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一再「作惡」,癥結到底在哪?
長沙2歲女童因5歲男孩惡作劇墜亡的消息剛過,這幾天,網路上又傳出晉江5歲小男孩把小狗扔進燒金盆,活活烤焦的視頻。視頻中,小男孩把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狗扔進燒金盆,然後轉身蹦蹦跳跳地離開。一條鮮活的生命,成了熊孩子作樂的工具。
孩子把別人的痛苦和死亡當成一種樂趣,事件除了讓我們感到震驚之外,更應該為我們敲響警鐘!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到底缺失了哪個重要環節?
莎士比亞說:「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我們需要做的,是培養一個富含同理心的善良、自律的孩子。
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或共情,指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能將心比心地站在對方立場上想問題,體驗對方的感受。
如果長沙5歲男孩發展出良好的同理心,他就不會把2歲小女孩獨自關進電梯,他會將心比心地感受到小女孩的恐懼。如果晉江5歲男孩擁有同理心,他就不會把一個鮮活的生命扔進火盆,更不會從小狗的痛苦和死亡中感受到樂趣。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高普尼克發現,18個月的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同理心,也就是說,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從一歲多就已經可以開始了。
比如說,在孩子哭泣難過時,父母如果能夠給他耐心的安慰,孩子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就會被激活,當他看到別人難過的時候,他就可能模仿父母曾經的行為,給予安慰。
那到底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01
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
「寶寶哭了,你看起來很難過。」
「你的聲音像一隻大獅子!我看到你很生氣。」
「什麼事情讓你感覺這麼開心?」
「難過」「生氣」「開心」……,這些都是感受。只有先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這些感受,他才有可能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02
重視日常教育中的同理心示範
如果父母溫和,常常鼓勵孩子,能夠共情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同理心就會發展得更好,就更可能給予別人理解和支持。而情緒暴躁、經常使用暴力的父母教養出的孩子,就較少發展出同理心。當別人不快樂的時候,他們會更容易表現出恐懼、憤怒,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也就是說,父母的同理心,會潛移默化地發展出孩子的同理心。如果父母缺乏同理心,就很難培養出有同理心的孩子。良好的親子交流,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最有效方法。
我有個朋友,有一次不小心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弄壞了,她馬上對孩子說會給他買一個新的,可是孩子依舊哭鬧。朋友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於是大聲呵斥他:「都說再買一個了,你還鬧什麼鬧?!」此言一出,孩子哭得更崩潰了。
孩子最心愛的玩具弄壞了,孩子的傷心、難過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反應。其實,在這個時候,設身處地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比承諾給他買一個新玩具更有效。「寶貝,玩具壞了你一定很難過吧。」「太可惜了,你一直很喜歡它呢。」……
當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傷心,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被安撫下來。反之,孩子就會因為家長的不理解,情緒更加失控。而我們很多父母卻經常忽視孩子內心的想法,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還會因為感受的不同,反過來指責孩子不懂事。
我記得笑笑同學小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帶他出去玩,回來的時候,我讓他在樓道內等我,我去地下車庫停車。可是等我停完車回來,他卻不在那裡了。我怎麼叫他,都沒有任何回應。我突然想起,在回來的路上,有一輛車從樓前經過。一瞬間,所有不好的念頭全都冒了出來。我的聲音都開始顫抖了,腿也有些發軟,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一口氣跑到五樓,看見他笑盈盈地站在那裡,開心地說:「哈哈,你花了好久才找到我」。
驚魂未定的我,真想好好教訓他一頓。可是站在一個小孩子的立場,他只是想和我玩捉迷藏,既然是捉迷藏,我叫他他肯定不能答應啊。至於我有多緊張多害怕,是幼小的他根本想像不到的。
換位思考之後,我的氣全消了。我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寶貝,我愛你。剛剛我在我們約好的地方找不到你,我以為你丟了。我特別害怕,差點嚇哭了。」
小笑聽完之後愣了一下,他走過來把我摟在懷裡,輕輕拍著我,就像我從前安慰他一樣。他說:「對不起,媽媽,我只想跟你玩捉迷藏。我下次一定在原地等你,你別害怕。」
從那以後,每次我跟他約好在哪裡等我,他都會寸步不離等在那裡。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你等我的時候,從來都不走開?」,他答:「因為我如果走開,媽媽會害怕,我丟了,媽媽會傷心。」
看,就在日常的細碎瑣事中,孩子的同理心就慢慢培養起來了。你站在他的立場上想問題,他就會學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為你考慮。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更加親密,你會得到孩子更多的配合,你也能把自己從憤怒的情緒中解救出來,變得更加平和。
03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平時,我們可以通過「如果……你感覺怎樣?」這樣的句式,來引導孩子思考。
如果有人搶你的玩具,你感覺怎樣?
如果有人用這樣的態度對你說話,你感覺怎樣?
如果有人撞到你卻不說對不起,你感覺怎樣?
在小笑還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在海邊捉到一隻小螃蟹,想要帶回家玩。
我告訴他:「小螃蟹離開大海就會死掉,愛是讓它活著,還是死掉?」
小笑立刻說:「活著」。
「小螃蟹離開媽媽會很想念媽媽,如果你離開媽媽,你會怎樣?」
「我會太想念你了!想得不行不行!」
最終,他把小螃蟹放回大海,時隔很久,他還會問我:「媽媽,你還記得小螃蟹嗎?它回到媽媽身邊了嗎?」
孩子會在一次次的語言引導下,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換位思考這項軟技能,在孩子將來的工作、家庭、交友各方面,都會給他帶來無窮裨益。
前幾天在送小笑上幼兒園的路上,他蹲在地上看蟲子,我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聽見他跟蟲子的對話:「小麵包蟲,我愛你,所以不能帶你回家。我好好看看你,回家畫一個你。」
那天清晨,陽光正好,而陽光里的孩子,讓我覺得很乾凈、很溫暖、很安心……
每周微課特邀作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的孩子都跟姥姥親?
※最讓孩子討厭的一句話,你卻經常掛在嘴邊!
※你的一蹙眉,影響孩子一生
※作為幼師 如何與孩子相處 特別是孩子不聽話 吵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