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清涼】你要從散亂心的善業修學,提升到專註寂靜的正念修學!
你要從散亂心的善業修學,提升到專註寂靜的正念修學!
在我們發了菩提心、安住菩薩種性以後,我們開始操作六度的法門。六度的法門有兩個不同的差別:一種是成就我們的善業力,另外一種是成就我們的正念力。這兩個對我們求生凈土的人來說,缺一不可。
我們剛開始行菩薩道的時候,會偏重在善業力,所謂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這一塊。我們透過凈罪集資,讓臨終的時候少一點障礙,在一種很安穩的環境中提起佛號。但是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善業的修學,所以透過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業修學以後,慢慢地要去儲存一些臨終正念的資糧。
平常的正念不準備,臨終的時候不可能有正念可以用,不可能!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臨終的正念是你平常做功課的時候,點點滴滴地強迫自己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那一份堅持的力量儲存一種一心不亂的能量出來。所以,我們從一種善業的修習,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從一種散亂心的動態修學,慢慢你就要有一點時間走入你的佛堂,修學止觀,儲存一些正念的能量,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從散亂心的、善業的修學,而提升到一種專註寂靜的、正念的修學呢?為什麼一定要提升呢?我們來看看佛是怎麼說的。看加行,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得之果。謂前施、戒、忍等乃至大小乘一切功德,皆須由修習止觀力故,而得增長乃至成辦,是故菩薩於中,須數數修習。」
為什麼要修止觀呢?《解深密經》佛陀就告訴慈氏(彌勒菩薩):你要知道一件事,三乘的聖人,若諸聲聞(二乘人)、若諸菩薩,只要是成就出世間聖道的聖人,乃至於佛陀(佛陀也不例外),他們所成就的世間的功德、出世間的功德——世間的功德包括種種的禪定三昧,出世間的功德當然就是菩提涅槃——是怎麼來的呢?應知皆是奢摩他跟毘缽舍那所成就的果報。
這個地方的關鍵在於「皆是」。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是在散亂心的階段而成就世間的功德跟出世間的功德,沒有一個人。「皆是」,就是沒有例外。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這種功德,乃至小乘一切的功德,都是因止觀的關係才能夠增長廣大乃至於成就圓滿。所以,菩薩要提升修行的層次,應該數數修習止觀。
這個事情是這樣講:說是心力帶動法力,法力加持心力,當然這個心力是主動,法力是被動。同樣一句佛號,同樣一句大悲咒,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操作大悲咒的時候,他變成千手千眼?為什麼我們念大悲咒的時候,它只是一個大悲咒,為什麼?因為我們心力羸弱,有太多的妄想。
所以,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你的堪能性。這在唯識學就是說,修止觀會加強你的堪能性。什麼叫堪能性呢?就是你造業的能力。比方說,馬的堪能性比狗好,狗的堪能性比一隻小老鼠好,小老鼠的堪能性比一隻螞蟻好。所以你修止觀,它會提升你造業的能力。就是臨終你也念十句佛號,另外一個人也念十句佛號,但是他整天在外面跑來跑去的,你平常有一個小時的定課,你這十句佛號就比他的質量優秀,你就容易把彌陀感應出來。其實應該這樣講,理論上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力量和能量是固定的,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他念佛沒有力量呢?因為他分散,心光外泄。
在唯識學上說,你為什麼要修專註呢?像水一樣嘛,這個水你不做一個水壩,水都流光了。不是說你念佛沒有力量,是你平常時心的那個能量分散得太厲害,你平常的日常生活都把能量分散完了,所以你真的念佛的時候,那個力量都薄弱了。我們應該適當地把水收集起來,不要讓它到處跑,否則很可惜。所以我們平常適當地都攝六根,專一安住在一個所緣境,會把我們那種心光外泄的力量稍微調整一下,稍微往內收一點。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天的能量都是固定的,但是你不能讓心的能量到處散。就像那個水到處潑,潑到最後你真的想用水的時候,一點水都沒有。不要小看一天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專註,那個能量點點滴滴,你一年下來三百六十五天,三年下來、十年下來那個力量就可觀了。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佛菩薩的功德,沒有一個人是不修止觀而成就的。不是說哪一個佛菩薩整天在外面跑,他就能夠成就這麼廣大的功德,不可能!那個只是叫作道前基礎,那叫懺除罪障,積集資糧,那是破障的基礎,他的正修在止觀這一塊。如果你的心整天都是散散亂亂的,你這一生就干不出什麼大功德事情,不可能!你念佛念兩個小時都沒有用,因為你的心整個是散亂的,你一點能量都沒有。
這個地方就是說,要加強我們心中的堪能性,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能夠每天專註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念一句佛號抵得過人家平常念一百句佛號,因為你的心強,造業力強。同樣一句佛號,你能念的心能量強,你就能夠把佛菩薩的功德運轉起來,你感應的力量就相對強。佛菩薩是被動配合的,你釋放多少的力量,你對佛號的轉動力量有多大,他就給你多大的功德,非常公平。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想要把一句佛號操作成能夠超越生死,達到一心不亂,那你平常就要有一點靜坐的功課。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推薦閱讀:
※通過佛經學冥想(3)
※無有正念不得解脫
※時刻正念是否會走火入魔?
※(免費)父母微課 | 協和婦科博士分享如何身心腦全面優化分娩及養育
※一篇文章,一個動畫看懂「正念」:讓人內心強大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