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醫訊】把癌症變成慢性病,而非絕症

導讀

說到癌症, 人們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場景就是痛苦和死亡。 癌症之所以如此可怕, 是因為癌症無法預防,也幾乎無法治癒。 癌是悄無聲息的殺手,等發現癥狀的時候,往往已經錯過最佳的治療期。在中國,遠在西周就有「腫」這個字眼來形容腫瘤,但當時尚無法區分腫瘤有良性與惡性的差別。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案例,可以上溯到漢文帝時代的淳于意當時所記載的胃癌病例。之後一直到宋朝才有對癌症有更進一步的認知,」癌」這個字最早的紀錄則在十二世紀初的衛濟寶書中出現,其中有對乳癌的觀察,指出40歲以上的婦女易患此症,潰爛三年而死。 古人對於癌症幾乎是束手無策。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癌症,逐漸有了科學的認識,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癌症的第一代療法是放射性及化學療法

二戰時的美國軍醫發現,人一旦接觸了芥子氣,幾天後白細胞數量就會直線下降。兩位耶魯大學的科學家看到了這個報告,心想既然芥子氣能破壞健康白細胞的繁殖能力,那麼它會不會也能殺死癌變的白細胞呢?於是科學家們嘗試用含氮芥子氣來對付癌症病人,居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這就是化療的由來。

那麼,放療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是核爆炸。原來,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扔了原子彈後,醫護人員對倖存者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的骨髓造血功能最先受到破壞,放療就這樣誕生了,其背後的邏輯和化療是一樣的。

化療和放療可以被認為是癌症治療的第一階段,這兩種方法的誕生過程之所以如此驚悚,原因在於當時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癌症是如何發生的,不知道基因突變在癌細胞的進化過程中扮演了怎樣一種角色,於是只能藉助這兩種毒藥的力量。然而傳統的放,化療的治療方式,對人體的損害非常大,患者受盡痛苦,也就只能多活幾年。

癌症的第二代療法始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遺傳的秘密隨之大白於天下。科學家們很快就意識到,正常細胞之所以會變成癌細胞,原因就在於細胞內的基因發生了變化。

1970年,第一個致癌基因(Oncogene)被發現, 這個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會讓正常細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成為癌細胞。1984年,科學家們又發現了第一個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這個基因和致癌基因正相反,它的正常功能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所以一旦它被抑制,癌細胞便開始瘋長,癌症就出現了。找到了致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就相當於找到了癌細胞和健康細胞的不同之處, 可以對症下藥,開發出只針對癌細胞,同時又不會傷害健康細胞的所謂抗癌「靶向藥物」。

15年前,攜帶BCL-ABL突變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30%。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科學研究,2001年針對該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格列衛」橫空出世,讓該種病人五年存活率從30%一躍到了90%,最初嘗試格列衛的一批病人已經存活了超過二十年。其實他們並沒有被「治癒」,一旦停葯,很多人的白血病就會複發。但因為格列衛是口服藥,而且副作用不大,只要簡單地在家按時服藥,他們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樣正常生活,他們是帶著癌細胞的「健康人」。

癌症的第三代療法是免疫療法

相對以往的抗癌手段,免疫療法有著最本質的區別:它針對的是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症細胞。它的目的是激活免疫系統,讓它去殺死癌細胞。

近年來,科學家研製出了臨床有效的免疫藥物。 最近上市的兩個PD1抑製劑,施貴寶的Opdivo和默沙東的Keytruda。在黑色素瘤、肺癌、腎癌、頭頸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病人身上都展現了非常讓人振奮的效果。比如用在晚期轉移的黑色素癌病人身上時,它們讓60%以上的病人腫瘤減小乃至消失了超過3年! 而通常這些晚期轉移病人生存時間只能以周計算。第一批嘗試免疫療法的晚期黑色素瘤病人中,已經有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近15年,無法再檢測到癌細胞。

雖然無法檢測到癌細胞不代表沒有癌細胞。但不容爭辯的是,免疫療法讓很多病人成了帶著癌細胞的「健康人」。CTLA4抑製劑、PD1抑製劑僅僅是冰山一角。2016年,還會有幾十個重要的臨床試驗得出數據。新型「免疫雞尾酒療法」、更前沿的基因編輯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每一個臨床試驗的成功,都將給癌症治療帶來革命。

轉自:匯醫在線

推薦閱讀:

中醫辨證分型 論治慢性腎炎
慢性咽炎反覆發作原來是心情作怪 用此法子不藥而癒
逆反是慢性毒藥
這是慢性咽喉炎的癥狀嗎?吃了一年的葯都沒好,好煩難受啊!_大旗001
治療慢性咽炎藥茶潤喉利咽

TAG:癌症 | 絕症 | 慢性病 | 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