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新春走基層:新年品味楠溪江古村文化

2012-01-28來源:新民網

  麗水街。新民網記者 卜春艷 現場回傳

  炭盆暖手。新民網記者 卜春艷 現場回傳

  芙蓉書院。新民網記者 卜春艷 現場回傳

  【新民網·獨家報道】龍年新春,新民網記者隨自駕前往台州、溫州4日游,往返1372公里。在楠溪江古村落,原以為春節遊客不多,沒想到車還未到景區,就被堵在省道上。兩邊停滿了掛「浙C」車牌的溫州車,寶馬、雷克薩斯等高檔車的佔比遠超過上海街頭。攜一家五口前來遊玩的溫州人陳先生接受採訪時稱,他平時忙著做生意,過年吃的興趣已經不大,特意前來體驗鄉村年味。

  素麵麥餅勾思鄉情

  楠溪江兩岸群山連綿,交通欠發達,散落著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古村落。記者首先來到岩頭村,一個以水利設施來布局規劃的村寨。岩頭村邊的麗水街,是一條約300米長的弧形廊篷式長堤,原先是明代建設水利工程留下的寨牆。岩頭村與岩頭鎮緊挨著,從麗水街步行到穿鎮而過的省道只需要5分鐘,但岩頭村保存著古村韻味,很多建築用山石與天然原木搭建而成。

  在楠溪江的古村,隨處可看到晒乾的麵條,有的交疊成「8」字形。這種素麵是當地的特產,已有上千年的製作歷史。楠溪素麵細如銀絲,過去當地人走親訪友有贈送素麵的習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橄欖油、保健品等成為新年禮物,但素麵依然是少不了的招待客人的美食。

  岩頭村的春節長假極具人氣,鄉親們圍著炭盆邊聊天邊吃炒貨。他們中有不少是特意返鄉過年的,雖然鄉音至今未改,但穿著與大城市的白領沒有差異。一位抱著小孩的婦女介紹說,她與老公都在杭州工作,已經貸款買了二居室的住房,每年放長假開車回老家住幾天。「過年的時候惦念父母,特別想吃家鄉風味的年夜飯,每次到家都先讓媽媽下碗素麵」。

  她還特意推薦了一種當地的特色大餅,名為「楠溪麥餅」,外形比上海大餅的尺寸更大,其中夾著梅乾菜拌肉糜。按她的說法,素麵與麥餅雖不貴,但每逢佳節勾起了楠溪江人的思鄉情。

  岩頭鎮上,有小販現場售賣烘焙的麥餅,6元一個。咬一口外脆內鮮,回味無窮,買兩個麥餅足夠遊客飽餐一頓。

  重教文化傳承至今

  芙蓉古村的公告欄中,貼著一張紅色的手寫通知,列出村中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名字,讓家長到村委會領取獎勵。芙蓉古村的景點之一是芙蓉書院,是一幢南宋時留下的庭院式建築,幾百年來朗朗讀書的景象彷彿展現在遊客面前。芙蓉書院提前幾百年實現了義務教育,其費用由宗族公產來支付,貧寒子弟也能與富家公子一樣平等接受教育。

  一幕是當今重教激勵,另一幕是古時重教的遺物。當地的導遊解開了記者心中的謎團,原來耕讀文化給楠溪江古村留下濃厚的一筆。據介紹,晉朝和宋朝兩次人口北南大遷移過程中,大量文化水平較高的仕宦遷居落戶楠溪江,他們期待子孫「讀書入仕,光宗耀祖」,以「讀可榮身,耕可致富」作為宗族的傳統世代相襲。正因為楠溪江人看重讀書,這裡的古村雖然隱藏在大山中,但一批批人才靠讀書與勤勞耕作致富。

  令遊客好奇的是,耕讀文化還融入了楠溪江古村的規劃建設中。在蒼坡古村,整個村莊以「文房四寶」來布局,其中的長街為「筆」,鑿5米長的條石為「墨」,東西兩個方池則為「硯」,整個村莊如一張展開的「紙」。 芙蓉古村以「七星八斗」布局,主街稱為「筆街」,東西兩池命名為「硯池」。(新民網記者 卜春艷)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認識的字寫得好的那些人普遍混得比較糟糕?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54)廣東省梅縣水車鎮茶山村
世界上最精鍊的自然語言是什麼?
上聯:山丘不是岳,如何對下聯?

TAG:文化 | 古村 | 品味 | 記者 | 新年 | 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