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東:「文化強省」奏出最強音

改革攻堅不停文化活力倍增

山東:「文化強省」奏出最強音

山東是最早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省份之一。由「大」到「強」,一字之變,凸顯山東發展先進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大」是指數量、規模,「強」則是指在此基礎上質的飛躍,包括文化現代化、競爭力和影響力,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水平。實現這一提升,必須從體制機制上予以突破,推進文化「深改」。

十八大以來,山東根據中央部署安排,推動文化「深改」,積極作為,主動擔當。放眼齊魯大地,文化體制越改越活,文化產業越做越強,文化惠民越來越實,文藝精品越來越多,文化強省建設闊步向前。

「深改」釋放文化發展活力

文化「深改」推進以來,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攻堅克難,利好政策頻出。

2014年,《山東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印發,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至2020年)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和「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明確職責定位,強化頂層設計,多次召開專項會議,審議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工作規則》和《工作細則》,進一步明確專項小組職責定位和工作制度。先後研究討論並原則通過了《山東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14年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要點》、《文化體制改革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和《山東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一系列政策出台為「深改」明晰了路徑。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試點到全面鋪開,文化體制改革破冰涌流,風生水起。

作為省委輿論主陣地和山東省文化企業龍頭,大眾報業集團主動參與改革,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今年7月,在省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集團以山東大眾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基礎,以新設公司和收購股權方式,整合齊魯晚報網、半島網、魯中網等新媒體業務,組建成立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並將全力推進上市。目前,互聯網傳媒集團已於8月10日在山東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

文化綜合執法是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09年臨沂率先在山東省探索出「三局合一、聯合執法」的模式,在山東省推廣。山東省加快理順文化行政管理機構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關係,山東省10個市69個縣(市、區)機構調整已完成。健全的文化綜合執法隊伍,成為山東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的守護者。

改革,就要敢走前人未走之路。創新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山東探索組建「山東省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理事會」,作為山東省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的領導決策、綜合協調機構,既貫徹了中央要求,又體現出山東特色,兼顧各方,取得了「最大公約數」。

改革,難在向自己「開刀」。青島市文廣新局在全市推行文化系統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制度,推行網上行政審批,行政審批事項時限比法定時限提速50%以上,全國領先。

把該由政府做的交給政府,把屬於市場的交還給市場,山東省改革紅利釋放,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文化產業漸成「支柱產業」

文化強省,必是文化產業強省;提高文化軟實力,必有文化產業硬實力來支撐。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省提出到2015年,山東文化產業增加值將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要成長為「支柱性產業」,須佔GDP的5%以上。這個「任務」,山東完成得如何?

統計數據顯示,經濟新常態下,山東文化產業增長逆勢上揚,呈現良好態勢。2013年,山東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015.39億元,增長13.54%左右;2014年,文化產業完成投資2615.9億元,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18.0%。

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文化產業逆勢上揚首先得益於山東省「抓兩頭、帶中間」的總體思路。抓兩頭,就是要抓「大」和抓「小」:「大」就是要抓大企業、大項目、大平台;「小」就是重點孵化小微企業,實施好文化產業發展「金種子」計劃。

文化企業、文化項目和文化園區「三大載體」建設齊頭並進。山東省連續三年公布三批109個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44個重點文化企業、22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組建起山東出版集團、齊魯傳媒集團、山東演藝集團、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等一批龍頭文化企業集團。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10個,佔山東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6.3%;自年初累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2.6%,投資總量增勢明顯。建成各類文化產業園區141個,是全國6個園區基地過百的省份之一。

文化強市,山東省17市你追我趕,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轉調的重要推手。

濟南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與產權交易平台,成立兩支文化產業創投基金。兩個基金管理公司於8月28日正式成立,加大對中小微文化企業支持力度。

煙台規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器,項目總投資4.5億元。至今年5月,入孵企業超過400家,創意作品總投資5.2億元,人員超過4000人。

濰坊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家,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9家,全國唯一一家數字教育出版產業研發基地落戶濰坊高新區。

文化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

金秋時節,廣場舞熱。在鄒城,有一件新鮮事。這裡的文化館招募廣場舞輔導員,競爭上崗後選送到各個鄉鎮、社區去給群眾進行廣場舞培訓,很受歡迎。這一活動,正得益於山東省「文化惠民」實事。

今年山東省公布「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6件實事,文案不過600字出頭,都是小角度、小切口,但全是實打實的「乾貨」。針對當前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動既缺活動載體又缺帶頭人,山東省提出在山東省扶持10000家農村文化大院(綜合文化中心)優化升級,並培訓基層文藝骨幹。

目前,山東已連續4年發布「文化惠民、服務群眾」辦實事活動,這些實事打破地理屏障和時空限制,把公共文化資源真正送到群眾身邊,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文化惠民,各地結合實際,各有探索,有些做法領先全國。青州市試點組織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模式,入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評選。濟寧創新「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公共圖書館建成「尼山書院」9個,共開展儒學傳播活動307場,服務群眾4萬餘人次。

至今年5月底,山東省鄉鎮(街道)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平均覆蓋率達90.85%,其中11個市達100%;山東省84.3%的行政村和85.1%的社區初步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打造「魯字型大小」文藝精品

現在哪些國產劇最火?《偽裝者》剛以好口碑結束播映,《琅琊榜》又以高收視「接力」。今年,山東影視製作中心的這兩部力作在全國引起了熱烈反響,口碑、收視雙贏。

一部好的作品,應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魯劇品牌越擦越亮。今年6月的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中,魯劇《紅高粱》、《老農民》、《北平無戰事》包攬了國內電視劇七大獎項中的六項。

魯戲品牌迎頭趕上。山東省呂劇院的呂劇《回家》、山東省話劇院的話劇《孔子》等劇目,既贏得了口碑,讓傳統戲劇得以傳承,也贏得了市場,經濟效益水到渠成。

魯版圖書影響擴大。《老照片》創造了中國圖文互動圖書的發行量之最,《笑貓日記》系列圖書出版九年,累計發行超3000萬冊。

山東實施齊魯文化走出去工程,山東文博會、孔子文化節、青島啤酒節等文化節會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影響力不斷擴大。

傳承與弘揚的山東擔當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和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山東當有大作為、大擔當。

以落實總書記曲阜講話精神為動力,齊魯大地從城市到農村,從專家教授到鄉野婦孺,或口播舌耘,或以身弘道,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在走出一條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山東之路。

12位專家學者走出書齋、校園,來到位於「夫子洞」旁的尼山聖源書院,走進泗水、茌平、青州等地的村莊,通過百餘堂課,將鄉村儒學的種子播進村民的心裡。剛從地里幹活回來的老少爺們兒、抱著兒孫的媳婦大娘坐下來,聽聽電視里才能看到的學者們說孝道、講倫理,他們聽出了其中真誠醇厚的味道……打罵老人、不孝順的現象不見了,家庭鄰里更加和睦了,亂扔垃圾的少了。「鄉村儒學」已成為山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

山東把鄉村儒學建設納入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今年以來已投入扶持資金1300萬元。未來山東省17市都將建立教學點,到今年底,山東省鄉鎮和村級鄉村儒學講堂將實現基本覆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2014年10月26日上午10點,泰山南天門廣場電子大屏上,40個面孔依次展現:有「舍我一條腿,救人一條命」的「最美女孩」刁娜,有獨自照顧高位截癱父親7年的14歲「小孝星」王媛媛……凡人善行義舉「登」上泰山之巔。

從1983年萊州市郭家店鎮朱家村張貼第一張以紅紙做成的「孝敬父母榜」,到今年山東省已有一萬多個村居建起道德榜。上榜內容除了家庭美德講的孝德,還有職業道德講的誠德、社會公德講的愛德、個人品德講的仁德,由一德擴展到四德,涉及到一個人作為社會人和家庭人的方方面面。小小一張榜,做出大文章。(記者 趙琳)

推薦閱讀:

膠東老故事(三)疙瘩湯
廬山東林寺導遊詞3篇
心在情婦那!山東情婦館
山東行》》某州官祖墓|
豐景網參加山東省農民合作社信息員培訓班活動

TAG:文化 | 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