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我們不孤獨

國際科技

羅素說,科學家的信仰基於證據,而非直覺。所以,你相信宇宙中還有第二個地球,這還不夠,咱得把它翻出來。

拜宇宙物質的角動量所賜,單星的周圍很可能會形成行星系。

在引力的作用下,一顆直徑一千米的小星體,想變成地球這麼大的星球,大約需要5000萬年。對一個行星系的年齡來說,不過是眼一睜一閉的事。

而所謂類地行星,就是演化得和我們地球家園非常相似的星球。研究證明,此類行星在宇宙歷史中某一時刻曾有近10億個。

近二十幾年來,人類已發現數千顆圍繞其他恆星公轉的行星,其中絕大多數與地球大相徑庭。不過沒關係,它們只是上億候選者的冰山一角——《發現》雜誌曾預測,觀察大約150個鄰近星系,就應該會找到一個類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由於恆星發出的強烈光線會掩蓋其行星蹤跡,切實搜尋它們相當困難。但當行星經過其環繞的恆星時,猶如一個小黑點慢慢爬過太陽,望遠鏡就能鎖定住這遙遠的黑點。

人類先後派出的開普勒與TESS,工作模式就是這樣簡單,卻強大有效。尋找系外行星,無需革命性科學成果,也不用顛覆性技術突破,只憑藉穩步前進的探測技術以及更大規模的數據分析,終將拿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開普勒與TESS的先進之處,在於同一個觀測範圍內能比其他望遠鏡看到更多數量的星體。打個比方——如果開普勒願意觀察地球的話,可以精確判斷出一個小鎮上哪戶人家剛關掉了門廊燈;而繼任者TESS的觀測區域比開普勒還大350倍。

TESS職業生涯開啟後,行星普查數量將激增。必然會有更多的天體公民不斷出現在類地行星目錄里,找到第二個地球,不是「能否」,而是「何時」的問題。

銀河屢變星霜,世間技術更迭,我們的腳步不會停,因為在系外行星的發現之旅上,在拓展生存疆域的歷程中,還有更大的獎項正等著我們。

推薦閱讀:

梁開欣: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方向
骨子裡高傲的女人,註定一輩子孤獨
孤獨的名言
李喆:阿爾法並未解開圍棋之謎人類不再孤獨
孤獨天祿-丹陽梁武帝修陵石刻

TAG:孤獨 | 證明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