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溝通還是溝通

溝通還是溝通

隨述;

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有通過對話達到相互理解的強烈需要,尤以商界為最。商業場合有很多因素,如組織結構扁平化、企業戰略聯盟、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以客戶為中心等等彙集在一起,強化了對話的必要。

對話的特徵

對話是一種很嚴格的討論方式,對參與者有嚴格的紀律要求。如果不遵守這些紀律,就無法從成功的對話中獲益。如果開展很有技巧性的對話,結果可能非同一般:它會消除長期的偏見、克服不信任、取得全新認識、發現新的共同點、增強群體的凝聚力等等。

對話和討論之所以截然不同,在於它有三個鮮明特徵。一是相互平等,互不強求。真正的對話中不存在對話各方的較勁,不存在級別高低的影響,觀點不同也不會有絲毫的懲罰,總之沒有任何形式的強人所難。

對話之所以是對話,正在於對話各方已經建立了信任,位置高的人也放下架子,平等地進行交流。在形成了相互坦誠的心態後,各方才能以平等的身份,推心置腹地展開交流。

二是推人及己,認真傾聽。推人及己是一種通曉他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對話中不可或缺。討論中的參與者可以不產生共鳴,但這只不過是討論而已,算不上對話。人們發覺,表達自己的思想容易,設身處地地回應他人的不同觀點卻困難。因此,討論比對話更加常見。

三是擺明觀點,開誠布公。談話中別人可能會向你奉若圭皋的觀念發起衝擊,要想在對方提出敏感話題後,穩若泰山、不急不燥、坦然應答,確實需要練習,需要把握分寸。在對話中,人們可以互相擺出觀點,對其展開有效討論。

以上三個特徵,缺乏任意一個或者一個以上,對話就會變成討論,或者其它形式的交流。

避免易犯錯誤

對話者不可能總是可以避免錯誤,而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存在,對話之路充滿了艱難。但是,倘若你能夠及時發覺這些錯誤,學會減輕其影響,那麼你就能全身而出。

顧慮重重。人們有所顧慮的原因千差萬別,最普遍的原因是未能建立信任。因為對話的形式相當開放,中間涉及到一些自我暴露的問題。一旦人們感覺到對話者中存在絲毫的敵意,或者感覺到有可能出現難堪,人們就會產生顧慮。

在一些較為深刻的話題上,人們更容易接受一種同個人經歷和記憶相關聯的交流。如能激發這種感覺,則有助於直接切入正題,而且會使交流者如沐春風。與此同時,人們都不希望一下子和陌生人,甚至同事,拉得太近。對話者希望能夠在利用這些感覺的同時,不會讓對方感到自己一覽無餘。

過早付諸行動。匆匆開始行動也是比較常見的錯誤。在討論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某個問題被提出來,準會有人問:「那我們怎麼處理?」到了這個份上,關於這一問題的對話就會嘎然而止,代之以紛亂的觀點、爭吵和草率行事。

對話切忌過早行動的傾向。它彷彿象電線短路一樣,中斷了深入其他對話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的過程,無法為成熟的決策奠定基礎。

如果對話中有人要迫不及待地付諸行動,稍微停頓一下很管用,對話方應自問是否需要進一步對話。所以,如果有人提出「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這樣答覆:「還沒有到解決的時候,我們稍等片刻。」這種方法通常能夠克服對話者急於行動的情緒。

聽而不聞。另外一個常見問題是,當一方表述不清時,另一方不願意再花工夫了解他到底在說什麼。大多數人,特別是矛盾重重的時候,不習慣於找最確切的話來表述自己的感情。這時候需要有耐心,有想他人所想的能力,做到推人及己,認真傾聽。

避免這一錯誤的一個有用技巧是,對話者可以把他所聽到的話用別的方式重新表述一遍。聽到別人重新闡釋自己的話時,原發言者就能夠相應作出一些糾正和補充。在開展得好的對話中,對話者常常會說,「對,我就是這個意思。」或者「這只是一方面,但我想補充幾點。」對話中如能保證相互之間的正確理解,能夠讓對話者感到溫暖、親切。

出發點不一致。這是對話中最複雜、棘手的錯誤之一。一般情況下,對話者都有些先入為主的見解。而在對話過程中,這些觀點得到修正。但是,如果某個問題一方已經考慮了很多年,另一方才考慮幾分鐘,那麼讓雙方達成默契則殊為不易。

出現這種交流的鴻溝,如果只是由於雙方對某些問題的認識有深有淺,那麼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事先進行一些介紹會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學會溝通,讓你在職場里如魚得水
小小故事會 精彩你我他
超八成家長常和孩子溝通
情商低的人,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大叔分享:實用的社交口才技巧

TAG: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