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06-1

第六單元 五  臟

五臟這個單元是本科目的重點。各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特性是本單元的難點,要重點複習。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五時的關係,都是常見考點,需要引起重視,此部分考題較簡單,歷年來在中醫基礎的考試中題型考點變化不大。

一、五髒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一)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脈(2011年):即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道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

心主血脈包括心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①主血:是心氣能推動血液運行,以輸送營養物質於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心主血的另一內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謂「奉心化赤」。②主脈:心主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的舒縮,使脈道通利,血流通暢。

(2)藏神: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作用(2004,2005年)。①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②狹義之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情感、性格傾向等精神活動。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意識、思維、情感等狹義之神。

2.心的生理特性 為陽臟而主通明。

(1)心為陽臟:心位於胸中,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故稱為陽臟,又稱「火臟」,火性光明,燭照萬物。心喻為陽臟、火臟,其意義在於說明心以陽氣為用,心之陽氣有推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興奮精神,以使生機不息的作用。

(2)心主通明:是指心脈以通暢為本,心神以清明為要。心脈暢通,固需心陽的溫煦和推動作用,但也須有心陰的涼潤和寧靜作用。

(二)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2011年)

1.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①主呼吸之氣。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為氣體交換的場所。②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2002年),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

(2)主行水: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運動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①通過肺氣的宣發運動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較輕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諸竅,外達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潤之;輸送到皮毛肌膜的水液在衛氣的推動作用下化為汗液,並在衛氣的調節作用下有節制地排出體外。②通過肺氣的肅降運動,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較稠厚部分,向內向下輸送到其他臟腑以濡潤之,並將臟腑代謝所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至腎或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3)朝百脈,主治節:①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百脈流經於肺,經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後再通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送到全身。②肺主治節,是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水的作用。治理調節呼吸運動,肺氣的宣發與肅降運動協調,維持通暢均勻的呼吸,使體內外氣體得以正常交換。

(4)調理全身氣機:通過呼吸運動,調節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氣機調暢。

(5)治理調節血液的運行:通過肺朝百脈和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輔佐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治理調節津液代謝,通過肺氣的宣發與肅降,治理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與排泄。

2.肺的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華蓋」,原指古代帝王的車蓋,肺覆蓋於五臟六腑之上,又能宣發衛氣於體表,具有保護諸臟免受外邪侵襲的作用。

(2)肺為嬌臟:是對肺的生理病理特徵的概括。生理上,肺臟清虛而嬌嫩(2000,2008年),吸之則滿,呼之則虛,為臟腑之華蓋,百脈之所朝會;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為病;其他臟腑病變,亦常累及於肺。

(3)肺氣宣降:是指肺氣向上、向外宣發與向內、向下肅降的相反相成的運動。

(4)肺氣宣發:能向上向外布散氣與津液。①呼出體內濁氣;②將脾所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輸頭面諸竅,外達於全身皮毛肌腠;③宣發衛氣於皮毛肌膜,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將代謝後的津液化為汗液,並控制和調節其排泄。

(5)肺氣肅降:能向內向下布散氣和津液。①吸入自然界之清氣,並將吸入之清氣與谷氣相融合而成的宗氣向下布散至臍下,以資元氣;②將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內布散於其他臟腑以濡潤之;③將臟腑代謝後產生的濁液下輸於腎或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三)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運化:①運化食物,是指脾氣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轉輸其精微(谷精)的功能。②運化水液,是指脾氣的吸收、轉輸水精、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2011年)。a.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將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以及大腸吸收的水液,由腎氣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經脾氣的轉輸作用上輸於肺,再由肺氣的宣發肅降運動輸佈於全身,使「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素問·經脈別論》)。b.樞轉作用: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為水液升降輸布的樞紐。凡水液的上騰下達,均賴於脾氣的樞轉。

(2)主統血:指脾氣具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的功能。脾氣統攝血液的功能,實際上是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脾氣健旺,運化正常,氣生有源,氣足而固攝作用健全,則血液循脈運行而不逸出脈外。若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氣生無源,氣衰而固攝作用減退,血液失去統攝而導致出血。

2.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升騰運動,以上輸水谷精微於心肺和維持內臟位置穩定的生理特性。①升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實際上是脾氣運化功能的表現形式。脾主升清與胃主降濁相對而言,兩者相互為用,相反相成。②升舉內臟: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氣上升而胃氣下降,升降協調平衡,是維持臟器位置恆定不移的重要因素。由於脾氣是主升的。因而脾氣上升是防止內臟位置下垂的重要保證。

(2)喜燥惡濕:脾之所以有喜燥惡濕的特性(2000年),是與其運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分不開的。脾氣健旺,運化水液功能發揮正常,水精四布,自然無痰飲水濕的停聚。然脾氣升動,才能將水液上輸於肺,即所謂「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脾氣升運的條件之一就是脾燥而不被痰飲水濕所困。

(四)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2011年):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2001,2014年),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等作用。①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輸布。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代謝有賴於氣機的調暢。肝氣疏泄,調暢氣機,使全身臟腑經絡之氣的運行暢達有序。②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的分泌排泄。脾氣以升為健,胃氣以降為和(2014年)。脾胃的運化功能體現在脾胃之氣的升降相因,平衡協調,這與肝氣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③調暢情志。肝氣的疏泄功能能調暢氣機,因而能使人心情舒暢,既不亢奮,也不抑鬱。④促進男子排精與女子排卵行經。女子的排卵與月經來潮、男子的排精等,與肝氣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儲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2004,2009,2011年)。①涵養肝氣:肝儲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養肝氣,使之沖和暢達,發揮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過而亢逆。②調節血量:根據生理需要調節人體各部分血量的分配。③濡養肝及筋目:可濡養肝及其形體官竅,使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④為經血之源:為女子月經來潮的重要保證。肝藏血而稱為血海,沖脈起於胞中而通於肝,與女子月經來潮密切相關,也稱「血海」。⑤防止出血: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氣有固攝血液之能,肝氣充足,則能固攝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陰氣主凝,肝陰充足,肝陽被涵,陰陽協調,則能發揮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

2.肝的生理特性

(1)肝為剛臟: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肝在五行屬木,木性曲直,肝氣具有木的沖和條達、伸展舒暢之能;肝有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氣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內寄相火,主升主動,皆反映了肝為剛髒的生理特性。

(2)肝氣升發:是指肝氣的向上升動和向外發散以調暢氣機的生理特性。肝在五行屬木,通於春氣。類比春天樹木的生長伸展和生機勃發之性,肝氣具有條達舒暢、升發生長和生機盎然的特性。

(五)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腎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①腎藏精:指腎具有儲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②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是腎精及其所化腎氣的生理作用(2002年)。③推動和調控臟腑氣化:臟腑氣化,是指由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各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功能,進而推動和調控著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與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

(2)主水液:①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臟腑的促進作用。腎氣及腎陰腎陽對水液代謝過程中各臟腑之氣的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氣的運化和輸布水液的功能,具有促進和調節作用。②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尿的生成和排泄是水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環節。水液代謝過程中,各臟腑、形體、官竅代謝後產生的濁液(廢水)通過三焦水道下輸於腎或膀胱,在腎氣的蒸化作用下,分為清濁:清者回吸收,由脾氣的轉輸作用通過三焦水道上騰於肺,重新參與水液代謝;濁者則化為尿液,在腎與膀胱之氣的推動作用下排出體外(2013年)。

(3)主納氣:是指腎氣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2001,2004,2005年)。①腎氣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②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下達於腎,實際上是強調肺的呼吸在腎氣的封藏作用下維持一定的深度,有利於清濁氣體的內外交換。

2.腎的生理特性 主蟄,守位。

(1)主蟄:喻指腎有潛藏、封藏、閉藏之生理特性,是對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

(2)守位:是指腎中相火(腎陽)涵於腎中,潛藏不露,以發揮其溫煦、推動等作用。

(六)命門的概念與功用

(1)概念:命門一詞,最早見於《內經》,系指眼睛而言。

①關於命門的形態:從形態言,分有形與無形之論。《難經》以腎為命門,是為有形。明·張介賓認為命門為子宮,為精室,亦為有形。

②關於命門的部位:從部位言,有右腎與兩腎及兩腎之間的區別。a.右腎為命門說:《難經》首先提出右腎為命門說。b.兩腎總號為命門說:元·滑壽首倡此說,認為「命門,其氣與腎通,是腎之兩者,其實一耳」。明·虞摶明確提出「兩腎總號為命門」。張介賓《類經附翼·求正錄·三焦包絡命門辨》也說:「是命門總乎兩腎,而兩腎皆屬命門。」c.兩腎之間為命門說:此說首推明·趙獻可。趙氏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清代醫家陳士鐸、陳修園、林珮琴等皆認為命門部位在兩腎之間。

(2)功能:從功能而言,有主火、水火共主、非水非火為腎間動氣之不同。如明·趙獻可認為命門即是真火,主持一身陽氣。清·陳士鐸在《石室秘錄》中也認為:「命門者,先天之火也。」明·張介賓則強調了命門之中具有陰陽水火二氣,從而發揮對全身的滋養、激發作用。明·孫一奎則認為命門在兩腎中間,非水非火,只是存在著的一種元氣發動之機,是一種生生不息造化之機樞而已。


推薦閱讀:

老中醫教你一招,瞬間止咳(高手在民間)
學中醫書館----20170723
中醫學講人體內臟結構和功能
你想不到的痔瘡背後的健康秘密
JT中醫基礎

TAG:中醫 | 理論 | 中醫基礎理論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