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藝訊〉●斯義弘深——周逢俊中國畫展
高山流水 方錦龍 - 十面埋伏
畫展 / 介紹
展覽名稱:斯義弘深——周逢俊中國畫展
主辦單位: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安徽省書畫院
協辦單位:《藝術天成》雜誌社
承辦單位:北京世紀文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6年3月11日10:00——2016年3月20日12:00
開幕式時間:2016年3月11日10:00
研討會時間:2016年3月11日10:30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3、5號展廳
作品類別:國畫
展覽簡介:
周逢俊精山水,工花鳥,且兩者均自成一派。其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渾大氣,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潤雅逸,而花鳥畫則素麗清雅,厚重大氣。南與北、現代與傳統在他的畫作中相融相合,卻不露痕迹,渾然一體。就筆墨而言,他取法唐宋大家,又融會貫通元明清諸家筆法,在長期的錘鍊中形成個人獨到的面貌,概括起來有四:剛、韌、重、活。他的山水畫以純水墨或淺絳山水為主,詩情氤氳,古意盎然,營造的意境蒼潤幽邃,清奇野逸,既纏綿悱惻,又超曠空靈,在那些縱橫的丘壑、繁密的樹林和虛白的雲水之間,不僅織進了濃重的鄉愁,而且隱隱透露出一種勃鬱不平之氣和人世滄桑的感喟。花鳥畫主要從徐渭、八大山人中脫化而來,其筆墨技法和藝術造詣不亞於他的山水畫。
周逢俊繪畫的天賦極高,對筆墨的感覺超乎常人,故作畫有股激情,這激情就來自於其內在的需要,但周逢俊並不都是憑天賦作畫,他的繪畫還體現了他的人生涵養,他對大千世界的理解,他對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品味。周逢俊善賦詩填詞,那般詩情總浸潤著他的筆墨,進入他的繪畫世界。這次畫展中的畫作正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如《無量壽經》中所說的「比丘自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
本次展覽將展出周逢俊先生近年來創作的精品力作百餘幅,這些作品體現了周逢俊先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和日臻完善的境界。
前言
回望家山二十秋
——周逢俊山水花鳥畫展前言
自不惑之年負笈北上,逢俊先生離鄉忽忽已二十載。先生自幼聰慧,總角之年即習詩文書畫,稍不離手。弱冠之年便於繪事上顯露才華,雖遭挫折,其心不改,旰食宵衣,數十年如一日。進京之後,轉益多師,筆耕不輟,復沉湎詩詞歌賦,以繪心合於文心,遂成京城山水名家,為畫界所矚目。
「人生歲老自憐憶,倦旅常溫故舊中。」回望家山二十秋,逢俊先生思鄉之情從未間斷。鄉愁在逢俊先生那裡,既是疏寒清寂之詩歌,更是蒼莽秀潤、元氣淋漓之畫作。回皖辦展,回饋鄉里,告慰父老,是其多年之心愿。
在各方幫助下,經數月籌備,逢俊先生終償夙願。此次展覽集先生十數年來之佳構百餘件。其象,或危峰障日;或亂壑奔江;或雲平野闊;或野渚飄颻;或枯石幽梅;或輕荷濕露。其趣,或淋漓瀟洒;或天然飛動;或雅韻潤澤;或沉凝厚重;或琅然清圓;或峭秀寒寂。無不使人神襟湛然,忘卻塵世。而以「夢回家山」為此展之主題,既體現畫家作品之意境,更可見出其燦若瑤台的赤子之心。
陳明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學博士後)
2012年11月3日
期待所有關注、關心周逢俊先生藝術發展的親友、同事於2016年3月11日屆時參加「斯義弘深——周逢俊中國畫展」彙報展。
周逢俊
檔案
周逢俊,別名:星一、與清、齋號:松韻堂,莊房別館主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導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長城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周逢俊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燕堂門下。
藝術評論
詩意古韻
——周逢俊的水墨畫創作
邵大箴
▲2015年登峨眉山96x178cm
周逢俊,1955年出生於安徽巢湖銀屏山下一個清貧卻不乏知性的家庭,銀屏山上有九獅,有神花,他從小在山野叢林間擔柴探尋,領悟自然山水,忙生計亦體察世間人情冷暖;銀屏山上又有異洞、名亭和古寺,是一種天然的滋養,他跟隨一位曾任大學中文教師的表舅學習作文,寫詩填詞,這對他以後詩詞的造詣奠定了基礎。銀屏山那巧奪天工的景緻印在腦海里,落在筆端就是一幅幅的家鄉山水畫,因為從小他熱愛畫畫,並通過自學較早顯露了繪畫的天分。但是他的這種熱愛和天賦在「文革後期」皆因「家庭出身問題」兩次報考安徽省藝術院校均未被錄取,他曾作詩自嘲:家住銀屏雲水連,孫山落後事農田。耕閑獨醉詩書畫,半為村夫半為仙。
▲2015年黃山松96x178cm
八十年代初,周逢俊暫時收藏起對家鄉的眷戀,開始遠走他鄉,歷盡艱辛,鬻畫謀生,為的是有朝一日實現描繪心中理想的故鄉。他曾在黃山各大賓館當了五年住店畫家,自稱「黃山七十二峰客」、「松韻堂主」,但他覺得這些地方並不是自己施展才能的最後地方,看他的自題便知「欲步前賢承氣骨,遙知伯樂在京城。」1995年夏,他加入北漂一族,闖蕩京城,相繼在北京畫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龍瑞工作室進修結業,為更上一層樓打下堅實的基礎。用周逢俊自己的話說,「1995年到北京,我才開始真正地學畫,先是石濤,梅清,後來對龔賢產生了很大的興趣。2000年後,直讀宋元人的畫作。我喜歡煙雲滿紙的江南林麓山川,更喜歡雄渾的北方大壑空谷,所以我也臨摹過李營丘、范寬等大家的作品,並給我在今後的創作中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2015年黃山松峰圖96x178cm
從這樣的一個創作脈絡來看,周逢俊畫作的根基來自於傳統,他面對和描繪的山水實際上是他極其重要的精神之旅,他那高遠和深遠的構圖,既有典型的宋畫北派山水那種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崇高,又有南派山水那種山光水色、江南煙雨、林木蒼松的靈秀,帶有神聖夢幻意味的銀屏山並非是真正站在其上俯瞰大地全景的地方,而是感受其精神的神秘不朽的一種象徵。比如2007年的《夢裡家鄉又一秋》,2010年的《夢裡家山》,2011年的《夢回銀屏山》,2012年的《銀屏山清秋》。他說,「我始終保持感性的自由,創作的衝動和我獨特的表達方式。」唯有對自然、對家鄉有深切的關注與體悟,才可能有那種人與山水之間的默契、呼應、對話甚或融合,才可能讓觀者面對這些純粹東方式的山水時,油然有一種精神上的還鄉並重新認識家鄉自然的迫切感和產生美好的憧憬。
▲2015年黃山松圖96x178cm
雅和韻是周逢俊水墨和花鳥畫中最重要的特色。雅的核心是清,是淡,清淡的核心在心,即心清,心淡。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些帶有古意的畫獲得空靈虛靜之境界。韻,在周逢俊所寫的《中國畫的「韻」》一文中認為,「中國畫在藝術精神上是以韻為旨歸的。」而這韻味又是周逢俊所欣賞並深有體悟及闡發,韻又有「風姿」,具「幽玄」之趣,能遠則遠,能深則深。他自述:「我確實喜歡古風的情調,如婉約、典雅、清麗、疏寒、凄美(悲劇美)……這與我的人生經歷有關。……我發表的數百首詩詞大都是此情調。當然,我的繪畫也受影響。」
▲2015年黃山西海圖96x178cm
德國作家海德格爾曾說過:「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周逢俊不僅熟讀詩詞、古文,還喜歡作詩,尤喜填詞,並出版了《松韻堂詩、詞、賦自選集》,而他的詩讓人感受到一種婉約凄美、纏綿悱惻的情調,從他的畫中又可以體會到營造了一種詩的情懷、詩的意境,詩詞對他的繪畫創作起到了由「內修」到「筆豐」的內涵轉變。周逢俊認為,對好畫家來說,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給人以生機勃發,充滿才情與靈性;重技的畫家,劣質不堪,斑駁之中給人以「糙」的淺陋,缺乏的便是詩的滋潤,所以他堅持詩意的「性靈」說,一如他充盈詩意的山水畫,荒野中的一股清雅,意象迭起中的一曲古韻,在寫意中尋找詩境,在詩境中傳承前賢之風骨,這見於他的《淡淡雲山夢裡影》、《憶舊屋清秋》、《春溪清音圖》和《清明祭》等作品。
▲2015年峻峰積翠圖68x136cm
周逢俊是個很有悟性的畫家,他的詩詞學修養使他的山水畫導入了精神的深度,使之畫面更為性情盎然,最終形成了詩的意境,他的畫的總體特徵如同他的詩一樣「典雅、清麗、疏寒、凄美」。而他安頓身心,親近家鄉的山山水水,筆墨古韻,趨赴古代人文世界,「獨步迷離,似境還非,覓尋千載風骨」,是他藝術的創作的重要超越,完成了一次精神的還鄉。
▲2015年松谷庵96x178cm
推薦閱讀:
※禪宗與中國畫:妙悟不在多言
※客廳掛什麼字畫內容好 國畫牡丹最佳選擇
※【花鳥畫教程】10國畫八哥的繪畫教程
※張步國畫彩墨山水作品
※國畫 94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