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著林青霞一樣的美貌,卻要負債7500萬,只為修復「秦磚漢瓦」,如今她的作品成為現代琉璃的標杆

她在事業當紅期,毅然離開自己所愛的這個行業,鑽進工廠干起了大家都不理解的事。c

她耗費億萬身家,還抵押親戚朋友的房產,欠債7500萬新台幣,只為了心中的理想。

在地震中,所有作品被破壞,她沒有傷心,反而高興起來,她到底在想什麼?

用時38年,她顛覆了世界工藝,創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藝,受到全世界的人的關注,她已經成了一個行業的傳奇!

第一次聽到她的事迹,每個人都是無比的震撼,楊惠珊,20世紀70年代台灣地區家喻戶曉的明星,聰慧、漂亮。

憑藉電影《小逃犯》和《我這樣過了一生》,獲兩屆金馬獎最佳女主,憑藉《玉卿嫂》,獲亞太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

從影十年,拍攝影片類型多變,文藝片、打鬥片、暴力片……等百餘部,早上還在演妓女,中午又跑去演修女,晚上又轉換成了殺手。正因為如此敬業,導演也很願意找她拍片,「她是那種很拼的女演員,竟然可以在同一時間演4部電影。」她也被評為「中國電影一百年100大明星」之一。

她的丈夫張毅,也是當時當紅的導演,台灣電影的弄潮兒。兩個人就這樣在事業的巔峰期,離開了影視行業,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據他們講述原因有倆:一是當時的台灣電影到了一個瓶頸期,他們想尋找另外的突破。二是當時在拍電影時,有一件道具就是琉璃作品,楊惠珊第一次看到琉璃就喜歡上了,經過丈夫的考慮,來人一拍即合轉行琉璃世界。

1987年生平第一次見到1 9世紀的脫蠟鑄造法的琉璃作品,一隻小老鼠叼著一胡蘿蔔,老鼠是灰色的,胡蘿蔔是一根栩栩如生的胡蘿蔔,然而整個作品只有拳頭大小,當時她深深地被那樣的材質、質盛和色彩迷惑,她決心有一天,要讓中國琉璃有那樣的色彩和質感。

——摘自《琉璃之人間探索》

平常人眼中的琉璃就是玻璃,實際上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琉璃與玻璃的材質是一樣的,但從化學角度來講,琉璃是含高鉛的鉛玻璃,在西方人眼中就是水晶玻璃。一般的玻璃從邊上看是發綠色的,比較脆,不適合做二次加工,但琉璃需要的溫度相對較低,適合二次加工。

楊慧珊作品《隨處菩提》

當時的琉璃是外國人的「專利」,中國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憑自己的工藝做出琉璃來,看到這裡楊慧珊期待起來了,就像拍電影一樣,她要將中國的琉璃做的最好。

而且經過查資料,她發現在外國沒有琉璃的說法,只是叫玻璃,而在白居易詩句「彩雲易散琉璃脆」明確的說這叫「琉璃」,她也毅然而然用了琉璃這個名稱。根據白居易生活的年代,琉璃最起碼在唐朝就出現了。

楊慧珊作品《一花一思維》

為什麼唐代就有的技術到了現代就消失了呢?為什麼外國比中國做的更好呢?她有疑問,她有信心,但是她沒有把握。

從1987年開始做琉璃,她們試驗過很多不同的技術,有吹制,有直接澆鑄,還有雕刻,但是這些技術都不能滿足她們的需求,因為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的藝術作品造型都是比較複雜的。

起初,兩人以吹製為主要技法,但不久後就發現這種技法太過局限,於是兩人開始研究各種書籍。偶然間讀到了「玻璃粉脫蠟鑄造」,可以制出極精美、極細緻的作品,她們就按照書上所講開始一步步實踐。

照著書上的步驟嚴格操作,迎來的不是喜悅,而是一次次失敗,對材質拿捏不準,時間、溫度的控制完全就是外行。

沒辦法,為了進一步掌握「脫蠟製造」的技術,他們打聽到了美國紐約的實驗玻璃工作室,並且毅然決然地前往學習,然而工作室對於脫蠟製造的許多關鍵技術,也是絲毫沒有進展。

楊慧珊作品《幻月華光》

雖然失敗而歸,但是楊慧珊沒有失去信心,這次學習她見識了世界一流琉璃作品,眼界有了開闊,目標也就更高了,對琉璃藝術也更加嚮往、執著。

張毅在《琉璃之人間探索》中寫道:「只要給楊慧珊畫上一個跑道,不管它再長,她都一定能跑下去。」的確,楊慧珊就是這樣的人,她堅持,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在初期就放棄了琉璃。

開始的時候,每天早上六點開車兩小時到「鶯歌」的一個小鎮,工作一天晚上十一二點返回,周而復始,沒有周末。不僅將倆人億萬的存款用完,還將親戚朋友的房產抵押欠債7500萬新台幣,在這樣的情況下,倆人都沒有說一句放棄,也都沒有抱怨。

長達三年半的時間,仍沒有完成一件作品,燒壞的琉璃卻把後院深一米,面積十多平方米的琉璃冢填滿。朋友就勸他們,「別做這個,乾脆移民美國,過悠哉的日子多好。」

想起中國,她還是繼續堅持研究琉璃。不論工房能不能成功,不論最終能不能賺到錢,能給這個社會樹立一種價值,一種典範,即使一無所有,也不影響心中的自豪。

楊慧珊作品《菩薩行》

從無師自學、從零開始,到日日夜夜忘掉曾經的光鮮,灰頭土臉地一步步往前走,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三年半的時間,她最終摸索出了脫蠟鑄造的全部技術。

楊惠姍曾說:「學習無捷徑,惟用心而已矣。」她形容走這條路,像進入一個又黑又長的隧道,但只要前面有微光,她就堅信能夠走得出去。

楊慧珊作品《花開圓滿》

脫蠟鑄造法可以滿足中國特有的藝術作品的細節雕刻,而且還可以定位定色,這是楊慧珊的另一個啟發,世界獨一無二的。這種技術讓她將琉璃表現的更加豐富,就如一個多面演員一樣,不管什麼樣的舞台,她都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有次台灣地震,楊慧珊的所有作品都從桌子上摔下來碎掉了,她看著這些殘片沒有傷心,沒有失落,因為她看到這些作品都是有殘缺的,她要做出更好的作品出來,她要給作品賦予生命。

1991年,夫婦二人被邀請帶著他們的作品,到日本舉辦的世界性工業商品展展出。

日本著名收藏家由水常雄,在跟夫婦二人交談中透露:其實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脫蠟鑄造技法,建議他們去看河北省滿城縣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琉璃耳杯。

楊惠姍與張毅被震撼到了,他們一直稟信書上所說:「源自於埃及,19世紀在法國振興。」數年奮鬥的目標,只為達到「只有法國人才能掌握的獨門密技。」

他們決心為中國琉璃發聲,而這僅只一掌之大的西漢耳杯,成為了琉璃工房安身立命的基礎,「薪火相傳中國琉璃」、「中國文化是我們的尊嚴」也從此成為琉璃工房不變的中心理念。

1996年,楊惠姍進敦煌第三窟,見到千手千眼觀音像,知道壁畫終將消失,她當時就發誓一定要用自己的技術做一件「千眼千手觀音」。

頂住巨大的財政壓力,55立方米的巨型窯爐,3噸石膏、1噸水製成的石膏模,4000公斤的琉璃晶質料,100多位琉璃工藝師,7012小時的漫長守護……楊惠珊完成了一座將近兩米高的千手千眼觀音,而這在琉璃創作上是超高難度的作品。這也成為「敦煌第493窟」。

千手千眼觀音

敦煌歸來,楊惠姍的佛像更加柔軟、放鬆,不再局限外形,更強調情感的傳達,以佛家語相應,像是進入「不著相」、「法無定法」的境界。

整體來說,在敦煌之後,楊惠姍的創作觀念既深化、也擴大了。從單尊的、中規中矩的佛像,進入時空呼應的思考,包括佛與佛、人與佛之間的關係。1998年,更挑戰極限,推出十幾件超大型作品,例如《無言之美》、《大業成就》、《大放光明》等。

2013年,楊惠姍和張毅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聯展,楊惠姍之《一朵中國琉璃花-且舞春風更從容》獲典藏,這也是中國美術館第一次收藏琉璃的作品。

一朵中國琉璃花-且舞春風更從容

她還有20多件作品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國立博物館、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等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館永久收藏。全世界至少有32位國家的元首,接受過琉璃工房的作品贈送。

如果你留心觀察,還會發現多次奧斯卡和艾美獎頒獎盛典,頒的都是她的創作。

從影后到被世界認可的藝術家,她大概是中國女明星第一人。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中國現代琉璃藝術的奠基者」。

十幾年來,楊惠姍,等於「中國現代琉璃」的代名詞,而她所創辦的琉璃工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脫臘鑄造工作室之一。

琉璃之於中國,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是荒落幾千年的華彩文明。而琉璃之於她,是熱愛,是生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暇穢。這也是她多年來的信仰。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顏值爆表的作家?
【一點資訊】她有美貌有演技,TVB黃金配角,拍戲二十多年無緣一線花旦
她20歲嫁豪門遭拋棄,50歲再嫁身價數十億富商,如今60歲美貌依舊!
如何評論凱特溫森萊特的美貌?
中國女首富25歲就賺700億,美貌賽過范冰冰,卻不愛豪車

TAG:現代 | 美貌 | 林青霞 | 負債 | 作品 | 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