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實錄 | 身陷愛情彷徨期,堅持還是放手?

愛情是什麼?

做決定為什麼這麼難?

如何調試做決定時的不安?

怎樣勇敢做出自己的決定?

出自 | 壹心理公開課

講師 | 黎建球

我有很多機會在大陸給很多青年朋友講愛的哲學,現在我在輔仁大學哲學系擔任哲學系的講座教授。我曾經做過輔仁大學的校長,我的專業是講基本哲學。最近十年,我在台灣開了一門課,叫做哲學咨商。

哲學諮詢就是用哲學來幫助別人。我自己過去的經驗裡面,我們發覺,用哲學諮詢來處理基本的愛的問題,家庭的問題,憂鬱的問題,是蠻有效的。今天就是想和各位談一談,當我們身陷愛情彷徨的時候,我們到底是堅持還是要放手?這就是第一個要跟各位說明的問題。

各位都知道,戀愛時,碰到一個好的對象,我們心裡有很多很多期許,甚至有很多很多情感,這時候我們會熱情澎湃,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會以對方的想法來做想法。我們常常會想到:「他在想什麼?」「她在幹嘛?」所以在愛情的過程中,開始的時候會非常新鮮,我們總是以對方的興趣為興趣,以對方的注意為注意。

可是過了幾個月以後,我們慢慢發覺對方的習慣,我們也慢慢發覺對方的個性,甚至也慢慢發現他跟人的關係跟態度。這個時候他的習慣出現的時候,我們發覺跟我們自己不完全一致,甚至跟我們個人的信念不一致。

吸引的條件中,外在是第一個理由。外在長得好,外在體態好,自然給人家一個感覺。我一個個案也是這樣。他看到他對象非常漂亮,身材非常好,所以馬上對她有一種仰慕之情,但是一開口跟她講話的時候,對方講話的方式,對方的教養突然成為了一個問題。所以這是我們說的第一種條件,姿色和體態。

第二個條件就是社會條件。他在整個社會發展裡面,他的工作怎麼樣,他的待遇怎麼樣,他的薪水條件怎麼樣,甚至於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常常會造成愛情發生的條件。比如說你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愛情背景,條件很好的人,常常很容易吸引別人。

第三個條件就是家庭背景。家庭背景相當的人,家庭背景好的人常常會給我們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姿色體態好的人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她會不會太看重姿色體態而沒有看重自己內在的東西呢?他薪水很高,工作很好,但你有沒有看到他的另外一面,他對人的要求是什麼?如果他的家庭背景好,那他跟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修養不同的人,素養不同的人,他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這就是我們在外在條件裡面看到的。

第二個理由是內在,從我們的身體裡面,或者從我們個人的某些價值觀裡面,或者說從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意義跟價值裡面內在產生出來的一些東西,第一個,我們稱它為動物性。

各位都知道,在所有動物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有延續種族的內在感覺和要求。那各位都知道,在所有動物裡面,每年的發情期,他們要尋求配偶,要尋求怎麼讓種族延續,這是生命的內在。

可是對人來講,這樣的一個內在,有一種歸屬感的要求。這種歸屬感,當代心理學裡面,每個人都在講這個事情,如果生命中沒有一種歸屬感,我們就會覺得寂寞。所以我們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慢慢感受得到心理上對歸屬感的要求。當這種歸屬感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很想找一個人跟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我對我自己的意義,甚至我對我的家族開始有這樣一個承擔。我開始想找到一個跟我同一概念的人,我們可以繼續努力。

所以,愛情不僅是一個生理衝動,它是一個心理的躍動,是我們生命往上發展的一種重要要求,所以其實外在原因只是一個觸媒。觸動幾個月以後,幾個禮拜以後,內在條件開始出現了,你要一個一個去check,到底是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們說愛情發生了,會有外在的原因和內在的原因所造成的這一些模式跟想法。當發生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辦呢?下面我們要開始去檢視,為什麼會出現困難。

一個人愛情的新鮮感已經沒有了,你對她的體態已經習慣了,你對她的身材已經習慣了。請問下面你要看什麼?而且,多半的人會發覺這樣的問題——外面的人居然有比我現在這個對象更好的體態。這個時候如果我以體態,外在的條件作為唯一的條件,就出問題了。另外,外在的原因里我們也發覺可能還有其他的社會的條件不對稱,除非你有真正的愛情,或者內在的原因勝過外在的原因的時候,這樣的情感發生了,你就能繼續下去。但當這個外在的原因出現了問題,內在的原因也出現問題的時候,愛情就會出現挫折。

我認為,愛情出現挫折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新鮮感。過了幾個月之後,我對這個人的興趣,基本上該探索的差不多都探索完了。比如說她的身材,她的談吐,剩下的就是相見,那種羅曼蒂克,那種幻想,開始逐漸被替代。比如說,有個人喜歡批評人。在新鮮感階段,你不會覺得這個批評有什麼不對。可是因為你不喜歡批評別人,對方又很喜歡批評別人,這個時候你就對對方的喜歡批評開始產生一些你自己的意見。這就是我們講的第二個:意見不合。

意見不合可以在很多層面看出來。比如你要去看電影,兩個人對要看的電影內容意見不合。很多女性朋友對文藝片比較有興趣,對動作片不太感興趣,因為動作片通常比較殘忍。但男生看激烈的戰爭片會覺得很過癮,很多男生陪女生看文藝片的時候甚至會睡著,女生還在流淚,男生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會發覺意見可能會不一樣,意見不一樣就會產生很多矛盾。我們吃飯也是一個問題,在新鮮感的時候你們兩個吃飯吃什麼都好,新鮮感過了以後吃什麼可能都會有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讓我們形成了對我們食物的偏好。所以家庭裡面不是常常有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周末放假了問家人今天中午吃什麼,可以去外面吃,大家說「好」。接著問「去哪裡吃飯?」,所有人都答:「隨便」。「隨便,好,既然你們隨便,我們提出一個意見,我們去哪裡吃飯好不好?」結果全家人都不贊成。你們不是說隨便嘛,我提了意見你們為什麼又不支持呢?

所以大家會發覺,我們常常對我們不喜歡的意見,會說出來。但是我們究竟喜歡什麼呢?我們卻常常不知道,因而會出現意見不合的矛盾。

所以第三個:我們的教養不一致。不同的家庭背景教養孩子的結果不一樣。有的父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比較寬鬆,有的父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比較嚴格。比如他要求你吃飯不能有聲音,喝湯不能有聲音。我就碰到一對這樣的年輕朋友。女孩子家教非常非常好。女孩子父母從小給她講,你吃飯的時候要把飯碗端起來,要碗對著嘴吃,放下的時候碗和筷子不可以有聲音,喝湯的時候,要把湯碗舀著湯一瓢一瓢地喝下去。可是有的家庭沒有這樣的教導,結果喝的時候就呼嚕呼嚕地喝,吃面的時候,就呼嚕呼嚕地吃。從那個教養好的家庭來看,就覺得你沒有教養,這樣來看你就不行,導致衝突的發生。

第四個:彼此的價值觀不一致。因為整個社會慢慢走向一個以金錢、以現實意義作為判斷一個人的價值的基本標準。當這個標準成為大家的共同標準的時候,你跟人家標準不一樣,就會覺得你怎麼這個樣子。你會落單,甚至會跟別人合不來。同樣,一對男女朋友,男生非常明確地說將來我要去研究所,我要去拿博士學位,我要在台灣或者大陸最領先的行業裡面工作,我要在最快的時間裡賺到更多的錢。可能你的女朋友認為NO。我覺得為人群服務是更重要的,根本不在乎錢多而在乎事情的意義。這個時候價值觀開始有了衝突。

所以我們慢慢發現在社會裡面有錢的人越來越多,可是痛苦的人越來越多。痛苦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別人的關懷也就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社會中:有錢的人對窮苦的人的態度,窮苦的人對有錢的人的態度,有教養的人對沒有教養的人的態度,開始有了衝突。如果在男女朋友裡面來看的時候,我們就發現這常常成為爭吵的來源。甚至於對政治的觀點,對社會的觀點,對世界的觀點常常會有不同。

第五個理由:第三者。當第三者來的時候你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很奇怪,剛剛開始交往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別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特別是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的時候,或者是我們對彼此的看法開始有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全部在對方身上。

後來我們就發現,怎麼有人長得比我們家女朋友還好,有人長得比我們家男朋友更壯,有的人賺的錢比我們家男朋友更多,甚至有些人的教養比我們家男朋友更好,價值觀居然跟我一致。這時候慢慢開始對我的對象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判斷。這個時候就有了空隙。有了空隙以後,你有機會和別人接觸,有了別人進來,第三者就出現了。

第三者的出現有的時候也不是有意的,甚至有這種情況:雙方吵架以後,一方覺得很苦悶,第三者就出來安慰你,久而久之,這個第三者就會成為第二者、第一者。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我們說的「排擠效應」。「排擠效應」會引發更大的爭吵。

我在我的學生里做了一個調查:你和你的男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你男朋友又交了別的女朋友,你會做什麼?幾乎所有的女同學都會說立刻斷交立刻拜拜。很多女生的價值觀中,愛情、對方是非常重要的,她把你看做她這一生中選擇的對象。所以這個時候你如果碰到別人,就很危險,所以這時彼此體諒互相諒解,變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每一次快快樂樂得見面,卻那麼痛苦得說再見,甚至氣憤地爭吵不休,會考慮適合不適合。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要不要分手,如果要分手怎麼分,如果不分手怎麼辦。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檢視。

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可是蘇格拉底只說要檢視,沒有說要檢視什麼。在我看來,根據我對蘇格拉底、以及愛情的了解,我們要檢視幾個層面:一個是現象層面,一個是本質層面。

現象層面是外在的原因。也就是說我對他是不是一種迷戀。有些男生或者女生,對某一類的異性特別迷戀。比如說,你看你爸爸對你媽媽那麼好,你會想:我將來找的男朋友要像我父親,體貼照顧媽媽。另外一方面講,一個男生看到母親對父親照顧得那麼好,就會想:將來我要找一個像我媽媽這樣溫柔體貼的。

所以我們的迷戀不僅是外在的迷戀,還有內在的元素,就是「我想要這種類型的人」。這種類型,除了在你現在的男朋友女朋友身上出現,各位都知道,愛是要成長的,愛不是一天就會出現的。所以我們說這樣的迷戀,或者說偶像崇拜,在愛情里我們常常把它歸類為是一種迷戀。

第二種我們要檢視的理由是,你跟他的關係是不是激情。所謂的激情就是一種PASSION,有一種情緒在裡面。就是有一種非常激動的情緒:我只要看到他我就興奮得要命。我只要看到他我就覺得人生有希望,這就是激情。

各位都知道,每一個人在他一生中總是有情緒。有時候有情緒高昂,有時候有情緒低落,有時候有很高的理想,有時候覺得這些都做不成。當這些不同的情緒發生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成為對方完全欣賞的樣子呢?這個時候就出現很大的問題。

一般來講,激情過了,當你恢復平靜的時候,請問你的評語是什麼。所以我碰到一個女生,她跟我講,她男朋友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每次都要求先上床,先有性的關係。她說每一次因為愛他就答應了。可是後來發覺,他們兩個除了性的關係以外什麼都沒有,男生對女生只有性要求,可是女生除了性關係,性愛之後,希望有更深的交談,更深的歸屬感。這個男生就發現他給不了。

還有一些問題,一個女孩子跟我講,她最喜歡她跟她男朋友做完愛以後他們兩個人能有很多深層的交談,可是男生累壞了就在睡覺。夫妻裡面也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我也接觸過這樣的個案:夫妻兩個都是面臨要不要離婚的問題,女方心裡認為,男人好像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性,女人認為性只是愛之一,不是愛的唯一,這就是認知差別。

當激情不再,回來檢視:這樣的情感是不是需要改變。比如說我跟她交往以後,我改變了主意,覺得有更好的方式要走。這時候對方就問你,你為什麼不跟我講呢,你為什麼不跟我商量呢?我也可以修正一下我自己的方向。這個時候我們發現,這個改變要商量,這個很重要。

在生活中,夫妻相處常常有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有對夫妻,太太總是相信這個先生任何事情發生改變的時候都會跟太太商量。結果有一次非常嚴重的變化:先生被公司解聘,回來居然沒有講,每天還是照樣上下班,讓太太誤以為先生還是有一個穩定的收入,而且工作也做得很好。

每次回來,太太就問先生今天工作好不好,先生回答非常好。其實先生已經被解聘,根本沒有找到工作,沒有收入,可是每天按慣常出門,拖到下班就回來。有一天太太出門見她朋友的時候,忽然在一個咖啡店裡面看到她的先生在那裡。非常驚訝。先生就開始找借口。太太就發現先生的臉色不對。後來逼問先生才說。太太就說,我們可以從正向的觀點,和對方一起來商量這樣的改變會不會對對方的未來、對兩個人的未來有所幫助。這就是要檢視自己。

如果兩個人非常和諧,開誠布公,那就沒有問題。

下面我們跟大家談如果你真的決定要分手你怎麼去分手。

第一個,像你現在的對象,如果要分手,你會不會後悔。我們常常問,你們相處了一段時間,甚至有一兩年,你已經開始習慣了對方的言行、價值觀,儘管不是所有的相合,但是已經找到了彼此可以妥協的方法。如果你再找,等於說要重新開始。

有一個個案找我,她想和已經交往了六年的男朋友分手。我說你要不要再交新的男朋友。她說至少短時間不交了。她說:「重新交一個男朋友,所有的故事都要重新講起,好累哦,我不想玩這個遊戲了」。我說你們交往六年,六年的青春花在一個人的身上,想盡辦法去了解他,想盡辦法去和一個人相處,想盡辦法去為這個人設想,最後什麼也沒有。

這樣的分手是不是我們前面的檢視裡面,為了激情,是為了迷戀,是為了社會背景,還是為了我們倆的價值觀根本就不同,才決定要分手。價值觀可不可以改變,這就是我們要檢視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要檢視的是,我跟她分手以後保不保證我會有更好的。現在這個人討厭得要命,恨得要命,我相信我會找到一個不會有那麼大矛盾的,不會讓我生氣的,甚至不會天天去吵架。可是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相處、到相知,這樣的過程里你能不能保證會不會有別的價值觀不同而造成別的衝突。

我們可能會問,發現自己會後悔怎麼辦?我觀察到,分手以後多半的男生和女生大概都會有段時間的空窗期。心靈上還沒有辦法去接納別人,還沒有容納另一份情感進入到自己的生活。這也得看每個人的狀況,每個人的執著,對過去的愛的消化。

我個人看到最誇張的個案是十年,他沒有辦法再容納別人,所以一直到對方都結婚了生了小孩,還在懷念過去的狀態。一方面是彼此的關係很深,另一方面是彼此的傷害也太深。當關係和傷害都很深的時候,這會讓關係的改變變得非常困難。如果覺得還要繼續和這個人相處,即使他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相信我們在一起相處下去,這個狀態會改善。你要相信你跟他一起努力,會讓兩個人有改善的空間。

如果沒有這個改善的空間,個人認為會很難去達成這樣的目標。所以當我們決定不分手的時候,要考慮這個後果是什麼,並且要想辦法遏制狀態不要再惡化。

下面針對不想分手,有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要學會分辨。

首先是觀念,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什麼叫愛情的正確觀念呢?第一個就是要有愛。這個愛就是說,我還繼續關心對方,還是愛對方,還是希望對方過得好。用這個觀念我們會清楚對方有哪些好,有哪些是值得我去欣賞的,有哪些做法是我覺得我可以去效仿的。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什麼叫做美德,美德就是良好的習慣。所以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有些不好的觀念,這些不好的觀念以後會造成我們相處的習慣。

舉個例子,有一對情侶,他們每次相處都很公式化。比如說,先見面,見面走一走,彼此問我們去吃飯吧,另外一個就說去哪裡吃飯。其實問那個想要吃飯的人,他的觀念里說,我很尊重你,你決定。可是另外一方面又覺得,我既然要尊重你,那我就說隨便,你覺得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覺雙方的觀念,都是以尊重對方為出發點的。當我們發現彼此都是在尊重對方觀念,我們就釋然了。

另外一個觀念就是錯誤的觀念。就是:「我們今天去哪裡吃飯」,「你不說我都知道,你的答案是「隨便」」,這個觀念就是不正確的。你是先入為主,替對方做了個選擇,甚至判定了對方就是那樣。甚至還有人說:「你看每次都是這個樣子」,像這樣的觀念都是不正確的。

男女之間相處的時候,如果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常常要花很多時間,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建立起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正確的觀念就是,為對方設想,並且將這個價值傳給對方讓對方理解。當你們的理解在同樣的層次上時,你們彼此交往就會很順利,而且彼此都有很大的空間讓彼此去面對。這是第一個正確的觀念——去選擇。

第二個,要用成熟的態度去面對。什麼叫成熟?很多心理學家講成熟的時候,有些會講社會發展理論,有些會講生理論,也有講認知理論的,他們常常把成熟用年齡來區分。比如一個美國的心理學家,他把人生分成六個階段,0—6歲,6—12歲,12—18歲,18—30歲,30歲以上。你只要滿足階段的成長需求,就叫做成熟。

個人覺得,成熟並不是這樣。有些年輕的孩子,對別人的關懷,對事物的看法都是非常成熟的。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有不正確的觀點,「你看他超級成熟啊,他超過他年齡的成熟度了」。每個人面對的社會環境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成熟度也不一樣。如果孩子從小經歷過苦難,到了社會就會變得成熟。如果孩子從小被父母寵愛,很多事情不讓他做決定,等他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就會出現困難,所以他的成熟就比較慢。成熟不成熟沒有好壞,只有早晚。

當你和一個人交往,你發現自己是一個成熟的人,而對方不太成熟,那你會怎麼去面對一個不成熟的人?我們最常見的做法是對那個不成熟的人不容忍。「為什麼你每次都這樣?」「你就是個小孩子,你每次脾氣都那麼大,你怎麼每次都這樣做?」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兩個人都不成熟。對方表現得非常稚氣,你表現得非常不能面對。

我們要有適應的能力。比如說我是一個經歷很多苦難的人,我可能今天交到的朋友,他從小被寵愛,而且他一路都發展的很順利,所以他的觀念里只有一面。而我跟他相處的時候,會覺得他那一面在我的生命里可能不容易碰到。就像我說的,如果問在你的家裡誰最受苦,很多回答都是「媽媽」。

受苦的常常是比較成熟的人,因為成熟的人經得起考驗、受得了苦。而不成熟的人受不起苦也受不起挫折,所以當痛苦一來,他馬上就發作,挫折一來,他馬上就灰心喪志。當痛苦來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去面對,所以他的適應能力很差。成熟的人,當面對痛苦,他知道雖然痛也要去面對,他知道怎樣用正向的方法改變痛苦,讓痛苦儘快過去。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去年我到歐洲開會的時候,我朋友一直警告我說,如果你去羅馬的萬神殿要特別小心你的皮夾,因為扒手非常多。我心想,我的皮夾里只有十塊歐元,加上一張信用卡,大概也沒人對我有興趣。萬神殿前面人非常多,我在擠的時候突然發現我的口袋怎麼空了,再一摸,我的皮夾不見了。我當時想,大概要不回來了,雖然才十塊歐元,皮夾子比十塊歐元還貴呢。

這時候你的態度會是什麼?不成熟的會開始罵了,開始慌了,開始到處抱怨了。因為我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就拿起手機打電話給我的信用卡公司,請他們停止支付。後來我朋友都說,他們從沒見過誰能這麼快把事情處理好的。

當人比較成熟,比較有適應能力的時候,會直面問題,並且會想到一些積極、正向的方法去處理。再比如說,有一個女生,考托福考得不太好,心裡非常難過。她見到男朋友就說,完了,我出不了國了。但這個男生非常優秀,他托福也考完了,GRE也考完了,所以他的申請案子非常順利。女孩子開始抓狂「你看嘛你看嘛,我跟你講我不行,你就要我去做這個。」很不幸,這個男生對女生說:「哎呀,不行啊?不行我們要兩地相思了。那怎麼辦?」所以這樣的成熟態度是處理不好的。

第三個,我覺得很重要,是要包容,沒人敢保證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確的。想問大家有沒有說過謊,有沒有做過一件讓別人生氣的事情。當你做了一件別人受不了的事情,別人開始對你發脾氣時你心裡會怎麼想。一種想法可能是阿Q精神,覺得沒什麼了不起,自嘲。另一種想法可能是理智,為什麼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這時我們對別人的包容就出了問題。

男女朋友相處的時候,對方會有一些做法讓你受不了,你需要去面對。你首先要去檢視對方的觀念是不是正確的;第二是他表達的方式是不是稱職的;第三,問問自己要怎樣去包容這件事情,怎麼去改變這個狀況,這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

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里希·弗洛姆,他有一本書叫做《The Art Of Loving》,也就是《愛的藝術》,這本書在美國非常暢銷。在這本書裡面,它提及了許多點,譬如正確的態度、成熟的方法、包容的做法。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愛是什麼,弗洛姆把愛分成兩類,一類叫成熟的愛,一類叫不成熟的愛。

什麼叫不成熟的愛?就是我需要你。比如說我需要一個漂亮的老婆,我需要一個壯碩的男人,我需要家裡有錢的人,我需要什麼條件等等。我問過一些女生:「為什麼你們結婚之後就跑到廚房裡面工作?婚姻法有規定說男女結婚以後,女方就一定要下廚房嗎?」有沒有這樣的規定,沒有啊。而你為什麼你要下廚房?顯然不是為了需要,是因為你愛他。因為你愛他,所以你心甘情願為他做飯,為他生兒育女。

那弗洛姆是怎麼說成熟的愛的呢?不是因為需要而愛他,是因為我愛他所以我需要他。我愛他所以把他當做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兩個人可以合二為一。

弗洛姆還提出四個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第一個是尊重。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允許對方可以成為他自己。我們常常看到戀愛中的人,很想把對方變成跟自己一樣的人。可是當他真的變成自己,就不值得愛了。你愛他,是因為對方值得你愛,那你為什麼不容許他成為他自己呢?讓他成為他自己,這個人就可以愛下去。而當他成為你的時候,那你不是自戀嗎?你等於愛你自己的這個部分,你等於愛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容許對方成為自己,對方的自己部分是跟你的愛、你的關係是合一的、一致的,這樣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彼此之間的照顧、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說尊重對方時,眼色、語言、態度、心情這四個方面我們都要注意。男女朋友之間,常常會受不了對方的語氣不好,以至於造成了不能理解、諒解和了解,也可能是因為態度問題,還有些女生很討厭男生弔兒郎當,隨隨便便,晨昏顛倒,髒得要命,這個時候就會出問題。

我們說尊重,不是尊重壞習慣,而是尊重對方那個「理想的我」、可發展的「我」,讓他的「真實我」和「理想我」可以在你的照顧下、尊重下,合二為一,這是第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二個,要學會照顧。我們說照顧對方是指照顧對方身心靈,看到他有什麼需要你就幫他。

很多男女朋友在一起,只照顧對方的吃喝,別的方面都很少關心。如果你是男生,我會建議多照顧女生。有些男生可能不懂,當對方開始跟你說心情不好,你就得主動去了解。如果對方連表情都沒有,眼神失落,你應該警覺到對方的心情可能是差到了極致,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學會照顧對方的心情。還有就是照顧對方的身體狀況,比如對方咳嗽,這麼熱的天氣怎麼穿那麼厚,連羽絨服都穿出來了,這時候的照顧應該是用眼神、用身體、用整個人去照顧對方,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的愛她。

我們說尊重是愛,照顧是愛,愛是尊重,愛是照顧。我們每個人成長背景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

我問一些夫妻說,你們有多久沒有用彼此關愛的眼神去問「你最近怎麼樣」。我甚至問他們說「你們多久沒有做愛了?最近這個禮拜有做愛的舉手。」一個都沒有。為什麼十年就把彼此的愛折磨殆盡?這就說明在婚前是最好的了解,結了婚之後用掙錢生孩子把了解變成不了解,各走各的。而我們中國人又特別看重孩子,媽媽一有了孩子,就會全身全意的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爸爸就被忽略掉了。

所以第四個是怎麼讓我們的愛情更美好,讓愛情品質更好,當我們回想起過去,一起走過的路是甜蜜的、滿懷感恩的,並且我們一定要相信,我的生命裡面有你,你的生命裡面有我,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快樂。祝福各位,讓我們一起擁有這樣的美好。

問答

問:有人說婚姻要門當戶對。老師怎麼看?如果兩個家庭落差很大,該不該分手?

答:門當戶對,過去的觀念就是講背景,講官階,講社會地位,講名望。現在的門當戶對是大家的心靈成長要相同,彼此的心靈要相契合。這個跟學歷無關,跟賺錢無關。我看了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愛情故事,那個小姐是一個碩士學位的小姐,她居然認識了一個國小畢業的男生,他們相處得極為融洽。後來我就問這個小姐,你學歷這麼高,按照中國傳統觀點你們根本就門不當戶不對。

她說「老師,我最大的感受是能夠被人疼愛。我所有講的話他都聽得懂。和我同年齡的碩士生,我講的話他們都聽不懂,每個人都說你在講什麼。他有一顆非常包容的心。我們兩個很多興趣可以共同培養。他國小畢業,他沒有好的工作,他是工人,而我在坐辦公室。一個是藍領階級,一個是白領階級。藍領階級和白領階級的興趣本來不一樣。可是我們倆發覺我們有蠻多的共同興趣。比如說,我很少在外面運動,所以他就帶我去運動。」

現在講門當戶對。從某一個方面來講,要心靈契合,言談的辭彙要相近。有時候我們彼此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當語言不同的時候,是沒辦法溝通、沒辦法彼此理解。傳統的門當戶對和現代的門當戶對是不一樣的。你也可以稱它為條件:古代的條件和現代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問:男朋友是一個負能量很大的人,自己也不太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該不該繼續這段感情。

答:你總要試過才知道行不行。你有沒有能力去面對那麼強負能量的人的情緒和感受?這些會不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壓力讓你失眠,甚至讓你行為失措,這時候你就要檢視一下了。如果你發覺他的這種負能量傳到了你身上,而你居然把它轉變成了正能量,那麼表示你有這個本事,你可以幫助對方逐漸走出生命的陰暗面。

為什麼你要去檢視?你的男朋友的負能量那麼強,是因為他的背景,他的社會關係,或者是他的個人價值觀造成了自己的負能量。有時候我們去看心理醫師或者是哲學咨商師,就會發覺這樣的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外在的,重要的是,他把這些問題「負能量」之後,內在還有沒有正能量的東西。比如說,他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是不是一個雖然處在負能量之下,但仍然是一個懂得關懷的人?他對你的愛是不是一點都沒有減少?還是說他的負能量,除了情緒不好,口語不好,動作上言語上還很粗暴,而且絕對不會改。當然這些需要你去思考。

所以我認為,男女相處的時候,自責的通常是女性。女性往往最有能力去分辨這些東西。而且由於現在女性受了很多教育,女性的智慧和才智常常超越男性。男性會被他自己的情緒或者憤怒掩蓋住。這個時候,你有這些問題,表示你是有正能量的人,你是有能力分辨的人,所以你可以試試看看,再去努力一下。

問:女朋友想和我吵架。吵架內容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吵架。

答:非常有趣的問題。你猜你女朋友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因為你一直在忍,她會發覺你的情緒沒有發泄出來。她會認為你在壓抑自己,她發覺你為了愛她你什麼都不說,你為了愛她你這個也忍著那個也忍著。這時,她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她想有激情,她覺得你們倆的關係太平淡,她要些火花。

請問你跟她交往過程你有沒有給她火花?什麼叫火花?火花裡面就有愛,擁抱、KISS、彼此之間的快樂。你們可以有一樣的意見,情緒高漲的時候,吵的時候,發覺原來我們兩個人都在同一條路上,同一條船上。這個時候為什麼她覺得你不吵,因為你什麼都讓她,什麼都容忍。然後你就憋著。但是請問,你能憋多久?你能忍多久?

很多模範的男女朋友結婚後都變成惡劣夫妻。因為真相全部都出來以後,所有的人忍耐都有限度,但是歡樂、愛卻是無限的。你要檢視一下你對你女朋友的愛是用忍耐嗎?前面我說過,有很多男朋友女朋友認為,彼此之間不能有吵架不能有任何的不滿意情緒。只要這個出現表示我們的愛變質。如果是有,你趕快要去修正。

問:女朋友提分手,不願意見我,可是我還是希望可以跟她聊一聊一直以來甚至分手後的感受,甚至祝福,請問這樣合適嗎?

答:當你女朋友說要分手,決定不再見你的時候,你猜她的心情是什麼?是不是完全絕望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覺得她還會想見你嗎?我們換種說法,對你跟她的關係,她不再抱任何希望,請問你想見見她,想祝福她,你覺得她會抱什麼態度。

是不是你們倆在相處的過程中,你女朋友已經好幾次表達對你的某些行為或者個性或者態度或者說話方式有不滿,你們有過不少次爭執?而每次爭執的結果是什麼?希望這位年輕朋友如果你真的想達成你的願望,可能要檢視一下你到底想和你的前女友說什麼?不管是要表達感受或是祝福,內容是什麼,勝過動機,錯誤的內容可以影響一個好的動機。

問:男朋友覺得和自己的三觀不一樣分手。我想改善,但是男朋友對我沒有信心,我該怎樣讓他有信心呢?

答:我是覺得在男女交往的過程中,女性的敏銳和智慧甚至於對她生命中的要求,常常超越男性,男性在受教育的歷程中從來沒有接受過愛情教育。我們的體會只有最初淺的三種:一個是對父母親的愛,一個是對同學朋友的愛,另外一個是對國家社會的愛。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對待異性的愛。

女生兩三歲就懂得什麼叫做漂亮,甚至有對愛情深切的期望,跟男性一定是有落差的。你一定要覺察你的男朋友對愛情、對你們的關係、對他自我的理解在哪裡。很多的男生,可能學歷很高,可是他對生命的認知可能在幼稚園。這個時候你發現,你相當於是一個大學生,或者你的社會有很好的背景,你對愛情有很大的憧憬,可是你卻碰到一個孩子,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這是我們要問的問題。

第二個,如果你檢視以後發現你們兩人的差距大到不能夠改善。比如說我愛運動,可是我的身體的值是不能運動,如果你要逼我運動,我只能死在運動場。可是我覺得我雖然不能運動,可是我的文筆很好,我可以用我的筆來寫我的身體。有人是用身體寫身體,有人是用文筆寫身體,有人是用音樂、用藝術來寫身體,這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個時候你如果想要改善,第一個是檢視落差。第二個是檢視這個落差是不是大到不能改善。如果是在可以的範圍內,第三個是考慮用什麼方法來改善。

方法有很多種,我自己覺得就是交談。當我們交談的時候,你要很仔細記筆記,把這件事情當成你生命的功課。你發覺你們倆三觀不同,這個觀念不同,這個價值觀不同,當你發覺這些不同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是氣憤是難過還是同情?這有層次的不同,當你氣憤的時候表示你被他的情緒牽到了;當你難過的時候,他說到了你的傷心處,當他說到你的傷心處的時候,可能是不是在你生命裡面有什麼樣的經驗,這就是找到共鳴。

當我們找到共鳴,有高潮、有低潮、有興奮、有難過的,這就是你們兩人可以改善的起點,你們倆可以開始,比如從小我們都很窮。後來我的父母親改善了,所以我變得過得比較好。他的父母親沒有改善,所以他也比較窮,所以他對這個社會充滿了憤懣、憤怒。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現了問題。就能找到共鳴:「我小時候也很窮。」他說:「你怎麼也會窮,你這個大小姐怎麼會窮呢?」你就跟他講你爸爸媽媽後來怎麼樣努力,所以英雄不要問出身,這不是出身低的問題。這個是我們可以去想的。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了,我們今天時間關係沒有辦法一個一個講。

問: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了彼此,彼此間相處非常放鬆。可是我也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性吸引力變淡了。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對自己性吸引力特彆強的異性,現在無法自拔,該怎麼辦呢?

答:我們在倫理學裡面常常探討什麼叫做習慣。習慣就是彼此之間就很放鬆。其實放鬆就是懶惰的來源,放鬆只是表示我們兩人的關係良好,不代表我們對對方的觀念、興趣,不代表對對方的愛放鬆了。

其實你們兩人剛在一起的時候,你們的性吸引力是不是很強?現在你怎麼會看到另外一個覺得會很強呢?這表示你習慣了,習慣了你就不以為意了。所以對方的好對方的美,在你的眼中你都認為理所當然。當這個理所當然出現了以後,珍惜的態度也沒有了。當然另一方面來講,有些女人罵我們男人,說我們男人是得不到東西越想要,得到的東西越不想要。這對我們男人是有點太污衊了。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這樣,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不是這樣。

所以你要問你自己,你和她的愛,是與日俱增,還是與日俱減?比如說你對她的照顧,有沒有與日俱增,你對她的尊重有沒有與日俱增。剛才講的尊重、照顧、了解、責任,你有沒有把它變成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當它成為你生命中的唯一的時候,你還怎麼有其他呢?它是你生命中之一,就會有之二之三之四之五齣現。性關係對女人來講只是之一。性關係在你對女人的態度中佔百分之多少?百分之十?二十?三十?這就是我們要檢視的問題。這裡牽涉太多的心理成長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希望將來有機會我們可以再來討論。


推薦閱讀:

佛教與愛情
十二生肖中,對愛情三心二意的生肖女
文學作品中的戀母情結--愛的心理學解讀
20條說的很好的經典愛情語錄,句句精闢!
愛情就是一條河,誰不是摸著石子過河【経典句子】

TAG:愛情 | 堅持 | 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