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地藏經》(第十九集)

凈空法師《地藏經》作者:凈空法師發布時間:2010/07/09

(第十九集)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中第三十面,請看經文的第一行: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這一段可以不必講,大家一看就了解。接著看下面一段。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這一段經文,一般人看起來都非常難相信,很不容易接受,為什麼?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這麼便宜的事情。一個人聽到地藏菩薩名號,或合掌、讚歎、作禮、戀慕,這平常的現象,就能超越三十劫罪報,好像未免說得太過分,哪有這麼大的利益!其實這一段文字裡面,關鍵的字眼在「善」字,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一個普通男子、女人,你聽名、合掌就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們往往讀經粗心大意,就疏忽掉了。這個善的標準,是大乘經善的標準,我們就依《觀無量壽佛經》上來說,以這個標準來講,「凈業三福」統統做到才叫「善」。你只能夠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是人天善。這個經是大乘經,你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如果再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也是二乘善,聲聞、緣覺的善,跟這個還差一等。這個善一定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換句話說,十一句都做到,這個人聽到地藏菩薩名號,合掌、讚歎,超越三十劫罪,還有什麼話說?自己有這個根底,再加上佛菩薩威神的加持,我們就信得過了。所以此地的善不是凡夫小善,這是關鍵的字眼。許多人讀經、聽經,聽了之後有疑惑不相信,都沒有注重這個字,這是一段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字眼。

這個標準豈不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大心凡夫?我們是凡夫,為什麼說是大心凡夫?凡夫是你煩惱沒斷,不是菩薩。如果是菩薩,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也無明分破,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觀經》三福他真正做到了,那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我們煩惱沒有斷,也修菩薩之法,我們也修。雖修,煩惱沒斷,這叫大心凡夫。

大心,是你修的法門跟法身大士等齊,可是法身大士煩惱斷了,我們煩惱沒斷,「大心凡夫」這個術語的定義,是這麼個說法。我們要達到菩薩的標準不容易,別說菩薩,二乘乃至於小乘初果須陀洹,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進入他們的境界都不是容易事情,都不是能夠做得到的。所以我們以凡夫的身分,修小乘法門、修菩薩法門,乃至於修一乘大法,這不是不可以的。特別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發心就可以修等覺菩薩的法門。這正是經上所講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是次第,圓融是超越次第,顯示出無障礙的法界。

也正是提醒我們可以修學無障礙的法界,不是不能修,不是說一定要到那個位次才修,佛法跟世間學校讀書不一樣的。世間學校讀書,一年級的學生決定不可以修博士班的課程。可是在佛法上行,初學發心的人就可以修如來果地上的法門。如來果地上是什麼法?平等法。所以即使等覺菩薩,如來果地上他也不捨棄初發心人所修的法門。初發心人修的什麼法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也不捨棄。這叫一即一切,跟世法裡頭的教學不一樣。

由此可知,佛法裡頭沒有淺深的次第。你說淺,淺就是深,說深,深就是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很淺,是初入佛門的人學的,等覺菩薩也修、如來也修,決定沒有放棄,所以淺就是深。如來法門清凈平等,這很深,我們初學的人也能修,深就是淺,淺深不二。佛法稱之為不二法門,道理在此地。我們看這部經,幾乎所說的都落在事相當中。可是如果要從這些事裡面,體會它甚深的義趣道理,那就是《放光般若》裡面所講,很深很深的道理。這是關鍵的字眼,跟諸位說出來了。聽到地藏菩薩名號,名是實之名,實者是名之實,有名就有實。聽到這個名號,你就能想到這一部經。名號是經題,經裡面所說的理論、修學方法、功德利益,聞名全都能夠從心裏面生起來。

『合掌』是恭敬,『讚歎』是弘揚,『作禮。戀慕』是修行,效法地藏菩薩,跟地藏菩薩學習,這樣才得地藏菩薩不思議威神的加持,他才能滅罪,『超越三十劫罪』就是滅罪。我們明白這個意思就不會懷疑,就知道佛所講的是事實,決定不是妄語,決定沒有誇張,所說的完全是事實。在這個地方,如何要把我們自己提升到善的標準,這一點很重要。佛在《觀經》上說得好,三福十一句它在結論上講,這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說得多明白、多清楚。三世是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諸佛從哪一個基礎上修行證果的?就是三福。所以三福是經典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小乘善前面兩條七句做到,是小乘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經上講善的標準,一定要十一句統統做到。我們雖然做得不圓滿、不究竟,但是一定要做。其他的意思,諸位可以從青蓮法師註解裡面去參考,他的注也注得很不錯。我們繼續看下面的經文: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還是著重「善」字。

【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這個地方所講的利益,實在講比前面還要殊勝。前面是講滅罪,沒有給你講得福,滅罪當然就得福,世尊沒有具體給我們說明,這個地方很具體的說明。此地修福只舉了一個例子,實在講修福有太多太多方式,不只這一種方式,我們從一個例子,所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非常重要!這是講塑造菩薩形像,這一樁事情有一些人不明究理,以為佛教造這麼許多不同的形像,稱我們叫拜偶像。而且拜很多的偶像,就變成泛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面是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在佛教什麼都拜。其實他不曉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太深太深了,沒人給他講,我們就不能夠責怪他。沒有人給他說,他怎麼會知道?

我曾經早年在台灣,遇到一位軍官,這個軍官好像是在軍隊裡面搞政工的。他到我們寺廟裡面來遊玩,就提出佛像的這些問題。他說:「這有什麼意思?造這麼多佛像,花這麼多錢。」因為我知道他是搞政工的,就反問他,我說:「你們作政工,為什麼到處貼標語?你貼這個什麼意思?」他說:「貼這個是提醒大家注意。」我說:「如果你貼這個標語,譬如說在台灣常常見的三民主義萬歲,這個標語提醒大家。如果要造一尊孫中山先生的像放在那裡,豈不是比這個更殊勝?」他說:「對!有道理。」我說:「我們佛像也是這個道理,我們貼一個『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標語,你一看提醒你念佛。那要造一尊阿彌陀佛的像,豈不就更殊勝!同樣一個道理。你要說是為什麼造這麼多像?你們那個標語為什麼貼那麼多?貼幾十張、幾百張,一張不就夠了。」他從這個裡頭,才會過這個意思。

在佛法裡面,佛菩薩名號、形像都是表法的,換句話說,提醒我們修學。凡夫確確實實迷惑顛倒,什麼人時時刻刻把你喚醒?如果真有一個人時時刻刻在叮嚀,喚醒你,你又覺得他討厭,羅嗦!所以用這種方式,真正達到了善巧方便。將名號畫成形像,形像造成了高度的藝術品,你可以欣賞,永遠看不厭,你看到生歡喜心,又懂得它的意思。凡是佛的名號、佛的形像都是代表性德的,我們自性本具的,自性本來是這樣的。凡是菩薩名號、菩薩形像,代表修德。我們的性德迷失了,如何恢復?一定要修行,要靠修德。修德要跟性德相應這就是正修,所謂的性修不二,你才能夠恢復自性,道理在此地。性德跟修德都是深廣無量無盡,所以用一個名、一個形像沒有辦法表顯,因此諸佛如來名號就多了,多到不可思議,顯示本性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無有窮盡

性德如是,修德當然也如是,所以佛菩薩的名號,佛菩薩的形像也是無量無邊。

諸位要讀《華嚴經》,你能夠看得到。《華嚴經》裡面參加法會的這些大眾,已經不從個人而從團體來算。團體還要把它歸納,總共歸納一百七十多個團體,顯示無盡無盡的性修德相,我們要深深體會這個意思。佛在經上常講,世出世法,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在經上說的。有人讀到這個經、聽到這個經生起懷疑了,我現在心想變,為什麼變不出來?佛說的話,跟我自己實驗不靈。

其實他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做心,他誤會了。心是什麼?識是什麼?把妄想當作心,把執著當作識,那怎麼會變?妄想、分別、執著是心識的作用,不是心識的理體。譬如你找人找錯了,你把他家裡面的傭人,當作他自己本人,那怎麼行!怎麼能辦得了事!傭人是聽主人指使的,你要找到主人才能解決問題。禪宗說得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要能夠見到心性,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佛菩薩了。

所以研教聽經要有耐心,有疑問可以存疑,古德所謂「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這叫「疑情」,不是懷疑。如果對於經典所說,你不能理解,起了懷疑,那錯誤了。懷疑是什麼?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說菩薩是菩薩道,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那麼怎麼辦?有疑,要信,我還是虔誠相信。佛說這個理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不是我現前淺顯智慧能夠理解的。我相信這個,相信佛說的話不錯,認真繼續不斷努力修學,等到哪一天智慧開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小的疑情智慧開幾分,問題解決了;大的疑情,必須智慧再要開到一個階段,你才能明了。這就是所謂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如果你懷疑、不相信、不肯接受,你永遠沒有悟處。所以經典裡面所說的甚深義趣,不思議的境界,有疑情是正確的,一定要照佛在經上講的這些理論、方法認真修學。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教人開智慧,所謂破迷開悟。智慧怎麼開的?智慧從禪定當中開的。我們凈土宗,雖然不用禪定這個名詞,凈土宗所用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八個字就是禪定,念佛人所修的,目的在此地。

了解這個道理,這個地方只是無量修學方法裡面,舉一個例子:造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議。造像種類很多,這個地方列舉或者是『彩畫』、素描都可以,或者是泥塑、石雕、『膠漆』,現在這一類的佛菩薩形像也很多。現在科學技術發達,造成模型,造佛菩薩形像既精美,價格也低廉。下面這是鑄造佛像,用金屬『金。銀。銅。鐵』鑄造佛像,鑄造的佛像能夠傳之於久遠。佛菩薩形像,對於一個修學人來說是提示,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造一尊地藏菩薩像,功德很大,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孝親尊師。地藏菩薩表孝道,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心地含藏了無量的寶藏,這是地藏菩薩名號的含義。

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我們心性裡頭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才藝,一切圓滿具足,與大經裡面所說,如來果地上依正莊嚴,無二無別,這都是自性本具的。《華嚴經》上講毗盧遮那的華藏世界,凈土經裡面所講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怎麼出現的?自性本具,所以才說唯心凈土。我們迷失了自性,今天我們住的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從哪裡來的?也是唯心五濁,沒有離開心性。覺悟了這心性就變成凈土,迷失了這心性就變成穢土,變的相雖然不一樣,能變的體性是一個,所以說凈穢不二。誰住在凈穢不二?是覺悟的人。而迷的人,凈穢差別太大了。這怎麼說法?覺悟的人不著相,他住在凈土不著凈土相,住在穢土不著穢土相,他的感受是一樣的。迷的人著相,在凈土執著凈的相,他生歡喜心;在穢土裡面他著穢土的相,他生煩惱,是這麼一樁事情。如果你真正能夠不著相,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舍掉,凈穢是不二,你的感受不二,受用不二。不是說凈土跟穢土變成一樣的,不是的。凈土還是凈土的相,穢土還是穢土的相,他的感受不二,平等受。

佛講凡夫的受有五種:「苦、樂、憂、喜、舍」,五種受,這是凡夫。聖人沒有這五種受,聖人的受叫「正受」。經上常常看到「三昧」,三昧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正受,三昧是梵語音譯的。正受就是苦、樂、憂、喜、舍五種受都放下了,你這個享受才叫正受。正受所依的是真實智慧,凡夫所受的,他所依的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境界裡面有苦、樂,有憂、喜。為什麼同樣的心性會變現不同的色相?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心性雖然是一,真心本性,純一清凈,它現的相叫一真法界。可是純一清凈裡面,當它起作用的時候似乎又有雜染。法相唯識學家對於這個現象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分析得很精細,法相唯識的經論非常豐富。說明心性起作用,現相狀種種的演變,虛空法界無量無數的眾生,都是情識變現出來的,這裡頭的理就太深了。它為什麼會變?為什麼變成那麼多?為什麼變出來又不整齊?這是一門大學問。

如果說這個問題你有疑惑,你很難接受,我們從一個淺顯的比喻來說,看看你能不能接受?你在晚上睡覺有沒有做過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夢裡為什麼出現那麼多人物?出現那麼多眾生?能作夢是你的意識心,你的意識心為什麼變得這麼複雜?夢裡頭有好人、也有壞人,有你喜歡的、也有你討厭的,你為什麼不做個夢統統是你歡喜的?一個討厭的都沒有,為什麼不行?這個道理跟這個很接近、很類似,你慢慢去研究。你去想、去研究,夢中為什麼出現好人、壞人,又喜歡、又討厭?你去研究。實在研究不出來,你多念一點法相宗的典籍。

這就是唯識所變,識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含藏業習種子就有善、有不善。當你的意志力量不能控制自己的時候,這一些種子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它就變出幻相,夢中的現相是幻相,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佛在經上不是講「夢幻泡影」,也不是真的。我們人在世間短短的幾十年,好像看到這個現象,實在講這個現象剎那、剎那在轉變,不是不變的。我們是被剎那相續相所迷了,以為它是真的,不曉得這個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被虛妄相續迷了,以為是真的。所以在這裡面起心動念,造作一切善、不善業。善、不善業就能夠改變這個現相。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改變是不知不覺的在改變。不是你想:「我想變個牛」,你為什麼不變個牛出來?那是你打妄想。

你一念善,確確實實影響山河大地,依報隨著正報轉,說得貼切一點,你一念善,你的容貌就善,你一念惡,你容貌就惡,相隨心轉。不但相隨心轉,身體體質也隨心轉。再擴大到外面山河大地依報也隨心轉「依報隨著正報轉」,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我們塑造佛菩薩形像,這就是給我們善心善念做一個增上緣,我們見到佛像、菩薩像,善心善念生起來了,這個功德利益在此地。

『瞻』就是「觀像念佛」,念佛法門裡頭四種念佛。看佛像,心裏面就會生起這一尊佛、這尊菩薩,他一生的行誼。所以看地藏菩薩就想到,菩薩累劫所發的大願,我們要效法。想到菩薩在過去生中作婆羅門女、作光目女,看到自己的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三途,她怎樣發心去救拔他們。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家親眷屬不懂佛法,也造許許多多罪業,也墮三途,我們有沒有發心去救拔他們?瞻禮裡面生心發願,如果見不到佛像把這個事情忘掉,所以塑造佛像放在那裡,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父母、家親眷屬。我們有過去生,過去無量劫,無量劫中生身父母、家親眷屬不知道有多少,現在散布在六道、散布在十法界。在四聖法界的、在天道的,這個好,沒有問題。如果一些還散布在六道裡面、在三途裡面,苦不堪言。我們有沒有生起救護這個念頭?佛在經上說這話是真的、是事實。我們凡夫只認得這一生的父母,前生的父母就不認識了。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看到一切眾生受苦受難,就要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親屬在那裡受苦受難,救拔的心愿自然就生起來了。迷人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好像與自己不相干,這是他不知道諸法實相。菩薩知道,凡夫不曉得,地藏菩薩清楚。所以看到一切受災難的人就如同身受,慈悲心才能真正生得起來,決定不能坐視不救,沒這個道理。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跟諸位報告過,關懷、愛護、救護的心愿決定是有。可是在事實上有我們達不到的地方,就是有障緣、有障礙。今天我們看到全世界,有受水災的,有些地方旱災,有些地方地震、海嘯,種種天然災害,還有人為的戰爭、屠殺,天災人禍。被殺的人很可憐,殺人的人也可憐。殺人造極重的罪業,他造這個罪業,將來要墮三途。不但將來墮三途,還要還命債,不是說殺了就沒事了。你這一生殺他,來生他再作人再殺你,生生世世殺來殺去沒完沒了,你說多可憐,多麼悲慘。這一個事實真相佛菩薩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也只有佛菩薩明白。

我們學佛聽了佛的教誨,讀了佛的開導,我們也逐漸醒悟過來,逐漸也明了事實真相,於是也能像諸佛菩薩一樣,捨己為人為服務社會,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真正做到大公無私,盡心儘力。這種大慈悲的悲願,大慈悲的行持,是得力於佛的教誨。可是我們是凡夫,煩惱習氣很重,常常把佛的教誨忘掉。自己內心裏面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的誘惑,這個力量很大,時時刻刻我們把這些善心善願忘掉了。隨順惡緣又起惡念,起貪、瞋、痴的念頭,跟著外面誘惑走了,又造罪業。誰來提醒我們?唯有靠佛菩薩形像。

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勸勉學人,學佛家裡頭一定要供養佛像,供佛像的目的何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不是把他當神明來膜拜,祈求他保佑你升官發財,那就真正搞迷信了。供地藏菩薩,時時刻刻提醒你,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時時刻刻提醒你,要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是這個意思。所以這一尊形像供養在那邊是無量功德。這是對一個學佛人來說的。

不學佛人來說利益也很大。佛法當中常說,聽佛菩薩的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無論你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聽到佛菩薩名號,金剛種子就種在阿賴耶識裡面。耳聞有這個利益,眼見也有同樣的利益。你眼睛看到佛菩薩的形像,看到書寫的佛菩薩名號,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利益這一生當中沒有得到,來生、後世再遇到緣,他這個種子就起現行,就管用了。對於不信佛法的人,也有殊勝的利益。

你要說今天全世界哪個人不學佛?我看到個個人都學佛了,我看到歡喜。我看到什麼?基督教、天主教學佛了,伊斯蘭教、猶太教學佛了,都學佛了。為什麼?他口裡頭都知道佛。尤其是現在天主教帶頭,現在聽說基督教的牧師都看《大藏經》,你說這個善根種下去多麼深厚。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外教的這些信徒、牧師、阿訇,我都合掌稱菩薩,他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我們這個形象他一見到,佛的念頭他就生起來了。所以諸位要曉得,出家人功德很大,破戒的功德都不得了,你都沒有辦法比。你這個形象出去,人家心裡頭佛、菩薩的念頭,怎麼會生得起來?生不起來。可是我們頭一剃穿上這個衣服,走到哪裡去就能教一切眾生心裏面,生佛的念頭、生菩薩的念頭,所以外面走一趟多少人種了善根?出家人為什麼稱為三寶之一,寶就在此地,誰能比得了?持戒、破戒另當別論。單單就是講,讓一切眾生生起佛菩薩的意念,這一個功德就不可思議。

你要果然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地方注意『善男子。善女人』,他塑造菩薩形像心愿之廣無量無邊,這一尊形像度一切眾生。他修這樣殊勝的功德,『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不墮惡道,這個利益不算太大,跟他的修功相比他應當得到,我們還有什麼懷疑的?所以理明白之後,看事就不懷疑了。前面超越三十劫罪,這個地方一百次生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忉利天,享天福,不墮三惡道,這是塑造菩薩形像之福。

下面他還有餘福,『假如天福盡故』,天上的福享盡了,一百次福享盡了,他還有餘福。這個余福,『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到人間來還享人天的福報,人間福報最大的在古代是帝王。今天一般人不肯深究其中之理,迷於民主,大家讚歎民主,現在潮流如是,我們反對民主那還得了!其實真正有學問的人,他將古代帝制跟現在民主制度做一個細細的比較,帝制那個時候好處多,民主利益比不上帝制。諸位如果細細的去讀歷史,細細的去觀察,君主固然有弊病,民主裡面就沒有毛病嗎?各有利弊。

你要用很冷靜的頭腦去思惟、去觀察,這個世間要找一種制度,只有利沒有弊,找不到,不可能。再好的一個制度,儒家說得好,「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總在人為。佛家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確實真的是究竟圓滿,但是弘揚佛道也要靠人。如果這個人沒有德行,他弘道這個道就變質了。道本身沒有過失,到他手上就變成有過失了。這些道理決定不可以人云亦云,我們聽人家說要仔細去思惟。

在古代,我非常欣賞古時候的制度,這一點也受方東美先生的影響。方先生是最佩服《周禮》,他前後總給我講過十幾遍,他說《周禮》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憲法,《周禮》是周公訂的。周朝後代的子孫,如果完全根據這個法去做的話,不會亡國,制度太完美了。方老師說這些話,目的是希望我去讀這部書,可是這個書我翻了一翻,翻了幾頁之後我沒讀。三禮裡面,我只讀《禮記》,《周禮》跟《儀禮》我都沒去讀。因為以後學佛,對於政治沒興趣。《禮記》裡面所說的東西,許許多多與我們戒律有關係,這是值得參考的。

到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想的這一套方式倒是很好,非常可惜沒有人能夠繼續把它發揚光大,這很可惜的。孫先生讀書多,確實是廣學多聞,對中國國學他有很深的造詣,對於西方這一些知識他相當豐富,所以他想出這個方法是,採取君主跟民主的優點,避免這兩種的缺陷,他是這麼個理想。發明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一黨專政。他心目當中不是多黨政治,是一黨專政。這一黨怎麼來的?代替古時候帝王一個家族。古時候帝王統治國家,他是一個家族統治。我們現在用一個黨,把全國有智慧的人、有才幹的人集中在一起,我們來統治國家,一黨專政。這就是有君主的優點,採取它的優點。他用五權憲法,用這個達到憲政的目標,這是採取民主的優點。他構想想得很好,可惜他老人家死了以後,誰懂三民主義?我常常給他嘆息,好東西!他根本的原因,實在講他一生勞碌奔波,滿清推翻之後沒有幾年他就過世了,他的壽命太短了。如果他能夠多活二十年,那個影響力就會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歸根結柢還在教育,中國古聖先王建立一個政權,能夠綿延幾百年,他成功的因素在什麼地方?在教育。漢朝政權是漢高祖建立的,可是到第二代漢武帝,就建立了國家教育的政策。他這個教育政策建立之後,中國雖然兩千年當中,改朝換代,政權的轉移,可是教育的宗旨始終不變,這很妙!漢武帝訂下來之後,一直到滿清都沒改變,這也是很不可思議。諸位想一想,這個教育宗旨要不是很好的話,後代的帝王為什麼不改變它?這個教育就是倫理道德的教育,推崇孔孟,以孔孟的思想做為中國教育的主流,再配合諸子百家,以儒家為主。所以教育是教什麼?教倫常。換句話說,教你懂得人與人的關係,這個成功了。知道夫妻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領導與被領導,就是君臣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你才能做一個完美的人,才懂得做人。然後再教你,人與一切萬物的關係,用現在的話說,你才知道尊重自然生態,保護自然生態,使我們生活環境過得更美好。最後教給你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是中國兩千年來教育的宗旨、方針,所以人與人之間有深厚的感情,有道義。

現在這個教育要是不講了,捨棄掉了,把西方的功利主義拿來,這個不得了!天下只有大亂,不可能有承平,為什麼?每一個人都爭利,那還得了嗎?爭名奪利,不惜任何手段,這個世間還有太平日子過嗎?今天西方已經感受到很大的衝擊,遭遇到很大的困難。他們現在在思惟,在研究中國的東西。美國幾乎每一個大學都有漢學中心,他們認真在研究中國古老傳統的東西,研究印度古老的東西,希望在這裡面找到一些,可以挽救現在社會的這些理論、原則。現在如果你對這些東西粗粗懂得一點,你到外國這些大學裡面去講解非常受歡迎。我知道得很淺顯,一點點皮毛,可是我在外國這些學校裡面,說說都非常受歡迎。他們聽得很希奇,聞所未聞,中國還有這麼好的東西,可惜沒有人去介紹。

這一段經文,青蓮法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提出幾條很重要的參考資料。這裡頭最重要的,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要用凈財、凈物表虔誠恭敬,才能起感應道交。彩畫,你看看古時候的人,現在人已經很少了,畫這一尊佛像,畫佛像之前,一定凈身、凈手,洗得乾乾淨淨,穿上乾淨衣服,有能力的一定換上新衣服,沒有能力的衣服一定洗得乾乾淨淨,表恭敬。所用的紙、筆絕不做其他用途。畫佛像的筆就是畫佛像的,決定不會拿去寫其他東西,專用,都是表一個恭敬。所需要的財物錢財是凈財,是自己本分裡面應該得的,決定不是用不凈之財。不凈是我不應該得的,不是我的錢,我用其他的方法把它騙過來,或者威脅,逼著他不能不送來,這種錢財叫不凈財。要用清凈心、清凈之物來造像。

諸位現在有這個本子,這個地方在三十二面註解,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我念給你聽。「又不許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墮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這一句。現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薩的半身像,還有地方供佛菩薩一個頭,供在那個地方造罪業,這個果報一定在地獄。供佛的半身像,已經罪業就不輕了,墮落生死沒有功德。所以畫菩薩的形像,也要畫完整的,也要畫全身像,不可以畫半身像,無論是坐著的像、站著的像都要全身,這要特別注意!我們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沒有問題,佛菩薩像決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說哪一個人像造一個腦袋,其他都沒有了。這在我們風俗習慣裡頭最不吉祥,腦袋被人砍下來了,哪可以這麼作法?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這麼一句,特別提醒諸位同修。

註解裡面他引用《造像功德經》裡面的一段話,在三十三面第二行最後一句,「《造像功德經》雲,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麰。」這是大麥,就是說造像,那個像很小,像大麥那麼大,這是很小了。「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有十一功德」,造這麼小的像都有這麼大的功德,何況造大的佛像、菩薩像?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大概現在有一些人看到這個話,都比賽造大佛像,比賽造大菩薩像,他們造這個像能不能有這麼大的功德?看看前面,如果是不凈財,那就沒有這個功德。所以造像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勉強聚集許許多多的不凈財,這個像造得就不如法。

所以造像是大家都能造,所得的功德大家不一樣。是什麼不一樣?你造像的發心,你的起心,為什麼動念頭要造這個像,你的動機何在。如果這一尊像,確實是給一切眾生種善根的,啟發大眾孝思的,這個功德就很大。如果這個動機是為了莊嚴我這個道場,顯示我比別人道場更殊勝,這裡面有高下心,佛家講高下心,有一點像競賽一樣,這個心就不好,這個心是好勝心。好勝心縱然有很大的功德,將來落到哪一道?修羅道。修羅道,《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福報最大的天阿修羅,其次的人間阿修羅,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羅,餓鬼阿修羅,這四道都有阿修羅,只有地獄裡沒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在哪一道,就隨著這一道去稱呼。因此佛經裡面常講五趣,五趣不說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算他是哪一道。說六道的是單指天阿修羅。可見得佛經上常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們最初發心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真正造像是光大佛法、利益眾生,這個功德就大了。

他下面講十一種功德都列在此地,每一種功德都有它的業因,都有它的因緣,一定要跟因緣相應,緣相應,有因必有緣,後面才有果報。第一個是「世世眼目清潔」,為什麼眼目清潔?常常看佛菩薩形像,就得這個果報。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居家,居士們住家,家裡面你布置你家的客廳,不要掛那些花花彩彩的,沒有意思;也不要找一些名人字畫,都是擾亂心情。掛什麼?佛菩薩形像。客廳裡面四面都可以掛,無論坐在哪個地方,你都能夠看到佛像,一心念佛。如果是專修凈土,說實在話,佛像選一尊,四面都掛同樣的佛像。像我們現在居士林的念佛堂,全部都是掛阿彌陀佛的像,好像掛了有一百多張,一、兩百張我看到了。無論你頭轉到哪個地方,都是面對阿彌陀佛,在這個裡面修行,眼目一定世世聰明,得眼目清潔的果報,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二「生處無惡」,這一生當中是我們前世造的因,我們所受的果報,這一生當中我們修的因殊勝,來生、後生決定生到很好的環境,見不到這些惡的形像,也聽不到惡的音聲,這是福報。第三「常生貴家」,貴是尊貴的人家,尊貴的人家不一定是富貴,不一定是富有,有德行是尊貴。你生到這一家,這個家裡面父母、祖先都積德,好善積德,你生在這種人家。這是什麼?感應道交,自己心行善一定善與善感應。雖然佛在經上說,父母與子女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是一個原則。過去生中結的緣太多太多了,換句話說,可以作父母、作兒女這個緣很多,到底選擇哪一個來作父母?與善惡習性有關係。如果常常看佛像、常常稱佛名,他選擇這個緣一定是善緣。第四「身如紫磨金色」,這是形容身相之好,六根完備而沒有缺陷,身相好。

第五「豐饒珍玩」,這是說富貴,你的生活富足。如果生活不富足,不可能有這些珍玩。珍玩裡面,所說的範圍也非常非常的廣泛。好德好善的人家,絕不收藏世間一般人看的,這些珍奇希有的東西,這些珍玩。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家收藏典籍,他在這裡面去享受。像現在這就方便多了,現在印刷術方便,在從前哪一個家庭能夠收藏一部《大藏經》?不可能的。古時候的經典,就算民國初年還是木刻印刷的,印刷不是油墨,是松煙,大概你們都沒見過,松子的煙。現在金陵刻經處已經用油墨,不是用松煙。古時候那個本子手一摸,手上就有黑的粉一樣,松煙一張一張去擦去刷,刷一本書要像這一本《地藏經》,恐怕一個人要用一天的時間,一張一張的刷。然後再裝訂,再把它切整齊,很不容易,所以書本的價值就很高,不是富貴人家買不起,數量又很少。現在方便,是照相製版,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

在民國初年,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們家鄉,好像安徽省這一個省,聽說只有兩套《大藏經》,還有一套是殘缺的。兩套完整、一套殘缺,好不容易。一般人要想讀經,要到寺廟藏經樓去借出來,不能借出去,只能在藏經樓。藏經樓像圖書館一樣,要借出去你需要自己手抄,抄完之後再送還,藏經不出門的。現在印刷術發達,字縮小了,所以一部《大藏經》,講《龍藏》,我們現在印出來的一百六十冊,價格低廉,自己家裡頭可以收藏,這是珍寶!《四庫全書》雖然太大了,但是《四庫薈要》就方便多了,在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收藏、享受,現在我們民間也可以了。台灣翻印的《四庫薈要》,一套賣台灣錢五十萬,價格就相當低廉,分量是精裝本五百冊,相當於三、四套的《大藏經》,這是珍寶!這是值得收藏的,自己可以受用,可以教導下一代。所以豐饒珍玩不是在一些古董玉器,那個東西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真正好處是這一些典籍,古聖先賢的教誨。

第六「生賢善家」。前面講常生貴家,著重在「常」字,他這個果報不只一世,功德利益要綿延很多世,像前面講一百次生忉利天。第六「生賢善家」,跟前面不相同的是,福報當然他是一世比一世要差一點。如果他生生世世肯修,福報就永遠綿延不斷,一定要靠修德,生賢善之家。第七「生得為王」,這是享受人間的富貴。第八「作金輪王」。第九「生梵天」,這個層次就愈來愈高,完全看你修福的大小,修福的大小不在乎造像的大小,要懂這個道理。是在你修福的心的大小,你心量大,造的像小,功德也大;你心量小,造的像大,你得福也小。所以不在像的大小,是在你心的大小,是在你心地的染凈,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佛法當中真正是平等法,如果說是我造的像大福就大,像小福就小,那只有有錢有勢的人才能修大福,貧窮的人就不能修福報了,這個不平等。佛法當中平等,貧窮人有的時候修的福,比富貴人修的要超過許許多多倍,在清凈心,要懂這個道理。第十「不墮惡道」。第十一「後生還能敬重三寶」,這一條很重要!前面十句都是講果報,後面這一條是因。這是佛法裡面說果,不會把因漏掉,說因一定要說到果報,這個說法才圓滿。後生還能敬重三寶,可見得他這個福德綿延長遠,不是一生當中就享盡。

現在我們觀察這個世間現前有福報的人,可是你仔細去觀察,他的福報幾乎很快就享盡,一世壽命還沒有完,他的福報盡了。我們在國外看到許多,公司倒閉、破產,他年歲還不太大,這就是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真的世間人,福報能夠到兩代、到三代,很少了。現在是一代自己本身,能夠享一生的福,這種人已經不多了。往往享福時間都很短,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享福的時候不知道利益社會眾生,所以他的福報享的時間很短暫。這一條就很重要,享福的時候一定要懂得修福,要知道這福從哪裡來的。佛在經上講,可以說是完全都說的是凡夫境界。

財富,哪一個人不求財富?不但心裡求財富,貪著財富,這就錯了,不知道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的。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有財富全心全力布施,無條件的布施,根本不必考慮布施的效果,不必考慮這個事情。我布施做的是好事去救人,當然我們不是直接去救度,一定是有一些人幫助,我們交給別人去辦這個事情。如果別人把這個財拿去做其他的用途,或者自己拿去享受,那是他的因果,與我不相干。我發的心是純正的,我得的福是圓滿的。如果你還考慮,像賑災的錢恐怕被人家吃掉,不敢做了,換句話你修福的緣斷掉了。修福一定得福,疑慮太多往往把你自己修福的緣斷掉了,變成沒福之人。常常懷著憂慮,常常懷著這些得失,將來感得的是愚痴的果報,沒有智慧。

所以我們以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去修福。當然這修福委託的人也要觀察,如果不選擇、不觀察,那自己沒有罪,但是有過失。委託這個人靠得住很妥當,你的福報就圓滿;委託這個人不妥當,你還是有福報,你的福報不圓滿而已,不是沒有福。這裡頭的因果很複雜,不是那麼容易能講得清楚,諸位要多學,經典要多讀、多思惟,逐漸、逐漸你就會開悟,你就會明了,知道自己怎樣去修福。使自己生生世世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滿。物質生活不缺乏,不缺乏就是福報,不必太多;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來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真正是究竟圓滿的生活環境,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明白了、懂得了,這一生當中這一樁事情,那是一定要全心全力去爭取的。爭取西方極樂世界,其他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捨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學,因緣果報才真正達到圓滿。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2015發大誓願03】凈空法師主講(文字版)
「山西小院」推出後,讀誦《無量壽經》,還是《地藏經》?——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語錄摘抄
凈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千真萬確,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應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