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芬芳 | 清代離情相思詩5首
小眾坊主按:李元洛先生選、注並著的《浪漫芬芳:穿越千百年仍活色生香的愛情詩詞》一書已經在噹噹網、京東商城有售。小眾書坊將選載其中部分內容,以饗讀者。美好的愛情詩,屬於所有愛著的人!讓我們跟著李老師一起漫遊中國古典情詩的長河風景。
夢江南 清 柳如是
懷人二十首(其二)
人去也,人去鷺鶿洲①。
菡萏結為翡翠恨②,
柳絲飛上鈿箏愁③。羅幕早驚秋④!
作者簡介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姓楊,名愛,後改柳姓,名隱,字如是,自號河東君。吳江(今江蘇省吳江市)人。明末歌妓,後為錢謙益妾,參加復明運動。工詩詞,善書畫。
注釋
①鷺鶿:即鷺。鷺鶿洲當在陳子龍故里松江(今上海松江縣)。
②菡萏(hàn dàn):夏日荷花。翡翠:綠色的玉,此處形容荷葉。
③鈿(diàn)箏:鑲嵌著金銀飾件的箏。
④羅幕:用絲織品織成的帷幔。
今譯
情人已離去了,我的情人去了那遙遠的鷺鶿洲。
紅荷綠葉相連相結引起我兩地分離的怨恨,
飛上鈿箏是春天柳絲勾起我不得團聚的憂愁。
風吹帷幔心驚的又早是涼秋!
心賞
文史學家陳寅恪曾以雙目失明的半殘之身,為柳如是撰寫八十萬言之《柳如是別傳》,並說柳如是乃「女俠、名姝、文宗、國士」,可見評價之高。此詞情致深婉而意象清遠,語言清麗而內涵豐厚,三、四兩句聯想曲折而語言方式新創,頗有現代詩的韻味。柳如是不僅是一代美人,而且是頗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的女中豪傑,巾幗壓倒鬚眉,令膝蓋發軟一度降清的錢謙益也為之慚愧。
柳如是的《夢江南·懷人》一共二十首,是懷念陳子龍而作。陳子龍是明末的著名詩人與學者,又是極有民族氣節英年犧牲的抗清烈士。他們由相愛而同居,時近一年,彼此情投意合,唱和頗多。後因陳家堅決反對,陳子龍無天回力,柳如是只得主動退出。分手後雙方均未能忘情,柳如是之《夢江南·懷人》之作多達二十首,就是明證與詩證。陳子龍後來讀到自是無限傷感,也曾賦雙調《望江南·感舊》,中有「何限恨,消息更悠悠。弱柳三眠春夢杳,遠山一角曉眉愁。無計問東流」之語。
蓮絲曲 清 屈大均
蓮絲長與柳絲長①,
歧路纏綿恨未央②。
柳絲與郎系玉臂,
蓮絲與儂續斷腸③!
注釋
①蓮絲、柳絲:「絲」均諧音「思」,「蓮」諧音「憐(愛)」,一語雙關。
②未央:未盡,未已。
③儂:我,吳地方言。
今譯
蓮藕的絲長啊春柳的絲也長,
三岔路口難分難捨愁恨難量。
柳絲長啊好給郎君系住手臂,
蓮絲長啊接續我斷絕的衷腸!
心賞
起自漢代,輕颺的楊柳就擔負起主管別離的重任。六朝無名氏所著《三輔黃圖》一書曾說:「灞橋在長安東,跨水築橋,漢人送客至,折柳送別。」折柳贈別是古代的習俗,古典詩詞中寫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很多,較早的如隋代女詩人張碧蘭的《寄阮郎詩》:「郎如洛陽花,妾似武昌柳。兩地惜春風,何時一攜手。」後起的如李白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而以「蓮絲」、「藕節」來暗喻男女之情,也是漢魏六朝樂府中的民歌常用的故技。此詩藉此「柳絲」與「藕絲」來表現愛情而非友情,語意雙關,比喻巧妙,人、物夾寫,題材雖然陳舊,但藝術表現上卻有新意,並非是對前人毫無價值的重複。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說:「愈是詩的,愈是創造的。」衡之古今中外優秀的傑出的詩作,這是一條鐵律。
屈大均是由明入清的詩人,也是易代之際的志士,其詩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不料他也有如斯兒女情長風光旖旎之作。不過,這畢竟是代人立言,所謂「男子作閨音」。唐代刑部郎中元沛,其夫人楊氏能詩,倒是有一首以柳絲寫愛情的《贈人》:「揚子江邊送玉郎,柳絲牽挽柳條長。柳絲挽得吾郎住,再向江頭種兩行。」此詩出自女性作者之手,真可謂「原汁原味」了。
廣州竹枝曲 清 彭孫遹
木棉花上鷓鴣啼①,
木棉花下牽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別,
落紅沒盡郎馬蹄②。
作者簡介
彭孫遹(yù)(1631年—1700年),字駿孫,號羨門,海鹽(今浙江省海寧縣)人。工詩,擅詞,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彭王」。
注釋
①木棉花:又稱攀枝花,高達三四米之落葉喬木,花色紅艷,生長於我國南方。鷓鴣(zhè gū):生於我國南部的一種鳥,鳴時常立於山巔樹上,鳴聲猶如「行不得也哥哥」。②落紅:落花。
今譯
紅花燒眼木棉樹上鷓鴣不住地鳴啼,
木棉花下依依不捨地牽著郎君的衣。
要走但遲遲未走是因為不忍心分別,
綢繆久落紅成陣遮蓋了郎君的馬蹄。
心賞
首句描繪富於象徵意義的景色,「鷓鴣啼」是所謂「原型意象」,前人運用已多,但與「木棉花」組合在一起,便生新意。次句寫送別的女主人公的典型動作,情態如見。第三句直陳其意並作轉折,句式從李白「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酒肆留別》)化出,結句意象鮮明而意在象外,含蓄不盡而頗為新創,聳動讀者的耳目,如音樂中重鎚,如繪畫中的異彩。當代的有情人多有「欲行未行不忍別」的經歷與體驗,讀此詩的結句當別有會心。
南方多木棉樹,因其花紅艷如火,故又別名「英雄樹」。此詞寫的不是叱吒風雲的英雄,而是柔情蜜意的兒女。全詩以木棉花為背景,以熱烈的景色反襯凄婉的哀情,也就是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所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因為相反而相成,可以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量。如果一味單調地咸上加咸,辣上加辣,效果則適得其反。
灞橋寄內① 清 王士禛
太華終南萬里遙②,
西來無處不魂消。
閨中若問金錢卜③,
秋雨秋風過灞橋。
作者簡介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貽上,初名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省桓台縣)人。創「神韻」之說,尤工七絕,是清初繼吳偉業、錢謙益之後的詩壇盟主。
注釋
①灞(bà)橋:古來送別之地,在長安灞水上。
②太華:即西嶽華山,在陝西省渭南縣東南。終南:即終南山,在陝西長安之南。
③金錢卜:舊時用金錢卜問凶吉禍福以及歸期。
今譯
太華山終南山離家鄉有萬里之遙,
獨自西遊到處都是令人黯然魂銷。
你在閨房中如若用金錢為我占卜,
我此刻正在秋雨秋風中經過灞橋。
心賞
王漁洋論詩提倡「神韻」,追求「得意忘言」,注重語言的含蓄精鍊和意境的創造。此詩整體可觀,首兩句寫自己離家遠遊,山東與陝西相隔萬里之遠,每念及家中的妻子便不免分外思念,黯然魂銷;第二句是所謂「從對面寫來」,不再寫自己而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如此便不直板而曲折生情,別開新境;最後又回到自己現時的情狀,有以回應閨中之問,更覺一往情深。
此詩結句尤為出色,頗有唐人風韻,遠承陸遊之「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道中遇微雨》),近啟秋瑾之「秋風秋雨愁煞人」。一代女傑秋瑾1907年7月15日凌晨在紹興臨刑就義之前,口占傳誦至今的如上斷句,此句雖是清人陶澹人(宗亮)《滄江紅雨樓詩集》中《秋暮遣懷》一詩之成句,但王士禛詩中的「秋雨秋風」那時也曾驀然飛上她的心頭嗎?
江城子 憶別 清 何龍文
別時猶自怯春殘。
剪刀寒,坐更闌①。
小語叮嚀:「珍重記加餐②。
」卻愛子規沿路叫③,
歸去也,早回鞍。
而今不覺已秋還。
路漫漫,恨漫漫。
暗約當歸,何事隔關山?
只有相思千里月,
清露下,好同看。
作者簡介
何龍文(生卒年不詳),字信周,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康熙八年(1669年)舉人。
注釋
①更闌:「闌」此處作「晚」解。「更闌」即夜深人靜。
②加餐:典出漢樂府《飲馬行》:「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表夫妻間叮囑保重。
③子規:鳥名,又稱杜鵑鳥。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晝夜啼鳴,其聲如「不如歸去」。
今譯
分離時正是令人心怯的殘春。
裁縫衣裳剪刀寒涼,
喁喁私語更闌夜深。
你再三細語叮囑:
「在外好好保重啊多加餐飯。」
分手後我喜愛路上子規輕聲啼叫,
不如歸家去啊,早早打馬回鞍。
時光如電不覺秋天已到人間。
歸路迢迢,離恨漫漫。
當時私下相約屆時歸,
為何人各一方隔關山?
寄託相思給流照千里的明月,
秋宵清涼的露水下,
我們彼此仰首同看。
心賞
中國人寫友情或愛情,都與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此詞中的「卻愛」固然是反常之筆,而結尾卻仍然歸結到「只有相思千里月」,雖也師承前人卻有所創新,是兩地「同看」而非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月夜》,因而不是一味地蹈陳襲故地炒現飯。文學創作最貴創新,最忌重複,重複他人和重複自己,其文學價值都等於零。只有創新,哪怕是局部的或一個意象的創新,才能於時間中保鮮,才令後代的讀者有「收藏價值」。
此詞題為「憶別」,著重寫的是對治療別後相思的設想,角度新穎,而且其含蓄蘊藉與西方許多詩作慣於直抒胸臆不同。如英國詩人彭斯《一個令人心醉的吻》:「如果我倆從未那麼熱烈相愛,如果我倆從未那麼痴心互戀,從未相逢,也從未分離,我們也就絕不會如此心痛欲絕。」真則真矣,讀來似嫌了無餘味。
好書推薦:《浪漫芬芳——穿越千百年仍活色生香的愛情詩詞》(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古典情詩浩如煙海,穿越千載百年仍活色生香。本書按照人間情愛的諸多方面與大體流程,分為「戀情」「歡情」「離情」「怨情」「哀情」五個部分,以音樂為喻,好像五弦琴,亦有如五重奏,收錄並賞評了自《詩經》中的《關睢》到清末的愛情詩300首。一卷在手的慧心讀者擁有此書所收錄的古典情詩原作,如果說已經物有所值,那麼,一半是學者一半是作家的李元洛先生所撰寫的心賞文字,則是額外得到而不虛此讀的花紅。
關於作者李元洛
湖南長沙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多所大學名譽教授與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在海峽兩岸出版《詩美學》《紅紫芳菲——詩詞經典導讀》《寫給繆斯的情書——台港與海外新詩欣賞》等詩學著作十餘種。已在我社出版《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曾是驚鴻照影來——宋詞之旅》《風袖翩翩吹瘦馬——元曲之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