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4.0 時代,工廠「機器換人」=全面換血?

導讀過去十幾年我們一直碰到一些問題:以前我們把一些年輕人招工過來,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完成這麼一個動作:把電路板放在上面切割,再把它放回傳送帶上去。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為什麼現在大家要開始用機器人來代替呢?一個是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生產個性化的需求。

工業 4.0,智能製造,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終途徑?深圳市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的執行總監余任沖在近日「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中山站分享了他的看法與實施建議。

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好處

工業機器人有「三高一低」的特點,「三高」是高資本投入,高人才門檻,高技術門檻,「一低」是產出比較低。如果能解決像人才問題,相信很多工廠其實還是願意使用工業機器人,因為工業機器人能模仿人、實現一些功能,工業機器人不是簡單的機床、不是直角坐標,它其實是一個水平運動的空間。

它的好處在於如果在 A 工位不適應了,你還可以很快的把它拆下來,搬到B 工位。一台機器人的壽命只有十年的時間,我們可以把它搬到 B 工位,比如做一些塗膠的工作,還是能做定位,其實還是能做蠻多工作的。所以現在華南地區也在大力推廣機器人。

實施智能製造可能遇到的問題

現在國家對機器換人以及工業機器人的推廣力度很大。目前來講很多工廠其實已經具備了上機器人的條件,但還碰到一些基礎設施和人才的困局。

有幾個問題可能需要解決,這裡面羅列出來幾個中國實施智能製造碰到的問題:

1. 理論基礎:有沒有這麼多理論支持我們把機器人用起來,這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跟儲備。

2. 核心部件:現在看起來很多是進口,這需要時間。

3. 人才問題:前面講機器人有三高一低,但是因為國家政策支持,它的成本很快降下來,再加上人才跟上,人才不是問題。

4. 軟體問題:工藝問題比較複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先做了可能會獲得後發優勢。在工廠慢慢實現信息化的演化過程中,越來越多軟體可以支撐工廠的生產,我們開發出這樣的軟體就能實現可定製化生產。

例子 舉個例子,像順德、中山這邊生產很多小型家電的公司,現在全部是靠人工把它搬到工廠裡面、再拉出來,這個動作其實可能要一百多人。如果掏二三十萬左右,那麼就可以代替一個工人。按兩班倒或者三班倒,基本上兩年的成本,以後就付電費就可以了。從傳送帶發起來,放到工廠沖一下,再放到傳送帶上,我們發現這個工作大部分是阿姨來做,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再去做。看起來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認同和引導的。每年國家畢業大概有三百萬是理工科學生,按國家的意思把他引導一下,把他變成一個藍領,管理機器人,而不是做機器人的一樣的幹活。
智能製造行業的前景

其實現在機器人已經做的非常智能化,並不需要非常複雜的技術就能實現一些功能。我們的觀點:引導年輕人讓他能夠去操作設備、維護設備,甚至研發各種沖床、各種智能化。需要靠人去乾的活如果交給機器人去干是挺輕鬆的,人去維護設備,這也是目前我們國家在引導機器化要做的工作。

智能製造行業前景廣闊,中國在 2014 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的消費國,預計 2015 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 64,200 台,佔全球總量的 30%。我們的工業要實現自動化,我們也必須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智能化。

現在很多工廠已經引入了打螺絲設備,因為打螺絲是目前看起來比較容易的工藝設備。螺絲不標準就搞得機器人經常卡掉,因為螺絲並不是標準產品,導致產能下降。如果要考慮實現智能製造,我們也要同時考慮一下標準化的問題,除了人才的問題同時要考慮標準化的問題。目前來講,智能製造業前景是非常廣闊,機器人的使用量也在急遽上升。我們講像蘋果手機這麼激烈的產品,它已經實現很多像喇叭、耳塞工件的組裝是用機器人了,帶來的好處是第一可以保證質量,第二是不依賴人,人只要靠好機器人就可以了,它能控制整個供應鏈。

目前智能生產最需要的人才有安裝調試維護工程師、售後技術支持工程師和機器人操作軟體設計工程師三類。他們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軟硬體平台開發能力,還要具備技術創新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必須成為了解企業生產流程的工藝專家。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問題都有了答案了吧。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中外30家機器人中游本體製造商盤點
工業4.0(自動化產業鏈)行業介紹——機器人、匯川技術、埃斯頓
機器的力量
掃地機器人
德國機器生產摺疊凳

TAG:工業 | 時代 | 工廠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