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崔玉濤談餵養(微博整理中)
06-18
【轉】崔玉濤談餵養(微博整理中)
推薦閱讀:
標籤: 崔玉濤嬰兒餵養母乳育兒 | 分類: 育兒知識 |
孩子不專心吃飯是對餵養接受狀況出了問題,可能是由於孩子沒有在飢餓的時候吃飯,或者孩子對某種食物接受度不好,或者是因為餵養環境分散了孩子對吃飯的注意力,建議家長除了定點吃飯的習慣外,每次吃飯的時間要固定,兩次吃飯間隔不給孩子吃任何零食,訓練飢餓感。
我們平常總強調嬰兒滿4-6個月期間嬰兒加輔食,其實不是單純的以時間作為條件,應該考慮到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狀況,比如孩子見到大人孩子吃飯會吞咽口水,還要考慮到孩子的身體發育狀況,如果條件適合就可以添加輔食。 兩個月的寶寶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哭鬧,很多家長都認為與孩子缺什麼營養素有關,實際絕大部分是因為腸絞痛所致,腸絞痛是嬰幼兒發育中特別常見的現象,屬於良性問題,在嬰兒滿4-6個月期間,會自行消失,家長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或平躺時給孩子順時針按摩肚子,都可部分緩解情況。 母乳餵養過程中,經常困擾大家的問題就是孩子是否吃飽了,對於4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能夠保證6-8次的餵養,嬰兒沒有特別不適的表現,身高體重增高都非常滿意就說明母乳是充足的,家長要以餵養的效果作為評判標準,不要僅考慮餵養的過程。 孩子出現胃腸道疾病後,可能會出現餵養規律的改變,家長應該進行及時調整,比如晚上適當減少餵奶次數,白天大人吃飯時把孩子放在旁邊誘導孩子產生飢餓感,不給孩子喝甜水或吃其它零食就可逐漸調整孩子的餵養規律到正常。 孩子大便乾澀應該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便秘,建議家長給孩子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適當添加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 孩子拒奶的原因與母乳的稀稠度和營養成分肯定沒有關係,多是由於所添加的輔食,味道相對好孩子拒絕吃味道相對平淡的母乳,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輔食的味道弄得「特別好」,以免出現厭奶的現象。 孩子在母乳或配方奶餵養的過程中,特別是母乳餵養下孩子的排便形狀和規律有很大的差別,不管兩次排便間隔時間長短,只要排便過程不是十分費力,大便形狀不幹結就屬於正常,不要以兩次排便時間間隔的長短作為便秘的診斷條件。 從來沒有研究顯示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出現營養不良與母乳有關,但可能與餵養方式有關,比如孩子不喜歡接受奶瓶,不喜歡接受輔食,為此家長應該考慮,請家裡的其他人對孩子進行輔食餵養,或奶瓶餵養的訓練,在訓練期間母親不能在場 孩子的挑食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對於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兒童就必須給孩子進行正確的要求,如果繼續挑食必須有一定的懲罰,比如他喜歡乾的事情不能去干,他喜歡吃的東西不能得到,三歲以後的孩子,是可以進行語言教育的。 只要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在4-6個月期間添加均衡營養的輔食就不可能出現營養性貧血,建議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孩子的輔食種類,輔食的餵養規律,而不是僅僅考慮中斷母乳餵養。否則,中斷母乳餵養改為配方奶餵養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為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在4-6月也需添加輔食。 便秘指的是大便乾結,排便費力而不是指兩次排便間隔時間,間隔的長短,所以家長不要急於用開塞露等方法進行干預,家長應該靜觀孩子看多長時間會排便,排出大便的性狀是怎樣的,再對此進行判斷。 葷食代表的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理論上滿6個月以後的孩子就可以添加,但是要有幾個前提,孩子對米粉或者其他簡單的輔食是否已經接受,葷類食物的加工性狀是否為泥狀,孩子接受葷食後,是否會出現過敏等表現,如果沒有上述的問題,家長一定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逐漸添加 如果孩子能夠接受幾種輔食,我們推薦將所接受的輔食混合後給孩子餵養,這樣可以儘可能的給孩子做到均衡營養,如果發現孩子大便中有原始食物的性狀,說明孩子消化功能還不夠成熟,建議家長可以靜觀,但不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1歲以上的嬰幼兒如果沒有牛奶過敏現象即可開始接受酸奶。但是,孩子飲用的酸奶量不能代謝進食母乳或配方粉的量。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很多家長關注是否應該給孩子多喝水?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家長應該根據嬰兒排尿量和顏色考慮補水量,不要糾結是何種餵養方式。如果嬰兒排尿偏黃,就應及時補水。只要尿量多且呈無色透明,就說明嬰兒水分入量充足 對「不愛吃飯」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分清真是對飯不感興趣,還是對」吃飯「的過程不感興趣。很多家長提及,孩子不願意接受為孩子準備的食物,但是對大人食物非常感興趣,這說明家長應該改變喂飯的方式了。在大人吃飯時、期間或飯後,再給孩子喂飯。大人吃飯的行為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慾。 如果嬰兒大便中可以見到原始食物的跡象,說明孩子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消化功能不僅包括胃腸功能狀況,還包括咀嚼能力。如果嬰兒還未萌發磨牙(俗稱大牙),即使已具有咀嚼動作,但不會有咀嚼效果。孩子的食物還應是泥糊狀,否則容易出現消化不良。 很多家長問及羊奶粉是否比牛奶粉更易於嬰幼兒。很多研究表明,從營養學角度上講,羊奶粉不比牛奶粉有任何優勢。從預防或治療過敏角度講,羊奶中蛋白質與牛奶蛋白有高達92%以上的相似性,所以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不能換成羊奶粉。 牛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G,而人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A,應該差異很大的。我不認為牛初乳能夠提高嬰幼兒免疫功能,我從來不推薦使用。 如果媽媽在母乳餵養期間不巧出現咽部不適,或出現感冒等癥狀,在餵奶時可以戴上口罩。也要注意此間不要親吻孩子。引起感冒的病毒不會通過乳汁傳給孩子,到是媽媽體內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通過乳汁傳給嬰兒,增加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 若母乳餵養中母乳真的不足,表現出頻繁餵養且體童增長緩慢時,可以給嬰兒添加配方粉。必須注意的是每次添配方粉前一定保證嬰兒直接吸吮母親的乳房至少10-15分鐘。這可以給予母親乳房有效刺激,利於母乳產生;還有利於嬰兒對母乳餵養的接受。不會因為奶瓶餵養後出現對母乳餵養的抵制。 對母乳研究已數十年,仍有很多不解之謎。如母乳中蛋白質含量遠遠低於牛乳,卻能保證嬰兒健康成長。給予的啟示是"只有優質蛋白質才能保證嬰幼兒健康成長,蛋白質總量並不重要"。除鼓勵母乳餵養外,對生長出問題的嬰幼兒一定要接受醫生排查,尋找原因,而不僅增加蛋白質入量即可解決。 為了保證母乳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素,母親應該每周進食50種以上的食物。對於沒有過敏的嬰兒來說,媽媽沒有必要主動限制一些食物種類,用於預防嬰兒過敏的出現。只有母乳餵養期間嬰兒出現過敏,而且在排除對鈣劑、牛初乳等添加劑過敏的前體下,才可通過選擇性母親飲食限制以控制嬰兒過敏。 母乳中富含人乳獨特的"低聚糖"。人乳中所含的不被人體吸收,只作用於腸道的低聚糖種類高達150種。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現了解如下:選擇性促進腸道內正常菌群生長,從而促進腸道及全身免疫系統成熟及軟化大便等。我們不禁感慨母乳到底含有多少種營養素?對嬰兒會帶來多少益處呢! 由於母親懷孕期間通過胎盤給嬰兒輸送的鐵只夠嬰兒消耗4-6個月,所以最早添加的嬰兒輔食必須是富含鐵的食品。除了鐵以外,輔食還應富含脂肪(母乳即是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及豐富的營養素。要想滿足眾多要求,嬰兒營養米粉為最佳選擇。雞蛋黃不是最佳選擇 輔食添加不僅僅為了嬰幼兒生長,還應考慮到神經系統發育(進食行為訓練);過敏的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1歲之內不主動在輔食內添加食鹽);代謝疾患預防(肥胖、生長發育遲緩);味道和食物偏好引導(不在輔食內加糖,加水果等甜味食品);齲齒預防(每餐後喝一兩口白水)等 由於嬰兒食品,包括母乳在內,都含有鈉和氯。由於不是氯化鈉所以沒有鹹味。嬰兒配方奶、米粉等也是如此。如果在嬰兒輔食內再添加食鹽(包括醬油等鹹味調味品)會造成鈉攝入過多。研究表明,1歲之內額外添加鈉,6歲即可觀察到血壓偏高。其實,孩子對食物味道的挑剔是家長引導造成的。 大人吃飯時,孩子會反應比較強烈,希望參與,所以大人忍不住就會給孩子嘗些大人的食物。為了解決這種現象,希望大人將給孩子喂輔食/喂飯的時間置於大人吃飯期間或吃飯後。這樣,大人進食過程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慾,增加孩子對自身食物的接受度。 如何提高孩子對輔食的接受度?輔食的味道固然重要,其實餵養方式更為重要。採用顏色鮮明的碗和勺,比如:綠碗+紅勺;大人先吃飯,以此誘導孩子的食慾;在給孩子喂飯過程中,大人不要說話,而嘴裡嚼著食物(哪怕是口香糖)。這樣應該比較容易使孩子接受輔食餵養。 孩子每次到底應該喝多少奶或吃多少輔食?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知道。如果每次都能將為其準備的奶喝完或輔食吃完,同時沒有嘔吐、腹瀉等不適表現,家長就可以逐漸給孩子增加奶量或輔食量。孩子對食物的接受狀況非常重要。家長千萬不要以其他孩子的進食狀況作為自己孩子進食的標準 因配方奶餵養兒腸道菌群與母乳餵養兒有很大差距(母乳餵養兒腸道內以雙歧桿菌占絕絕對優勢),大家想通過在配方奶中添加益生菌改善配方奶餵養兒腸道菌群。世界知名營養品公司(雀巢、美贊臣、雅培等)的嬰兒配方奶中都已添加了益生菌。添加的是鼠李糖乳酸桿菌LGG或乳雙歧桿菌 生後4-6個月是輔食添加最佳時期,特別是母乳餵養期間添加輔食更為理想。嬰兒營養米粉是最佳輔食。添加規律為一天兩次。家長一定記住要在兩次母乳或配方奶之前餵養。因為孩子初期輔食不夠一頓飯的量。先吃輔食緊接餵奶,可以讓孩子一次吃飽,不會出現少量多餐的問題 嬰幼兒喝水的問題。1、是否需補水。嬰幼兒的主食是液體食物(母乳、配方奶),每次進食會有大量水分進入體內。若小便無色透明,不需強迫額外喝水。2、其它味道的干擾。鈣劑、果汁等導致他們對白水沒有興趣,應減少其它味道的干預。3、喝水途經。母乳餵養兒拒絕奶瓶,可選用小勺喂。推薦閱讀:
※醉擁天下專版微博每日精選 12月15日
※如何看待蔡徐坤粉絲為蔡徐坤充70年微博會員?
※如何仿句「我還是很喜歡你,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問歸期」?
※如何評價微博的暴走漫畫的動圖評論表情?
※如何評價崔永元2016年1月30日的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