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小護,都有自己的絕招 錢江晚報
a0014版:科教·生命
文章導航
浙醫二院的護理專家不光打針發葯,也坐堂門診寫論文這些美小護,都有自己的絕招
本報通訊員 方序 本報記者 丁潁鵑
可愛的小護士哄女孩兒入睡:「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這是電影《護士日記》里的一個場景。後來幾十年里,大人小孩都學會了唱這首插曲。 扮演女主角的王丹鳳,塑造了新中國第一代護士的形象——可愛、勤快、充滿朝氣、帶點革命的理想主義情懷。但是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講,這已經是非常遙遠的故事了。 如果再拍一部《護士日記》,主角當中至少還得有男護士,還得身懷絕技,他(她)可能還會像醫生那樣定期坐門診、穿上手術服給患者服務。 唐佳迎,是浙大城市學院護理專業的學生,現在在浙醫二院急診重症監護室實習。當護士的媽媽已經託人幫她找好了工作,但她不想放棄自己的專業,沒領媽媽的情。 「EICU里的老師都很厲害,我要成為他們那樣的專家型護士。」小姑娘說。
在浙醫二院,記者就認識了這樣一批身懷絕技的「護理專家」,很多時候,醫生也要給他們發會診單,請他們來幫忙解決一些問題。
一圈醫生圍著護士
哇哇哇感嘆個不停
36歲的申屠英琴,長著一雙漂亮的眼睛,笑起來會彎成月亮一樣,同事們都叫她「申屠」。
1998年參加工作,現在她是浙醫二院PICC專科護士之一,雖然是護士,但她和她的姐妹們,也像醫生一樣每周固定有坐堂門診。
所謂PICC(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指外周置管中心靜脈導管術,主要用於腫瘤化療、長期靜脈輸液等病人。
「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因為在四肢淺表靜脈輸液,經常輸液,這些部位的血管會被破壞;對腫瘤病人來說,一些化療藥物刺激性,也會對血管造成傷害。」申屠告訴記者,她們的工作,就是在病人的血管里埋下一根細長的軟導管,這根導管可以用半年到一年半時間,這樣病人就不用反覆扎針,也不用擔心刺激性強的藥物對血管造成破壞。
前兩天,記者在浙醫二院採訪時,正好遇到血液科醫生髮來會診單,這是一位40來歲的病人,下午要開始做化療,需要PICC的護士給病人做導管穿刺。
申屠和她的同事李護士,推著小推車來到病房,小推車上有導管穿刺需要的所有器材,以及免洗洗手液。
口罩、洗手、讓家屬暫時迴避,兩位護士開始準備。李護士拿出所有需要的器材,開始鋪無菌墊,申屠一邊拉窗帘,一邊跟病人聊了起來。
「你是哪裡人啊?臨安的呀。第一次做穿刺是吧,不要緊張,我們李老師技術很好的。」李護士已經穿好了一次性手術服,這樣的架勢,第一次做穿刺的病人,可能會有些怕。
李護士拿出軟尺,量了病人的臂壁圍和手臂長度,申屠做好記錄,「這樣我們就知道,需要多長的軟管。」
這條軟管,從病人的左手臂穿進去。李護士站在病床左邊,開始插管,申屠站在病床右邊,手上拿著B超探頭,藉助B超,可以清楚地找到血管的位置。
「你的血管比較粗,可以直接插進去,把頭轉過來,閉上眼睛。」
「弄好之後,吃飯、洗澡都沒關係,上面放塊干毛巾,然後用保鮮膜包牢,可以洗澡的。」
「家裡有沒有孩子啊?上大學了啊,真好,培養出來不容易啊。」
「快好了。現在我要用B超檢查一下,看看插的位置好不好。好了,頭可以轉過來了。」
穿刺的過程,大概花了3、4分鐘時間,整個過程申屠一直在跟病人聊天。脫下手術服、收起無菌墊,差不多收拾好了,家屬才被允許進來。
「乘車的時候,左手不要舉起來拉手環、不要拎重的東西。」申屠告訴病人和家屬,回家之後,每個禮拜可以到當地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插管;如果當地醫生不會處理,可以打電話給她們。
申屠告訴記者,她們還經常接到其他醫院的會診請求。她一直記得3年前第一次去外院會診,一個腦中風病人,脖子上、股動脈都留過針,但都留不了幾天。申屠做插管的時候,醫生圍了一圈,「哇哇哇」不停感嘆。
「成就感,巨大的成就感,被醫生和病人認同,這是很幸福的事。」她笑著說,解決同行的難題,讓她感覺到這份工作的價值。
拉上窗帘檢查傷口
專職護士坐堂出診
申屠的工作,讓醫生都豎起大拇指誇讚。但是她卻告訴記者,她的同事——傷口造口專科護士的工作,更加了不起。
造口就是在無法正常排便的病人腹部外,加造一個口袋,幫助排泄。
「造口需要得非常精細輕柔的護理,稍不留意,就會弄疼病人,老實說,我覺得自己真沒他們那麼細心。」她說。
在浙醫二院腫瘤科病房裡,記者也看到傷口造口專科護士的一次出診。
這是一位結腸癌的病人,出診的是專科護士是夏金萍,她是浙醫二院4位國際造口治療師(ET)之一。
因為是手術後第一次做造口護理,做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詳詳細細地說給一旁的家屬聽。大媽50來歲,有點擔心自己能不能學會。
「家裡換的時候,下面墊一個塑料袋或者報紙,這樣比較省錢;這個是大便,不用怕的,擦一下,放到這個塑料袋裡面,就不會臭了;手術剛做好,會出血,也不要怕,輕輕壓一下,就好了。」
夏金萍說得不緊不慢,手上的動作也很輕柔。但看得出,大媽跟記者一樣,都有些緊張。
一旁的申屠告訴記者,很多病人的造口是終身性的,所以必須在病人出院之前,讓家屬和患者學會護理方法,每次護理,都要花30多分鐘。
護士長趙銳禕告訴記者,在浙醫二院有80%的傷口會診,醫生會請傷口造口專科護士來幫忙。
「手術之後感染,傷口糜爛;還有糖尿病人,傷口癒合本身就很差,一般醫生都無法解決時,就要我們專科護士出面。」她告訴記者,目前浙醫二院一共有4類專職護士,除了PICC,ET,還有糖尿病、疼痛管理的專科護士。
得了糖尿病怎麼吃、如何預防糖尿病足這樣的併發症?這些事情可能醫生不會說得很詳細,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工作,就是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血糖儀怎麼用、胰島素怎麼打,飯怎麼吃,這些問題,就可以諮詢糖尿病專科護士。
一些腫瘤病人,身上帶鎮痛棒,疼痛管理的專科護士,每天要來查兩次房,看看鎮痛棒效果好不好?要不要調整劑量。
除了每天在各個病區打「游擊戰」,專科護士還有固定的門診。像傷口造口護理,是每周二、五;PICC門診,每周一到周五都有,每天都有30幾個病人需要做插管護理;。
一年31位護士參加境外培訓
專科護士持證上崗
「我去香港學習過,在他們那裡,專科護士的號子,比普通醫生的門診還貴呢。」趙銳禕說,護士不光是打針、發葯、量體溫,專科護士做得好,將來就是護理專家。
目前,浙二一共有護士1700多人,這當中有專職專科護士13人,這還不包括各個病區、急診的專科護士。
這些護士,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拿到「上崗證」。
比如造口治療師,需要接受為期3個月培訓,最後才能拿到「國際造口治療師」的資格;靜脈輸液、疼痛管理的專科護士,雖然浙江還沒有培訓基地,但是他們也經過院內的各種培訓,有省衛生廳頒發的專科護士資格。
「比如麻醉科醫生主講的培訓課程,我們PICC的護士,就要去學習;內分泌專家主講的培訓課程,糖尿病專科護士也要去聽。」趙銳禕說。
毛越是EICU專科護士,這個帥氣的男護士在行政部門工作了2個月之後,就逃回急診重症監護室去了。
毛越2008年大學畢業之後,就成為浙二EICU的一名護士,拿過全省醫學技能競賽第一名。前段時間,醫院把他送到美國,培訓了3個月。
「他們的專科護士,都是非常專業的,我們跟他們還差很多,我給自己訂的職業目標,就是做個ICU的專家。」他告訴記者。
每年,浙二都會把護士送到境外培訓,急診科的美女護士楊曉娜,去的是新加坡,還有的去過日本、香港。護士長看了去年的工作總結,去年一年護理部有31個護士獲得了到境外培訓的機會。
「其他醫院的護士解決不了的,可以來找我們;我們再去找誰?只能自己把硬骨頭啃下來,既要學習,也要搞科研。」
說起科研,趙銳禕特別驕傲,過去4年,只有13個人的專科護士團隊,在各種核心雜誌上發表了27篇文章,把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給更多人提供幫助,她覺得很有意義。
「我們在進一步拓展護士的職業內涵,讓護士參與到護理品質提升的活動中,使其意識到『我在管理患者』的自我價值。」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說,在他看來,幫助護士成長不僅僅是專業上的,而是全面培養護士,使其能夠儘快獨立地管理患者。
「我們醫院救治的病人病情大多比較重,所以對護士的要求也很高,相應的,培訓的機會也是最多的,事業發展的平台也是最好的。」
評分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於浙報集團 | 聯繫方式 | 廣告服務 [ 幫助 ]這些美小護,都有自己的絕招
推薦閱讀:
※紅燈牌收音機里的李自成 錢江晚報
※每到親熱關鍵時她為何莫名把丈夫推下床 錢江晚報
※巴塞爾「表」情今年很花哨 錢江晚報
※春暖花開的日子它們卻要離開 錢江晚報
※DNA鑒定好,女嬰回到糊塗媽媽懷抱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