落的精髓,是體現傳統村落品質的標誌性公共建築設施。大梁江村共有上街、下街、中街3條街道、10條巷子,總長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鋪成,井然有序,四通八達。在街巷,抬眼可見古色古香的石雕、門樓與斑駁的院落牆體。武舉大院在大梁江村稱得上是鶴立雞群。其體量最龐大、氣勢最宏偉、構造最講究,還有點戒備森嚴的氣氛。大院因清乾隆年間,梁氏後裔梁深考中武舉人而得名。梁家四代有功名,三世出名醫,享有「武魁」「清正流芳」「譽滿杏林」之美稱。大院門上懸掛「武魁」匾額,當地俗稱「一宅九院」。大院佔地兩畝,9個四合院各有門戶,又互相連通,房屋100餘間。其所有房屋呈「奎」字形結構,層樓疊院,精巧雅緻。在大院門前有一方校場,傳說是習武之人——房主梁深當年的運動場。門側石頭上的斑斑點點印痕被想當然為梁深練功,天長日久手指具有深厚功力的見證,也為梁家武科上取得成就留下更多的說辭。9個樓院既互相獨立,又彼此相通。進正門或旁門,都能走遍九重院落。整個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樓,樓上有樓,樓頂有院,樓能通樓,院能通院,攻防兼備,是我國北方較為罕見的四合樓院群,被稱為「深山裡的大宅門」。大梁江村的民俗文化韻味非常濃厚,至今仍保存了各種傳統習俗展示空間和祭儀場所。古戲樓、古廟宇氣勢不凡。但凡鄉村民宅精湛建築連片的地方,公共建築更不含糊。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的古戲樓是村裡村外看戲的熱鬧場合,晉劇在這一帶很受歡迎。龍王廟、岱王廟、關帝廟、老母廟、奶奶廟等廟宇是就地取材的特色人文範例,也是太行山區古村信仰文化的代表性建築群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村中一棵據說是栽植於唐代的千年古槐樹。槐樹樹心部分已腐朽,樹皮活泛,樹身搖搖欲墜。村民們用拱形牌樓支撐樹身,老樹得以枯木逢春,延年益壽。從中也可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大梁江是一部石頭民居的教科書。在一個大山深處的窮鄉僻壤間,遺存了這麼多令人蕩氣迴腸的村落民居建築文化遺產,靠的不僅僅是武藝、武功和武德,在崇文重教、智慧修為等方面更能體現造屋者的遠見卓識和內在品格。所以,文武兼備才是大梁江人志存高遠的功課涵養和發展方向所在。包括大梁江村在內的太行山人家,開天闢地,不僅是武出舉人,文出監生,當今更是人才濟濟,在太行山上經年累月打磨出一個個絢麗奪目的鄉居文化樣本。
推薦閱讀: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70
雞母珠和國內旅遊景點賣的紅豆手鏈有何不同?
太行山上
崖柏料的選擇及太行崖柏的特徵
初冬時節太行山大峽谷

TAG:太行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