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聯律通則》
解讀《聯律通則》 |
發布人:俞象山 部門:圖書館 發布時間:2010-9-8 14:04:17 瀏覽: 661
|
引言 楹聯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獨立文體之一,具有群眾性、實用性、鑒賞性,久盛不衰。楹聯的基本特徵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 為弘揚國粹,我會(中國楹聯學會)集中聯界專家將千餘年來散見於各種典籍中有關聯律的論述,進行梳理、規範,形成了《聯律通則(試行)》。在一年多的實踐基礎上,又吸納了各方面的意見進行修改,制定了《聯律通則》(修訂稿)。現經中國楹聯學會第五屆第十七次常務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予以頒發。 一、楹聯作為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獨立文體,根植於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植於中華民族悠久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從各種文學形式來看,楹聯與包括駢賦、唐詩、宋詞、元曲、民間韻律性文學等在內的其它文學體裁、語言、文論術語之間,既有互相包容、滲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規律、定則。 這裡重點強調的是楹聯與不同的文學體裁及文學形式之間的區別。我們知道,駢賦、唐詩、宋詞、元曲、民間韻律性文學都包含、滲透有對仗的內容,如王勃的駢體文《藤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再如曹植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都包容滲透著對聯的內容。但我們仔細觀察,是否和我們所說的對聯要求相吻合呢?不盡然,對聯有自己的規律與定則,《聯律通則》就為我們規範了這一規律與定則,為我們創作與欣賞對聯,提供了明確的要求。 二、楹聯是傳統的格律文學,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聯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應稱其為楹聯。 這兒強調的是,不按對聯格律要求寫出來的,儘管上下寫字數相等,互相對仗的兩行字,也不能稱其為楹聯,那麼什麼是格律呢?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指對聯中有關平仄、詞性、語法修辭,以及書寫張貼等方面的格式與規律,其核心是對仗,對聯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句對等,詞性一致,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相對、語意相關。比以前的要求更明確化了,將於後一一進行詳細解析。 三、楹聯的基本特徵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每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從形式到內容均為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關係。 對聯的基本特徵:「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前面所舉的例子當中有「詞語對仗」,但「聲律協調」卻和聯律不盡一致。詞語對仗就是所說的:「天對地,雨對風,大路對長空……聲律協調就是指:「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後面有關內容里將詳細解讀。 四、楹聯文體的規定性、適應性,要求創作與賞評堅持創新而不離傳統體範,重律而尤見時代風範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對聯創作過程中即要有時代性,要敢於創新,又不能有悖於傳統體範。 以上四條是對《聯律通則》引言的解讀,從總體上概括介紹了對聯的基本內容,使我們對對聯能有個初步的整體感知。 下面就結合第一章基本規則來具體講解一下對聯的六要素,這是本次學習的重點內容。我們發現有不少聯友的創作楹聯時,在詞性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或問題,因此,下面結合出現的詞性同時進行講解。 第一章基本規則 第一條字句對等。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要求在同一聯中上下聯句數,字數必須相等。因對聯有單句、雙句、多句之分,上下聯不僅總的字數要求在同一聯中上下聯句數相等,每個句子字數也要相等。字數相對就是指上聯與下聯字數一樣多,字數不相等也就不能稱之為對聯了。 但有些特別的傳統聯不在此列,如: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 一言:墨==泉 二言:花好==月圓 三言:書錦繡==繪宏圖 四言:風梳碧柳;雪印紅梅。 五言:山因禪寺靜;風為草齋涼。 六言:此是山陰道上;如來西子湖邊。(紹興東湖聯) 七言: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八言: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題杜甫草堂聯) 九言:花雨能仁,祝嵩齡億載;曇枝普茂,鞏海甸三乘。(《萬壽聖典》) 以上例子意在說明字句對等。可見一幅對聯,上聯字句數與下聯字句數必須相等。 第二條詞性對品。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詞性對品的問題,還有不少詩友搞不清楚,提到詞性,我們首先要明確詞性的分類:即實詞和虛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的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虛詞:不表示實在意義而表示語法意義的詞,有: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所謂詞性對品,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從嚴格意義上說,是每個字的詞性),應當儘可能相同或相近。詞類相同是對聯「對偶藝術」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聯相應的字詞要用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具體來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我們來看下面一聯: 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 請大家逐字分析對應的詞性。 這聯里,「開/垂」和「游/在」都是動詞,神/心」和「卷/簾」都是名詞,「千/萬」都是數詞,「上/中」都是方位詞,屬名詞範疇。 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 月-風—名對名,斜-散—動對動,詩-墨—名對名,夢花—名對名,瘦-香—形對形。 更嚴格一點說,不但詞性要一致,而且詞語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當,也即要儘可能相類似或相對襯。這也涉及到對聯的寬工問題。上下聯兩個詞語共同所屬概念的範疇越小,對仗就越工,反之則越寬。如:「中國」對「雄雞」,其共同範疇是事物,那麼,「曉日」對「雄雞」就縮小為自然物,「駿馬」對「雄雞」,就縮小為動物,「老鴨」對「雄雞」,就縮小為家禽。如: 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後無霜葉落遲。 此聯為傳統的自然描景聯,它沒有任何政治意義。 最大特點就是對仗工整, 上下聯第一個字「春」、「秋」為時令類名詞,第二字「前」、「後」均為方位詞,第三字「有」、「無」為副詞,第四字「雨」、「霜」為均為天文名詞,第五字「花」、「葉」為植物,類名詞,第六字「開」、「落」均為動詞,最後一個字「早」、「遲」為形容詞。對聯詞類相近,詞性相當,結構相似,字數相等構成對聯的對稱美。 對聯中詞性的「正對」關係指對聯中上下聯所對應的詞,必須是同詞性。符合這種對應關係的,稱為「詞性對仗」。如: 竹因臨水情斯暢;蘭以當風氣亦和。 聯句上下第一字「竹」、「蘭」均為草木類名詞,第二字「因」、「以」均為介詞,第三字「臨」、「當」均為動詞,第四字「水」、「風」均為天文、地理類名詞,第五字「情」、「氣」均為人文類名詞,第六字「斯」、「亦」均為助詞,第七字「暢」、「和」均為形容詞。再如: 急水與天爭入海;亂雲隨日共沉山。(杭州越秀山鎮海樓聯) 聯中上下首字「急」、「亂」均為形容詞,第二字「水」、「雲」均為天文名詞,第三字「與」、「隨」均為動詞,第四字「天」、「日」為天文名詞,第五字「爭」、「共」均為副詞,第六字「入」、「沉」均為動詞,第七字「海」、「山」均為地理名詞。對仗也是極工的。名詞的義類相對在工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風雨」一詞, 首先要考慮到「風雨」是天文類名詞,仄聲,並列結構,在對句中必須用天文類名詞對仗,而且要以平聲的並列結構屬對。比如,可以選用「星辰」、「冰霜」、「雲霞」等相對。如用「日月」屬對,則為失對, 如用「晚霞」、「星光」則犯了詞性失調的錯誤。因「晚霞」、「星光」均為偏正結構名詞。如用「山河」屬對,則不為工對,只能算作寬對了。如用「魚龍」相對,則犯異類相對的弊病。 所以大家在創作對聯時,要充分考慮門類的問題。天文對天文或地理,在對仗中,句法、結構相同的語句相對仗是較普遍的。 一、實詞表示實在意義的詞: 1.名詞對名詞 :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有人物名詞:如學生、群眾、老人、婦女、同志、叔叔、漢族、作者等;有事物名詞:如筆、杉木、蝸牛、獵豹、棒球、戰鬥機、冥王星、思想、中學、物理、過程等;有時間名詞:如上午、過去、將來、午夜、三更、己丑、世紀等; 有方位名詞:如東南、上面、前方、內部、中間等。名詞對名詞:即在聯語中重用名詞的作用。 詩寫梅花月;茶熏穀雨香。 高天懸日月;深水映春秋。 長空攜麗日;大地落祥雲。 在以上聯語中,第一例中名詞佔去十分之八,以「寫」、「熏」二字為動詞。作者以簡約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副春天的畫面,其構思之精巧,立意之獨別,可見一斑。 第二例、第三例以「懸」「映」、「攜」「落」為動詞,以開闊的視野,一上一下,寫出了大自然所特有的時空景色。再如晚清黃遵憲寫過這樣一副言志聯: 葯是當歸,花宜旋覆;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作者借四種不同的花鳥草蟲成聯,意在抒發歸隱後的複雜心態。「當歸」即中藥當歸, 「旋覆」即中藥旋覆花,「無恙」為蟲名,「奈何」即杜鵑。聯語中的當歸、旋覆、無恙、奈何均為雙關詞,作者在這裡要寫的並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雙關寓意。以抒發不甘寂寞、與命運抗爭的一種心態。 2.動詞對動詞 : 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及發展變化的詞。有行為動詞: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聞、聽;有發展動詞:如生長、枯萎、發芽、結果;有心理動詞:如喜歡、恨、氣憤、覺得、思考、厭惡;有存現動詞:如消失、顯現、有、丟失、幻滅,有使令動詞:如使、讓、令、禁止、勒令;有能願動詞:如會、願意、可以、能夠、寧可;有趨向動詞:如來、去、上、下;有判斷動詞:如是、為、乃。對的時候儘可能按照不同的小類相對,動詞對動詞:即在聯語里重用動詞的作用。 水清石出魚可數;人去樓空鶴不歸。(杭州孤山放鶴亭聯) 在簡短的聯語中,動詞幾乎佔去了一半,出、數、去、空(亦作動詞用)、歸,但用詞極巧,不因重動而使聯語有雕琢之感,令人讀之生情、意境洞出,給人一種纏綿、空曠、滄桑變幻之感,餘味無窮。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寫彌勒佛的佳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聯語重用動詞「容」、「笑」兩字,把彌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繪得一覽無餘。 上聯寫外貌形態,下聯寫內心情態,「容」、「笑」兩字分別三出,用字精到,層層迭進,通俗諧趣,發人深省。 3.形容詞對形容詞: 形容詞,表示事物性質、狀貌特徵的詞。有表形狀的:如大、高、胖、癟、細、壯;有表性質的:如甜、好、香、漂亮、圓滑、機智、單調; 有表示狀態的:如快、濃、滿、多、迅速、悄悄。形容詞對 。形容詞 :即在聯語中注重對形容詞的作用。賴少其為無錫黿頭渚通芬堂所撰一聯: 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 作者在簡練的聯句中,競用了四個形容詞, 以「闊」飾「湖」,以「躍」飾「魚龍」, 以「陰」飾「山」,以「香」飾「草木」, 連貫自然,與景物相配,十分得體,無見雕琢。上海孫中山故居有一聯為孫中山所撰: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 此聯在氣度上重用了「醉」、「寒」兩字,一「醉」字便將此地風光之高絕寫得惟妙惟肖;下聯化用唐朝詩人貫休詩句「一劍霜寒十四州」,其將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決心。「寒」用在這裡,是隱喻革命鬥爭之嚴酷性。再如: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都是巧用形容詞的好對。 4.數量詞對數量詞: 數詞,表示事物數目的詞。有確數詞:如1、2、3、一、二、三、壹、貳、叄、二分之一等;有概數:如幾、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數: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詞,表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有名量詞:如尺、寸、里、公里、斤、兩、輛、角、元; 有動量詞:如把、次、趟、下、回、聲、腳、幢、座。 蘇州閑吟亭聯: 千朵紅蓮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風。 此聯以白描手法寫景,似不加半句渲染,然細心看去,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創造了意境。 千朵紅蓮襯托三尺湖水,一彎明月設置半亭微風, 豈不是一幅絕美的園林風景畫?這其中,千朵、三尺、一彎、半亭在聯內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北宋劉攽才思敏捷,博學出眾,曾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鑒》。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難他,出一上聯讓劉攽對,劉欣然應對,由此,王安石很賞識他,聯曰: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北斗映水,恰為十四顆星斗,孤雁披月帶影,依稀如作雙飛。聯語構思絕巧,立意奇美。聯中連用六個數詞,四個方位詞,不顯堆砌,反而以意境取勝。 再如: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十里遠,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這副數字聯巧在連續嵌入自然數,上聯順排,下聯逆推,難度較大。據說上聯為明嘉靖年一船夫於九江渡口向當年狀元羅洪先求對,羅竟啞口無言,故為傳世絕聯。下聯被今人李戎翔對出,下聯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種木料,據說1943年有人找這種木料,花了一年時光方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裝修,因需要此料,只兩天便從十里遠的農村找到了。李戎翔聞聽此事,撫今追昔,有感而發,欣然對出下聯。 5.代詞對代詞: 代詞,在漢語中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的詞,稱為代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你、我、他、咱們、自己等;疑問代詞:誰、哪、什麼、怎麼、多少、多麼;指示代詞:這、那、這裡、那麼、這樣。古漢語文言虛詞的其、何、孰等也為代詞範疇。請看民國年間楹聯大師劉師亮寫的一副嘲弄軍閥的對聯: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問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親愛結同胞,哀我七千萬眾,只能同得這回胞。 作者以口語詩入聯,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語中巧用了人稱代詞「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眾」、「命」, 疑問代詞「多少」,真可謂句句有力,字字見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為一家理髮店寫過一聯: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語意雙關,雖包含殺機,卻耐人尋味。 聯句以疑問式處理, 巧用疑問代詞「幾許」、 「如何」,如向世人證明手段,顯出作者英武、洒脫的英雄氣慨。又如金聖嘆所撰一聯: 真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聯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間的兩大道理, 天下讀書之人多矣,然真讀書人甚少,強調一個「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艱難。二者類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二、虛詞,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1.副詞對副詞: 副詞, 起修飾或限制動詞或形容詞作用、表程度或範圍的詞。 有程度副詞:如很、極、非常、太、過分等;有時間副詞:如已、剛、才、將、要等;有範圍副詞:如都、全、總、只、僅等;有情態副詞:如正好、果然、剛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語氣副詞:如準保、確實、不、沒有、豈、難道、尤其、甚至、絕對等; 有重複副詞:如又、再、還、仍等。 四面雲山都到眼;萬家憂樂最關心。(長沙天心閣聯) 聯句中第五字「都」、「最」為副詞, 縱觀全聯,兩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兩字,整個對聯便索然無味了。 未許田文輕策馬;願逢老子再騎牛。(函谷關猶龍閣聯) 未、輕、願、再都是動詞前的副詞,未表示否定,輕表示程度,願表示祈使,再表示範圍。 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成都杜甫草堂聯) 自對更是副詞,更表示程度,自表示範圍。這裡強調的是副詞對副詞。又如: 2.介詞對介詞: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片語前邊,合起來表示方向、對象等的詞。如:從、往、在、當、把、對、同、為、以、比、跟、被、由於、除了等。請看周恩來寫的一副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中讀書。 聯句首字「與」、從」為介詞,是介紹與什麼人共事、從何處讀書的道理。用語精練、直接、自然,給人以鮮明、清晰的感覺。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山東曲阜孔府門聯) 聯句字「與」、「同」、「咸」、「並」均為介詞。再看下聯: 與人當寬;自處當嚴。 「與」、「自」兩字用在聯首,當介紹「人」和「處」兩字以給動詞「寬」、「嚴」,組成結構,聯句簡約、洗鍊、明了,為介詞入聯的典型範例。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原和本,因和為都是介詞,前者表示狀態,後者表示原因。 3.連詞對連詞: 連詞,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與其、尚且等。 熟視無睹,諸君儘管貪污作弊:有口難訴,我輩何須民主自由。 此聯是諷刺國民黨貪污腐敗,扼殺民主自由的一副對聯。聯中使用了連詞「儘管」、「何須」 在聯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聯語的雙關語氣得以發揮,增強了對聯感染力。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誰解析一下此聯,並說出連詞及其作用。 此聯為王湘綺寫的諷刺袁世凱的,被近代人視為名聯。此聯不但採用了嵌字法、轉意法,而且還巧妙地運用了虛詞的作用, 使聯句情趣動人,感召力強。這裡「猶」和「而」是連詞,都是表示連續前後名詞的。 因為「是」作代詞用,內嵌了民國總統四字,直斥曹錕賄選的民國總統不是東西。 4.助詞對助詞: 助詞, 附著在別的詞後面、獨立性差、無實義的一種特殊的虛詞。 助詞系獨立性最差、意義最不實在的一種虛詞,多用在詞、片語、句子後邊起輔助作用。助詞包括結構助詞(的、地、得、所),時態助詞(了、著、過);語氣助詞(呢、嗎、吧、啊),另外,所、著、等、似也屬於助詞,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屬於助詞範疇。雖此類詞獨立性最差,但它在語言中卻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有的聯句因一字之差,則謬之千里,使用得好,可使聯句增色,情趣盎然。如蘇軾題廣東真武廟聯: 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云乎哉。 末三字以云乎哉對焉耳矣,是語氣助詞相對,使語言生動活潑。又如周亮工題仙霞嶺關帝廟聯: 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 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 「著」對「了」是時態助詞相對。聯中語言幽默尖刻,對迷信的混帳給以冷嘲熱諷,嬉笑怒罵,讀了頓覺舒暢。 5.擬聲詞對擬聲詞: 擬聲詞,模擬事物的聲音的詞,如嘩嘩、轟隆隆、淅淅瀝瀝、咚咚、噼里啪啦、嘩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嘰嘰喳喳、啪啪等。有人曾寫過這樣一幅對聯,以諷刺那種對母、對妻兩種面目的人,聯曰: 老母任磕頭,哎哎哎,噯噯噯;嬌妻只努嘴,哦哦哦,噢噢噢。 一串簡單的語氣詞,像一副漫畫,活畫出兩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聯一個「任」字,下聯一個「只」字,使其形成鮮明的反差。杭州岳飛祠有一幅嘲諷秦檜夫婦的對聯: 唉!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岳飛祠有兩個白鐵鑄成的秦檜夫婦像,跪在岳飛像前,有人撰以此聯,作者以秦檜夫婦互責互怒的口吻入聯,以醜化他們的骯髒靈魂,作者以語氣詞入聯,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橫生,令人至信。 6.嘆詞對嘆詞: 嘆詞,表示感嘆或者呼喚答應的詞。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嘆詞,對事物有慨嘆時用,獨立於句之外。古有噫、吁、嗟、唉、嗚呼等。有關詞性相對的問題,今天就講到這裡 ,其實,虛詞在對聯中是可很寬泛的 ,只要虛詞相對即可,不必太過拘泥。 第三條結構對應。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結構對應,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相同或相似, 就是說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樣的語法組成的,則對句組成語法必須相同。 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介詞結構對介詞結構,動補結構對動補結構等。聯句結構之優劣,決定對聯的成敗,所以,完整地組織聯句,有利於突出主題,使對聯富有藝術感染力,是撰寫對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半天開佛閣;平地見人家。(峨媚山聖積寺聯) 出句和對句都是由一個雙音節偏正結構和一個三音節動賓結構組成,其意義單位和節奏單位一致,使人讀之上口,不失為一副佳作。 詩寫梅花月;茶煮穀雨春。(杭州龍井園聯) 勤勞門第春來早;和睦人家燕去遲。(春聯) 「春來早」和「燕去遲」都是「主謂補」結構。 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里行。(貴州甲秀樓聯) 意義單位為一、五、一。 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里-行 ,「水」與「人」是名詞相對,「出」與「行」是動詞相對。「從碧玉環中」與「在青蓮瓣里」,則是兩個介賓結構相對,上下結構相似。 內容決定形式。對聯結構對應,形成整齊和諧的形式美,不過,由於內容的需要,有時也可靈活一些。如: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 此聯為二、二、三結構,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意義單位也是二、二、三形式, 但「宗斯佛」是動賓結構,「長此橋」卻是「長於此橋」的省略,是動補結構,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結構偶爾不相似也是允許的。此聯節奏單位和意義一致。一致是常例, 不一致是變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聯必須相等,這是對聯結構的前提。在字數相等的基礎上,出句和對句各意義單位的語法結構必須相似,方成佳構。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杭州雲棲寺聯)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其意義單位為「一三二一」。 「水」與「風」,「冷」與「香」分別為名詞、形容詞相對;「向石邊」與「從花里」是介賓結構相對;「流出」、「過來」都是動詞、趨向動詞,結構也相似。作品的組織和構造,作品的各個部分的聯繫和安排,這就是結構問題。結構特點是顯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內容決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題要求形成的結構是沒有的。另外,結構對於體裁有依從性,所以小說、戲劇、詩歌等作品,都有別於其它自身的體裁形成的特點。對聯的結構同樣如此。對聯的結構問題,極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簡單不過,無足措意,其實不然。 清代趙翼在論到絕句詩歌時,曾說「也須結構匠心裁」。對聯的結構問題,顯然比絕句要複雜得多。 青山不語花含笑;碧樹紅樓幸福家。 這幅聯結構對嗎?此聯句型結構不對仗,不能成聯。如進行改動,則成聯: 青山不語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再如: 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 句法結構:月斜主謂,風散主謂;詩夢瘦主謂,墨花香主謂。合起來是個大的主謂賓結構。 但此條規則一出,爭議頗多,李成森先生曾發表《結構對應不宜作為聯律——給中楹會領導的一封公開信》,以大量的古今名聯為例,推斷出「結構對應違背了古往今來的對應創作實踐,不宜作為格律詩和對聯的基本要求」,並作了詳盡的論述。認為寫楹聯的基本規則是詞性一致、節律對拍、平仄對立。 第四條節律對拍。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香。 其節奏為: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香。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其節奏為: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猶武陵郡,喜垂鬢黃髮,村中時見避秦人。 其節奏為: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猶-武陵郡——喜-垂鬢-黃髮——村中-時見-避秦人。 第五條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於結構。楹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內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係。 楹聯基本句式來自律詩和駢文,先了解律詩和駢文的句式結構是有益的(另文敘述)。 如:(【平仄符】○代表平聲 ●代表仄聲 ⊙代表可平可仄) 一言:墨==泉 ● ○ 二言:花 好==月 圓 ○ ● ●○ 三言:書錦繡==繪宏圖 ○●● ●○ ○ 四言: 風梳碧柳;雪印紅梅。 ○ ○ ● ●;● ● ○ ○。 五言: 山因禪寺靜;風為草齋涼。 ○ ○ ○ ● ●;● ● ● ○ ○。 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 ⊙ ○ ○ ● ●;⊙ ● ● ○ ○。 五言【又一體】 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 ● ● ○ ○ ●;○ ○ ● ● ○。 六言: 此是山陰道上;如來西子湖邊。(紹興東湖聯) ● ● ○ ○ ● ●;○ ○ ⊙ ● ○ ○。 七言: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 ● ○ ○○ ● ●;⊙ ○ ⊙ ● ● ○ ○。 八言: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題杜甫草堂聯) ● ● ○ ○,○ ○ ● ●; ○ ○ ● ●,● ● ○ ○。 九言: 花雨能仁,祝嵩齡億載;曇枝普茂,鞏海甸三乘。(《萬壽聖典》) ⊙ ● ○ ○, ⊙ ○ ○ ● ●; ○ ○ ● ●, ● ● ● ○ ○。 每邊二句者(句腳為○,●)如: 【四/七言】 大道無私,玄機妙語傳燈錄; ● ● ○ ○,○ ○ ● ● ○ ○ ●; 仙緣有份,勝地同登選佛場。 ○ ○ ● ●,●● ○ ○ ● ● ○。 長聯結構比較複雜,但可以將句腳安排簡化為四言模式。當然每句不一定是四言,還可以加領、襯字。可以靈活應用。但大體上是這樣一種模式。這樣的句腳安排,主要出於長聯同邊自對的需要。 第六條形對意聯。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楹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之一是:楹聯表面上無題,實際上有題。楹聯是張貼、懸掛、書寫、銘刻在實體上的,成為室內環境或名勝古迹的組成部分,因此題目不言而喻。《紅樓夢》第五回講,寶玉倦怠,欲睡中覺。當下秦可卿引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看見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後來大家來至秦氏卧房。剛至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寶玉此時便覺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這兩副對聯烘托出兩種室內環境,兩種個人風格。 對聯文意必須切題,也就是說要切人、切物、切時、切景。梁章鉅在評論對聯時,常常用把切題作為優劣標準之一。 第二章傳統對格 第七條 對於歷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屬對格式,例如,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轉品,句法中的當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傳統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體現對格詞語的詞性與結構的對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則從寬。 第八條 用字的聲調平仄遵循漢語音韻學的成規。判別聲調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詩韻》舊聲或現代漢語普通話的今聲「雙軌制」,但在同一聯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條 使用領字、襯字,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以及三個音節及其以上的數量詞,凡在句首、句中允許不拘平仄,且不與相連詞語一起計節奏。 第十條 避忌問題。 (1)忌合掌。 (2)忌不規則重字。 (3)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詞性對從寬範圍 第十一條 允許不同詞性相對的範圍大致包括: (1)形容詞和動詞(尤其不及物動詞); (2)在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片語中充當修飾成分的詞; (3)按句法結構充當狀語的詞; (4)同義連用字、反義連用字、方位與數目、數目與顏色、同義與反義、同義與聯綿、反義與聯綿、副詞與連詞介詞、連詞介詞與助詞、聯綿字互對等常見對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兩種序列(或系列)之間相對,如,自然數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屬相,以及即事為文合乎邏輯的臨時結構系列等。 第十二條 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對式的嚴格限制。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三條 本通則作為楹聯創作、評審、鑒賞在格律方面的依據。由中國楹聯學會解釋。 第十四條 本通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聯律通則(試行)》同時廢止。 (中國楹聯學會) 2009-3-7於平湖市圖書館 (這是在平湖市詩詞楹聯學會鵡湖詩社2009年3月7日詩會上的講座稿) |
推薦閱讀:
※《李白七絕10首解讀》
※解讀最牢固傳統的綁鉤方法
※一本解讀「最佳方案」的好書
※強迫解讀之----- 你不是要天上的星星,你要的是人世間的幸福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