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二個月的古稱(別稱)以及稱謂的來歷

一月:正月、元月、開歲、新月、端月、初月、喜月、柳月、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銀柳插瓶頭故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因「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改為「端月」。「端」,頂也。乃是開端伊始的意思,自秦時開始易「正」為端。

二月:杏月、仲月、花月、麗月、如月、酣月、仲春、仲陽。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詩有「二月杏花鬧枝頭」之句,故稱「杏月」。

三月:桃月、蠶月、綢月、季月、上春、春日、春晚、晚春、暮春。

桃月——三月是桃花盛開的時節,素有「三月桃花粉面羞」之說,故稱「桃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陰曆三月,是春季的末前一月,故曰「春晚、晚春、暮春」。

蠶月——夏曆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清月、余月。

槐月——「四月槐花掛滿至」。四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花也綻開黃白色的花瓣,古稱「槐月」。

五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鳴蟈、天中、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陽節,家家戶戶把菖蒲、艾蒿懸掛於門上,用於辟邪。因此,五月又叫「蒲月」。

榴月——「五月榴花紅似火」,故稱「榴月」。

六月:荷月、李月、伏月、焦月、署月、炎月、精陽、溽暑、季署、且月。

荷月、伏月——赤日炎炎三伏天,萬物無精打采,惟有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叫「伏月」與「荷月」。

七月:巧月、瓜月、蘭月、蘭秋、新秋、首秋、孟秋、肇秋。

巧月——「七月七巧雲」,天上雲捲雲舒,變化莫測,奇巧萬端;更是我國婦女在「七月七日」這天向天上「劉郎」、「織女」、星「乞巧」(乞求心靈手巧)的月份,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二曰壯。因居稱季之中,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又將八月稱為「仲秋」、「蟲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故稱「桂月」。

九月:深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伏、三秋、暮商、霜序、相月、玄月、三孟秋。

深秋、菊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秋——九月菊花傲秋霜,稱菊月。

三秋——秋的第三個月,即九月。

玄月——夏曆九月的別稱。

十月:陽月、陰月、小陽春、孟春、初冬、上冬、良月、霜月、開冬、正陽月。

陽月——「十月芙蓉小陽春」,故稱陽月。

陰月——把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是源自古代的陰陽說法。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葮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陰生斂草故取新也」,吐故納新。

冬月、——葮草吐綠頭時節,故又稱「葮月」。

十二月: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農曆歷十二月合祭諸神叫做「臘」,因這一月多數時間都用在祭神、祭祖上,故叫「臘月」。農曆十二月正是臘梅吐香的季節,在春秋時代古人要摘臘祭,故,也叫臘月。

註:這是現代人,繪畫、書法必須必須懂得的古月份稱謂常識。

——2012.3.23.鄧正強

附: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推薦閱讀:

愛的稱謂
挽幛稱謂大全
中國古代稱謂大觀
超越稱謂之爭:對象與客體 | 法學中國
誰有完整的親戚稱謂大全 - 已回答 - 天涯問答

TAG:農曆 | 稱謂 |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