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2010年最新名校模擬精匯(130題)(轉)?4

【91】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7分)

蟾宮曲·九日①  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②,歸雁橫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註:①九日:農曆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思鄉習俗。②對青山強整烏紗:意為自己勉強登高。烏紗泛指帽子。③歸雁橫秋:應為「橫秋歸雁」的倒裝句式。④金杯錯落:酒桌上觥籌交錯。

(1)你認為這首元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為什麼?(3分)

(2)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主題?請聯繫具體內容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答:「倦客思家」。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看,本文主題應為重陽佳節遊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表達主題的句子。

(2)答: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人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點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於思鄉主題的表達。②反襯(或對比)。「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實中人老白髮的凄涼,告戒遊子不再留念他鄉,而是「倦思」故鄉,很好地表達了主題。

【9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兩首詩均寫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3分)

(2)兩首詩均寫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試結合詩文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白詩寫了月下蟲聲、蕎花如雪的景色,寫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動有靜(1.5分)。朱詩寫了月下床席涼滿、梧桐影亂的景象,寫室內景,寫的是靜景(1.5分)。

(2)白詩寫的是恬淡適然的心境,一、二句動靜結合,給人一種寧靜感;三、四句,寫月下蕎花如雪,著色淡雅,全詩意境寧靜恬淡。朱詩寫的是凄涼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寫夜不成寐,三、四句寫梧桐冷月,並巧妙地說明明月在「缺」(人不團圓)處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點2分)。

【9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賞析 (7分)

聽 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寫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細聽。那麼頷聯主要運用什麼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請作簡要分析。(3分)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鍊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頷聯主要運用比喻(或「通感」)修辭,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後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

【9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後面的問題。 (7分)

(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  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依仗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有人說用得很好,請說說好在何處?(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怎樣的心境?(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好在既寫出了山的動態,又寫出了山色變化,更表現了雲山的渾然一體。 (3分)

(2)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相機而退,隱居山野的恬淡自適心情,以及靜穆自守,自由自在,輕舒飄逸的氣度。(4分)

【95】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

寒 食①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於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於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兩句在景與情的關係處理上有何獨到之處?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兩首詩所寫內容都與「寒食」相關,但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概述兩首詩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孟詩

  韋詩

  【參考答案】

(1)孟詩的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抒發了詩人在他鄉過寒食節的極度悲傷的感情。(2分)這兩句詩一寫繁華,一寫悲苦,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1分)

(2)孟詩表達了詩人佳節思親的傷感和同情民間疾苦的情懷。(2分)韋詩抒發了詩人離家在外的孤獨之感和思念故鄉、親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96】閱讀下面兩首描寫牧童的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牧 童 詩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牧 童 答鍾弱[注]翁   呂 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注] 鍾弱為平涼太守,熱衷於功名。

(1)這兩首詩中都描寫了牧童的笛聲,請簡要分析其對刻畫牧童形象的作用。(4分)

(2)這兩首詩表達主旨的手法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借笛聲來刻畫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詩寫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聲,隔著田隴都能聽見,與那些在官場爭奪名利的人比起來,牧童的生活是多麼自由自在。後一首詩寫牧童「歸來飽飯黃昏後」,面對晚風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閑地吹起笛子,表現了牧童閑適的心情。

(2)前一首詩直接將牧童生活與「長安名利客」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官場仕途的厭惡和對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後一首詩通過描寫牧童悠閑恬靜的生活圖景,間接地表達了對鍾弱熱衷於功名的勸告。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和內容的能力。前一首詩的主旨已在後兩句中點明,詩人是運用對比的手法,將牧童的生活與「長安名利客」的官場生活進行比較,讚美前者,否定後者。讀後一首詩要注意詩後的「注」,後一首詩也暗含對比,主旨表達得含蓄一些。

【97】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4分)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給人一怎樣的哲理啟示?(4分)

  【參考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2分);又是主觀意願的體現,體現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願(2分)。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手法,(1分)用桃李的爭奇鬥豔,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1分)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於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1分),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託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在積累,在適當的時候展露才華。)

【9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訴衷情(陸遊)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比較本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與陸遊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其中的「空」字所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試分析。(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技巧?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結合詞的內容進行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發了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情。本詞中「空」字點染出這種近乎絕望的失望與痛苦,感情愈發的悲憤,沉鬱。陸遊認為自詡為塞上長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無力,「空」「已」二字相映,寫出了無限沉痛,極大悲憤。(回答出相同,且說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體分析兩句詩句2分)

(2)詞人直抒胸臆,把過去的壯志凌雲、英姿勃發、渴望建功立業與現實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慨不滿作對比。塑造了自己鬢髮已白、雄心不減、因時時牽掛邊關而痛苦呻吟的愛國詞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99】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註:此詩寫於大曆初居夔州時。

(1) 這首詩描寫的孤雁是什麼樣的形象?全詩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試以頷聯和尾聯為例,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及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的是離群獨飛、思念同伴的孤獨凄苦、熱烈執著的大雁形象。(2分。關鍵詞「孤單困苦」「執著念群」,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詩歌通過孤雁表達了詩人對戰亂中顛沛流離的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以及不墜青雲之志的高遠追求和執著精神。(2分。答對第一點得1分,答對第二點或第三點得1分。)

(2)頷聯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用「一片影」與「萬重雲」對比,在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是那麼渺小單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單影隻以及執著勇敢。(2分。手法答對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尾聯用襯托(或陪襯)手法,寫野鴉「鳴噪自紛紛」,用野鴉的平庸鳴噪襯託孤雁念群的痛苦、飛奔的勞累,表達出詩人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2分。手法答對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

【10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一鷺圖 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1、詩中「雪衣公子」是什麼?根據詩歌的意境說說「清意」指什麼? (4分)

2、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描繪的是怎樣一個形象?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展現這一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3、這首詩歌托物言志,說說作者借這個形象抒發了什麼情感。(3分)

  【參考答案】

1、白鷺  清高、高潔的志向

2、描繪了白鷺潔白美好、心存高潔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烘托(襯托):首句,以「芳草」、「垂楊」、「碧流」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合,以優美的背景烘托(或從正面襯托)白鷺美好的形象。擬人:次句, 「雪衣公子」 以擬人手法描寫了一個潔白美好的白鷺形象。直抒胸臆:後兩句尤其是末名的「獨」、「嘆」兩字直抒心存高潔而無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3、抒發雖有高潔的志向卻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10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3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遊在南鄭(今陝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极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遊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後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麼作用?(5分)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3分)

3、詞的最後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這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2分)所做的鋪墊(1分)。或:景語皆情語,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2分)作鋪墊(1分)。

2.答案:襯托(1分),好處是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2分)。(答對比酌情給分)

3.答案: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和悲嘆(2分);半生漂泊,羈旅異地的悲愁(1分)。

【10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登快哉亭  陳師道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雲亦自閑。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1)第二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2)前人評價「『度鳥』、『奔雲』之句,有無窮之味」,請談談你對這兩句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隱」「依」。(1分,只答出一個不給分)「隱」「依」二粽子在這裡運用的是擬人(或「比擬」)的修辭手法,(1分)生物形象地描繪出落日剛剛隱沒於地平線下,暮靄便依傍著山巒升起景象,富有情趣。(2分)

(2)「度鳥」兩句空中景物;山間時有飛鳥掠過,匆匆地不知投向何處;奔騰的雲霧舒捲自如,姿態悠閑。(2分)同時融情於景;那橫空而過的飛鳥,豈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徵?(或答「飛鳥茫然地知飛象徵著人生沒有目標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雲,因無心

【10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釋: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請你簡要描述詩人「望」到的景象。

(2)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議論,靜觀默察,態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的一種什麼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遊絲隨風飄揚。三四句作者寫上陽宮一片寂寥,宮殿重門緊閉,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牆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詩歌蘊藏著作者弔古傷今的沉鬱的感情。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104】閱讀下面這首詩, 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⑴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⑵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抒發情感的?(4分)

  【參考答案】

(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對比。(1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10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閨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①朝來鵲喜聲。

  註:①不忿:不滿,惱怒。

(1)詩歌一、二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最後一句「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際(2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2分)

(2)(4分)深閨思婦早晨聽到喜鵲的歡叫,滿懷希望,以為丈夫回來了,可開門一看,不見歸人,便把不滿撒向喜鵲;(2分)把思婦由希望落空而惱怒的行為以及由驚喜而失落轉而更加憂傷的心理變化表現得耐人尋味。(2分)

【10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1、詩題為「早行」,詩人是如何表現「早」的?請作具體說明。(3分)

2、詩人寫「啼鳥兩三聲」,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2分)

3、詞的下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作者描寫了早霞已散、曉月猶明、殘星未落、寒霜猶重等來表現「早」。(答出其中三點可得滿分)(3分)

2、清幽靜謐(清靜),以動襯靜。(2分)

3、詩人的心境是輕鬆愉悅的。有直接表現:儘管霜重天冷,但詩人心情輕鬆,便覺馬行輕快。間接表現:以景寫情,心情愉悅,便覺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3分)

【10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10分)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②。茂陵③不見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蘇武持節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⑴這是一首弔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前所寫。詩人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6分)

⑵通過寫所見所想,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⑴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 (2分)想到的是:

  一是首聯想到蘇武「魂銷漢使前」的故事,想像當年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將其羈留匈擔十九年的各種難以言狀的情感,盡寫入「魂銷」二字;(1分)

  二是頷聯追思蘇武當年望雁思歸、荒塞牧歸兩幅畫面,概寫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 (1分)

  三是頸聯想到蘇武歸來,宮殿樓台依舊,而自身已衰老; (1分)

  四是尾聯想到蘇武歸來後哭悼武帝。 (1分)

⑵本詩「見」是發端,而後全是想像,追思歷史,抒發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4分)

【108】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金陵絕望  高蟾 金陵圖 韋莊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數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麼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作者懷古傷今,借景抒情,為唐朝的衰敗而感傷。(3分)

(2)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1分)高詩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是世上畫家畫不出來的。(2分)韋詩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雲」等意象,足以表現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2分)

【109】閱讀下面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②,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③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1)請描述上闋呈現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出什麼樣的氣氛?(3分)

(2)本詩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參考答案】

(1)黃葉飄落香階上發出的細碎的聲響,主人公獨坐樓閣,抬頭望月,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這個場景呈現出孤寒寂寞的氣氛.(1分)

(2)①誇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誇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描寫(細節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的愁態。③融情於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1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同答問題 (7分)

春 日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後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1)頸聯中「逆」、「私」二字極為精妙,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3分)

(2)「幽情「在詩中指什麼情感?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1分)頸聯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手法和內容各1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傷春之情。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堆積,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 一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通鬱結心頭。(2分)

【11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從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詩歌前面兩句寫了幽靜清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遊子形象,詩人的心境是孤寂凄涼的。(每點1分,共3分)

(2)後兩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4分)

【112】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1)分析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3分)

(2)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 (3分)

  【參考答案】

(1)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緻生動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為作者是以"百般紅紫""斗芳菲"反襯"楊花榆莢"的百首無成;不同意,因為作者在詩中是在嘲笑楊榆莢沒有紅的花,不能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詩是在歌頌楊花榆莢儘管無才思還是敢於與紅紫爭鳴爭放,為晚春增色。

【11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觀雨 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復明。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舉南侵,陳與義避寇逃難,輾轉流徒,詩即寫於其時。

(1)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說「陰晴」二字是全詩的中心所在,「陰晴」在詩中含義是什麼?請結合頷聯和頸聯,談談詩歌是怎樣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4分)

(2) 尾聯運用了什麼手法?請就上句進行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陰晴」 既是天氣的變化,也暗喻當時抗金時局的動態。(1分)頷聯及頸聯先寫陰雲密布,雷聲震天,渲染雨前聲勢,再寫雨壓竹枝,直接描寫雨勢之大,(1分)後寫雨中竹枝偃仰之態,山角風雲開合,晦明變化之態,由陰轉晴,(1分)暗喻抗金局勢有所緩和,初見曙光(1分)。

(2)尾聯用典(1分),上句化用了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1分),表達作者心繫天下,不顧個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勝利的願望(1分)。

【114】閱讀下面一首清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參加抗清鬥爭,後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復。

⑴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突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3分)

⑵本詩的頷聯和尾聯表現出怎樣的語言風格?請任選一聯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思想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1) 主要抒發了作者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2分)融情於景(或:比喻、對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2分) 頷聯: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2分)

  尾聯:「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寒食節的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2分)

  【詩歌賞析】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標誌著凋零的嚴冬過去,煦暖的春天來臨。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是祭奠和懷念親人、朋友、同志的一個日子。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作為遺民詩人的屈大均,在這天觸景生情,將時節與自己的奮鬥聯繫起來,抒發了反清無望的幽憤和悲愴。

  首聯寫環境氛圍,暗示鬥爭的情況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飄飛的輕雲到了傍晚就陰沉沉的了,在憂愁中的人全然不覺時間已進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寫實際的天氣,又是寫內心的感觸:清廷的力量漸漸滲透,已把天下遮掩。環境描寫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後一句,點出一個「愁」字,流露出鬱悶和時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頷聯用對比手法寫眼前的現實。「有淚」,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這樣的寫法,情感愛憎分明,而表達委婉含蓄。

  頸聯感情強烈,飽含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將恢復理想成為空想的感傷、志士仁人白白消殞的沉痛表達得淋漓盡致。

  尾聯流露出失望之情。「龍蛇」這裡比喻志士。「龍蛇四海歸無所」,指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年年這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感,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全詩處處寫亡國之恨和難以回天之感,這是特定時節和特定環境觸發的情思;而字裡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鬥志,令人震撼。

【1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淮村兵後 戴復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帶中的一個村莊。戴復古:江湖詩派著名詩人。

(1)詩中「無主」、「茫茫」兩個詞有什麼作用?(2分)

(2)全詩以寫景為主。詩人如何藉助景物的描寫突出詩的主旨?(5分)

  【參考答案】

(1)詩人在盛開的桃花前加上「無主」二字修飾,給樂景平添了凄涼(1分);在繁茂的春草後綴以「茫茫」加以修飾,也暗示了荒涼之意(1分)。(2分)

(2)詩人借對寂寞而開無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鴉的描寫,把蓬勃的春景寫得如此不堪,不寫荒涼而荒涼自現;後兩句以「幾處」破敗的住家為點,又以「一一人家」為面,點面結合,寫出戰亂後江淮農村的荒涼破敗的景象(3分),寄託了詩人對遭受兵亂之苦百姓的同情,對侵敵(戰亂)的仇恨。(意思對即可。采分點在能寫出具體的景物和分析(3分),答出主旨對老百姓的同情和對敵人(戰亂)的仇恨(2分))


推薦閱讀:

揭開佛教歷史的大騙局(2010年最新版) 【繁體版】
冬天魚難釣,這招釣鯽魚的絕招,我用了10年
解讀《三中全會決定》全文,探究未來10年發展脈絡(下)
赴美生子人數10年翻百倍 10萬換個價值980萬寶寶
鄭博士:2010年屬兔者全年運勢大起底

TAG:詩歌 | 模擬 | 名校 | 10年 | 鑒賞 | 最新 | 2010年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