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如何「反」用兵法
漢高帝元年八月,劉邦正式拜韓信為大將。儀式結束之後,劉邦問:「將軍準備用什麼謀略來指教寡人呢?」韓信問道:「大王自己估量一下,在勇敢、猛悍、仁愛、剛強這些方面與項王相比如何?」劉邦回:「我不如他。」韓信拜了兩拜說:「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允許我來談談他的為人吧。」
項王威猛異常,一聲怒喝,上千人都會嚇得趴在地上。但他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將領,因此項王的威猛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別人生了病,會心疼流淚,甚至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病人。可到了給立功者封賞的時候,他卻把刻好的大印捏在手裡再三把玩,以致大印的稜角都磨沒了還捨不得授給人家。因此,項王的仁愛只不過是婦人的小恩小惠而已。
「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無不橫遭摧殘毀滅,天下人都非常怨恨。項王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韓信說:「現在大王如果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那還有什麼對手不能誅滅呢?把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之臣,那還有什麼人能不心悅誠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愿,那還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
劉邦聽得心花怒放,連連感嘆:「寡人悔不早用將軍!今後悉聽將軍調度,指日東征。」之後,漢軍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
漢高帝二年,韓信與張耳率兵數萬,欲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國謀士李左車向趙軍主帥成安君獻計:「韓信乘勝而來,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井陘道路狹窄,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在後邊。請撥給我3萬奇兵,從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漢兵前不得斗,退不得還,我又出奇兵截斷後路,使他們處在荒野中搶掠不到食物,用不了10天,韓信、張耳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成安君卻認為:「兵書上說,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一倍於敵人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且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果迴避不出擊,等到漢軍的後續大部隊來了怎麼對付呢?」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得知李左車的計謀未被採納,於是在距井陘口30里處安營紮寨。之後,派萬人為先頭部隊,背水列陣。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因為列陣要能進能退,背水列陣實乃自斷退路,為兵法之大忌。
等到拂曉時分,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擂鼓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良久之後,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韓信、張耳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將士沒有退路,個個以一當十,殊死奮戰。此時,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趙軍不能取勝,便要退回營壘,發現營壘插滿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國將領,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打垮了趙軍,並生擒趙王。
勝利會餐時,眾將問韓信:「這次將軍違反兵法,背水列陣,結果竟然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回答:「這也是兵法上說的,只是諸位沒有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我軍新舊夾雜,良窳難分,我又來不及訓練將士,這就如同驅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那就都逃跑了,怎麼能取勝呢?」
後人對韓信縱論楚漢、背水陳兵讚嘆不已。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稱頌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清乾隆皇帝說:「以項羽為匹夫之勇,人人能言之;以為婦人之仁,則信所獨見也。」
推薦閱讀:
※呂后誅殺韓信,為何非要說,殺你個不見天不見地不見鐵
※韓信祠
※韓信從未帶兵打過仗,蕭何也不懂打仗,為何蕭何斷定韓信能當統帥
※能屈能伸,韓信忍胯下之辱
※韓信帶兵打戰為什麼總能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