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最後時光——過把癮就死
袁世凱的最後時光——過把癮就死
袁世凱稱帝,依據的民意是從花錢找來的群眾演員中得到的,可信度幾乎為零。在所謂的籌備帝制階段,袁世凱完全斷絕了獲取外部真實信息的能力,沉溺在一幫馬屁精操控的虛假信息里。按理說,以他的老江湖,斷不可能發現不了其中的破綻。但他沒有——不是不能發現,而是不敢和不願去發現。
這種逃避事實的「鴕鳥心態」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反抗的聲音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頭號反對袁世凱的自然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孫中山等人自從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流亡海外,一直在尋找袁世凱的破綻。誰知袁世凱破綻雖多,但都不太明顯,比如他有很嚴重的作風問題,妻妾成群,可作為一個成功男人,自古以來作風問題都不是問題。
終於,當袁世凱賣國活動和復辟帝制這兩個辮子冒出來後,孫中山等人及時的抓住了。1915年間,孫中山一面派胡漢民、許崇智等人前往南洋籌款,一面準備在國內發動武裝起義。雖然起義仍舊是失敗,但是起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不少勢力在革命黨人的聯絡下,開始進行或明或暗的反袁活動,這裡面比較著名的有進步黨和西南地方軍閥。
進步黨反袁的代表人物是梁啟超。梁啟超曾是袁世凱的追隨者,可追著追著發現老袁走岔道了,如果繼續跟下去絕對會山窮水盡沒有路——即使有的話也是死路。於是他就未雨綢繆,配合全國人民的反袁思潮,搴旗斬將,和袁世凱對著干。
袁世凱稱帝前,梁啟超以筆為槍,寫了一篇反對稱帝的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袁世凱聽說此文,讓人以20萬元的高價收買,想把這事給私了。當時的錢很值錢,城市的普通工人月薪也就十幾塊錢,按照購買力的話,20萬元若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能嚇死我等平頭百姓。如果有人花如此高價來買我的文章,我肯定好茶好酒伺候著,開心死了。但梁啟超不像我這麼沒品,一口就給回絕了,說老子不是為了錢,就是看你們這幫宵小把社會弄得烏煙瘴氣不爽,寫篇文章出口惡氣。
《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很快發表了,全國各大報刊相繼全文轉載,《北洋軍閥史話》評價說:「梁啟超在當時,人們常說他的文字像利刃一樣可以殺人,梁的政治立場在歷史上評價是有問題的,可是他的文章卻是蕩氣迴腸,令人百讀不厭,尤以《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對籌安會和袁稱帝的打擊,不下於蔡鍔領導的護國之役。」
蔡鍔(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是梁啟超的弟子。梁啟超公開反袁,具有民主思想的蔡鍔自然也不甘落後。辛亥革命時,蔡鍔曾被公推為雲南都督兼民政長,年僅29歲,可謂年輕有為。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政治野心不斷膨脹,很注重與各地將領的「團結」,蔡鍔更是重點拉攏對象,他就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把他調往北京任全國經界局督辦,把其給軟禁起來。蔡鍔當時雖然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但是畢竟政治資歷尚淺,很多問題看不透徹,對袁世凱抱有很大幻想,認為他「宏才偉略,群望所歸」。哪知袁世凱爛泥扶不上牆,先簽訂賣國條約,後復辟帝制,把蔡鍔的滿腔熱情澆成冰棱,終於迫使他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但是當時蔡鍔身在北京,被袁世凱秘密監視,等於龍困淺灘,發揮不了自己打仗的特長。為了逃離北京,蔡鍔很是費了一番工夫。他先是裝出一番漠不關心政治的樣子,經常去北京八大胡同喝花酒,與京城名妓小鳳仙廝混,讓袁世凱放鬆警惕;然後他暗中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啟超商量討袁計劃,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武裝起義的戰略設想。
1915年11月,蔡鍔秘密離京赴津,打著治病的幌子東渡日本,隨後繞了一大圈子,經台灣、香港、越南,於
護國戰爭全面爆發。
當時北洋集團的總兵力有38萬人,而護國軍總兵力只有2萬多人,袁世凱信心滿滿,向外國公使保證,說雲南不足為慮,半年內定可完全撲滅。然而,時局的發展與袁世凱的預料完全相反,他調集的與護國軍作戰的10萬人馬馬不停蹄地失敗……
就是在這緊要的關頭,帝國主義對待他的態度也開始隨著形勢的變化發生了變化——其實早在袁世凱醞釀帝制時,日、英、俄、法等國就一再警告袁世凱,說他變更國體或將「惹起意外之擾亂」,影響各國在華商務利益。結果袁世凱不聽從列強「勸告」,引來起義,日本見風使舵,決定將他一腳踢開。1916年1月16日,日本突然宣布不接待原準備以親王殊禮接待的袁世凱向日皇贈勛的特使周自齊,並責袁世凱「斷行帝制,無視友邦勸告」,「日政府當然不能承認」。
更讓袁世凱坐立不安的是,袁世凱曾一手培植的親信如段祺瑞、馮國璋等任也發生了動搖。動搖的主要原因也是不滿他復辟帝制,因為當初袁世凱出任大總統,按照憲法規定,要麼到期卸任要麼不小心掛掉,無論哪種情況,對他們來說也算是有接班的機會。而要是搞帝制,政府成了袁家世襲王朝,也就等於堵住下屬追求上進的道路。
於是乎,馮國璋暗中和護國軍聯絡,段祺瑞託病退隱西山,徐世昌辭職而去等等一系列的舉動都在快速而高效的分崩離析袁世凱集團。不久,坐鎮南京持觀望態度的馮國璋密電江西、山東、湖南各省,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交出權力。3月19日,袁世凱看到這封密電,終於體會到了什麼是眾叛親離,最後被迫於22日宣布取消帝制,次日廢除「洪憲」年號。他前後共當了83天的皇帝。
帝制撤銷後,袁世凱還想回到原點,繼續當他的大總統。4月,他下令恢復內閣制,由段祺瑞組織責任內閣。當然,事情肯定不會有想像的那麼美,全國輿論憤慨指出:「袁逆不死,大禍不止,養癰蓄疽,實為亂基。願國人速以決心,再接再厲,撲殺此獠,以絕亂種。」5月8日,進步黨和西南軍閥在廣東肇慶組織護國軍軍務院,拒絕承認袁世凱為總統。9日,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除惡務盡」,並指出「保持民國,不徒以去袁為畢事」,「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馮國璋則在南京召開17省市代表會議,公開討論袁世凱地位問題,接著致電袁世凱直接勸其退位:滇黔抗命,桂粵風從,民鮮安居,軍無鬥志。為今之計,惟有吁懇大總統念付託之重,以補救為先。已失之威信難返,未來之修名可立。及此尊重民意,推讓治權。開誠布公,昭告中外。
5月下旬,袁世凱自認為最可靠的親信四川將軍陳宦、湖南將軍湯薌銘也相繼宣布獨立。他在得知陳宦、湯鄉銘背叛的消息後,絕望地大叫一聲「蒼天亡我」,就昏了過去。
袁世凱死了,作為一個矛盾體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有人曾對其一生作如下總結:他推崇西方文明,卻擁有十房妻妾;他倡導教育改革,卻相信儒學在控制民眾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維新立憲,卻出賣戊戌維新派;他身居大總統之位,卻迷戀皇帝寶座;他簽訂「二十一條」,卻提倡國貨,實行「國有主義」;他背叛資產階級共和國,卻推行資本主義工商業政策和教育制度。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看到,袁世凱其實並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改革家,「而是一個追求現實目標的實用主義政治家。他一生中經常把新、舊東西捏成一團,為我所用。他相信一切都有如麵糰,只要揉和得好——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就可以捏制出好東西。晚清時,他的小站練兵、新政立憲是這樣;民國時,他既祭奠孔子又紀念武昌起義,既讚揚蕩滌迷信的科學又仿古帝王祭祀上天,既當大總統又搞專制獨裁,或者既當皇帝又當『憲法』里的皇帝,也是這樣。他不相信那些從西方拿來就用的理想化的東西,比如『民主共和』,他認為它對某國人民是好東西,但在中國是給辛亥革命匆忙趕製出來的,不合時宜、不合國情,就是既可笑又可悲的壞東西。」
袁世凱剛開始的時候還算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但隨著地位的上升,他的野心也在膨脹。他忘記帝制權威已被辛亥革命打破了,而他的武力也不足以保證地方軍閥對他的俯服。即使民國不是什麼「好東西」,也並不意味著民眾希望回到剛剛被推翻的帝制體制下。很多民眾其實並不懂得什麼是共和,什麼是專制,即使再出一個皇帝,或者舊皇帝再坐龍庭,也無可無不可,只要這個皇帝不追究他們腦袋後面有沒有辮子。
不過,決定政治進程的,往往不是老百姓,而是有知識的中上層,包括清末民初那些喝了洋墨水的武夫軍頭們。他們中的某些人,如果想保住自己割據一方的特權,反抗中央,意味著反叛,但是,如果趕巧中央自己把總統換成皇帝,則給了他們一個反對開歷史倒車的堂皇理由,只要有人揭櫫這個大旗,至少在中國社會的中上層,就有了天然的合法性。或者說,袁世凱的洪憲帝制,等於是給了反對者一個合法反對自己的借口。
關於袁世凱的失敗原因,史學上有很多說法。我看到一個解讀,很有意思,說袁世凱當總統之初,召開最高國務會議,經常有人遲到,一遲到就是很長時間。原來這些大佬們通宵聚賭。但身為總統的袁世凱,就是不敢動硬的,將幾個首要分子給免了。沒有了君主,效忠就出了問題,體制的嚴整和秩序感,就難以建立。袁世凱之後第二個強人蔣介石,一身奮鬥的目標,就是重建秩序,但秩序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來。借捧孫中山,樹立個人崇拜,效果不佳。借法西斯主義,鼓吹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更是沒有用。最後的失敗,與其說對手強大,不如說是自身內部的分崩離析。
但是我認為,袁世凱後半生的失敗是毀在權力上。因為權力有毒,世人往往經不起它的誘惑,一些不世之雄便試圖操持權力之柄,卻不知歷歷青史早已殷鑒:這條不歸路通常功在己身,禍及子孫,而袁世凱命祚不永,竟興亡繫於一身。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因果報應?
在袁世凱的葬禮上,那個他曾經信任而最後卻抱怨的楊度為其寫了一副輓聯:
共和誤民國,民國誤共和;百世而後,再平是獄。
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有意思?有意思。
(節選自《鬼臉歷史課》)
推薦閱讀:
※時光清淺,莫失莫忘 - 頭條網(toutiao.com)
※時光帶走了童年,卻給我們留下一生的記憶
※Cafix cafe | 伴著咖啡香虛度時光吧
※寒假,陪孩子閱讀的好時光
※素色時光,秋意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