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生:簡評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
(上)
11月24日,一架俄羅斯蘇-24戰鬥轟炸機,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被土耳其F16戰鬥機擊落。俄羅斯戰鬥機墜毀在敘利亞境內,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其中一名遇害。與大眾預期不同,俄羅斯並沒有對土耳其實施迅速而猛烈的軍事打擊。11月25日,俄外長宣布:俄方不準備對土耳其發動戰爭。
俄羅斯空天軍總司令邦達列夫表示,土耳其F-16戰鬥機在空中對俄羅斯蘇-24戰機進行了埋伏,因為從附近機場沒有足夠的時間抵達現場。
事實上,在這次俄羅斯戰機被擊落前,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戰機將在敘利亞上空遭遇不測:
9月29日,美國務卿克里接受MSNBC電視媒體採訪的發言:俄羅斯很可能會成為IS的下一個攻擊目標……俄不應單方面採取獨立打擊IS的行動,否則,俄將看到天空上掉落的俄戰機……。
11月15日,普京與奧巴馬舉行私人會談,討論敘利亞爭端的解決機制。美俄兩國都表示要打擊「伊斯蘭國」(ISIS),但兩國在敘利亞政治前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去留等問題上依舊存在爭議。
11月16日,普京表示ISIS得到了來自四十餘個國家的資金支持,其中包括參加土耳其G20峰會的國家。
如果我們把這些事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序的話,就會看出大致的脈絡: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引起美國不滿,美國威脅擊落俄羅斯戰機;普京與奧巴馬舉行私人會談,沒有談攏;普京在G20峰會上威脅要把各國資助ISIS的情報公之於眾;土耳其戰鬥機伏擊了俄羅斯戰機。
「一旦遭人欺負,瞬間就應當回擊。」這是普京說的。但是這次俄羅斯在遭到土耳其幾乎公開的偷襲後,並沒有迅速回擊。
這是為什麼?
這要從敘利亞內戰的起因說起。敘利亞內戰,與美國全球戰略密切相關。
首先,敘利亞是俄羅斯(前蘇聯)的傳統戰略盟友。其境內塔爾圖斯港位於敘利亞地中海南段,是敘利亞第二大商港和漁港,也是俄羅斯海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軍事基地,是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的戰略支點。
其次,敘利亞執政的是屬於什葉派的阿拉維教派,與同屬什葉派穆斯林的伊朗關係密切,是伊朗的戰略盟友。雙方共同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武裝。
再次,敘利亞是以色列的重要對手。除了缺席第二次中東戰爭外,敘利亞參加了其餘四次針對以色列的中東戰爭。其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原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後,以、敘雙方在戈蘭高地對峙至今。
毫無疑問,親俄、親伊朗、反以色列的敘利亞現政權,是美國推行中東政策的一塊絆腳石。對美國來說,推翻敘利亞現政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可以拔除俄羅斯在地中海的戰略支點;其次,可以進一步孤立、包圍伊朗;再次,可以鞏固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地位。
美國、以色列、沙特或者其北約盟友各國,迫於全球人民追求和平的國際壓力,都不願徹底摘下偽善的面具,不方便直接入侵敘利亞。於是,採取了鼓勵顏色革命,支持反對派的方式,試圖徹底顛覆敘利亞政府,扶植親美政權。戰爭的形式從武力入侵,變為代理人內戰。戰爭的理由似乎高尚了,不再是外來入侵,而是內部追求民主、自由,但其目的和本質卻並沒有改變。
美國並不在乎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究竟是什麼人。歷史上,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美國經常利用各種劣跡斑斑甚至血債累累的恐怖組織和統治者——只要他們能為美國所用。按照這條標準,到處搞恐怖襲擊,干出種種殘忍暴行的ISIS和其它極端組織,在美國看來,也是可以利用並且應該扶植的力量。所以,雖然美國表面聲稱空襲ISIS,但是並沒有對ISIS造成任何實際打擊效果,而且仍然在全力支持ISIS和敘利亞「溫和派」反政府武裝。
可以講,敘利亞內戰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勢力衰退,美俄爭奪勢力範圍,美國謀求在中東進一步擴展、鞏固其霸權的必然結果。
考慮到敘利亞內戰的起因和本質,就不難理解處於美國領導的北約陣營的國家和中東親美各國都會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中實力最強的ISIS——美國如同獵人,敘利亞如同被獵人追殺的獵物,美國的諸多盟友如同瘋狂的獵狗。獵狗從自身利益出發,都希望從獵物身上多撕咬下來一塊肉。也不難理解,俄羅斯為了保住其在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戰略存在,必然會全力支持敘利亞現政權。
歷史上五次中東戰爭,都與大國爭奪中東勢力範圍密不可分。這次敘利亞內戰,與歷次中東戰爭大同小異。
俄羅斯空軍和海軍打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時間節點選擇得非常巧妙。
ISIS的行為已經引起全球公憤,其向敘利亞周邊國家(伊拉克)擴張的軍事行動,也部分觸及了美國的利益,美國礙於全球的壓力,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提出打擊ISIS。不過,美國對ISIS的打擊行動必然是三心二意的——只要ISIS不跨出敘利亞邊境,在敘利亞境內與敘利亞政府軍作戰,對美國來說就是有用的。ISIS是敘利亞境內最有戰鬥力的反政府武裝,美國自然不會把ISIS斬盡殺絕,最多是敲打敲打而已——美國如同操縱毒蛇咬人,毒蛇試圖反嚙時,便敲打毒蛇兩下,但不會真正猛打毒蛇七寸,置毒蛇於死地。
美國這種玩蛇的把戲,給敘利亞人民造成了極大痛苦,也給歐洲造成了巨大的混亂。美國遠隔重洋,歐洲則直接受到難民潮的衝擊,支付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北約內部對敘利亞問題的看法,也必然出現分歧。歐洲媒體高調炒作敘利亞難民小孩海難事件,一方面希望激發民眾同情心更多接納敘利亞難民,另一方面給敘利亞政府增加道義壓力——敘利亞內戰,導致人民遭受苦難,敘利亞政府應趕緊下台。
不過,西方媒體炒作敘利亞難民的苦難,卻給了普京名正言順地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動武的機會。——既然ISIS干出種種殘忍暴行,製造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不能解決ISIS問題,那就由俄羅斯來解決吧。——對全球人民來說,消滅極端殘暴的ISIS換取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比大國之間地緣政治更重要。他們顯然支持普京。於是,普京獲得了道義上的支持。
俄羅斯空軍和海軍無差別地猛烈轟炸各種反對派武裝,炸彈、導彈所到之處,各種反政府武裝一敗塗地。對於一個軍事大國來說,打擊以ISIS為首的有相對現代化軍事體系,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方式,有現代化後勤補給系統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輕而易舉。世人很清楚地看到,美國炸來炸去沒有取得明顯效果的原因,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普京很快獲得了道義和軍事的雙豐收,俄羅斯的轟炸既有力地打擊了以ISIS為首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也無情地打了美國的臉。
11月13日晚,ISIS在法國巴黎發動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這顯然進一步增加了普京在道義上的優勢——俄羅斯不是在為自己戰鬥,而是在為全球反恐作戰。
普京讓美國坐不住了。雖然克里在普京出動空軍打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以前,暗示將擊落俄羅斯戰機,但是普京並沒有在乎克里的威脅。對美國來說,有必要將威脅變成現實。不過,在動手以前,雙方有必要進行最後一次談判。所以,我們也不難猜,普京和奧巴馬會談的內容:奧巴馬要扶植親美政權上台,要俄羅斯的勢力退出敘利亞,普京決不答應。最終,談判不歡而散。
面對美國的武力威脅,普京的答覆是在G20會議上表示,ISIS獲得了來自四十餘個國家的資金支持,暗示要揭穿美國及其盟友支持ISIS黑幕。普京以道義威脅對抗來自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威脅。一般來說,弱者講道義,強者靠實力。以道義威脅回應暴力威脅,美、俄雙方的實力,孰強孰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普京說過: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俄羅斯疆土非常廣大,但是沒有一分一寸是多餘的。美、俄在敘利亞的爭奪,不過是把「領土」二字換成「勢力範圍」而已。勢力範圍是本國領土的外延和屏障,失去勢力範圍必然影響本國利益和國家安全。大國的邊境是用大炮劃定的,勢力範圍也是。很顯然,在敘利亞問題上,普京絕不會輕易退讓。
不過,普京顯然低估了美國對敘利亞的野心,以及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決支持反對敘利亞現政權的恐怖分子的決心。
對美國來說,可以暫時不在乎國際形象和輿論壓力,敘利亞志在必得。在威脅無效,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最終土耳其戰鬥機伏擊了俄羅斯戰機。這一事件決不應視為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的單打獨鬥,而應該看成俄羅斯與美國爭奪敘利亞控制權的交鋒的一次高潮。
雖然土耳其在敘利亞也有自身利益,也是獵狗中的一員,但是如果沒有美國的慫恿和支持,顯然不敢輕易地捻俄羅斯的虎鬚。
(中)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這是毛主席說。「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這是普京說的。
在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以前,不要輕易動手。
可以說,普京低估了美國佔領敘利亞的決心,高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道德標準,高估了國際輿論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制約,也高估了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經貿合作關係對土耳其的重要性。總之,他並沒有做好與美國主導的北約開戰,打一場高烈度常規局部戰爭的物質準備。因此,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迅猛回擊土耳其。
一場迅速猛烈全面摧毀土耳其戰鬥力,並對其他國家實行有效威懾的局部戰爭,必然耗資巨大,這是以目前的俄羅斯國力難以承擔的。
拋開國力不談,從地緣政治上看,俄羅斯也難以在土耳其、敘利亞地區獲得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與克里米亞半島不同,敘利亞位於中東地區地中海沿岸,遠離俄羅斯本土,是俄羅斯勢力範圍中的一塊飛地。地中海只有三個入口,即直布羅陀海峽、黑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其中,直布羅陀海峽被英國控制,黑海海峽被土耳其控制,蘇伊士運河屬於埃及。一旦俄、土爆發戰爭,土耳其必然封鎖黑海海峽。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在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的指揮下,曾經付出慘重的代價,也沒有攻佔屬於黑海海峽一部分的達達尼爾海峽,普京顯然知道這段歷史。英國是北約之中與美國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如果普京與北約正面衝突,英國必然封鎖直布羅陀海峽。屆時,埃及很可能宣布蘇伊士運河中立,禁止衝突雙方的軍艦通過運河。如此一來,便在事實上切斷了俄羅斯與敘利亞之間的海上運輸線。屆時,從陸上通道援助敘利亞同樣困難。敘利亞的鄰國包括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約旦、以色列。即使刨除土耳其和以色列,由於地理位置和與美國的關係,俄羅斯也很難從其它國家借道援助敘利亞。所以,如果俄羅斯貿然對土耳其動武,敘利亞政府和駐紮在敘利亞的俄軍,必將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那樣,以ISIS為首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很快就能徹底推翻敘利亞政府。美國的目的便達到了。
使用常規武器徹底摧毀土耳其的戰鬥力,甚至佔領土耳其部分地區,對目前俄羅斯的軍力來說,也不現實。與蘇聯時代不同,現在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均已獨立,俄羅斯與土耳其並不接壤。對俄羅斯來說,俄羅斯空軍飽和性攻擊土耳其戰略目標,戰術導彈(巡航導彈)飽和性轟炸土耳其機場和防空設施,或者,俄羅斯陸海軍在土耳其登陸,都有極大的困難。如果使用核武器打擊土耳其,必然使局勢升級,使戰爭複雜化。不僅如此,一個核大國使用核武器攻擊一個只有常規武器的國家,也將失去國際同情和道義的優勢。
「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扇動一次。」目前,俄羅斯雖然在核武器領域保持優勢,但是其常規武器領域相對薄弱,缺乏有效還擊手段。如此,便不難理解俄國外長宣布不會與土耳其爆發戰爭的原因。
美國和土耳其顯然也看到俄羅斯將面臨這樣的困難,所以土耳其戰鬥機才敢伏擊俄羅斯戰機。
目前,俄羅斯能用來「懲罰」土耳其的方式,一是加強政治宣傳和外交攻勢,博得全球人民同情,在飽受難民之苦的歐洲爭取盟友;二是增兵敘利亞,加強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猛烈打擊敘利亞境內由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三是使用經濟手段對土耳其進行制裁,包括停止經貿往來,停止對土耳其的能源供應等等;四是在敘利亞境內部署S400遠程防空導彈等顯然是針對土耳其,而不是ISIS的武器。當然,俄羅斯未來還可能考慮支持庫爾德工人黨或塞普勒斯希臘族裔,搞得土耳其雞犬不寧。
這些「懲罰」手段,顯然不能從根本上制服土耳其,更不用說土耳其背後的美國。
可以預期,隨著俄羅斯加強對敘利亞境內反政府武裝的打擊,俄羅斯和土耳其還將面臨新的軍事衝突。由於俄羅斯在地緣政治和常規軍事實力方面都不具備優勢,所以很難在未來的新的衝突中佔到便宜,即使佔到便宜也很難鞏固。不僅如此,與俄羅斯發生軍事摩擦的很可能將不止土耳其,還將包括其他暗中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
問題的關鍵在於,俄羅斯已經不是當年的蘇聯,雖然繼承了敘利亞這塊寶貴的海外勢力範圍,卻沒有能力守衛這塊戰略要地。不論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軍事實力的角度,俄羅斯都不具備長期固守敘利亞的條件。
另一方面,美國也同樣有不利因素。經過這次敘利亞內戰,美國為了本國利益不擇手段,甚至支持ISIS等恐怖勢力的事實,已經昭然若揭。其若干年來處心積慮樹立起來的「民主國家楷模」的偽善形象,被俄羅斯徹底揭穿。美國及其盟友直接入侵敘利亞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支持ISIS為首的反政府武裝也必然被全球人民唾棄。美國的歐洲盟友正在承受難民問題的折磨,也希望敘利亞內戰迅速了結。
考慮到雙方都有不利因素,都缺乏有效的完全獨佔敘利亞的條件。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俄羅斯與美國妥協,俄羅斯保留部分軍事存在,同時減少對敘利亞現政權的支持,敘利亞政府進行部分改革,給予美國插手敘利亞政權的機會——比如,在國際觀察員的監督下,開展大選。屆時,出於利益的考慮,美國很可能出賣為其火中取栗的土耳其和被其豢養的ISIS,坐視其陷入困境。
不過,這註定只是一種暫時的休戰。考慮到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角逐並沒有分出勝負,所以即使敘利亞能獲得短暫的和平,在不久的將來,也必將再次爆發激烈的衝突。再次爆發衝突的理由,很可能是反對派聲稱大選舞弊,放棄停火之類。對俄羅斯來說,如果不能在短期內迅速增強經濟、軍事實力,改變地緣政治,那麼最終難免會失去敘利亞這塊海外戰略要地。
對俄羅斯來說,有必要在前蘇聯地區重新建立軍事同盟關係。然而,除非美國實力突然衰落,否則這並不容易。積累一點地緣政治的成果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個世紀的時間,毀掉則只需要一夜之間。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普京雖有雄才大略,但也無能為力。
(下)
能從別人的成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人是智者。
那麼,敘利亞內戰和俄羅斯與土耳其的衝突,給中國的啟示和經驗教訓是什麼呢?
首先,道義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不如軍事實力可靠。
以ISIS為首的敘利亞反對派,不斷實施各種殘忍暴行,發動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俄羅斯打擊這樣的勢力,佔據道義制高點,反覆用事實使美國丟臉,獲得全球人民的支持。但是,這並不妨礙美國拋開道德輿論的約束,撕下假面具,慫恿支持其盟友,直接使用軍事手段打擊俄羅斯。
如果對手是當年的蘇聯,美國和土耳其會公然採取冒險行動嗎?
現實難以假設,不過可以參考歷史事件: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一度取得對蘇聯支持的埃及軍隊的絕對優勢。10月24日,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決心採取行動,下令4個蘇軍空降師進入戒備狀態,同時致電美國總統尼克松。白宮考慮到與蘇聯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以停止提供補給向以色列施壓。
不難想像,如果俄羅斯有當年蘇聯的軍事實力,那麼美國將不敢輕易覬覦敘利亞,更不敢貿然插手敘利亞內戰,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必然被迅速撲滅。敘利亞出現這樣的亂局,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事實力下降的必然結果。
從歷史上看,迫使美軍退出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蘇軍撤出阿富汗的原因,不是美、蘇國內的反戰勢力,也不是國際輿論壓力,而是巨大的傷亡和沉重的軍費負擔。對超級大國來說,只要打勝了對外擴張戰爭,國內反戰輿論自然偃旗息鼓。至於輿論則更不算什麼。美、蘇壟斷國際宣傳工具,有能力顛倒黑白。戰爭爆發時,全球多數人永遠無法身臨其境,他們註定是通過媒體獲得信息的旁觀者。隨著時間流逝,多數人會逐漸淡忘當年的戰爭。最終,對當年戰爭的解釋權,自然由美、蘇(尤其是美國)控制的媒體所壟斷。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對信息的壟斷進一步強化,於是更加有恃無恐。所以,單純靠道義和國際輿論,無法阻止美國及其盟友濫用武力。
能制止武力的只有武力。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希望全球輿論制止超級大國,是不現實的。
其次,經濟合作關係不如軍事同盟可靠。
俄羅斯與土耳其有密切的經貿關係:土耳其55%的進口天然氣和30%的進口石油來自俄羅斯。俄羅斯與土耳其正在規劃建設兩國間天然氣管道,以及阿庫尤核電站。土耳其是俄羅斯人主要的旅行目的地。2014年旅遊業對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直接或間接貢獻達到960億美元,旅遊業給土耳其提供了2100萬就業崗位,僱工人數比採礦、化工、汽車製造、金融服務和銀行業都要多。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而土耳其是俄羅斯小麥的主要出口市場。2014年土耳其對俄出口總價值59億美元,從俄羅斯進口則高達252億美元。
可以講,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對土耳其的能源、糧食安全和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土耳其與俄羅斯鬧僵,遭到俄羅斯的封鎖,很可能使土耳其國內出現社會中下層大範圍挨凍、受餓、失業的局面。儘管如此,土耳其總統仍然採取了貿然行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土耳其社會底層的利益與其精英領導層的的利益出現了分化現象;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土耳其來說,有望從美國那裡或者在顛覆敘利亞現政權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即使這些利益往往是口惠而實不至的,但也足以使土耳其領導人利令智昏,被美國拉上賊船。
相比之下,美國對土耳其的控制則穩固得多。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雙方有密切軍事合作。土耳其的主要軍事裝備來自美國,如果與美國鬧翻,美國停止向土耳其供應武器彈藥和裝備配件,土耳其將面臨國防全部癱瘓的局面。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強烈反對土耳其進口中國防空導彈的原因。
緊密的經貿關係與軍事同盟看起來並不衝突,但是在面臨選邊站隊的時候,軍事同盟顯然能壓倒緊密的經貿關係。
再次,步步為營、遠交近攻強於蛙跳式進攻式的戰略。
2014年,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實行公投,繼而併入俄羅斯。西方國家雖然強烈不滿,卻無計可施。相比吞併克里米亞,俄羅斯在敘利亞則陷入兩難的境地。兩次事件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克里米亞緊鄰俄羅斯本土,而敘利亞則是俄羅斯勢力範圍在海外的飛地。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勢力範圍源自蘇聯時代,是俄羅斯從蘇聯獲得的寶貴遺產。對普京來說,沒有理由主動放棄這塊重要的海外立足點。但是,俄羅斯並沒有全部繼承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其龐大的地緣政治格局,保衛並鞏固這塊寶貴的政治遺產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幾乎傾盡全部可以調動的空軍力量才勉強保住以色列。今天的俄羅斯與美國的力量對比,顯然比當年懸殊得多。
通俗一點比喻,對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來說,擴張地緣政治應該下圍棋,而不是下跳棋。陷入重圍的飛地,最終難免勢不可守,很可能得不償失。
對地緣政治環境不利的大國來說,一方面要積極通過軍事同盟等手段擴張勢力範圍,另一方面有必要大力發展航母戰鬥群。在常規戰爭中,航母戰鬥群作為海上可機動軍事要塞具有重要意義。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和護航艦隊的艦載巡航導彈,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迅猛而全面的突擊,迅速殲滅敵國海空軍有生力量,摧毀其戰爭潛力,迫使其主動求和。在地緣政治不利的地區部署航母戰鬥群,可以改變區域軍事力量對比,有效阻止潛在敵對勢力輕舉妄動。如果俄羅斯能在地中海附近部署4、5個航母戰鬥群,那麼土耳其將謹慎得多。進一步考慮,全球主要大城市都在離海岸線200公里以內的範圍內。4、5個航母戰鬥群可以有效威脅絕大多數國家,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有效維護本國海外權益。
最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頂層與底層之間利益分化日益明顯,如何有效利用值得研究。
ISIS的殘忍暴行受到全球人民的譴責,沒有一個國家敢公開承認支持ISIS。但是,這並不妨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中東部分國家繼續私下支持ISIS。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西方國家和中東國家社會頂層精英集團的利益與社會底層大眾的利益脫節。
歐洲難民問題、巴黎恐怖襲擊,給西方國家社會底層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問題和傷亡。然而,對西方國家領導層來說,這些傷害並沒有直接傷及自身切身利益,所以尚可忍受。法德等北約成員國雖然對難民問題不滿,但是並沒有與美國發生內訌,即說明這一點。
充分利用敵對國家內部階級矛盾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重大成果。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日俄大戰時期,日本武官明石元二郎(後任日據時期台灣總督),有效利用沙皇俄國內部社會矛盾,極大地削弱了沙皇俄國的戰爭潛力。美國在全球推動的顏色革命,也是充分利用了目標國家內部的階級矛盾。
如何擴大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歐洲北約國家)社會頂層與底層間的裂痕,以及歐洲北約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裂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果能有效擴大這兩種裂痕,使北約發生內訌,必然極大有利於中國和俄羅斯擴張勢力範圍。
(作者是崑崙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共青團中央)
【崑崙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歡迎您積极參与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崑崙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閱讀:
※夜話 | 中國有沒有像俄羅斯一樣的軟肋命門
※俄羅斯大使遇刺,會引發世界大戰嗎?
※俄羅斯這次還未出手卻意外先贏得一局,老美狠跌一跤該清醒一下了
※艾波·羅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七國:不去索契開G8 俄羅斯:那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