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課堂教學藝術鏡頭

多層「線索」下的《背影》

廈門六中蔡鴻菲

師:剛才,我們通過「背影」這一線索,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熟悉與梳理。那這篇文章還有其他線索嗎?

生:「父親對我的愛」也應該是線索。

師:嗯,能說一下理由嗎?

生:老師,你說過在「散文」中情感是很重要的。

師:很好,你關注到了這篇文章的體裁是回憶性抒情散文。結合文章內容,你能再解釋一下嗎?

生:「父愛」也是貫穿全文的,只不過不如「背影」明顯。在文中父親很忙,但還是要送行;他和腳夫講價,幫我選椅子,用紫毛大衣鋪好座位,叮囑我小心,囑託茶房照應;肥胖的父親努力爬月台買橘子……這些都體現了父親對作者的愛。

師:好,其他同學同意嗎?

生:老師,我認為「我對父親的情感」才是文章的線索。

師:你關注到了「作者情感」在文章里的地位。

生:體現在作者的幾次流淚中。比如,在徐州見到父親時,看到父親爬月台時,父親背影混入人群找不著時,甚至看到父親的來信時,我都留下了眼淚。所以線索應該是「我對父親的情感」。

師:有道理,並且你很敏銳地找到了作者對父親情感的「載體」——眼淚。那這「眼淚」中蘊含的到底是什麼「情感」?僅僅是兒子的感動嗎?

生:嗯,應該更是對父親的理解吧。

師:很好,你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文章里「現在」的「我」對父親的理解是怎麼貫穿全文的呢?

生:在第二、三段中:面對不幸,「我」沒有給父親什麼安慰,卻得到了他的安慰——「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生:在第四、五段中:我對父親的行為不以為然;認為「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生:第六段中令「我」最不能忘記的「背影」;第七段中,理解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老境卻如此頹唐……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等,這些都是「我」對父親的理解。

師:嗯,這樣看來「對父親的理解」的確是可以視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同時,我在大家的闡釋中,聽到「他待我不同往日」等,似乎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存在著隔閡。大家還能發現其他「蛛絲馬跡」嗎?

生:老師,作者在第一段中寫到「不相見已兩年余了」。「不相見」,感覺是故意的;而「已」字是有「無奈」的味道——想見又不能見的感覺。

生:父愛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難道只有一個買橘的「背影」最不能忘記嗎?

師:看來,好像是在特定的父子關係下,才「最不能忘記」。具體再說說看。

生:明明「我」已經二十歲了,北京也去過兩三次,父親卻還是要送;並且關心備至……這也太把「我」當小孩了。

生:作者對於父親買橘的確是應感動,但這麼容易流淚,好像也有其他原因。

……

師:大家找得這些的確顯得不合常理,好像父子之間存在著隔閡,而父親想要努力消解隔閡。這些文字似乎給我們留下了隱約可循的線索。為了解決這些不合理之處,我們再回到第七段,看有無新的發現。例如,「父親和我東奔西走」下,父子二人之間,可能溝通——

生:他們相互溝通的機會可能比較少。

生:書上寫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這種情況下兩人的心情也應該不會太好,容易產生矛盾。

生:「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看出父子之間矛盾很深。所以,父親送我時的「過分」關心,應該是在試圖消除父子間的隔閡。後來,可能由於種種原因,矛盾繼續加深了。

師:解釋的好!朱自清與他父親之間的確是因為父親的娶妾、工資、家庭負擔等,隔閡愈發加深。當父親年老,來信談及「大去之期不遠」時,由於「隔閡」而造成的父子疏遠、不相見的痛苦,讓朱自清忍不住流淚,想起父親的「背影」,最終「心結」釋然便寫下了這篇《背影》。所以,就文章的線索而言——

生:「父子之間情感的隔閡」也是文章的線索了。

師:嗯,通過剛才圍繞「線索」進行的探討,我們發現《背影》這篇文章,最表層的線索是「背影」,深層的線索是「作者對父愛的理解」,更深層的線索是「父子間情感隔閡的消解」。這也啟發我們今後讀類似的散文時,可以通過尋找線索,盡量還原作者的本意。

尋找情感變化的密碼

青島城陽教體局教研室曹雪芹

師:讀散文,最關鍵的是讀出作品中的「我」來,讀懂「我」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對父親的感情是富有變化的,你通過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出作者對父親情感上的變化?

生:我從第五段的「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作者情感上的變化。前文寫我嫌棄父親「和腳夫講價錢」「囑咐茶房照顧我」有些「迂」,這句話寫意識到想法的錯誤,自責自己「太聰明了」。

師:這種自責之感是在浦口送別時就產生了嗎?

生:不是,應該是在多年以後,作者寫《背影》時才反思到的。

師:你通過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

生:「現在」和「那時」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你通過哪些詞語能體會出作者的自責?

生:作者用「真是」和「太」這兩個詞語修飾「聰明」,對自己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可以看出他的自責。

生:還有「唉」這個感嘆詞,在嘆息之餘也表達了自己的自責。

師:請把你對這句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還有哪些語句也讓你體會到作者感情上的變化?

生:第六段的「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讓我體會到作者情感上的變化。前文談到父親為「我」做了那麼多,可「我」無動於衷,但是看到父親攀爬月台給我買橘子的背影時,我感動了,眼淚禁不住地流了下來。

師:同學們,「男兒有淚不輕彈」啊,可是,面對蹣跚的老父親的背影,朱自清的內心怎能不受觸動,二十歲的他,淚水忍不住很快流了下來。

生:而且眼淚是「很快」地流下來的,說明當時是控制不住了。

師:這就是感情的力量。還有嗎?

生:我認為,這一段中的「我趕緊去攙他」這一動作描寫也能看出作者感情的變化,前文一直寫父親如何擔心照顧「我」,這一句寫了「我」對父親的關心。特別是「趕緊」一詞,點明了「我」攙扶父親時,動作之快,內心充滿了擔心與感激。

師:這一「攙」,攙出了父子間最親密的距離,文中唯有此句寫到了父子間零距離的接觸,這一個動作消除了父子間的隔膜。

生:我覺得第六段中的「可是」一詞,也能夠看出朱自清對父親的感情發生了變化。「可是」表示轉折,它用在對父親爬月台買橘子的描寫語句中間,強調的是這一行為對父親而言不容易。「可是」讓我體會到朱自清面對父親的背影,內心隱隱的擔憂。

師:是的,在那時那刻,朱自清內心的變化就是通過「可是」一詞表現出來。「可是」里,有父親買橘時行動的艱難;「可是」里,還有兒子對父親出於本能的擔心。請你讀讀含有「可是」一詞的句子,讀出朱自清內心的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還能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作者的情感發生了變化?

學生思考。

師(提示):剛才我們從副詞、動詞,從心理、神態、動詞等做了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比如,大家看看錶示色彩的詞……

生:老師,第六段中「朱紅」一詞我覺得很扎眼。

師:為什麼呢?

生:我發現,這篇文章寫到色彩時,以冷色調居多,比如父親的衣服是「黑」和「深青」,我的大衣是「紫」色,這些色彩都給人黯淡、壓抑、哀傷的感覺。但是,寫到父親抱著橘子往回走時,作者特彆強調了一下橘子的顏色是「朱紅」。

生:朱紅又叫中國紅,看到這種色彩,會讓人想起家,讓人內心有溫暖的感覺。這樣就寫齣兒子對父親的感情了。

師:你的發現太獨特了!從色彩的選詞上居然也體會到了作者情感的變化。

……

一封家書情難忘

湖北省江陵縣實驗中學陳濤

師:提起父親,你會想到什麼樣的詞句?

生:堅強、勇敢、偉大、心胸寬廣等等。

師:假如你的父親給你寫信,會寫些什麼?

生:他一定會鼓勵我好好學習。

生:肯定是讓我在家聽話,聽爺爺奶奶、老師的話,否則會揍你。

師:我們來看一看,作者的父親給他寫了一封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了這封家書,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學生反覆讀這封書信。

生:我覺得這不像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倒像是一位陌生人寫的,充滿了請求之意。

生:讀出了一種悲傷之情,寫下這封家書的人,心情一定是極為沉重的。

生:我覺得父親寫下這封家書時,是一種矛盾的心情。既不希望在遠方的兒子為自己擔心,又希望兒子能夠重視自己。

師:你說得很好。有一句老話:兒行千里母擔憂。其實父親又何嘗不是擔憂呢?

生:父親一邊說自己身體平安,一邊又說自己大去之期不遠矣,他是在寬慰兒子,又非常想見自己的兒子一面。

生: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似乎在對兒子說:我們能否再見一面,你原諒我吧!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讀出了父親信中的那難以言述的話語。一個有新思想的兒子,一個有守舊情懷的父親,他們之間的矛盾可想而知。也正是因為種種的恩怨,讓父子兩人天各一方。而今,當兒子收到父親那無法說清卻又感懷於心的家信時,他又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生:我不由得流下淚來,想起了他的種種好處來。

生:作者說,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既表明了自己想與他再相見的情感,更有一種對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一種愧疚。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一封家書,勾起了兒子對父親的懷念,也讓兒子對父親的種種過往煙消雲散。父子沒有隔夜仇,分隔太久的父子,通過這一封家書,讓往昔溫情的一幕浮上眼前,那是怎樣的一幕呢?

生: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生:應該說是車站送別,父親給我買橘子的一幕。

生:車站送別時父親的背影。

師:請同學們將作者描寫父親背影的句子勾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父親的背影,而不是身影呢?

學生讀相關「背影」語段。

生:作者描寫的是父親離開我買橘子的過程,他看到的就是父親的背影,所以用背影顯得很真實。

生:背影讓人讀起來很有感情,而身影缺少這樣的感情。

生:背影給人一種越走越遠的感情,而身影沒有這樣的感受。

師:你說得很好。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生:通過作者的描寫,給我們的感受是父親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只能看到父親的背影。

生:身影給人的感受是就在我們身邊走來走去,而背影給我們的感受就是離我們遠去,再也回不來的感受。

師:買橘子,還有再回來的時候,但在人生路上,離開了,還會再回來嗎?

生:我明白了,當作者看到父親說大去之期不遠矣時,便想到的是父親離開時的背影,既是一種真實,更是暗含著一種生離死別的意味。

生: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既有一種珍惜更有一種不舍。

生:對於他們父子二人而言,曾經一定有過很多很的不愉快,但隨著父親的老去,彼此互相原諒。

生:我覺得描寫背影意味深長得多,不僅僅是父親的漸漸離去,更是背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

師:確實,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看看父親遭遇到了哪些不幸?

學生閱讀,找出並感受。原來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親用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讓遠行的遊子幾番落淚。父子之情躍然紙上,父愛在背影的烘托下顯得異乎尋常地深沉和感人。

……

生:對於父親而言,他承受了太多太多的不幸,但他從未將這一切告訴給自己的兒子。

生:對於兒子而言,他有了自己的兒子,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親。

生:我覺得作者通過背影,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無限的愛意,也看到了父親的艱難,特別是我自己也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之後,這種情感更為明顯。

師:確實如此。對於任何一個孩子而言,父親的代名詞是堅強、勇敢、博大、寬厚,但他們也有淚水,有了酸楚,只不過他們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看到,所以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與我們漸行漸遠。將我們溫暖的目光回望,相信你也能看到自己父親滿是愛意的「背影」。

耐人尋味的「話」

河南省林州市第九中學楊增強

師:課文中穿插寫了父親的話,耐人尋味。聯繫上下文讀讀,看看能有什麼發現?

(生讀書)

生:我覺得父親的話,表面上看都很平常,但卻處處體現父親的良苦用心。如,第二自然段寫奔喪到家裡,看見滿院狼藉,「我」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我覺得,父親一方面要隱忍內心的悲苦,另一方面父親還要勸慰我,話語中還包含著希望「我」重新振作起來的意思。

師:聯繫上文來看,這句話更在於勸慰「我」。你能讀出這種微妙的心理嗎?

生有感情地讀此句。

師:讀得好,「絕人之路」重讀。讀出了勸慰、堅強。

生:我覺得課文中父親的話,是引起下文的基礎。比如,第六自然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如果沒有這句話,就沒有接下來我看到父親艱難地過鐵道時的背影。

師:淡淡一句話,卻必不可少。

生:如果聯繫上文來看,父親為送「我」上車,揀座位,囑「我」小心,託付茶房,本來已經很辛苦了,卻還想著為我買橘子,這句話這就更讓人感動了。

生:還有,買橘子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第六自然段寫到「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以及過鐵道的艱難,等等,可見,買橘子的小事,對父親來說又是多不容易的。

師:聯繫上下文來看,父親買橘子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由此可見。這句話的分量很重。

生:我覺得父親有些話看似啰嗦,其實卻透漏著父親細膩的關懷。比如,第六自然段寫父親為「我」買回橘子後,撲撲衣上的泥土,心理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還有父親下車回頭對「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

師:父親很細心,很體貼。你有相似的經歷嗎?

生:有。比如上學出門時,媽媽總愛說一句「騎車慢一點兒,路上小心」,吃飯時,媽媽說「多吃一些」,很多很多的。

生:我也有。我出遠門,父親總要叮囑我,「到了。給家裡回個電話」。

師:可憐天下父母心。平日里,父母的話很平常,有時我們還嫌啰嗦,細細一想,點點滴滴都是情啊。那麼,我們讀一讀父親的話。

(生讀)

生:應該用平淡的語氣,讀出依依不捨的感覺。「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裡邊沒人」。

師:很好,走進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味道來。

生:我覺得父親有些話,雖然沒有直接寫出來,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出來。如:第五段寫「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親和腳夫砍價的話沒有寫出來。

師:這個發現太奇妙了,你說說看,可能有什麼樣的話呢?

生:太貴了吧,我可沒有出過這個價錢?

生:便宜點兒,再便宜點兒,(邊說邊作揖)

師:你覺得這些話對表現父親的形象打折扣嗎?

生:我不認為,講價錢恰恰是家庭境況慘淡的具體表現,而且真實地再現了一個普通父親的形象。

生:還有,父親「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這些話雖然沒有寫出對話來,但是卻暗含了當時對父親的不理解。

生:好像還帶有某種成見。

師:有根據嗎?

生:最後一段寫到「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

(教師出示相關資料並適當講解父子糾葛)

師:課文中這些話為什麼沒寫出來呢?

生:可能是為了行文更加簡潔。

生:也可能是為了突出「我」當時對父親的不理解,為後來我對父親態度的轉變埋下伏筆。所以側重於表現「我」愧疚的心理。

師:該帶著怎樣的愧疚心理讀呢?試試吧。

(生讀)

師:讀得真好!重讀了「聰明過分」、「不大漂亮」、「太聰明了」,還加上了嘆氣的樣子,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生:我覺得父親的來信也頗耐人尋味。

師:何出此言?

生:見信如面,字如其話。信中一方面告訴「我」平安,唯恐孩子牽掛,一方面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看似矛盾,但我總覺得有很多很多東西要說的。

……

從「裡邊沒人」說起

上海市松江一中王志成

師:課前很多同學都有一個困惑:父親和我告別時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火車廂里怎麼可能沒人呢?他為何要這麼說?這節課,我們就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生:可能真的沒什麼人吧,冷清。

生:我倒是覺得他應該是想說「裡邊沒人看見」吧。

師:你有什麼依據么?

生:我覺得父親這樣說,是說沒人看見,孩子,你就不要有顧忌了。

師:「我」為什麼有點嫌父親呢?

生:「我望著他走出去」,用的是「望」而不是「送」,是因為「我」覺得父親灰頭土臉的樣子讓我臉上有些掛不住。

生:是呀,你看父親把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撲撲身上的泥土」,他的樣子讓「我」覺得與「穿皮大衣」的我是多麼不協調呀。

生:我趕緊去「攙」他,而不是把他手裡的橘子接過來,是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孝順,也可能是怕橘子會灑落一地,但似乎又有點兒嫌髒的意思。

生:即使我自己本來要去買橘子,也是出於認為父親「是一個胖子」的緣故,嫌他買東西太費事,而並非真得心疼他。

生:我還找到,前面父親買橘子時的吃力讓我流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怕他看見」是因為怕他又要和我嘮叨沒完;「也怕別人看見」是會讓別人覺得父親對自己這麼好,自己太不懂事了。

師:還從哪裡能看出「我」覺得父親很煩?

生:我覺得父親為了小費的多少和腳夫討價還價,還有反覆囑託我要照顧好自己。

師:覺得不夠大氣,太啰嗦了,是吧?

生:是的。

師:那從哪裡能看出父親對我無私的愛呢?

生:比如買橘子時,他連買一個袋子的錢都不捨得花,卻捨得給我去買「朱紅」的橘子。

生:還比如他蹣跚地去買橘子,回來時將橘子「一股腦兒」地放在皮大衣上,能想像出他累得已經有些吁吁直喘了。

生:還有父親忍受著失去母親的痛苦,卻鼓勵我、安慰我不要難過,要充滿信心。

生:父親送「我」上學時總是放心不下,一再要求送我去。

師:父親對「我」的無私付出,並沒有得到「我」的理解與回饋,反而以不經意間的行為讓他察覺到兒子的「冷淡」,作為父親來講,心裡肯定很難受,接下來的「流淚」和之前有何不同?

生:之前看見父親為我買橘子而流淚,是心疼、不忍。當父親消失在茫茫人海間時,我意識到自己此前的表現讓父親很失落,這時的眼淚充滿了深深地愧疚與自責。

生:當讀到父親寄來的那封信時,再次想到父親是因為自己才「膀子疼痛利害」,而自己當時卻是那麼地不懂事、那麼地不理解父親,內心那麼地虛榮,以至於在他晚年時,讓他受了那麼多的苦。

生:即使這樣,「我身體平安」,父親還是要「我」不要挂念,但「我」聽來,卻如一根根針刺入身體,滿心的內疚之情油然而生。

生:如果「再能與他相見」,我一定好好孝順、回報父親,彌補曾經留下的諸多遺憾。

師:如果再次重現「買橘子」的場景,「我」會怎樣做呢?

生:「我」一定會認真聽父親說的每一句「嘮叨」的話。

生:「我」一定會也為父親做一件大衣,幫他抵禦風寒地侵襲。

生:「我」一定不讓他再替自己買橘子,而是將買好的橘子剝好給他吃。

生:「我」一定會把他攙送出車廂,關切地說一聲「爸爸,你要多當心身體!」。

生:「我」一定不會再讓父親為自己操勞、要讓他安享晚年。

師:父愛如山,尤需珍視;親情無價,懂得感恩。


推薦閱讀:

國學課堂——第六十七章 執一
課堂中的隱性的霸權主義,你敢看么?
李涵辰課堂講義4
《春江花月夜》課堂實錄
【補7月24日】解剖微課堂---岡上肌

TAG:鏡頭 | 藝術 | 教學 | 課堂 | 課堂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