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1世紀的新三個世界與中國的戰略定位(上)
按語:這篇文章原作於2012年,當年發表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李稻葵老師主編的《中國與世界觀察》第三期,編者更名為《中國應抓住「新三個世界」的戰略機遇》。時隔不到一年,習總書記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之「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未知雜誌社編委會是否將本文觀點提要寫成內參上呈中央,但是從時間上來看確實是比較巧合。
本文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正在加速形成一個新的三個世界,即以美國、日本和歐洲為軸心的西方世界;以中國、印度、東盟為軸心的東方世界;和以拉美、非洲為軸心的第三世界。中國應該在新三個世界的全球格局中,謀求自己的戰略定位,那就是成為東方世界的領袖國,這種戰略地位的達成主要有如下標誌:一是中國的價值觀成為亞洲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二是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亞洲通用的官方和商務語言;三是華元取代美元成為亞洲的硬通貨;四是中國成為亞洲安全的保護傘和亞洲和平的守護者;五是中國的政治體製取代西方民主憲政獲得亞洲國家的推崇和敬意;六是中國成為亞洲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引擎。中國將有十到十五年的戰略機遇期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國家應加快在政治、經濟、科教和軍事諸領域代際更替的步伐,讓更多受到良好教育和實踐磨礪的年輕人才脫穎而出,承擔起中華復興的重任。
將世界一分為三,提出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毛主席對冷戰格局和雅爾塔體系安排的準確把握。但是隨著蘇東劇變和冷戰的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的三個世界理論已經不足以準確地概括當今的國際形勢了。故而三個世界的理論也應該與時俱進,筆者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正在加速形成一個新的三個世界,即以美國、日本和歐洲為軸心的西方世界;以中國、印度、東盟為軸心的東方世界;和以拉美、非洲為軸心的第三世界。中國應該在新三個世界的全球格局中,謀求自己的戰略定位,那就是成為東方世界的領袖國。
一、問題的緣起——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
毛澤東1972年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
第三世界是我們當今分析國際關係時常用的術語,在一般意義上它包括了亞非拉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這一稱謂緣起於冷戰期間毛澤東主席對於國際形勢和國際格局的分析。1974年2月,毛澤東主席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第一次提出了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問題,對於三個世界的理論作了明確地闡述。毛主席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同年4月,鄧小平在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上詳細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指出,目前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經過長期的較量和鬥爭,發生了急劇的分化和改組。「從國際關係的變化來看,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互相聯繫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鄧小平還表示,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正義鬥爭。並宣布,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三個世界的劃分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最後四分之一時期的國家戰略,並影響至今。毛澤東和鄧小平所闡發的三個世界的思想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此後,三個世界的理論便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第三世界(THETHIRDWORLD)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代名詞。
鄧小平1974年在聯合國大會上闡述毛澤東三個世界思想
毛澤東主席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之所以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不僅僅在於他崇高的個人威望與魅力,更重要的是他高瞻遠矚,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的命脈,精確地描述了冷戰時代的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美、蘇爭霸是冷戰時期最為重要的政治事件,他們各自立起山頭,拉幫結派,爭奪世界霸權,既相互鬥爭,將世界分裂為兩極世界;又相互勾結,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站在世界權力的頂峰,因此而成為第一世界。以日本、歐洲各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作為中間派構成了第二世界,他們中有不少都是老牌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它們一方面也是雅爾塔體系和冷戰格局中的受益者,分成兩個陣營積极參与美蘇爭霸的鬥爭中,大多是北約和華約的成員國。但另一方面他們也由於自身力量的增長而對兩個新興的超級大國支配世界的兩極格局有所不滿,故而在政治上具有搖擺性,所以毛澤東主席稱它們為中間派。與此同時,毛主席認為只有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才是國際上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基本力量,是我國在國際鬥爭中應該團結和依靠的主要對象。簡言之,「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對於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提供了一個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於加強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維護世界和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從舊的三個世界到新的三個世界——冷戰結束與國際格局的轉變
但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所發生的蘇東劇變,以蘇聯的解體為標誌,整個地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冷戰最終和平結束。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所決定的,蘇東劇變和冷戰格局的終結,使得毛主席的三個世界的劃分已經難以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蘇聯的崩解,標誌著以美蘇爭霸為特徵的第一世界也隨之土崩瓦解了。冷戰時期的第一世界是美蘇既相互勾結、又相互鬥爭的矛盾統一體,它是在二戰的炮火中形成的,並且是以雅爾塔體系來劃分勢力範圍的國際權力體系。既然矛盾的一方不復存在,那麼這個矛盾體也就隨之消解了。其次,美國的國力相對衰落,而歐洲和日本在冷戰期間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和發展,後冷戰時代的西方世界形成了美國、日本和歐洲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說日本和歐洲走向了世界政治經濟舞台的前台,與美國爭奪世界的支配權,第二世界也因此而分化,其界線變得模糊不清了。最後,第三世界也在後冷戰時代加速分化,一個最重要的標誌是東方世界的崛起,起先是所謂的以台灣、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四小龍的現代化,然後是東盟的快速發展,以及繼之而起的傳統東方兩大國——中國和印度正在加速崛起中,也就是說東方世界正在日益從第三世界中脫穎而出,加入到國際政治經濟舞台的中心。而且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潮流,拉丁美洲和非洲各國也因為各自國情的不同,尤其是因為資源稟賦和發展道路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水平,也不再是鐵板一塊了。
蘇聯解體經典圖片
總而言之,經過後冷戰時代二十年來的演變,國際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的三個世界已經變得面目不清了,故而毛主席當年提出的三個世界的理論也需要與時俱進地加以完善。在筆者看來,21世紀的人類社會正在加速形成一個新的三個世界:以美國—日本—歐洲為軸心,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外圍國家在內的西方世界,他們仍然掌握著世界政治與經濟的話語權,在諸多方面支配著整個世界;第二世界是以中國——印度——東盟為軸心,以阿拉伯國家、中亞國家、蒙古、朝鮮和韓國為外圍的東方世界,東方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佔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古老的東方世界的崛起和復興正在成為新時代不可阻檔的洪流,從各個方面對西方世界通過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建立起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形成強有力的挑戰;而以拉丁美洲和非洲為軸心的南半球國家構成新世紀的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各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人力資源,在東西方世界之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三世界倒向哪邊,未來世界的天枰就將向哪邊傾斜,總之,第三世界將左右逢源,在東、西方世界的競爭中獲得巨大的發展。
蘇聯紅旗落地
三、新三個世界的現狀與演化趨勢
在新三個世界中,代表未來的東方世界和代表現實的西方世界的關係最為重要。而在東西方兩個世界之間,又以中美關係最為重要。世界權力正在加速從西方世界向東方世界轉移,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只要稍稍比較一下東西方世界的現狀,就不難得出這一結論。而第三世界作為數百年來飽受西方世界欺凌的原殖民地國家,為了自己的未來謀劃,也必然將會選擇與代表未來的的東方世界合作,共同打破西方世界對於國際政治經濟權力和話語權的壟斷。
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東西方世界的現狀與實力的對比。由於21世紀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人口的因素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重要,因此,我們先比較一下東西方世界的人口對比。美國有3億人,日本有1億人,俄國有近1.5億人,歐盟有4.5億人,加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總人口不會超過11億。而東方世界中,僅中國人的人口就超過13億,比整個西方世界還多,而另一個東方大國印度人口也已經超過10億,大致與整個西方世界相當。東盟十國的人口超過五億,西亞阿拉伯國家22國人口大約1.5億,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再加上韓國、朝鮮和中亞各國估計要超過4.5億。這樣算下來,東方世界的總人口加起來是西方的3倍,在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而在人口結構上,相對於老齡化的西方世界,東方各國也佔有絕對優勢。西方的人口優勢主要表現在質量上,然而隨著東方世界各國對於教育的重視,東方世界的數量優勢將逐漸轉化為質量優勢。以中國為例,自從1998年高等教育擴招以後,中國高校的招生規模已連續多年超過美國,08年已經達到600萬,而美國05年大學畢業生僅為213萬,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中國大學的招生規模極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達到整個西方世界的總和,這將意味著西方世界的人口質量優勢不但不復存在,相反大有可能逐漸轉化為相對於東方的劣勢。迄今為止,國內學界尚未對中國高校擴招的歷史意義和價值進行充分的探討,而是更多的關注於它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東方世界的出現,將對於整個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亦是引發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原因就在於東西方教育成本和工資水平的巨大落差,必然要引起大量工作崗位和高新產業從西方向東方的轉移,這與中國民工與私營企業的出現導致90年代國營企業的大量破產和下崗的道理是一樣的。
從經濟實力上看,西方世界目前佔有絕對優勢。2006年美國的GDP是13.16萬億美元,佔世界比例為27.16%,日本、德國、英國同期GDP分別為4.37萬億美元、2.90萬億美元、2.65萬億美元、2.38萬億美元,分別佔世界GDP的9.01%、5.98%、4.90%,如果再加上其它西方國家,整個西方世界佔世界產出的比例超過2/3。而東方世界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國07年的GDP也只有3萬億美元,其它東方國家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中國,把韓國計算在內大約與中國相當。也就是說整個東方世界的產出總量還不到美國的一半。但是,僅僅五年過去,截止2011年,東方世界與西方世界的經濟差距已經大大縮小。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布的數據:2011年,美國的GDP為15.9萬億美元,日本的GDP為5.9萬億美元,歐盟的GDP為16.1萬億美元,如果加上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3.5萬億美元,總數雖然超過40萬億美元,佔到世界GDP總量的2/3。然而,中國的GDP已經達到7.4萬億美元,接近美國的一半,如果加上其他東方各國的GDP,東方世界的GDP已經接近美國的GDP。在短短的五年時間,東方世界與西方世界的這種經濟差距縮小是驚人的。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匯率的問題,整個世界各國的GDP都是按美元來計算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東西方的經濟差距會小得多。舉一個例子,日本在1986-1989年三年間由於日元對美元升值,而使得其GDP按美元計算增加超過一倍。就未來的趨勢來看,美國的經濟增長不足以支持目前過高的美元幣值,未來美元對於東亞各國貨幣貶值是大勢所趨。而在另一方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以中國、印度和東盟為軸心的東方世界的經濟增長將以至少三倍於西方世界的速度發展。如果我們考慮到西方世界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將陷入衰退的因素,以及匯率變化和增長速度的差異,東方世界的經濟總量在2020年左右超過西方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具體而言,中國和東盟將超過美國和歐盟,而印度將超過日本。
從文化上來看,東方各國都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西方世界崛起以前的數千年里,都是整個世界的文明中心,直到1800年,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經濟實體,而印度、東盟和阿拉伯各國也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只不過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落後於西方。但是,東方文化固有的魅力和潛力,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會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地釋放出來,只要東方各國致力於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普及,那麼東方世界的文化優勢就將在未來的發展中體現出來。而且如果我們考慮到東方世界的人口佔到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一旦東方各國實現了各自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並在全民中加以普及和發展,那麼基於數倍於西方的規模優勢,必將徹底改變目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
從政治上來看,西方國家的政體兩百年來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的變革,而東方世界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政治變革從未間斷,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先進成果,因此,單純從政治制度的角度來考量,東西方國家的制度差距很少。如果僅就中國與美國而言,只要我們超越對於西方政治制度的盲目崇拜,而實事求是從中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的政治制度甚至較美國更為優越。整個西方國家的所謂民主政治,事實上都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商人治國,一切以資本的利益為導向。而中國卻有一個歷史上形成的、強大而獨立的士階層來約束商人階層,從而避免了資本逐利的衝動給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造成傷害,導致經濟出現周期性的波動(即所謂的經濟危機),而是致力於國家的長遠利益和戰略發展,這一點不僅為中國建國以來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所證明,也已經為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高速成長所證明。
由07年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雖然尚在演變之中,但是它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摧毀性絕不會亞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由於西方各國特別是英美兩國的大量債務已經遠遠透支了未來,泡沫破裂的程度將超出人們的想像,它將意味著全球經濟版圖的歷史性修正。由於中國貨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美元、歐元、日元泡沫暫時得以維持,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金融實力的增長,中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從歷史來看,建國之初,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1到1.5元對1美元,如果說那時候是人民幣是高估了,那麼今天人民幣則是隨著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被低估了,隨著今後越來越迅速的產業升級所推進的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更大幅度提高,不能排除在美元崩潰以後,大約等到2020年左右,人民幣對美元重新回歸到建國初期的水平。如此一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遠遠超越美國。雖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這種趨勢已經顯現,而且除非中國發生類似於蘇聯那樣的解體事件,這一趨勢是不可改變的。而中國的崛起必然將帶動整個東方世界的復興,東盟和印度將緊跟中國的步伐,加入到修正世界經濟版圖的潮流中來。而東方世界的崛起又將使第三世界從淪為第一世界的「經濟殖民地」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巨大的自由和發展,這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非洲和拉美已經從中國和東方世界的崛起中獲益良多,而此次經濟危機也必然極大的促進東方世界與第三世界的天然團結與協作,東方世界將以比西方世界優越得多的條件為第三世界提供急需的資金、技術和產品,而第三世界將為東方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原料,這種天然的同盟關係是西方世界所不具備的。
08年美國金融危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