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干化運初探 ◎壹】兼論子午流注時空概念的天文背景

十干化運是中醫五運六氣學說的核心內容,五運六氣是中醫恆動觀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六氣」因五運而生,「五運」又為十干化運所生。故探討十干化運的自然觀,實為研究運氣學說關鍵的一步。「十干化運」寥寥四個字,內涵卻豐富,除醫學外,這一概念還涉及到古代哲學、天文、曆法、物候、氣象等學科,這也反映出中醫學形成的特點。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欠缺,能夠找到的資料又散見於古籍中,既無系統又魚龍混雜,去粗取精,實非易事。限於個人水平,本著唯物辯證的研究態度和分析方法,同時參閱古人及近現代學者的相關論述,嘗試著對十干化運問題作初步探討。一、在運五行的含義和表現形式1.五行的一般意義「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運」指木火土金水五運。要弄清十干與運的聯繫,先要弄清五運與五行的關係。應當說,五行與五運的關係是認識方法與認識對象的關係,作為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五行有其抽象化的過程。五行的最初含義是作為五種物質元素出現的,它的簡單發展就是闡明其相互間的關係,即相生相剋。如木燃生火(木生火),火後生灰(火生土),從礦石中提煉金屬(土生金),鐵熔化成液態(金生水),水澆地可生草木(水生木);又如水能滅火(水克火),火能熔鐵(火克金),刀刃能伐木(金克木),木梨耕地破土(木克土),土壅為堤防水(土克水)。這無疑是先民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觀察而來的直觀認識。五行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漸漸脫離開這種純物質性,反映在中醫學中,相生相剋被賦予了深的含義,成為古代醫家認識和說明自然界變化之一般規律及其對人的生理病理的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理性概括了。如清·黃元御講:「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四聖心源》)在認識氣候變化之一般規律上,《素問·玉機真藏論》云:「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 四方加中央用五行配之,木火金水居四方以應四時,土居中央應在四時之中,古人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農事活動反映四季一般特點,土為農業生產之本故放四方之中調節四時。如此季節的循環交替便可用五行的相生順序說明。但僅僅有相生是不完全的,這裡面含有相剋的因素,應是生與克的統一,是相互促進與相互制約的統一,只有生克間的平衡才能確切說明四季循環的生化,才能起到維繫萬物的動態平衡發展作用。因此生與克構成事物的發展,言生不可無克,言克亦不可無生,換言之,相生中含有相剋,相剋中又存有相生。明·張景岳所謂:「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類經圖翼》)可見,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從被抽象化的生克相互作用的認識深度上看自然界變化規律周期,這種在運動中求平衡的見識是卓越的。所以,我們言五運,必須對五行說在中醫學的這個意義有個基本的估計。五運,概括講是古人以五行為認識工具去探求疾病發生的客觀規律(天時)並預見未來的一門學說。其表現形式則賴於十乾的陰陽相配。為什麼用十干配合呢?這要從十乾的含義上認識。2. 十干及其陰陽所屬考十乾的起源和發展應有著數與氣的雙重含義。若依照郭沫若的說法,甲乙丙丁是魚身上之物,戊己庚辛壬癸是武器——武器除作戰外還用於狩獵(《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 則天乾的產生當在漁獵時代,即原始社會。稱十天干可能源於十個太陽的神話(《山海經·大荒南經》),如《莊子雪》云:「十日並出,萬物皆照。」那麼,為什麼用「十」?「十」的概念出現較早,《靈樞·陰陽系日月》云:「手之十指,以應十日。」古代計時以銅壺滴漏為計時器,壺上標明時刻,一晝夜為一百刻,則一壺之水盡。百刻是十的倍數,表明在六十甲子記日前必先有純用天干記日的,今日為甲,明日為乙,直至癸日。是為十干發展的初期階段,作為記日記時的符號,即數的含義。也就是所謂「時空序數」。隨著人類生活實踐特別是農牧業發展的需要,十干又具備記錄萬物生長壯老已的循環過程,反映出節氣的周期性變化。據《史記》和《漢書·律曆志》載:甲為嫩芽破筟甲的初生(「萬物剖符甲而出」,「出甲於甲」),乙為幼苗逐漸抽軋生長(「奮軋於乙」),丙為陽氣充盛生長顯著(「陽道著明」「明炳於丙」),丁為不斷地壯大(「萬物丁壯」,「大盛於丁」),戊為日益茂盛(「豐楙於戊」),己為成熟至極(「理紀於己」),庚為果實收斂(「斂更於庚」),辛為新的生機又開始醞釀(「萬物之辛生」,「悉新於辛」),壬為孕育新的生命(「懷任於壬」,「陽氣壬養於下」),癸為新生命將開始宿根待發(「萬物可揆度」,「陳揆於癸「)。這種具備表示萬物變化發展的「氣」的含義,由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便很自然地具有陰陽兩種屬性的兩類,並用五行概括之,於是就產生:甲乙屬木,甲為陽,乙為陰;丙丁屬火,丙為陽,丁為陰;戊己屬土,戊為陽,己為陰;庚辛屬金,庚為陽,辛為陰;壬癸屬水,壬為陽,癸為陰。歸納起來就是:甲丙戊庚壬屬陽干,乙丁己辛癸屬陰乾。它的深刻意義在於將萬物變化發展認為是陰陽兩種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說五行是古人對年周期季節變化階段性規律的特徵性表述,那麼十干則是對萬物變化的具體的記錄與說明。這不能不說是陰陽五行學說的一次質的飛躍!表明中醫學在吸收陰陽五行古代哲學理念以後,便沿著一條實踐醫學固有的從自然出發來認識自然的軌跡發展——與從物質世界本身出發來說明物質世界的原理相符合。如上所言,十干具備陰陽屬性,甲乙屬木,「木」用甲乙歸屬,旨在表示陰陽兩種物質的相合(余可類推)。因此,甲乙或是丙丁乃至壬癸,是體現自然界「氣化」規律的所以然。這種用一陰一陽的交相錯落表現陰陽兩種相反屬性物質間的相互為用,是為十干陰陽五行所屬的基本要義。3. 十干五合《素問·五運行大論》云:「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這裡的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相合(即「五合」),應是五行相剋規律的發展。張介賓《類經圖翼》云:「甲剛木克己柔土為夫妻而成土運,乙柔木嫁庚剛金而成金運,丙陽火娶辛柔金而成水運,丁陰火配壬陽水而成木運,戊陽土娶癸陰水而成火運。」意思是:木本克土,但甲木屬陽為剛,己土屬陰為柔,剛柔相濟而不相傷,陰陽相合而不相剋,故甲與己合。它如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同屬於剛柔相濟、陰陽相合之理。十干由相剋而能相合,原於古人對自然氣候變化規律的體驗與觀察,具體言,講十乾的五合離不開五行,但五行不是它的起始,因為五合有著一種「數」的聯繫。4.「數理」探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一種關於「數」的學說,認為天地萬物的變化與數字有種特殊關係,迄今我們所能見到的關於五行的最原始的記載,當是《尚書·洪範》,其言:「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這裡不僅明確了五行,且規定了五行的次第,這種水火木金土的排列,醫家們借用了河圖數,本意在說明自然界的一般規律。河圖數表面上看是十個數字的分布排列,即一、三、五、七、九奇數屬陽,二、四、六、八、十偶數屬陰。一與六一陽一陰在下,二與七一陰一陽在上,三與八一陽一陰在左,四與九一陰一陽在右,五與十一陽一陰居中。這種布列的含義適用於表述年周期五行生成之理。五行與五方的象數生成是:一六在下為北方水,二七在上為南方火,三八在左為東方木,四九在右為西方金,五十居中為中央土。這樣的分布是本於季節變化的規律的,所以河圖數即天地陰陽五行生成之數也。

進一步,「生數」是五行開始時發生的數,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成數」是五行結果時成就的數,也就是在生數是各加土的五數而成。即天一生水得土五而成六,地二生火得土五而成七,天三生木得土五而成八,地四生金得土五而成九,天五生土得土五而成十。宋·劉溫舒所謂「推以達其機,窮以通其變,皆不離於數。」(《素問運氣論奧》) 明·張景岳云:「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數。」(《類經圖翼》)簡言之,「生成數」就是以數的相加反映一年中五行之氣的生成。我們具體來看:冬季斗柄北指,冬至後霜雪漸盛,寒冷之氣已極,是為生水;夏至後暑氣漸盛,雨量豐沛洪水盛漲,為成水之驗。是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同時冬至一陽生,日影漸長,為潛伏的火氣,到了夏季斗柄南指,「火氣」發展到夏至,便呈赤日流金之象,是生火之成也。是為「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春季斗柄東指,立春後地下之草木開始動薇,為木生之時,而立秋草木成實,萬物收束,不再升發,為成木之驗。是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同時立春後雖草木動薇,但頭年之落葉仍帶有秋金之氣,秋季斗柄西指,立秋後金氣漸盛,以至草木黃落,是成金之驗。所謂「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春分以後,斗柄漸指辰位,天地重合,陰陽二氣交合,是為土生之時,農乃播種。秋分後,斗柄漸指戌位,天地再次重合,萬物收藏,農功告成,為成土之驗。所謂「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裡需要強調「天五生土」的意義,水火木金皆由此化而成,可見「五土」的重要。既然生土之時斗柄指位在辰,一個「辰」,表明天地陰陽二氣交合的最佳時令,土氣生髮在此,此時播種才有生成,因此「五土」是萬物由生變成的轉折點,亦是陰陽氣交醞釀成熟的標誌。清·唐容川《醫易通說詳解》云:「一生一成其間必有五數,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五行皆得中五乃能生成。」這裡要說明的是,不少醫家言年周期五行生成數時,僅以生數解釋年周期氣化的道理。這樣做解,終不免地講五行成數時會失於空泛,有損五行生成數的基本精神。唐容川講:「五行者,言天左行,地右行,而有一步生水二步生火之義,非執有象之五物言也,是以五行括盡天地之氣化。」(《醫易通說詳解》)既然五行生成數用來反映天地氣化的規律,就只能是統歸於氣化之中。換言之,有生必有成,生中即孕育著成,非生數之外別有成也。《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謂:「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以上大致分析了「數」的年周期陰陽五行生成之理,歸納四點:(1).五行生成數反映了年周期季節變化之一般規律;(2).其一生一成強調了自然「氣化」的自動調節和動態平衡;(3).其「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的交錯,反映出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是「氣化」的動力;(4).「五土」的含義旨在對生與成關係的認識,是漸變與突變的統一。象與數的結合是五行生成數的特點,將自然界萬物的生長(化)收藏用抽象的「數」代替,旨在表現陰陽二氣的交合、消長,是為五行生成數的本質。我們探討十干五合便本著這一要義。用唐容川先生的表述就是:「一為甲,六為己,一六共宗,故甲與己合;二為乙,七為庚,二七同道,故乙與庚合;三為丙,八為辛,三八為朋,故丙與辛合;四為丁,九為壬,四九為友,故丁與壬合;五為戊,十為癸,五十相守,故戊與癸合。」-------(《醫易通說詳解》)講五合,實際是講年周期氣運的平衡。在運的五行,在相生旋轉運行之下,陽乾的甲為陽年太過,陰乾的乙為陰年不及,甲與己合,太過之陽甲承之以不及之陰己,便維持了氣運的平衡;甲之次為乙,乙為陰年不及,乙與庚合,不及之陰乙促之以太過之陽庚,便維持了氣運的平衡;…… 余可類推。經云:「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十乾的次序又表示了陰陽二氣的相間輪數,這種輪次的規律正是陰陽年氣的相交作用的結果,這種氣的相交正是五行旋轉運行的動力。由此可知,言五行生成數是在求十干五合之理,言十干五合是在求運氣之道,言運氣之道,是在求陰陽之本。所以張景岳《類經圖翼》明確說:「察生成之數以求運氣者,蓋欲因數以占夫氣化之盛衰,而示人以法陰陽,和數術,先歲氣,合天和也。」二、大論經文及其化運圖簡述《素問·五運行大論》云:「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短短的一段文字,含義卻微妙難懂。然而歷代言運氣者,均把它作為談運的起始。因文中叮囑過:「夫候之所始,道之所主,不可不通也。」「太始天元冊」,據日人岡本為竹言:「相傳在伏羲時代,始述於玉版、鬼庾區的十世高祖曾經誦讀,從此傳於後世。」伏羲時代,據史學家范文瀾講「是指遠古開始有畜牧業的一個時代」,可謂淵源久矣!太始者,形之始也;天元者,天地開闢之初也。其內容僅從《內經》中可見一斑。如《天元紀大論》云:「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觀之當屬於古代天文氣象方面的典籍。再看五氣經天化運圖(見 圖1):

圖中內圓所列為五個天氣(丹天之氣……);第二圓列記奎壁室危等二十八星宿;第三圓的十干十二支是五天氣所臨之方隅,在戌亥和辰巳間(乾位巽位),即戊分己分為「天門」「地戶」所居;最外圓為方位所屬(四方定位)。關於經文與化運圖,一般的解釋是:五天之氣乃是天上出現的五色之氣,名為丹黅素玄蒼。此五行的天氣經二十八星宿,臨於十乾的位置。太古聖人便占候這五種天氣而分定每歲的主運。如丹天所屬的火氣從奎壁二宿始,經牛女二宿止,其下是戊癸的位置。故推定戊癸之歲為火運…… 這就是所謂占天望氣言化運(後面還要分析)。問題在於:二十八星宿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干支與二十八星宿的關係是什麼?方位推定的依據是什麼?何謂「天門」「地戶」?含義和作用何在?……十分明顯,不談化運則罷,談及化運,這些問題必須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沒有這一步,就很難對大論經文及化運圖的客觀性與醫學價值進行分析評價。II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反薩德背景下:這一韓貨對華出口不減反增 – 鐵血網
傅謹:京劇崛起與中國文化傳統的近代轉型——以崑曲的文化角色為背景
花卉黑色背景攝影技巧
淺談李自成銀幣背景設計之深意
客廳電視背景牆風水禁忌注意

TAG:時空 | 概念 | 背景 | 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