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後人不能這樣為祖宗洗白!再來看看這些專家的嘴臉!
洪承疇的生平事迹,大家都已經相當熟悉,這裡只是稍作羅列:洪承疇(1593年-1665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失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順治十年(1653年)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攻佔雲南後回北京。順治十八年自請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謚文襄。
洪承疇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權重。松山兵敗,舉朝大震,都以為洪承疇必死無疑,崇禎皇帝極為痛悼,輟朝3日,以王侯規格「予祭十六壇」,七日一壇,於五月十日親自致祭,還御制「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壇時,洪承疇降清消息傳來,輿論大嘩,御祭始罷,成為一曲鬧劇。
洪承疇入關後,洪承疇幫助清廷滅掉南明中最有勢力的弘光政權、福王朱由崧。清軍攻下南京後,改南京為江寧府,派洪承疇為江南總督,招撫江南各省。洪承疇總督軍務,招撫江南,經略西南。他工作十分賣力,勞累得幾乎雙目失明,為清軍平定江南立下汗馬功勞。
到了乾隆時期,滿清政權已經建立百年,統治已經非常鞏固。乾隆帝「崇獎忠貞」,「風勵臣節」,將這些人打入另類,下令編纂《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即《貳臣傳》。乾隆帝還說:「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略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勛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這可是清朝主子對他的蓋棺定論。
本人無意評價洪承疇的歷史地位,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桿稱。
但是,洪氏後人為了美化自己的祖先,不惜通過偽造的方式來洗白,就有些無恥了。
在洪承疇故居和洪氏家族網站,發表有一首孫中山歌頌洪承疇的「著名詩作」《贊洪文襄》:
五族爭大節,華夏生光輝。
生靈不塗炭,功高誰不知。
滿回中原日,漢戚存多時。
文襄韜略策,安裔換清衣。
在詩里,孫中山對洪承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筆者對此頗為懷疑,孫中山怎麼會為洪承疇寫這首詩呢?他又是什麼時候寫這首詩的呢?
據洪氏家族網站介紹,這首詩「系由英都華僑、清末臨生洪成琳生前收集於《聊記集》資料,由跟他旅居海外的侄子洪祖琛抄錄部分詩詞帶回英都故鄉,再由鄉人轉抄,廣為流傳。」
由此可見,孫中山應該是在1905年左右寫下這首詩的,那個時候的孫中山,排滿情緒極為強烈,剛剛成立「同盟會」,而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和這首詩表達的意見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再說得詳細點,同盟會的具體主張是這樣的:
「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滿洲政府窮凶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洲漢軍人等,如悔司來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殺無赦!漢人有為滿奴以作漢奸者,亦如之。」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後,光復我民族的國家。敢有為石敬瑭、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共擊之!」
由此可見,孫中山根本不可能寫出讚揚洪承疇的話。這完全是洪氏後人的偽造。
相反,孫中山在《致公堂重訂新章要義》(《孫中山全集》第一卷),痛罵洪承疇的原話卻是白紙黑字的:
「中國之見滅於滿清二百六十餘年而莫能恢復者,初非滿人能滅之、能有之也,因為漢奸以作虎倀,殘同胞而媚異族種。始有吳三桂、洪承疇以作俑……」
總之,按洪氏後人的自供來推算,當時的孫中山絕不可能寫出這首吹捧洪承疇的話。檢索《孫中山全集》,也根本找不到這首詩。為了抬高祖先的名聲,洪氏後人居然偽造作品,這樣的洗白,也太無恥了吧!
再從網上選幾張洪氏後人、專家學者、當地官員隆重紀念洪承疇的照片和新聞報道,請網友自己鑒別。
《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隆重紀念洪承疇誕辰414周年》
2010年11月1日,南安市英都鎮在洪承疇紀念園集會,舉行一系列活動,隆重紀念開清重臣洪承疇誕辰414周年。當地黨政機關、學校、工廠企業及群眾社團、村民委員會以及洪氏宗親等各界人士300多人參加系列慶祝活動。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馬大正教授說,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形成了兩大歷史遺產。一是統一的多民族中國;二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基於這兩點,我們就可以找到正確評價洪承疇的出發點和方法。這就是:一,從滿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份來看;二,從洪承疇降清以後他的全過程和歷史作用來看。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洪承疇是明清交替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他的歷史地位必須充分肯定。正在編纂中的新清史,在通紀和傳記中,都會給洪承疇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他還對深化洪承疇研究的意義及方法提出重要意見。與會人士對馬大正教授精闢的論述報以熱烈掌聲。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兼信訪局長洪自強、南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景勝,中共英都鎮委員會書記陳文舉為洪承疇紀念館內的洪承疇塑像揭彩。
通過這樣濃烈的官方色彩,來對洪承疇做歷史定位,不太好吧!
推薦閱讀:
※歷史明朝——袁崇煥與洪承疇
※細說洪承疇
※庄妃,是不是勸降了洪承疇
※寧願餓死也不投降的洪承疇,為何最終還是降了?真的是中了美人計嗎?
※原來導致明朝滅亡的最大罪人不是吳三桂而是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