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淡忘的湖北人過小年習俗

小年是相對大年而言的。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向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即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而湖北省因地域不同而在時間上不盡一致。好像鄂西北過臘月二十三(多為陝西、山西等北方移民),其它地方則過二十四(多為江西移民)。過小年的習俗有兩項:掃年和祭灶。掃年,即掃塵,說白了就是大掃除。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即土神五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灶神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古代人們認為灶神要在小年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職,秉報一年來塵世的情況,玉皇大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彙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麻糖」,一說麻糖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麻糖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也有的在灶門口抹點酒糟或酒,謂「醉司命」。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到臘月三十(除夕)再接灶王爺回來「過年」。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如今雖還有「小年」一說,真正過的卻不多。
推薦閱讀:

求子選擇吉日的習俗
世界各地的婚禮習俗
春節習俗八大「最」:最早賀年卡始於漢代
端午節的習俗和禁忌

TAG:習俗 | 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