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曾掀起「中國熱」,英國人來到中國,揭穿了乾隆盛世假象
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歐洲出現了「中國熱」,他們崇拜中國,認為清朝統治者以孔孟之道治國,充滿仁慈,老百姓則誠實懂禮,整個國家如同一個大家庭,伏爾泰甚至說"中國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廣闊、最富有的國家。"歐洲紛紛向清政府派遣使團,英國人馬戛爾尼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來到中國。
1792年9月,英國以賀乾隆80大壽為名,向清政府派遣使團,馬戛爾尼是使團代表,因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對外只開放廣州一處口岸,馬戛爾尼一行上下打點完畢後,被允許沿海北上,於1793年8月抵達天津,英國使團陣容龐大,他們乘坐一艘64門炮艦,還有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的船隻隨行,攜帶了600多箱的禮物,其中包括蒸汽機、綿紡機、迫擊炮等英國最先進的產品。
英國使團到達北京後,差點因為禮節問題不歡而散,清朝禮部官員要求他們見到乾隆皇帝必須下跪,但馬嘎爾尼深感屈辱,堅決不同意,因為中國三拜九叩禮對中國文明的敬意頓時蕩然無存,經過兩次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協議,他們可以不叩頭,但必須行單膝下跪禮,乾隆皇帝這才同意接見他們,而且是在承德避暑山莊。
英國代表團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七個請求,包括開放通商口岸、設立使館、允許傳教等等,但都被乾隆皇帝以無先例為由拒絕,他認為清朝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應有盡有,不需要與外國人貿易,還說外國人是貪圖中國物產,讓他們以後不必前來朝見,清政府會每年賜予他們豐厚物品,最後賞賜了三艘船都裝不滿的物品,把他們打發了。
馬嘎爾尼等人離開北京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四處遊歷一番,他們親眼目睹了清朝百姓疾苦,把自己的行程總結為:「來時像乞丐,留時像囚犯,離開像小偷。」回國後還總結道:「清政府是一個專制帝國,人們生活在暴政之下,現在已形同雄偉的廢墟。」馬嘎爾尼的中國行徹底改變了自己以往對中國的認識,認為乾隆盛世只是假象。
推薦閱讀:
※2014歐洲佳片巡禮:50部歐洲電影
※歐洲風情—濃墨重彩的匈牙利
※柯南·馬利克 | 危險的歐洲文化多元主義:為何歐洲讓少數族裔感到失望?
※極簡西方繪畫史(三)巴洛克時代、荷蘭黃金時代
※歐洲、歐盟國、申根國、歐元國 、北約歐洲成員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