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賺錢少的六十個原因或誤區
1)長期不發情的母豬.(2)屢配屢返情的母豬.(3)習慣性流產的母豬.(4)飼養在妊娠舍中,但卻不出現返情的母豬.(5)產仔數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豬.(6)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豬.(7)使用頻率很低的公豬.(8)精液質量差,配種受胎率低的公豬等.這些公母豬的飼養,浪費人力,浪費飼料,浪費欄舍等,應及時淘汰. 28.喂飼誤區九:技術不過關 這個現象很普遍,如不看食慾隨意給仔豬加料而造成的剩料或不足,不看膘情機械地飼餵妊娠母豬而引起過肥或過瘦,不看時機配種造成的受胎率低和產仔數少等.所有這些都是因為缺乏技術造成的,只有通過加強技術力量解決. 29.喂飼誤區十:飼養無價值豬 什麼是無價值豬?無價值豬主要是一些病弱僵豬.如:無法治癒的豬,治癒後經濟價值不大的豬,治療費工費時的豬,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的豬,治療費用過高的豬.還有更為隱藏的,如拉揸豬(後出生搶不上奶乳的豬、搶不上食的豬),等.這些豬還是及時淘汰出圈為好,否則,一旦變成"弱豬",同樣,這種"弱豬"一樣也是經過諸多防疫,可由於其體弱,其免疫力就會大大降低.因此一有疫情,首當其衝,它們也會成為疫病的溫床,進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體傳染源.反之,即使勉強長大,也會浪費人力,藥品,精力,最後收效很小 30..喂飼誤區十一 農村小規模養豬,一般是不考慮養殖密度的.然而,規模性養豬,就不得不考慮養殖密度了.因為它涉及豬舍的投入問題.投入大,當然是賺錢少甚至不賺錢. 那麼,養殖密度基於什麼來考慮?一般來說,夏季疏養,冬季密殖.夏季疏養是為了降低豬舍溫度.而冬季密殖是為了豬只之間相互取暖,減少豬只能量消耗,也有利於節省採暖燃料.更為重要的是,合理密殖是為了減少豬舍投入、以及減少豬只活動(少耗料). 實踐證明,有利於豬體生長和圈舍利用率提高的密度是8-12頭/圈,每頭佔地0.8-1.2平方米,其中夏季每頭佔地1.1-1.2平方米,冬季佔地0.9-1.0平方米.每圈豬的大小應一致,體重差別過大要及時調整,以促使均衡增重而統一出欄.然而,小豬和大豬又有不同. 31.喂飼誤區十二 轉群不科學.在農村,養殖戶養豬,大都是外購仔豬.這些豬大多不是一窩豬(非同母),因氣味不同,他們會相互撕咬,以強凌弱.加上斷奶及換料應激,豬只不僅食欲不振,而且活動量大,有可能一周都不太長肉.更為重要的是可能產生弱豬.這就形成轉群應激.而在大的養殖場,即使自繁,轉群應激也不可避免.而幾乎所有的豬場或養殖戶,都忽視轉群應激.即使有人重視,也沒有比較好的方式或方法,也只能不了了之.所以,不會科學轉群,也是影響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32.喂飼誤區十三 豬舍內空氣潮濕污濁,有害氣體含量過高,均會嚴重影響到肥育豬的食慾、健康和增重,並可引發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所以,豬舍必須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溫濕度適宜.否則,空氣品質及通風不良,也會影響料肉比 2~15%及 1~5%. 33.喂飼誤區十四 攪拌不均勻在許多豬場出現過,手工拌料自不必說,就是機器拌料也常出現攪拌不均勻的情況.邊粉碎邊出料的有,攪拌時間不足的有.最容易忽視的是在飼料中加入藥物或微量添加劑,不通過預混直接倒進攪拌機,在上千斤飼料中加入幾十克藥品,很難做到攪拌均勻.而這種現象飼料廠也存在.因為工藝畢竟還得人操作,攪拌如何你又如何知道? 34.喂飼誤區十五 在人們的潛意識或下意識中,豬圈就是最埋汰的地方(常說某人住的象豬窩),而豬就是最不衛生的生物.因此,人們的潛意識或下意識中,豬用不著衛生. 所以,傳統養豬基本是不清理糞便.即使是清理,也不是清理乾淨.而現在養豬,糞便是清理了,可是,許多衛生死角卻忽略了.比如牆壁、過道、料槽、天棚等等. 事實上,如果豬能像人一樣衛生(新鮮糞便基本無害),憑豬的免疫力、抵抗力,是不會死豬的,如果不死豬,養豬就毫無風險.因為少賺或不賺,畢竟還是有賺的時候.然而,若是死豬,就不是少賺或不賺那麼簡單了,有可能是血本無歸,還談什麼賺錢.所以,衛生誤區,恐怕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最大誤區. 35.喂飼誤區十六 有人說,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會影響料肉比 1~5%,可是,如果豬只爆發疾病,還有料肉比可談嗎?所以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不好,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重大誤區. 我們來看看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是如何不好的.傳統養豬,豬舍及飼養用具根本就不進行清洗消毒,刷刷喂料槽就是最大的程度了.而現在養豬,豬舍及飼養用具的清洗消毒,都是在豬出欄後或進豬前進行,這就難免會有藥物殘留.而殘留的消毒藥物.豬是會舔食的,而藥物是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傷害的.輕者不長肉,重者造成潰瘍,而料肉比就會大大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包括現代化養豬場在內,目前都沒有"豬的在圈消毒"的.因此,就算有疫情出現,因為豬只在圈,也是沒法進行消毒的. 事實上,消毒勝過治療,科學消毒勝過投藥,消毒可以減少投藥,投藥不能代替消毒. 所以,科學、規範的消毒措施: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殺滅病原體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防範措施.而消毒不同於治療性藥物,有時做不到立竿見影.不能直接見到效果,有時豬場不消毒也不生病.也有時消了毒豬照樣生病,(這有可能是消毒劑質量有問題或消毒方法不對),養豬管理者忽視消毒防疫的. "豬的在圈消毒"應該是一種新技術,目前還沒見有人使用.若能推廣,每周進行一次"豬的在圈消毒",將會大大降低豬的死亡率. 有些養豬者還存在如下消毒誤區 誤區一:未發生疫病可以不進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殺滅傳染源的病原體,疫病發生要有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 但在養豬生產中,有時沒有疫病發生,但外界環境存在傳染源,傳染源會釋放病原體,病原體就會通過空氣、飼料、飲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徑,入侵易感豬,引起疫病發生. 如果沒有及時消毒、凈化環境,環境中的病原體就會越積越多,超出豬體承受濃度時,就會引起疫病大發生.因此,未發生疫病地區的養豬戶更應進行嚴格到位的消毒,防患於未然. 誤區二:消毒前,環境不進行徹底大掃除. 由於養豬場存在大量的有機物,如糞便、飼料殘渣、豬分泌物、體表脫落物,以及鼠糞、污水或其它污物,這些有機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這會消耗或中和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嚴重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所以說,徹底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衛生清除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消毒). 誤區三:已經消過毒豬就不會再發生傳染病.儘管進行了消毒,但並不一定就能收到徹底的消毒效果,這與選用的消毒劑品種、消毒劑質量及消毒方法有關.就是已經徹底規範消毒後,短時間內很安全,但許多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飛禽,老鼠等媒體傳播,豬自身不斷污染環境,也會使環境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須定時、到位、徹底、規範消毒,同時結合有計劃地免疫接種,才能做到豬不得病或少得病. 36.喂飼誤區十七 目前,養豬所用的飼養用具(如圈舍、料槽、工具等等)還很不科學.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飼養用具不科學,就有可能多耗料,更有可能多死豬. 37.喂飼誤區十八 有些豬場,為保證豬的瘦肉體型,嚴格限制豬採食,本來160天可以出欄的豬卻要養到180天,有的甚至養到200天.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因每增加一天飼養,豬的維持飼養就要多一天,就按維持飼養需每日一公斤料的話,多養二十天就需多用20公斤料,折成本三十多元,對一個規模豬場來說,這個數額是很大的.而農戶養豬時常忽視最佳出欄時間,出欄隨意.事實上,豬的生長規律是50公斤後生長加快,100公斤前增重下降,繼而生長緩慢,甚至停滯,必須做到該出欄時就出欄.更有很多經營者,寄希望於推遲肉豬出欄時間,等待較高的市場價格,期望提高市場價格來增加經濟效益無可非議.但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一定範圍的價格上漲,並不一定會帶來收益的增加.原因在於,肉豬達到適宜出欄體重後,隨著日齡的增加,飼料報酬反而降低,單位增重的飼料成本會增加,較高的市場價格所帶來的收益可能被飼料成本的提高所抵消,更何況市場價格的升降又是難以準確預測的.所以,肥豬存欄時間過長,也是影響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38.喂飼誤區十九 目前養殖戶大都忽視"防重於治"的原則,他們存有僥倖心理,連豬的幾大傳染病疫苗也不接種,結果使豬病增多,有的甚至出現花錢治不好病的現象.即使一些慢性病雖不能造成豬只死亡,但會影響豬對飼料的吸收利用,抑制其生長發育,推遲出欄,增加料耗,得不償失.因此,不注重防疫,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39.喂飼誤區二十 糞便通常會污染地下水、地表水,這是眾所周知的.但許多豬場還是忽略糞便或土壤管理.然而,糞便中除了含有氮、磷、有機物和硝酸鹽以外,很有可能含有病原體.而病原體通常指任何能在其它動物或人類引起感染或疾病的病毒、細菌或原蟲.這對養豬場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實際上,由於糞便和其它副產物管理不好,而豬場爆發大面積疫病的先例,比比皆是. 40.喂飼誤區二十一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是運送營養的必須物質.缺水初期,豬食慾明顯減退,尤其不愛吃乾粉料,隨著失水的增多,豬的食慾可能完全廢絕. 水是養豬人最容易忽視的、最廉價、最重要的營養物質. 水對豬的功能如下: 創造安全環境,運輸機體內的養分、代謝廢物和激素;維持體溫恆定和酸鹼平衡;參與機體內的許多化學反應. 如果水不能足量的滿足豬的生理需求,那麼豬的免疫系統是無法維持正常的. 豬通過以下三個途徑獲得水,飼料、飲水、體內代謝水,很少有人系統研究過豬對水的需要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們認為豬需要水時就會自覺飲水,我們只要提供充足的飲水 就行了. 另一方面客觀事實是:確定豬對水的需要量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也很少有商業公司願意出錢給科研人員去研究這個在商業上沒有任何意義的課題(儘管水的課題在養豬生產中非常重要).再者也不能用研究其他營養素需要量的方法來研究水的需要量.在研究氨基酸或能量的需要時,通常採用的評定指標不適用於研究水的需要量;另外許多環境因素如溫度、日糧組成(礦物質和蛋白質含量),特別是鹽的攝入,都影響水的需要量. 目前,很多豬場(特別是小規模豬場),在 水溫、水質、水壓、飲水器安裝的方法等問題上,都存在不能滿足豬的行為學特性和生理需求的問題! 為了保證豬的飲水量,飲水器水流速度應調控為每分鐘0.5 -2.0升,並且經常檢查,確保無障礙.飲水器的高度應比豬背部高出5-10公分. 喂料後在食槽中注入水源對增加豬飲水量是有刺激作用的;由於豬不願意舔水,食槽中水深非常重要.對於成年種豬建議食槽水深為3.8cm以上. 當仔豬出現拉稀時不敢給水喝,怕越是喝水越是拉稀.幾乎所有農民都有這種觀點,這種誤區就導致仔豬拉稀後出現脫水而使病情更嚴重. 41.喂飼誤區二十二 養豬的最大風險是什麼?死豬!而死豬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不是什麼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甚至口蹄疫、藍耳病之類(我是否胡說,您得看完),因為"防疫管理",這些病是"不應該"死豬的.然而,就目前的養豬而言,"防疫",不僅僅是機械化、現代化甚至大型養豬場在搞,農民養豬也防疫.可是,一有疫情,為什麼農民養殖戶的豬還是成批成批的死於疫病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忽視防疫管理". 疫苗疫病防治費用雖然占養豬成本很小的比例,但很多生產者尤其是農村養豬戶,存在僥倖心理,少用甚至不用疫苗,有的採用價低質差的藥物,以降低生產投入,往往導致疫病發生,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這等於是完全忽視防疫管理, 而有的雖然注重疫苗接種,就以為這就是完全的"防疫管理",實際上這是極大的認識錯誤.其實生產中豬的實際免疫力大多低於正常免疫力.也就是說,不是說你進行了疫苗接種,豬群就具有絕對的免疫力.因為:豬群中若有如下狀態的豬只,如:營養不良(如食物中缺乏某些維生素、氨基酸、微量礦物元素、甚至飲水不足)、應激狀態(造成代謝紊亂與營養素缺乏)、 黴菌毒素中毒、病原體感染(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抗原刺激過頻,造成信息干擾、應答紊亂、抗生素濫用(尤以某些化葯為甚)、寄生蟲病(破壞正常組織、細胞、毒素干擾)、傷寒(感冒……)、拉稀等等 .此類豬只因以上種種,就會產生免疫抑制.此時它的免疫力、抵抗力幾乎為零,簡直是弱不禁風.這種"弱豬"雖然經過諸多防疫,可由於其體弱,因此一有疫情,首當其衝,它們就成了疫病的溫床,進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體傳染源.成批死豬也就在所難免. 事實上,"防疫管理"就是要消滅那些產生"弱豬"的諸多因素.比如,環境因素:包括豬舍、柵欄、工具以及環境溫度、濕度、通風情況、衛生情況等.如果環境過熱、過冷、濕度大、通風不良都會使動物出現應激反應,使動物的免疫應答能力下降,接種疫苗後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細胞免疫應答減弱,抗體水平低下.然而,如果衛生條件好,消毒全面科學,就會大大減少動物發病的機會.即使抗體水平不高也能保護動物不發病,如果環境差,就會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抗體水平比較高的動物也存在發病的可能性.而生產實踐中,特別是一些技術力量不強的小型養殖場或個體養殖戶,經常會出現免疫失敗的情況.有時就是免疫程序上的問題.雖然經過多次免疫後,動物還是沒有很高的免疫力. 42.種苗誤區一 種豬 良種是提高養豬效益的首要因素,而引進種豬或外購來的仔豬的質量,是關係養豬成敗的關鍵環節.由於目前我國的養殖業各方面還沒有得到規範化、細分化,所以,要選擇真正適合於某養豬場的種豬企業也很難.因為,為了特定的目的、甚至經濟利益,部分種豬企業乾脆把各種品種的豬在違背科學育種的情況下來組合雜交,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真正了解被引種豬的各種資料,才不至於由於引種不慎對豬場造成不必要損失.當前,一些養豬場(特別是小規模豬場)在引種時存在著諸多誤區.比如: 一.選擇價格低廉的種豬,忽略種豬質量. 特別是剛步入養豬行業的專業戶,往往是只講價錢不講質量,引種時過分考慮種豬價格,從一些不知名、不正規的種豬場引入"便宜的種豬",這些"便宜的種豬"在生產性能及健康方面都沒有保障,甚至就是一些土雜豬.這些種豬在生產過程中不僅容易造成各種疾病的傳播,同時由於其生長速度慢,增加了飼料成本. 而忽略種豬質量還表現在,引進種豬時,多數養殖戶都喜歡體重大的豬,覺得引進體重大的豬更合適,其實,這樣容易給今後的生產帶來隱患,這是因為:①體重大的種豬多數是豬場銷售時選擇剩下的豬,挑選餘地比較小,可能在繁殖方面有問題或生長性能不理想.②達到60千克以上的後備母豬應該更換後備母豬飼料,因為此時的母豬需要大量的營養來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而育肥豬料中存在許多的促生長劑,會損害生殖系統的發育,降低後備母豬的發情率以及配種受胎率,造成很大的損失.③後備母豬60千克以後要限量飼餵,以防過肥,體重大的豬顯然比較肥,不具備種用體況.④引進的種豬在配種前,還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免疫注射和驅蟲.適宜選擇的體重是50-70千克. (附:斷奶到4月齡階段叫做育成豬,4月齡到配種前階段叫做後備豬,配種到產第一胎階段叫做檢定母豬(與母豬同齡的公豬為檢定公豬),三胎以上為成年種豬.) 二.過分追求種豬體型. 過分強調體形,導致種豬飼養難度大,容易難產,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差,豬價暴跌時,往往損失慘重.因為: 種豬和商品豬是不同的,不能按商品豬的要求和標準選擇種豬.後臀特別發育的種豬,不易發情,配種困難,容易發生難產,往往背部下凹,變形,淘汰率高.背膘薄的母豬通常泌乳力差,仔豬的成活率低(背膘厚和泌乳力是呈正相關的).很多客戶在購買種豬時,總是希望選擇到"雙肌臀"或"雙肌背"體型的種豬,這種做法是不太明智的.雙肌豬的泌乳力要比正常體型豬的泌乳力差10%,直接影響仔豬的斷奶重.同時這一表現型也不是固定的,父母表現雙肌性狀其後代不一定表現出雙肌性狀,隨著豬場的生產,這一基因肯定會發生漂移,更多地是雜種優勢表現. 很多種豬場為了抓住客戶的心理,把母豬的後臀發育大小作為豬場的選育目標,購買這些種豬的客戶回到自己豬場飼養後,飼料條件發生變化,豬的後臀變小了,不能正常發情配種,淘汰率在40%-50%左右,很多養豬戶在這方面都有很深的教訓.購買母豬就要側重於母性特徵,特別關心與繁殖性能有關的體型外貌,如四肢粗壯結實,第二性徵,如奶頭、外陰部、體軀結構的勻稱等,僅僅後軀發育特別優秀的母豬不適宜作為種用.如果挑選種公豬,應該側重瘦肉率、胴體品質、四肢粗壯、生長速度、飼料報酬等性狀和體型外貌,這是提高後代瘦肉率和體型的最好措施. 三.盲目引進新品種,不注重豬的經濟價值. 養豬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經濟效益,現在市場上的品種比較多,比如: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約克豬、皮特蘭豬、斯格豬、PIC配套系豬等,比較理想的雜交模式是杜長大三元雜交.這是因為三元雜交充分地利用了雜種優勢(二元母豬繁殖方面的優勢,終端父本的瘦肉率、生長速度方面的優勢);三元雜交比較易於操作,有較大的制種機動性,有利於降低成本;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白豬一直是生產瘦肉型豬的三個首選品種,它們本身的生產性能也在不斷選育中得到提高,養豬生產應該選擇理想的品種和雜交模式.實際生產中,任何一個品種同時具備瘦肉率最高、產仔數最多、生長速度特別快、適應性又很強基本是不可能,任何一個品種都有優點和缺點,在生產中只是充分利用它的優點,通過雜交使之更加符合市場的要求.養殖戶引種時,注意不要盲目購買和飼養不適合自已發展的所謂新品種,這樣的豬種對飼養條件要求的比較高,不容易飼養成功,還是儘可能購買大眾品種,在有了經濟和技術實力後,再考慮引進那些特別的專門化的豬種,儘可能少走彎路,減少經濟損失. 四.多處引種帶來多種疫病,淘汰率高. 許多人都認為多豬場引種,種源多、血緣寬,有利於本場豬群生產性能的改善,但是每個豬場的病原譜差異較大,而且現在疾病多數都呈隱性感染,一旦不同豬場的豬混群後,某些疾病爆發的可能性很大.引種時,盡量從一家或少數種豬場引進種豬,引種的豬場越多,帶來的疫病風險越大,為安全可靠,一些養豬場引進種豬時要進行實驗室檢測,要求場家提供免疫記錄、免疫程序等,因為這樣的工作技術性很強,一定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把關,少走彎路而保證引種.從確保豬群健康的角度出發,引進的種豬必須進行一段時間(30-40天)的隔離飼養,一方面觀察其健康狀況,適時進行免疫接種,同時適應當地的飼養條件,容易獲得成功. 五.對品種的概念不清楚 不少養豬戶對豬品種的認識是糊塗的,錯誤地認為,只要是豬就一定是什麼品種.其實養豬生產中大多數豬是雜種,不能叫品種.有的人竟把雜種誤稱為新品種.因為作為一個豬的品種,不僅是純種,而且還須滿足一些規定的條件. 當然,用作種豬的公豬或母豬,並不是非用純種不可,即雜種公豬或母豬也可用作種豬.但雜種公豬或母豬雜交時,應合理搭配,決不能太隨意,否則會影響經濟效益. 六.只用雜交豬作種豬 有的農民只認為雜交豬是良種豬,個大、體壯,留作種豬一定很好.殊不知雜交豬遺傳性能不穩定,作種豬用,後代會出現嚴重的性狀分離,飼料報酬低,生長速度慢,抗病力減弱. 七.隨便就留種豬 農村養豬,許多都是購買同村或臨村的仔豬.由於這些仔豬都未經閹割,而許多養殖戶很隨便就自留母豬.而這種仔豬也很容易犯過分追求種豬體型、忽略品種等錯誤.特別是,配種的公豬,很可能就是他的父代或祖代,因此形成近親繁殖而產仔數量少、仔豬生長速度慢、適應性差等弊端. 育肥豬 在農村,許多養殖戶養育肥豬都是外購仔豬,仔豬成本也是商品豬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養豬生產者習慣購買體重小、質量差的仔豬來降低生產投入,但是因為商品仔豬的生產企業或養育戶為了提高效益,往往會縮短母豬哺乳時間,特別是大的種豬場,固定為21日齡斷奶.而此時,仔豬的抵抗力、免疫力非常低,而體重小、質量差、斷奶更早的仔豬就更弱了.如果仔豬斷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們根本不需要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加上體重小、質量差的仔豬,前期發育差,就會大大影響了以後的增長速度和飼料報酬,降低了生產整體收益.再者就是豬崽品質差.目前農村有半數以上仍為土雜豬,甚至一些養豬戶採用同窩豬繁殖和親子間繁殖.這些豬品質差、生長慢、耗料多、瘦肉率也很低.因此:養豬能不賺錢少甚至不賺錢嗎? 購買育肥仔豬的技巧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仔細觀察仔豬外觀皮毛光亮順滑的仔豬才是健康的上等品.千萬不能購入皮毛粗亂肉色不好的仔豬,這種豬絕大部分是病豬. 二.有條件的養豬戶最好親自到養豬場購買仔豬,養豬場的仔豬都經過科學培育和嚴格防役,其仔豬健康肯長,飼餵成本低.盡量避免到市場上購買,因為經過長途運輸的仔豬容易得多種應激性疾病,還有市場上各地各種仔豬集中,人流量大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一旦買入被染上頑固性傳染病的病豬,會給養殖戶帶來十分巨大的損失,甚至傳染病毒會繼續危害養殖戶今後購人的健康仔豬;一些不法商販為牟暴利不擇手段給仔豬灌食,造成仔豬得惡性腸胃病,難以治癒. 三.最好購買空腹仔豬.我國的小型養豬戶特別是南方養豬戶長期以來形成了飽腹購買的錯誤習慣,認為親眼看見仔豬吃得飽才放心買入的是健康豬,卻不知食餵過飽後捕捉、稱量、運輸、上新圈,等等都會給仔豬造成強大的刺激,或多或少的都會造成仔豬腸胃損傷,應激性疾病,影響仔豬生長,增加飼養成本.實驗表明,一頭空腹30-35公斤的仔豬一頓可吃入近4公斤食料(含水分),飽腹買入後仔豬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機能開始正常生長,並且後續生長受到影響,料肉比下降使養豬成本提高15%,有的甚至造成嚴重胃腸疾病,嚴重腹瀉,停止生長直到康復.空腹買入的仔豬僅需一天半的時間就能恢復生長機能,可比飽腹購買的仔豬平均提前半月出欄. 四.買入35公斤左右的仔豬進行育肥最賺錢.實踐證明35公斤左右仔豬剛好進入豬一生中的最快生長期,飼料轉化率高,飼養周期短,且抗病能力強不易生病. 五.有條件時最好選擇一窩仔豬中的"頭子",實踐證明"頭子"比"中號"和"小號"的綜合效益都高.老百姓總結的一條諺語很精彩:頭子最賺錢,小號全虧完.頭子雖然買入成本高一些,但是飼養成本卻比中號和小號低得多.現在許多養豬戶已經改變了以前挑小號買的觀念,而是喜歡買"頭子". 六.購買或培育三元雜交豬仔豬.所謂三元雜交豬是指用第三品種的公豬與二元雜交所選留的一代雜交母豬交配,得到的二代雜種豬.(如:杜洛克公豬為父本,長白公豬和大白母豬雜交選留的雜交母豬為母本進行交配,得到的杜長大二代雜種豬就是三元豬).而二元雜交是指外種公豬與外種母豬或外種公豬與本地母豬的交配,得到的一代雜種豬. 43.種苗誤區二 斷奶是非常強的的應激階段:母親沒了,日糧換了(奶變成乾料了),圈舍環境變了,還常常伴有混群以及面臨新的疾病挑戰. 那麼,仔豬究竟在多少日齡斷奶?有人說要21日齡斷奶.有人說應該15-18日,事實上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在生產實踐中,奶水好的母豬帶大的仔豬在60日齡前的藥費投入至少可節約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豬生長飼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而用母豬奶水飼餵的仔豬生長速度最快、基因表達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如果仔豬斷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們也不需要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了.同時也會有時間減小斷奶應激.所以利用相對廉價的哺乳母豬飼料轉換成天然、優質母豬奶水餵養仔豬,也更科學.然而,斷奶過晚不利於母豬恢復,影響母豬產仔窩數.因此必須科學斷奶、科學喂飼.而仔豬斷奶不科學,還表現在:工具的不科學.如果使用"仔豬斷奶喂料器"(我發明的)"仔豬斷奶應激料",不僅可以減輕仔豬斷奶應激,而且完全不必使用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了.也會增加哺乳期母豬營養. 44.種苗誤區三 去勢具有促進生長,減少打鬥及改善豬肉品質的作用.小公豬30日齡、小母豬40日齡閹割,分別比傳統的60日齡閹割增重15%,可縮短育肥期20天.節省飼料20%.因此,不能及時去勢,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哺乳仔公豬去勢 一.去勢應在7~l0日齡進行為宜 去勢日齡過早,睾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勢過晚,不但出血多,傷口不易癒合而且表現疼痛癥狀,應激反應劇烈,影響仔豬的正常採食和生長.生產中不少人在仔豬20日齡後去勢,此時仔豬通過初乳獲得的母源抗體已經下降,而自身的免疫機制尚未健全,處於免疫低谷,若此時閹割去勢,病原容易通過傷口感染,引發疫病.而7~10日齡時,仔豬處於母源抗體的保護之中,此時去勢,易操作,應激反應相對小,出血量少,不易感染疫病. 二.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危脅時,不宜去勢 仔豬去勢本身是一種強烈的應激,使仔豬的免疫力受影響,周圍病原易通過傷口侵入機體,引起疫病的發生、流行,因此,在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威脅時不宜去勢. 三.防疫去勢不能同日進行 在閹割的同日,若對其進行預防注射,往往會產生很強的應激反應,使仔豬應激加大,誘發仔豬發病,防疫也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有可能導致防疫失敗,所以免疫和去勢,兩者避免衝突. 四.不在陰雨天去勢 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細菌的繁殖,若在陰雨天去勢,細菌極易通過刀口侵入機體,導致傷口感染髮炎,機體抵抗力下降,引發疫病. 五.弱小仔豬暫緩去勢 弱小仔豬及病患仔豬,由於本身抗病力、抗應激性差,應暫緩去勢,不但有利於弱小仔豬和病患仔豬快速恢復體能,而且可以避免因去勢應激加上自身體況差而誘發疫病或致死. 六.注意嚴格消毒 在去勢的前1天,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以減少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減少病原微生物與刀口的接觸機會.去勢時先用碘伏消毒入刀部位皮膚,防止刀口部位病原的侵入,術後刀口部位撒上呋喃西林粉,以防止感染髮炎. 七.應選擇縱行上下切割 碘酒消毒術部皮膚後,在靠近陰囊底部,縱向(上下)劃開l~2厘米的切口,睾丸即可順利擠出.此處切口小、位置低,外界異物及糞便不易侵入刀口而引起感染. 八.注意止血及術後的觀察 在睾丸擠出時,用手指捻搓精索和血管,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待操作完畢後,應仔細檢查有無隱性腹股溝疝所致的腸管脫出,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去勢閹割 三、去勢防疫同步搞.不少養豬戶為圖省事,在給豬去勢時一併進行防疫注射,造成去勢傷口難以癒合,防疫效果也降低.如果改在去勢後10-15天再進行防疫,效果更佳. 母豬去勢 做商品豬的母仔豬,去勢應在30日齡左右進行為宜. 45.用藥誤區一:用錯葯 就如青黴素的發明應用,確實拯救了人類無數的生命,但據統計,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 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40%;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死於濫用抗生素.而用錯葯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不利於疾病治療,更有可能危及豬只生命 46.用藥誤區二 抗生素 誤區一: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一些人認為只要是抗菌藥物就能消炎,甚至為使疾病早日痊癒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物.實際上抗生素不能直接消炎,而是通過殺滅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而起作用.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鎮痛葯.豬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豬體內後將會壓抑和殺滅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豬的抵抗力下降. 誤區二:抗生素可防感染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用其預防豬流感病毒性感冒則有害無益.甚至用藥不當,則增加藥物毒副作用危及豬的健康. 誤區三:廣譜的好於窄譜的 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在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果明確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譜抗生素.否則容易增強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誤區四:迷信新葯和貴葯 藥品並不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當,幾分錢的藥物也可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其實每種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例如,紅霉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於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黴烯類的抗生素和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霉素.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誕生往往是因為老的抗生素髮生了耐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療效,應當使用老的抗生素. 誤區五:使用種類越多越好 現在一般不提倡聯合使用抗生素.因為聯合用藥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藥因素,這樣不僅不能提高療效,反而降低療效,而且容易產生一些毒副作用或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所以,合併用藥的種類越多,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就越高.為避免耐葯和毒副作用的產生,能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絕不使用兩種. 誤區六:預防用量減半 預防投藥和治療投藥不同的是:預防投藥時機體尚未出現臨床癥狀,這時體內可能無病原體或有病原體但還沒有達到致病的數量;治療投藥時機體已出現了臨床癥狀,說明機體的防禦系統已控制不住病原體的快速增殖而致病.但預防和治療對藥物在血液中達到的有效殺(抑)菌濃度的要求是一樣的.預防時"半量"投藥屬低濃度用藥,在血液中達不到有效殺菌濃度,病原體易產生耐藥性而使藥物失去作用. 誤區七:發燒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病毒引起,用抗生素無效.此外,就算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不能盲目地使用頭孢菌素等抗生素.發燒是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菌,不要急於退熱.但高熱時(41℃以上)應退熱. 誤區八:頻繁更換抗生素 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時間不足.此外,給葯途徑不當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可影響抗生素的療效.如果與這些因素有關,只要加以調整,療效就會提高.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傷害豬體,而且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九:腹瀉就用抗生素 有人認為,豬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濫服的結果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嘔吐、食慾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較為嚴重.像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應當用抗菌藥物.然而,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的腸蠕動加快、消化不良等便沒有細菌感染存在.還有些腹瀉,如秋冬季腹瀉、流行性腹瀉、黴菌性腸炎等都不屬於細菌感染. 誤區十:一旦有效就停葯 病情較重時尚能給豬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就停葯.要知道抗菌藥物的藥效依賴於有效的血葯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葯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就是說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周期,用藥時間不足的話,有可能見不到效果;即便見了效,也應該服夠必須的周期.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葯,不但治不好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誤區十一:超量 豬的腸胃功能是保障豬機體各器官正常運作的動力源泉.為了使豬的遺傳力得到最大的發揮,一定要保證豬只從出生到上市,腸道系統的健康完整.豬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發揮最大的生長潛能.(腸黏膜免疫系統是保證仔豬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而抗生素對腹瀉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壞腸道有益菌,損傷消化道功能,對生長速度有阻礙作用,易產生藥物性便秘;動物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會使動物機體產生更多的過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劇動物機體組織與器官的損害,使動物非主動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容易爆發疫病.而有些外資製藥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洋品牌"優勢,聯合國內一些良心被豬吃了的"漢奸",惡炒"概念"、"忽悠"養豬人.所以抗生素安全藥量或加量,有可能超量. 而我們養豬,喂中藥不喂抗生素.這不僅省錢,也更有利於豬只生長. 47.用藥誤區三 微量元素、添加劑在生產實踐中,如何使用好維生素是較為令人頭疼的事.一般營養性添加劑是根據飼養標準來確定的.飼養標準所列的維生素需要量應是最低需要量,是養殖動物處於中立溫度區,健康良好條件下從飼料中獲得的量.但在生產中,出於環境條件、飼料加工工藝、飼料儲存時間、飼料組成、生產水平及飼養對象健康情況變化較大,所以根據生產經驗,其飼料中的添加量要比飼養標準中建議的需要量高. 日糧中維生素的推薦量一般均大於飼養標準中的需要量.生產維生素產品的公司所提出的推薦量均大於科學工作者或品種公司的推薦量,一般應科學工作者或品種公司的推薦量.飼料中按維生素生產廠家推薦的添加維生素量可能對飼養動物健康與體內儲存有一定好處,但在經濟效益上不一定達到理想結果,維生素的合理添加會大大促進飼養動物的健康生長發育,生產者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大量的試驗結果和生產飼餵效果,每千克飼料中最低維生素含量建議考慮以下因素: 一.一般植物性飼料中不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即使經包囊技術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也容易失活,所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推薦量比需要量應大幾倍到十幾倍.維生素K、維生素E推薦量比"飼養標準"應高3倍~5倍. 二.維生素B2與維生素B5添加量應高於飼養標準的需要量,提高1.5倍~2倍. 三.常用飼料中維生素B1、維生素B6含量豐富,為了降低成本,用量可比飼養標準需要量低一些.動物性飼料和豆餅飼料中含有較多膽鹼,所以添加量應比飼養標準需要量低為宜;同時氯化膽鹼呈鹼性,與其他維生素添加劑一起配合時,影響其他維生素的效價,一般不予混合在內,應單獨添加或在水中添加. 四.生物素在飼料中含量豐富,可以比需要量降低一些;生物素價錢高,添加一定量時未見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所以許多商用維生素中均不加生物素. 五.其他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12、泛酸可按需要量添加,飼料中含量作為一個安全量看待. 所以,微量元素、添加劑我們又可省下許多錢., 48.用藥誤區四 豬病之多,危害之大,讓養豬人士談病色變.而在豬日糧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可使豬的採食量提高7%-15%.可是一些人主張長期大劑量用藥物控制,有不少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種方法已為人們接受.但大量用藥不僅是增加成本,更主要的是長期大劑量用藥後,一旦停葯就可能引起疾病暴發.這也就出現了哺乳仔豬好養而保育豬難養,保育豬養好了卻在生長育肥上出問題的反常現象. 一些養豬戶迷信安乃近,認為安乃近是包治豬病的良藥,不依病情對症治療,一見豬食慾降低,身體發熱,就立即注射安乃近,這是有害無益的,因為安乃近副作用較大,易引起豬的過敏休克,體溫急劇下降,導致呼吸、循環衰竭而突然死亡.所以,亂用藥 49.用藥誤區五 現在藥品市場很混亂,同一產品因生產廠家不同,價位相差很多,有的甚至上倍.我曾見過同一藥店中土霉素原粉價格在四十元到八十元不等,使用不同價位的藥品效果是不同的.這裡說浪費是說用劣質藥品會浪費治療時間和我們對某一藥品的信心.如果這樣,我們會因為使用一次劣質藥品而放棄一種很好的藥物.如果老闆進葯時,片面追求低價,時間長了,會讓獸醫無葯可用. 50.用藥誤區六 飼料加藥和飲水加藥已是流行的辦法,但卻沒有一種能讓所有豬場都接受的拌料方法.現在加藥時,在料車上拌料的有,地面拌料的也有,加水攪拌後拌料的也有,沒有一種能將飼料拌勻,眼看藥品浪費在繼續卻無能為力,所以,加藥攪拌不均勻的浪費,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我曾總結過逐步稀釋法,也提出過金字塔拌料法,但在實際上很少有人使用,因為他們嫌麻煩.我曾總結過逐步稀釋法,也提出過金字塔拌料法,但在實際上很少有人使用,因為他們嫌麻煩. 51.用藥誤區七 使用方法不當的浪費 這種情況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1)給已經拒絕採食的豬料中加藥.(2)不溶於水的藥物用飲水給葯.(3)對已發病豬群用預防劑量.以上三種情況對治療是沒效果或效果很差的,藥品浪費在所難免.所以在大群用藥時應考慮到豬群的狀況,對症用藥. 52.用藥誤區八 許多養殖場在有疫情出現時,就以接種疫苗加藥物治療來醫治.這種以防疫代替治療的方法存在極大的誤區.事實上,抗生素對弱菌疫苗有極大的殺傷性.而弱菌疫苗又抵消了抗生素的作用. 53.用藥誤區九 有人說,消毒劑氣味越濃,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效果的好壞,主要和它的殺菌能力、殺菌譜有關. 相反有些氣味濃、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存在著消毒盲區,且氣味濃、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對豬呼吸道、體表等有一定的傷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什麼是理想中的消毒劑?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的. 54.忽視疾病誤區一 有人說:疥癬、豬虱、皮膚病會影響料肉比3~5%,現實中,長癩的豬不長也是事實(癩住了).所以,忽視豬的皮膚病,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55.忽視疾病誤區二 有人說,慢性呼吸器病 A.可疑(注1) 會影響料肉比1~5%中度會影響料肉比10~20%嚴重會影響料肉比20~30%.(注:1.慢性呼吸器病之嚴重程度以咳嗽指數判斷:50頭豬3分鐘內咳2次以下為正常,2~5次為可疑,5~10次為中度,10次以上為嚴重.) 56.忽視疾病誤區三 動物拉稀是身體排瀉有毒物質、保護機體的一種本能反應.但是,飼料或飼料配方常用高銅、高鋅、高抗生素、血漿蛋白、腸絨膜蛋白等控制豬拉稀.高銅、高鋅飼料配方,對促進生長、控制有害菌引起的下痢方面有獨特效果. 但會加快飼料氧化酸敗,同時造成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免疫力和絨毛的破壞也不可忽視,如損傷小腸絨毛、皮毛粗糙、消化率下降、免疫抑制、僵豬…… 57.忽視疾病誤區四 有人說,每頭豬蛔蟲卵數60000個影響料肉比10%,6000個影響料肉比5%,600個影響料肉比3%.然而面對豬價的巨大壓力,對驅蟲、滅蠅、滅鼠工作,這些問題更容易被養豬戶忽視,如果寄生蟲存在於豬的腸道內,不但會引起各種腸道疾病,還會造成營養不良,使豬的生長速度降低,甚至形成僵豬.而肉豬驅蟲後食慾旺盛,長得快,日增重可提高20%~30%,節省飼料10%以上.蒼蠅和老鼠也會給豬場帶來許多疾病,從而影響豬的健康,進而降低經濟效益. 58.忽視疾病誤區五 便秘是一種癥狀並非是豬病,但不 及時處理便會誘發豬只病變.豬便秘時,由於糞球在直腸內蠕動緩慢,腸內血循環較差,糞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度吸收,排便次數減少.糞便發酵產熱使直腸溫度升高,進而造成豬只體溫升高,有害微生素過量排出毒素,由於排便次數減少,體內毒素排出受阻. 由於毒素的靶向性,不同毒素靶向器官不同,誘發多種病變.便秘後腸道內停留著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微生物製造毒素),在非便秘情況下,毒素可以隨糞便排出母豬體外. 但是便秘後,體內過多毒素侵入豬的神經系統、皮膚黏膜…… 特別是使用瀉藥處理後,由於豬的品種、年齡和體重不一致,便秘情況也不一致,使用瀉藥結果也不一致.用多了的反應太強烈,用少了的效果不明顯,劑量難把握,但使用過多瀉藥的豬只,會造成嚴重脫水.而所謂"好漢架不住三泡稀屎"忽視便秘 59.忽視疾病誤區六 動物拉稀是身體排瀉有毒物質、保護機體的一種本能反應.人可能做到不拉稀嗎?然而,傳統的農村圈舍,一般都是前槽後鋪式,或者前槽後窩式.而飼料養豬,就乾脆用了無槽平地全鋪式.這些豬舍的弊端在於:一是豬會踏糞又踏食,因此很容易出現腸道疾病,而產生弱豬.而弱豬是很容易染上疫病,進而成為活體傳染源的.二是通常的農村豬舍多是半封閉,冬天扣(塑料)棚式.而這種塑料大棚很容易凝霧而滴水,潮濕生癩不說,滴到豬身上的水是要靠耗料蒸發的,而每到冬春及秋冬之交,白天棚里的溫度猶如酷暑,夜晚又掉入冰窖,而晝夜溫差一大,豬是很容易得感冒的(傷寒的一種),感冒就會發燒,發燒就會幹燥,喝點髒水(喜喝髒水)就會拉稀.豬踏糞踏食全圈傳染是很快的,加上掃圈帶菌,整個豬場就會傳染無餘.而在規模一點的養豬場,治療起來是很難的.就比如拉稀,一豬拉稀,有的豬被傳染還在潛伏期.您治好一豬,而其他豬又開始拉稀.而再次傳染,這兩次拉稀的豬,就算治好,一個月之內是不長肉的.而每一次打針,(喂葯只能預防,不能根治),圈舍里的豬就會受驚,而受驚的豬是不長肉的.被打針的豬更是不僅要三四天才能緩過來.生長速度更是放緩.所以,需要更好的潤便方式,而不是拉稀. 60.專家誤區 飼料專家也好,養豬專家也罷.他們都不養豬.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長期養豬的經歷.而只是下來看看的經驗,所以專家並不等於專業.就比如:養殖戶死豬,專家知道什麼病菌,卻不管得病原因.因為專家不可能盯著一群好豬,並每天記錄,他們如何得病.難怪有人說:中國官方研究機構做學問比較脫離實際,幾篇論文只要變成鉛字,就可以變成教授、副教授.(最近上海女科學家李愛珍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可在中國兩院院士裡面並沒有她的名字) 而許多專家,總是站在學術角度思考問題,經常把複雜的過程變成簡單總結,又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化起來.因此叫人無法適從. 更有甚者,有的專家為了個人利益或者某一團體利益,刻意誇大事實真相;有的按著切身利益解決問題. 61.書本誤區 書本上其實有許多誤區.然而文字變成了鉛字,儼然就成了專家.當然是害人不淺養豬論壇:http://www.ixumu.com/forum-2-1.html本文地址:http://www.ixumu.com/thread-205968-1-1.html
推薦閱讀:
※「最賺錢的行業」:義大利黑手黨一年賺千億-雅虎新聞
※第一課:快手主播昵稱設定,選自《門老師:快手賺錢基礎教程》
※決定你這輩子成功賺錢的兩個人
※牛哥:要打造的賺錢機器!
※揭秘中國未來十大最暴利最賺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