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倫老師 五運六氣解開「非典」之迷+從五運六氣分析H7N9禽流感的中醫藥防治+五運六氣學說與中醫治未病之初探
06-18
2013-07-16 23:00:29|分類:五運六氣五行陰陽 |舉報 |字型大小樊正倫老師 五運六氣解開「非典」之迷解不開的「非典」之迷我們只要認真回顧一下,就會看到從「非典」發生直到今天,仍然還有一連串解不開的迷:為什麼「非典」三月來,五月走?來時不知是哪裡來的病毒,走時又沒聽說誰殺死了病毒。為什麼「非典」的傳變傷及的是肺,而不是心、肝、脾、腎等臟器?為什麼「非典」的傳染,從廣州到北京?上海同樣是大城市,同樣有廣州人前往,為什麼卻安然無恙?為什麼往常傳染病發生時,接觸人最多最雜最易染病的計程車司機,在這次「非典」中卻無一例感染?為什麼「非典」多光顧青壯年,而通常認為免疫力較低的老年人和兒童反而染病者甚少?為什麼防護嚴密、消毒嚴格,多有預防素質的醫務人員染病的比例反倒大大高於沒有防護的普通人?為什麼第二年(2004年)從實驗室裡帶出地道「非典」病毒的人,往返於北京外地兩個來回,沿途接觸不下數百人,卻只傳染了一個家人,再沒有形成大範圍的傳播?解開「非典」之迷這一連串的問題,用現代醫學的病毒病菌學說恐怕全都回答不了,以至於西方醫學的權威專家至今沒有一個人敢於問津,都在那裡視而不見,裝聾作啞。真正敢於正視這些問題的恰恰是被冠以「偽科學」的中醫。依據中醫清晰、完整、系統、嚴密的理論,我們輕而易舉地給出了答案:發生「非典」的2003年是癸未年,當年的年運是水運不及,則火必旺,司天之氣是太陰濕土,在泉之氣是太陽寒水,三月至五月(二之氣)的主客氣都是少陰君火,正是濕氣為主兼有寒熱二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濕、寒、熱三氣並存,正為疫病的發生提供了最根本的條件。儘管作為傳染源的病毒各式各樣,儘管它不斷發生人們難以料想的變異,但只要具備條件,就必然形成疫病。《黃帝內經》說在這種氣運下是「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非典」既然以濕、寒、熱三氣並存為條件,當五月下旬進入三之氣,主氣變為少陽相火,火旺攜風,風能克濕,當濕的條件不存在了,疫情就會結束。我們在當年四月據此作出「非典」將在五月下旬結束的判斷(當時即上網公布並致信政府)。而正是在5月20日全國「非典」發病報為零,準確得連我們都難以相信。作為現代醫學至今沒有殺滅病毒的藥物,發生病毒性流感後的傳變並不少見,都屬非典型性的,常見非典型性腎炎、心肌炎等。中醫認為這次「非典」發病的年運火旺,在二之氣時,主客氣少陰君火疊加,火旺克金,肺屬金,發病傳變必主在肺。「非典」之春,北京氣候一反常態,無風而多小雨,溫暖濕潤;而上海也不同於往年,是少雨而多風。那年春天上海的風比住年都大。有風而少濕,上海就不具備「非典」發病的條件。正因為北京當時氣候宜人,計程車幾乎都是開窗行車,車行有風,恰恰是風除去了司機體內的濕熱,從易感者變成了非易感者。老人和兒童雖然免疫力不如青壯年,但他們不熬夜,不喝大酒,不過分操勞,體內很少有濕熱,所以他們不是易感者。而我們的醫護人員都把自己嚴嚴實實包起來,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再加上濫用消毒水擦地刷牆,把環境搞得濕氣很重,自己製造了濕熱易感的條件。平心堂的醫護人員同樣奮戰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線,但由於堅持以中醫理念預防,清熱祛濕的中藥加上有「天然白虎湯」之稱的西瓜,即使連夜加班,也沒有一人上火,故而平安無事,一例疑似也沒出現。至於第二年從實驗室里跑出來的「非典」病毒攜帶者,儘管帶的病毒是真的,卻由於自然大環境已經完全改變,人們體內的小環境也隨之平和,再兇惡的病毒,沒有了生存、繁殖使人致病的條件,也就無處施其淫威了。直到今天,我們沒有聽到「非典」病毒被消滅的喜訊,但是「非典」卻離我們遠去,談虎色變的恐慌已經消於無形。難道我們周圍真的就一個「非典」病毒都沒有了嗎?恐怕只有傻瓜才會如此天真。那為什麼我們不再「非典」了?這就是我們不用再找答案的答案。中醫防治「非典」的真象「非典」來時,大家紛紛喝中醫預防。真正有效的,是那些清熱祛濕的清輕之劑。當時指導廣東省中醫院防治「非典」的鄧鐵濤老(著名中醫,現年93歲,近日獲「國醫大師」稱號)專門打電話來,叮囑我們,防治此病,重在祛濕。事實證明,只要人體內環境改變,沒有了濕、寒、熱三氣並存的條件,人就不會染病,就可以和病毒「和平共處」。廣東省中醫院接治「非典」患者五十多人,正是應用了這一理念,全部治癒,無一例死亡,無一例有後遺症。平心堂當時也是依此理論,熬配中藥兩萬多人份,凡服用此湯藥者,包括已被宣布隔離的北方交大、電影學院等,均未出現一例疑似。因緣相合則為果,在「非典」流行之際,「非典」病毒是「因」,致病患病為「果」,由大自然而影響的人體內的濕、寒、熱則是「緣」。中醫防治疫病,正是從「緣」入手,即從條件入手,切斷了由「因」到「果」的通道。不管病毒是什麼類型,也不管病毒如何變異,中醫不是用殺滅病毒的「對抗」方法,而是以調整體內平衡的「調和」之法,達到了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這就是中醫常引用《黃帝內經》說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我們在夏天經常用來治療腹瀉的藿香正氣水,在實驗中卻是大腸桿菌的良好培養基,說明此葯沒有殺菌的功效,它的作用正是從「緣」入手,從條件入手,改變了人體內濕熱的環境,抑制了大腸桿菌的生長。不僅是「非典」我們用了這麼多的筆墨回顧「非典」,目的只在於證實五運六氣的科學性。《黃帝內經》說:「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中醫順應此規律,使防治有效,反過來也證實了這一規律。有道是事實勝於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說,還應加上「時間」,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可能這個命題,更接近於真理。能證實五運六氣的科學性的不僅是「非典」,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比如在此之前,1956年(丙申年)全國爆發乙型腦炎,老中醫蒲輔周根據當年年運屬火運太過,是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的歲氣特點,擬出重用性味辛寒的石膏,以解肌清熱為主的處方,在全國推廣使用,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後遺症減少。1958年(戊戌年)全國再度發生乙腦流行,大家再度使用蒲老當年的處方卻收效甚微,請教蒲老,他指出1956年年運以火為主,1958年卻是年運屬土以濕為主,是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屬寒濕歲氣,必須重用性味苦燥的蒼朮,重在散寒燥濕,蒲老據此調整處方後,再次取得了神奇的療效,顯示了中醫的威力。再比如今年的「甲流」,今年是己丑年,屬土氣平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以濕寒為主,豬為寒畜,所以寄主為豬。發病時正值春天二之氣,少陰君火當令,在寒濕之上又加上風火,由此我們判斷「甲流」爆發的條件是寒濕風熱四氣,以寒為主。西方的研究結果也證實,「甲流」病毒含有豬流感(寒,豬為水畜)、人流感(濕,人屬土性)、禽流感(熱,禽為火性)的成分,其廣泛流行正是風的表現。寒濕風熱四氣使「甲流」在各個季節都能流行,因以寒為主,故只是在春季和秋冬之季天氣較冷時發病較多,但因為四氣自身互相佐制,使得這一流感不象「非典」那麼兇險,致死率不那麼高,很接近於普通的流感,也很容易轉化為普通的流感。我們推薦服用「防風通聖丸」,此葯兼有驅風、散寒、解熱、祛濕的功效,其有效性已經在今年的防治實踐中得到了證明。我們預測H1N1型甲流應該在2010年1月下旬消失,因為從大寒起進入下一個年運,屬金運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不再是以寒濕為主的歲氣。再度驗證五運六氣從「非典」開始,我們以《黃帝內經》所述的五運六氣年年推算,月月對照。越對照,越感到五運六氣不僅可信,而且有理;不僅有理,而且可用,可大用。大家記憶猶新的2007年冬,從11月下旬小雪到2008年1月中旬大寒之前(即丁亥年的終之氣),《黃帝內經》是這樣說的「終之氣……陽乃大化,蟄蟲出見(通「現」),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實際情況正是如此,除了流感病人見多,人們愜意於暖冬的舒適,陶醉於股市的飆升,卻忽視了《黃帝內經》的提醒。老天爺一點也不講情面,從春節前的大寒起,氣溫驟降,南方大雪加凍雨,成為數十年(應該是30年或60年一見)罕見的大災。這時我們才想起翻開《黃帝內經》,對戊子年的初之氣(即2008年1月20日大寒至3月20日春分前)是這樣描述的:「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又言中了。2003年SARS與五運六氣的關係□ 顧植山 安徽中醫學院 孟慶雲 中國中醫科學院 柯資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SARS發生和消退時間與運氣理論的對照1.《素問遺篇·刺法論》說:「假令庚辰剛柔失守,……三年變大疫」;《素問遺篇·本病論》中更具體指出:「假令庚辰陽年太過,……雖交得庚辰年也,陽明猶尚治天,……火勝熱化,水復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後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 這二段話的意思是:假若庚辰年的年運「剛柔失守」,三年以後將出現大的瘟疫。庚辰年剛柔失守的表現為天氣乾燥,氣溫偏高,並出現寒水來複的變化,此後三年化生的大疫名「金疫」。快到壬午年,慢到癸未年,「金疫」就來了。2000年正好是經文提到的庚辰年,該年出現全國大面積乾旱,年平均氣溫偏高,而11月份又出現月平均氣溫20年最低的現象,符合「庚辰剛柔失守」的運氣特點。按「三年變大疫」之說,正好應該在2003年發生大疫情。經文說:「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廣東最早發現SARS在2002壬午年,北方大規模流行在2003癸未年,而且經文明言發生的是「金疫」——肺性疫病,預見的準確性已超出一般想像。2.《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逢到「太陰司天之政」,「二之氣……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2003年是癸未年太陰司天,二之氣是3月21日到5月21日,北方SARS大規模流行的高峰時段與運氣學說的論述基本一致。清代治疫名家余霖的《疫疹一得》觀察到:癸未年的疫病流行「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農曆)立夏終止」。2003年立夏在5月6日,該日報告SARS病例數出現明顯回落;二之氣結束在5月21日,SARS得到基本控制。北方SARS暴發的高峰周期與運氣學說的論述基本一致。雖然2002年11月廣東就已出現SARS,但2003年初發展勢頭平緩,至二之氣中段出現較大反覆,立夏後與北方SARS同步消退,提示了時間因素的作用。SARS證候特點與五運六氣關係的分析研究SARS病人的證候寒熱錯雜,燥濕相間,傳變不按一般溫病的衛氣營血或三焦規律。從運氣的角度分析,庚辰年剛柔失守產生的「燥」和「熱」是伏氣,癸未年二之氣的「寒雨數至」造成的「寒」和「濕」則是時氣,由疫毒時氣引動伏氣,燥、熱郁於內,寒、濕淫於外,導致了SARS內燥外濕、內熱外寒的病機證候特徵。我們採集了北京廣安門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採用中醫藥治療的兩組SARS病例(分別為42例和72例),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年7月編《中醫藥防治SARS學術交流專輯》中記錄有SARS患者早期癥狀的全部病例進行了證候特點與運氣相關性分析的研究。統計結果在早期癥狀中燥金類所佔比例最大,為49.6%,其次為熱火類37.0%,其它依次為濕土類9.6%,寒水類3.7%,風木類0%。這一結果與運氣理論吻合。極度乏力是SARS的重要癥狀特點。一般將乏力歸之熱傷氣津,但SARS病人多為青壯年者,初見發熱,又無大汗,若雲熱傷氣津而見極度乏力,於理欠通。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歸納病機十九條謂「諸氣膹郁病痿,皆屬肺金」,又云:「筋緩者,燥之甚也」,指出了外感急性乏力與肺燥的關係。喻嘉言《醫門法律》謂:「肺氣膹郁,痿喘嘔咳,皆傷燥之劇病」;「惟肺燥甚,則肺葉痿而不用,肺氣逆而喘鳴」;「諸氣膹郁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非屬於肺之濕也。」SARS早期即出現極度乏力,恰是伏燥傷肺的重要指證。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云:「虛燥從伏邪傷陰,陰虛生火,火就燥而成,病勢較實火症似緩實重,用藥必貴於補。如發於太陰肺者,……神多睏倦,……咽干喉燥,氣喘咳逆,或乾咳無痰,即有稀痰,亦粘著喉間,咯吐不爽,或痰中間有紅絲紅點,……翻身則咳不休。」所述與SARS亦頗相類。2004年安徽宋姓病人發病後僅輕度咳嗽,但體位改變即咳劇,表現為明顯的「翻身則咳不休」。2003年運氣主要因素中無風,該年北方很少沙塵暴,發生的疫病證候亦無風。天人相應,高度一致。讓中醫五運六氣學說重放光芒顧植山(安徽中醫學院 合肥 230038)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年3月第30卷第2期作者介紹:顧植山,安徽中醫學院教授,著名中醫藥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常務委員,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中醫文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摘要:SARS的發生,使運氣學說「三年化疫」的理論得到了完全應驗;運氣學說對SARS的臨床辨證論治也具有很大指導意義。「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預測疫病流行的研究」課題所作近二年疫情預測,與實際情況也基本相符。實踐證明,運用五運六氣理論時,採用多因子綜合和從動態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較為準確的預測結果。關鍵詞:五運六氣;運氣學說;中醫基本理論;陰陽五行;六經辨證;藏象經絡學說中醫陰陽五行的概念起源於對大自然氣息變化的描述,其基礎就是五運六氣。中醫「六經辨證」,其實就是「六氣辨證」。從五運六氣看六經,以往六經理論中的一些難題,大多可以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中醫藏象模式的玄機,全在五運六氣中。十二經絡模式也源於運氣學說,從五運六氣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從三陰三陽六經到配應洛書方位的八經到「足臂十一脈」最後完成十二經絡系統的過程。本文認為,運氣學說不只是在七篇大論,也不僅僅是疾病預測的問題,《黃帝內經》的理論基本建立在五運六氣基礎之上。需要用五運六氣來重新認識中醫基礎理論的構架原理。五運六氣研究是中醫藥學術整理和發展的需要,目前對運氣學說不存不廢的局面已嚴重影響了對中醫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現代中醫理論與傳統中醫理論間的嚴重隔閡。只要我們用科學的、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運氣學說,相信可以使中醫五運六氣理論重放光芒,為現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預測作出應有貢獻。運氣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運六氣思想滲透到中醫學理論的各個方面,曾長期指導中醫防治疾病。古有「不懂五運六氣,撿遍方書何濟」之訓,但也有醫家對運氣學說提出質疑,特別是對運氣學說據60年干支預測疾病的內容有過長期論爭。近代在西方科學思想的影響下,基本上把五運六氣排除在中醫學基礎理論之外。2002 - 2003年發生的SARS ,引起了中醫界對五運六氣學說的重新關注,學術期刊上討論五運六氣的文章驟然大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因勢利導,連續召開了幾次關於五運六氣的專家座談會聽取意見,並及時啟動了「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預測疫病流行的研究」特別專項課題。五運六氣理論的存廢,關係到對整個中醫理論的闡述和評價,已不容迴避。歷史要求我們對運氣學說作出一次總結性的認識和評價意見。1 五運六氣與疫病預測1.1 運氣學說對SARS疫情的預見性1.1.1 《素問·遺篇》中指出:若庚辰年的運氣「剛柔失守」,「其後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2000年為庚辰年,上半年大面積抗旱,氣溫偏高,下半年出現「水復寒刑」,正好符合《素問·遺篇》描述的「剛柔失守」的特徵。廣東最早發現SARS在壬午年,北方大規模蔓延在癸未年,SARS按中醫命名恰恰就是「金疫」。「三年化疫」的理論得到了完全應驗。[1]1.1.2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逢到「太陰司天之政」,「二之氣……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2003年是癸未年太陰司天,二之氣是3月 21日到5月 21日,北方SARS大規模流行的高峰時段與運氣學說的論述基本一致。1.1.3 對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春SARS疫情的預見。SARS發生以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的專家認為:」SARS病毒可能在10℃~20℃時最活躍」,預測2003年「下半年非典還將捲土重來」;8月份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SARS疫情隨時可能再次暴發流行。但按運氣學說則不支持疫病在下半年再次暴發流行的觀點。筆者在2003年8月中旬完成的《疫病鉤沉 ———從運氣學說論疫病的發生規律》一書中明確指出:下半年「像上半年那樣的大規模流行不會再出現」,與春天氣溫相近的五之氣(9~11月)時段「完全不具備運氣致疫條件」;至2004年初,「稍符合SARS滋生條件」,但「再次暴發SARS疫病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亦微乎其微」,判斷較大的可能是「散在發生」。[2]實際情況與運氣學說的預測相符。1.1.4 2004年4月北京、安徽兩地出現SARS疫情,我們按運氣學說進行分析後在預測報告中明確指出:目前發生的SARS「只是散在發生而已,不必擔心會有大流行。」1.2 運用五運六氣理論對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疫情的預測1.2.1 我們在2004年5月中旬所作對2004年下半年疫情的分析預測,認為2004年下半年「不具備發生大疫的運氣條件,即使有人為輸入性因素髮生疫情,也不會引起大的蔓延。稍有可能發生的是11月份左右規模不大的流感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預測報告認為該年三之氣以濕熱為主,若燥熱則不正常;四之氣的運氣特點「最不容易發生疫病」,排除了夏秋之交常易發生的胃腸道傳染病。1.2.2 2004年底所作「對2005年疫情的五運六氣分析報告」認為:2005年是疫情多發年,會有疫情出現;疫情規模一般,可無大礙;疫情規模雖不大,但「其病暴而死」,可能死亡率較高。三之氣後需適當注意瘧疾一類傳染病;若氣候「濕而熱蒸」,需注意腸道傳染病。報告中原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提出疫情發生的時間主要在二之氣,年初和年末亦需警惕。年初的疫情已有流腦應驗,二之氣氣溫本應偏高並易發疫情,但實際氣溫偏低,發生的疫情也較小。我們根據這一情況於5月上半月作出了「對05年下半年疫病預測的補充意見」,認為二之氣的氣候會導致三之氣「炎暑盛行,風燥橫運」,「涼風間發」,「燥極而澤」,氣候變化劇烈(短時局部災害為主,總體上無大的旱澇災害) ,「民病寒熱」,疫情的時段將延長。四之氣若「濕而熱蒸」,就易發生消化系統傳染病。衛生部發布的7月份疫情報告:霍亂67例,較去年同期(19例)上升了215倍;流行性乙型腦炎1690例,較去年同期(1317例)上升28132 % ,並發生了豬鏈球菌病和人間皮膚炭疽暴發疫情,部分地區出現鼠間及人間鼠疫疫情。丙類傳染病居第一位的是感染性腹瀉。衛生部發布的8月份疫情報告,重點疫情霍亂116例,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上升;瘧疾也呈高發趨勢。以上疫情對照五運六氣的預測,情況基本符合。1.3 用科學、辯證的態度對待運氣預測理論《黃帝內經》指出:五運六氣有常有變,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過,有至而不及,有勝氣、復氣之異,有升降失常之變,所謂「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不是六十干支的簡單對應關係。過去有些人把五運六氣看作六十干支的簡單循環周期,僅據天干地支就去推算某年某時的氣候和疾病,這樣的機械推算顯然是不科學的,是違背《黃帝內經》運氣學說的精神的。古代有些醫家反對的,正是這種膠柱鼓瑟的「五運六氣」。其實《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討論的是自然變化中的陰陽五行規律,這個規律是非常複雜的,多因子綜合的,動態變化的,故《素問?五運行大論》強調「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舉例來說,2000年是庚辰年,太陽寒水司天,正常情況下氣溫應偏低,但實際氣溫不低反高,是否是五運六氣不正確呢?不是的。《素問·遺篇》講這是「升降失常」,上一年的司天陽明燥金未退位,該年的司天太陽寒水未遷正,故該年上半年的氣候表現為燥和熱。按照陰陽五行的動態變化規律,下半年易出現「水復寒刑」,果然該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氣溫為20年最低。也正因為該年的運氣屬剛柔失守的不正常異氣,所以才有「三年化疫」的變化,導致2003年的「金疫」大流行。過去曾有人致力於尋找五運六氣的氣象數據,我們的研究表明,雖然氣象數據與五運六氣存在一定聯繫,但顯然不是一種簡單的對應規律。譬如,2003年春SARS暴發時人們感覺天氣寒濕,但平均氣溫不低反而偏高,這是因為冷熱交替頻繁的緣故。再如同樣是夏天濕熱,2004年夏天的濕熱是正常運氣,故不易發生疫情;而2005年夏天的濕熱則是不正常運氣,就容易發生疫情了。運氣學說注重的是各運氣因子間的組合序位及相互關係,而不是單一的氣象數據。大疫多有不正常的異氣造成,故對疫病預測來說,分析不正常運氣的狀態比60年常規時位的推算更為重要。實踐證明,運用五運六氣理論時,採用多因子綜合和從動態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較為準確的預測結果。2 從SARS看運氣學說對臨床辨證論治的指導意義2.1 從五運六氣看SARS的中醫病機SARS病人的證候寒熱錯雜,燥濕相間,傳變不按一般溫病的衛氣營血或三焦規律,使許多人在辨證時感到迷茫。從運氣的角度分析,庚辰年剛柔失守產生的「燥」和「熱」是伏氣,癸未年二之氣的「寒雨數至」造成的「寒」和「濕」則是時氣,由疫毒時氣引動伏氣,燥、熱郁於內,寒、濕淫於外,導致了SARS內燥外濕、內熱外寒的病機證候特徵。大凡伏氣皆病發於里,故早期便可見正虛陰傷,SARS早期即出現極度乏力,恰是伏燥傷肺的重要指征。筆者認為,若外感驟見極度乏力,多為伏燥傷肺所致。一般將乏力歸之熱傷氣津,但SARS病人多為青壯年者,初見發熱,又無大汗,若雲熱傷氣津而見極度乏力,於理欠通。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歸納病機十九條謂「諸氣膹郁病痿,皆屬肺金」,又雲:「筋緩者,燥之甚也」,[3 ]指出了外感急性乏力與肺燥的關係。喻嘉言《醫門法律》講得更明白:「肺氣膹郁,痿喘嘔咳,皆傷燥之劇病」;「惟肺燥甚,則肺葉痿而不用,肺氣逆而喘鳴,食難過膈而嘔出。三者皆燥證之極者也」;「諸氣膹郁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非屬於肺之濕也。」[4 ]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雲:「虛燥從伏邪傷陰,陰虛生火,火就燥而成,病勢較實火症似緩實重,用藥必貴於補。如發於太陰肺者,……神多睏倦,……咽干喉燥,氣喘咳逆,或乾咳無痰,即有稀痰,亦粘著喉間,咯吐不爽,或痰中間有紅絲紅點,……翻身則咳不休。」[5 ]所述與SARS亦頗相類。2004年安徽宋姓病人發病後僅輕度咳嗽,但體位改變即咳劇,表現為明顯的「翻身則咳不休」。我們採集了北京廣安門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採用中醫藥治療的兩組SARS病例(分別為42例和72例) ,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年7月編《中醫藥防治SARS學術交流專輯》中記錄有SARS患者早期癥狀的全部病例進行了證候特點與運氣相關性分析的研究。統計結果在早期癥狀中燥金類所佔比例最大,為4916 % ,其次為熱火類3710 % ,其它依次為濕土類916 % ,寒水類317 % ,風木類0 %。這一結果與運氣理論吻合。[ 6 ]2003年運氣主要因素中無風,該年北方很少沙塵暴,發生的疫病證候亦無風。天人相應,高度一致。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薛雪說:「凡大疫之年,多有難識之症,醫者絕無把握,方葯雜投,夭枉不少,要得其總訣,當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氣候之相乖者在何處,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藥,雖不中,不遠矣。」[7]SARS的發生,印證了薛氏意見的正確和五運六氣理論對疫病辨證的重要性。2.2 運氣學說對SARS治療的指導意義綜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各地專家推薦的防治非典方案,對非典的熱、毒、瘀、濕、虛諸端,考慮已頗周詳,也有醫家論及陰證寒疫問題,惟於伏氣之燥多未注意,因而對肺燥這一重大病機的處理難中肯綮。SARS是內燥外濕,《重訂廣溫熱論》謂「燥又夾濕之際,最難調治」[ 5 ],故如何處理好潤燥與化濕的矛盾,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少人在治療SARS時強調了化濕,但SARS的濕和寒是時氣,是兼邪,為害輕而易治;燥和熱是伏邪,為害烈而難平。晚清名醫薛福辰認為:凡病內無伏氣,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發伏邪者也。故SARS的燥熱與濕寒相較,應以治燥熱為主。伏燥傷津猶烈,故治療時當步步顧護陰津。化濕時必須強調不能傷津,不宜多用香燥。石壽棠在《醫原》中提出治肺燥時需注意的「五相反」:「燥邪用燥葯,一相反也;肺喜清肅,而藥用濁烈,二相反也;肺主下降,而藥用升散,三相反也;燥邪屬氣,……肺為清虛之臟,……苦寒沉降,陰柔滯膩,氣濁味厚,病未閉而葯閉之,病已閉而葯復閉之,四相反也;氣分之邪未開,而津液又被下奪,五相反也。」[8 ]故在用藥方面,退熱時的辛散發汗,攻毒時的苦寒重劑,補虛時的滋膩厚味,均在避忌之列。《素問·至真要大論》雲:「燥淫所勝,平以苦濕(溫) ,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石壽棠《醫原》認為:「苦當是微苦,如杏仁之類,取其通降;溫當是溫潤,非溫燥升散之類。」「辛中帶潤,自不傷津,而且辛潤又能行水,燥夾濕者宜之。」[8 ]可見運氣學說對臨床辨證論治具有很大指導意義,絕非無關臨床的空談。3 運氣學說在中醫理論中的地位過去認為,運氣學說首見於《素問》七篇大論,是中醫的疾病預測學。研究發現,運氣學說不只是在七篇大論,也不僅僅是疾病預測的問題,《黃帝內經》的理論基本建立在五運六氣基礎之上。需要用五運六氣來重新認識中醫基礎理論的構架原理。3.1 五運六氣與陰陽五行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就是五運六氣。著名天文學專家陳久金教授認為,陰陽原本是天文曆法上的概念。著名科學家竺可禎先生很早就提出:五行概念來源於天文。僅據日光的向背,日月、男女、水火的相對,不足以形成陰陽學說;僅僅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也產生不了五行學說。中國古人由察日影、晝夜的短長,感受自然氣息的變化而產生陰陽的概念。三陰三陽的劃分是中醫陰陽學說的一大特色。而構建三陰三陽理論的基礎,正是五運六氣中的六氣學說。中醫學對三陰三陽的論述,始見於《素問?陰陽離合論》。《史記?曆書》:「以至子日當冬至,則陰陽離合之道行焉」,[9 ]說明三陰三陽六氣的劃分是對一年中陰陽盛衰變化的一種表達。《素問·陰陽離合論》:「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 ……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圖示如下: (圖1、2)圖1 三陰三陽開闔樞圖圖2 三陰三陽太極時相圖三陰三陽與六氣的配應:太陽居東北寒水之位,時序「正月太陽寅」,故配寒水;太陰居西南坤土之位,時序長夏主濕,故配濕土;陽明居西北乾金之位,時序秋燥,故配燥金;厥陰居正東風木之位,時序屬春,故配風木;少陽居東南巽風生火之位,時序初夏,故配相火;少陰居太沖之地,雖正北寒水,但與正南君火子午相應,標陰而本火,故配君火。五行即五運。「運」和「行」都是運動變化的意思。東漢鄭玄注《尚書·洪範》「一曰五行」曰:「行者,言順天行氣也。」《管子·五行第四十一》:「作立五行,以正天氣。」可見五行或五運,是天體運行在不同時空方位的五類氣息表達,後來衍伸為對自然界五種運動變化狀態和性質的概括。陰陽五行的概念都起源於對大自然氣息變化的描述,是古代的自然科學模式。現在僅從哲學的角度講陰陽五行是遠遠不夠的。陰陽五行的思想歷史悠久,早期的模型是河圖、洛書。《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過去認為是神話傳說,但出土文物證明古代確有其物,而且在黃帝時代之前已經形成。《史記·曆書》:「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黃帝內經》的基本思想形成於黃帝時代是完全有可能的。3.2 五運六氣與六經辨證教科書籠統地講六經辨證來源於八綱,但八綱辨證產生不了六經理論。作為辨證綱領的六經,並沒有把熱象最著或陽氣最盛的病叫太陽病,也沒有把寒象最重或陽氣將絕,抑或傳變到最里的病叫太陰病。且太陽主表,何以不聯繫主皮毛的肺衛而入膀胱經?太陰為陰之極,為何位西南而主長夏濕土?為什麼不是最里的或最寒的或最嚴重的證候叫太陰?為何太陽不是與太陰而是與少陰相表裡?等等此類的問題,顯然不是簡單的陰陽再分說所能解釋清楚。清·張志聰《傷寒論集注·傷寒論本義》在闡述六經時雲:「此皆論六氣之化本於司天在泉五運六氣之旨,未嘗論及手足之經脈」[10 ]。必須從五運六氣在不同時位陰陽氣的狀態來理解三陰三陽。從五運六氣看六經,以往六經理論中的一些難題,就大多可以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用運氣理論解釋六經辨證:風寒外感,何以先犯足太陽?《內經》雲「風寒在下」,故風寒下受,寒又屬陰邪,宜乎先犯位於東北的足太陽。而溫熱在上屬陽邪,故溫邪上受,宜乎先犯位於西南的手太陰。可見,從運氣角度看,六經辨證與衛氣營血辨證是同一理論模式。理清「六經」理論與五運六氣的關係,對正確理解六經辨證的概念,評估六經辨證在外感及疫病辨治中的價值地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3.3 五運六氣與藏象學說中醫藏象學說講五藏六腑,為什麼藏取五數,腑取六數?就是因為先有了五運六氣的天文模式。「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天人相應,於是才有了五藏六府。運氣學說五運法地,六氣法天,運五氣六。藏為陰,故其數取五;府為陽,故其數取六。藏象模式的玄機,全在五運六氣中。六經與藏府的關係,太陽 ———膀胱,陽明 ———胃,少陽 ———膽,太陰 ———脾,少陰 ———腎,厥陰 ———肝,依據仍是三陰三陽開闔樞方位(見圖3)。圖3 三陰三陽配屬藏府圖為什麼肝氣左升,肺氣右降?從陰陽離合方點陣圖可以看到:「聖人南面而立」,左東右西,左春右秋,左升右降。肝應春氣,必然從左升;肺應秋氣,自然從右降。(由此也可以理解「春氣升則萬化安」、「凡十一藏取決於膽」、「傷寒下不嫌遲,溫病下不嫌早」等理論。)對命門火與心火的關係,趙獻可強調命門真火為人身之主,曰「人身別有一主非心也」;[11 ]孫一奎恪守心主火說而謂「兩腎中間動氣 ……謂之陽則可,謂之火則不可」。[ 12 ]其實,從六氣的三陰三陽模式看,命門居腎間屬少陰之位,少陰雖居正北而子午相應兼賅心腎水火,故稱少陰君火。北方坎卦陰中之陽稱「龍火」,即下降寄居於腎水中的心火。所謂「命火」也即此火,故命火與心火同源,並無9牾。3.4 五運六氣與經絡學說對於經絡的形成,教科書認為:「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經絡學說的形成,可能通過以下途徑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②腧穴療效的總結;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並認為首先發現的是人體上的許多穴位,然後將這些穴位串起來成了經絡。但現在全世界那麼多人搞針灸為什麼就不能發現經絡?為什麼那麼多經外奇穴就沒有串成經絡?用這種西方人還原論思維的觀點來解釋經絡的形成有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矛盾。有人提出了經絡可能是古人通過「內景返觀」的方法得以發現的猜想,值得研究,但是僅靠內景返觀,也形成不了現在這樣的經絡系統,因為我們從五運六氣角度清楚地看到了經絡學說從三陰三陽六經到配應洛書方位的八經到「足臂十一脈」最後完成十二經絡系統的過程。《素問·熱論》描述六經傳變,只涉及足之六經,不談手之六經。經朱肱的發揮,更有「六經傳足不傳手」之說。後人對此多存疑問,不知其所以然。如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辯?或問》中說:「手經之陰陽,居人身之半;足經之陰陽,亦居人身之半。若謂傳一半不傳一半,則是一身之中,當有病一半不病一半之人也。天下之病傷寒者,不為不多也,曾謂有人如此乎?」[13 ]但從陰陽離合為三陰三陽的方位看,就會明白為什麼開始只有足六經了。馬王堆出土的醫帛《陰陽十一脈灸經》中以三陰三陽命名的只有八脈?鉅(太)陽脈、少陽脈、陽明脈、鉅(太)陰脈、厥陰脈、少陰脈、臂鉅(太)陰脈和臂少陰脈(其餘三脈分別稱作「肩脈」「耳脈」和「齒脈」) ,這個情況很值得注意,它給我們留下了三陰三陽與經絡相結合的早期形態的痕迹。顯然,原始的三陰三陽脈是足六經,名稱上也不冠手足,以後加上了臂太陰和臂少陰二脈。為什麼只加這二脈?三陰三陽配八方,缺的是正南和正西。正南離心,正西兌肺,《陰陽十一脈灸經》所補恰好是臂少陰心脈和臂太陰肺脈(見圖4)。圖4 《陰陽十一脈灸經》三陰三陽配屬圖已故著名中醫學家方葯中先生曾指出:「運氣學說是中醫學基本理論的基礎和淵源」;鄒雲翔先生說:「不講五運六氣學說,就是不了解祖國醫學。」五運六氣研究是中醫藥學術整理的需要,也是中醫學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這種不存不廢的局面已嚴重影響了對中醫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現代中醫理論與傳統中醫理論間的嚴重隔閡。前人經幾千年實踐觀察總結出來的五運六氣理論,儘管受歷史條件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精確,但畢竟是許多代人經驗的積累,代表了前人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水平。若隨意否定或無視前人從數千年觀察研究中得出的寶貴認識,絕不是正確態度。只要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用辯證的方法去運用它,用現代科技手段去發展它,相信可以使中醫五運六氣理論重放光芒,為現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預測作出應有貢獻。對非典預測準確,是巧合還是必然按照運氣學說的推算,凡癸未年必有大疫。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李維賢查閱了近600年的歷史資料,在所能查到的7個癸未年中,均有疫病流行。今年的癸未年為「火運不及」,全年天氣也確實偏涼,氣候出現了「至而未至」的情況,即節氣已到而氣候未至;加之上半年「太陰濕土司天」,雨雪多,氣候陰冷偏濕,有利於溫病的發生和流行。運氣學說認為,人們長時間處於潮濕的氣候中,以致濕困脾土,脾失健運,濕毒內停,蘊而生熱。對陰冷偏濕的治療應以豁痰開閉、宣肺化濕為主,「以苦躁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而不宜過用寒涼藥物。這些理念與今天的實踐不謀而合,並且得到了預期的療效。同時,運氣學說對「二之氣」的預測,也神秘地應驗了,非典的高發期正是「二之氣」,非典的發病人數由此期的每天上百、數十,到此期後的驟然降為個位數,之後銷聲匿跡。從五運六氣分析H7N9禽流感的中醫藥防治這次禽流感的運氣病機較為複雜,有時邪,也有伏邪;與風、火、燥、寒等均有關係。從運氣的觀點看,疫毒藉時氣而入侵,得伏氣而鴟張。對危重症的治療,需從伏寒、伏燥角度來強調扶陽、護津的原則大法。最近出現的H7N9禽流感疫情。這是一種全球首發的新病,與一般流感的證候特徵有所不同,死亡率高,若默守過去防治其它流感的經驗方葯,恐難以取得滿意效果,應深入挖掘前人治療疫病的寶貴經驗,開拓思路,多途徑探索更佳方法。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薛生白說:「凡大疫之年,多有難識之症,醫者絕無把握,方葯雜投,夭枉不少,要得其總訣,當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氣候之相乖者在何處,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藥,雖不中,不遠矣。」人感染H7N9病毒雖還不屬大疫,但也是首次出現的與一般流感不同的「難識之症」。運氣理論強調天、人、邪三因致疫,「必先歲氣」是《黃帝內經》提出的重要原則,「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故對新發疫病,可先從運氣角度去探尋病機治則。產生H7N9禽流感疫情的運氣原因分析從中醫五運六氣的角度分析,癸巳年「歲火不及」,但又是「同歲會」之年,「不及而加同歲會」,一般情況下是可作平氣看待的。但「癸」作為「不及」之火,仍易受到寒水之氣的侵襲,加上地支「巳」是運氣理論中的「對化」年,理論上「對化盛而不實,勝而有復」,是說這種均衡不夠穩定,容易發生勝氣和復氣,也容易出現倒春寒。若出現偏寒或雨水偏多的情況,則是運氣失常的表現,所謂「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據今年的實際氣候觀察,司天之氣的厥陰風木和一之氣的客氣陽明燥金在年初均遷正到位,並未出現明顯的升降失常;但隨後出現了較多較強的沙塵暴,3月上旬氣溫的回升亦偏早偏高,這在運氣理論上是由厥陰風木之氣「至而太過」引起的,「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至3月下半月開始,又出現了較劇烈的倒春寒,寒潮頻繁,氣溫變化起伏大。例如4月14日中新社指出:「遼寧省正經歷45年來最冷的春天。記者14日從遼寧省氣象局了解到,4月上旬遼寧平均氣溫較常年低3.2℃,為1969年以來同期最低溫,期間3次遭遇四月飄雪」。《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說:「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所謂「客勝」是「客氣之勝」,陸懋修《內經運氣病釋》說:「此言客初氣燥金勝,客二氣寒水勝,客三氣風木勝也。……燥勝、寒勝皆能致咳。」現在三個客氣均表現為較強烈的可以「致咳」的勝氣,出現H7N9禽流感疫情,也就不足為怪了。對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的五運六氣分析由於癸巳年總的運氣條件不是很差,又沒有「三年化疫」和「升降失常」等大的致疫因素,現在出現的運氣失常是由「當時之氣」的太過而引起的勝復變化,不屬於易引起大疫的「非時之氣」。從我們以往對歷史疫情的分析情況看,這樣的運氣失常產生的疫情大多是小疫。因此,從運氣理論推測,本次流感不會發展成像SARS那樣的大疫情。5月5日是立夏節,立夏後的運氣將有所轉變,可期望出現疫情消退的轉折點;三之氣時段是司天之氣的厥陰風木主令,主氣少陽相火。雖「火克金」,肺金仍易受邪,但這時寒氣已去,出現風熱氣候在運氣理論上是「正化度」,應無大礙;若偏寒濕則對疫情反而不利了。四之氣運氣轉為濕熱,已不再支持H7N9禽流感疫情的持續,但需警惕濕熱黃疸一類其他疫病的發生。對當前疫病的病機和治則分析春節前,我國北方省份曾出現過一些流感疫情,那時的運氣是濕土在泉,氣候的特點是霧霾嚴重。進入癸巳年後,運氣和氣候都出現了明顯變化,2013年2月份全國流感發病總數從1月份的16012例減少為9806例,說明原流感已消退。現在發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由於運氣和氣候條件與去年冬天已有明顯不同,而且是在原流感消退後發生的,致病的病毒也不同,故這次的流感不是去年冬天流感的延續,運氣病機和中醫治則也應和去年冬天的流感不同。引起當前疫情的運氣因素:一是厥陰司天的「風」氣太過和氣溫回升過急,風從火化出現的「火」氣;二是一之氣陽明客氣氣候偏燥伏下的「燥」氣;三是二之氣的客氣太陽寒水過強導致的倒春寒之「寒」氣,亦有去年冬季前期氣溫偏低的「伏寒」因子;四是《內經》所說「二之氣寒不去,民病熱於中」,即由寒入里所化之「熱」氣。故這次禽流感的運氣病機較為複雜,有時邪,也有伏邪;與風、火、燥、寒等均有關係。這裡重點討論一下「風」、「寒」「燥」三個關鍵因素,因火熱病機是目前流行的溫病學說中的顯學,不會被忽視,這裡就省略了。1、「風」——今年是厥陰風木司天,實際氣候也是多風。風從火化,3月上旬出現了氣溫回升偏早偏高的現象,氣象部門稱:「3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3.5℃,較常年同期偏高2.3℃,……入春明顯偏早」;「截至3月7日,與常年相比,西南東部大部地區、江南大部及福建北部等地入春時間偏早10天至20天」。中醫理論認為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相表裡,「實則少陽,虛則厥陰」。今年厥陰氣來偏早偏強,出現氣溫回升偏早偏高即為厥陰氣實的表現。但這種「風」和「火」是時邪而非伏邪,侵犯人體較表淺。故臨床初起病輕者可按少陽病論治。清初三大名醫之一的張璐治春溫就力主從少陽論治,多用小柴胡加減。我們近期臨床上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一般流感療效甚佳。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用烏梅湯(烏梅、薄菏、白糖或冰糖)治溫病。一般認為烏梅酸斂收澀,不宜外感初起諸證,但彭氏書中列舉了15則病案,皆有卓效。彭氏認為「烏梅為風木要葯,收而不澀,能生津液,溫病尤宜」。張志聰《本草崇原》釋烏梅:「梅實結於春,……主敷布陽氣於腠理」;「味酸,得東方之木味,……而得春生之上達也。」烏梅的這一藥性特點,用於厥陰風木所致肝、肺功能失常的疫病,特別是舌紅少苔者,比較契合。此也符合《黃帝內經》「風化於天,治以酸溫」的原則。彭氏此方從《魯府禁方》「梅蘇丸」化裁出,妙在方中「加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束也」,更可免留邪之弊。2、「寒」——前面已談到今年的倒春寒較為嚴重,了解到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出現惡寒和全身酸痛者較多,符合受寒的證候特徵。按傷寒的理論,受寒明顯出現高熱無汗頭痛身痛者可用大青龍湯;惡寒明顯且脈偏沉細者還可加附子。個別痰稀白量多者亦可用小青龍湯。青龍東方之象,應於風木春氣,方名「青龍」,別有深意。但倒春寒是時邪,中醫疫病學說認為,疫病的重證都有「伏邪」因素。晚清無錫名醫薛福辰說:凡病內無伏氣,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發伏邪者也。注意到這次H7N9禽流感得病者以老人為多(截至4月16日17點,共確診發病71例,其中50歲以上的56例,佔了78.87%;而20歲以下的青少年總共只有2例,且上海一兒童患者已治癒出院,北京的一名患兒亦已痊癒出院。另有一名4歲兒童是病毒攜帶者,未發病);老人中又以男性為多(50歲以上的56例中,男性43例,佔了76.79%,而50歲以下的15例中,男8女7,無明顯差別),如何解釋這一現象?中醫學理論認為男性中老年人的特點是命門陽氣漸衰,若「冬不藏精」,則春季易發為溫病。龍砂醫學流派的代表醫家柳寶詒在《溫熱逢源》中論述道:「蓋以腎氣先虛,故邪乃湊之而伏於少陰,逮春時陽氣內動,則寒邪化熱而出」,「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無不伏於少陰。」伏邪從少陰內發,故初起即可見里熱重症。對伏氣溫病的治療,柳寶詒認為「葉香岩之辛涼清解,則失之膚淺矣。愚意不若用黃芩湯加豆豉、玄參,為至當不易之法」。此病危重證的治療,尤當重視伏寒因素。柳寶詒說:「寒邪潛伏少陰,寒必傷陽,腎陽既弱,則不能蒸化而鼓動之,每見有溫邪初發,而腎陽先餒,因之邪機冰伏,欲達不達,展轉之間,邪即內陷,不可挽救,此最難著手之危證。」再考慮到前一階段較為嚴重的倒春寒,個人意見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應重用扶陽類方葯(柳寶詒評喻嘉言用溫陽法有「非此大力之葯,則少陰之沉寒,安能鼓動」之論),而相對慎用苦寒重劑。柳氏又認為「伏氣隨時外發,亦必兼挾時令之邪。」「其為時邪引動而發者……輕者可以兼治,重者即當在初起時,著意先撤新邪;俟新邪先解,再治伏邪。」故上述青龍、柴胡諸法,可以隨機兼備。3.「燥」——今年一之氣的客氣是陽明燥金,氣象數據顯示的降水量也明顯偏少,應了《黃帝內經》「風化於天,清反勝之」的運氣特點。注意到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除了大多乾咳少痰外,乏力明顯,且很快出現呼吸窘迫癥狀,咳痰帶血,與2003年的SARS有相似之處。這就要考慮「伏燥」問題了。SARS是由庚辰年的燥、熱伏邪「三年化大疫」而引發的,今年雖沒有三年前的伏燥因素,但去年冬季後期的氣候已經偏燥,提早出現的燥氣可以對現在發生的疫病形成伏燥因子。儘管這種伏燥不深,但也是要考慮到的因素。伏燥傷肺,最易灼傷陰液,陰液一傷,變證蜂起,「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故治療時尤當步步顧護其陰液。從運氣的觀點看,疫毒藉時氣而入侵,得伏氣而鴟張。本病危重症的治療,需從伏寒、伏燥角度來強調扶陽、護津的原則大法。「伏氣」是中醫疫病學說中的重要概念,對溫病重症的救治尤為重要,何廉臣在《重訂廣溫熱論》中告誡:「醫必識得伏氣,方不至見病治病,能握機於病象之先。」而現代中醫教科書中對伏氣問題常置而不講,嚴重影響了中醫治療疫病的整體水平。由於目前禽流感病機較複雜,變化較多,各種情況不能盡述。遵照《黃帝內經》天人邪「三虛致疫」的理論,當辨天(五運六氣)、辨人(個體差異)、辨病證,三者結合起來,方能更全面體現中醫學天人相應的整體思想和三因制宜的靈活思路,以期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五運六氣學說與中醫治未病之初探 王蘇德 論文 轉載五運六氣學說與中醫治未病之初探一、運氣學說與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是中華傳統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上工治未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複發,減少減輕治殘率等內容。要想更好地防治疾病,熟練學習掌握五運六氣學說是一條捷徑。《黃帝內經?六節臟象論》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明代著名醫學家王肯堂說:「運氣之說為審證之捷法,療病之秘鑰。」二、五運六氣學說來源於中國古代科學家對於天文、地理、氣象、物侯等宇宙大自然現象對人體健康、生存的影響,通過長期觀察研究,統計發明創造的高科技之一。天文主要是指銀河系、二十八宿系、北斗系、太陽系之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及月亮等天體引力,信息場、能量場、物質場、周期運動對地球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影響規律性之高度總結。正像前塘江大潮,每月農曆八月十八日左右如期而至,而以農曆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之規律性一樣,海潮、氣潮、陸潮亦如此。地理主要指地球的自轉、公轉,太陽的回歸運動所形成的五日為一侯,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人體主要指人之初生,當肺循環建立時,五運六氣生物鐘正式的啟動,形成人體的不同體質。如人體運氣生物鐘有太過、不及、郁發、特異等體質,在人出生後年復一年的流轉中,如火太過之體質遇火太過之年月,水不及體質遇水不及之年月,則犯虛虛實實之忌,極易患相應臟腑經絡之疾病。知道這一點,就可推測出何種體質之人,在何年月容易犯何種疾病。在何年月易恢復健康,提前一年或數年預防之,五運六氣為本,疾病為標,這一點在中醫治未病中有重大之意義。三、五運六氣規律之計算方法(一)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發明了甲子紀元方法:用數碼符號系統: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3、干支數碼結合,創造出從甲子到癸亥之六十個數碼編組。從公元前2697年黃帝八年第一個甲子紀年起,到1984下元甲子已是第七十九個六十甲子周期。到今年2012年壬辰年,4709年來無一年中斷,無一天差錯。我們古代的科學家太偉大了,太有智慧了,為他們子孫後代的健康和生存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和財富。(二)五運起法:1、十天干化五運: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下降為地氣。其中甲丙戊庚壬五陽干為太過,乙丁己辛癸五陰乾為不及。從每年大寒日(公曆元月20日)起,依木火土金水之次序,每73日零五刻為一步主運,共五步。五步運其中有主運、客運和太少加臨之不同,氣先至後至之異。(三)十二地支化六氣:上升為天氣。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大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亦從每年公曆1月20日大寒節起,每60日零87刻半為一氣,從初之氣到終之氣共六氣。每一步亦有主氣、客氣之分,主氣順時針依中氣分布,客氣逆時針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之次序,依司天,左間、右間,在泉分布。其中寅午戌未酉亥為正化為有餘,申子辰丑卯巳為對化為不及。四、五運六氣客主加臨在臨床中的運用方法(一)大運管一年之氣運,司天管上半年和全年之氣運,在泉管下半年之氣運,此三者決定於一年中之大的氣候與人體疾病。如2012年壬辰年,壬化太過木運,辰化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形成風寒濕之氣候現象。如今年強颱風20餘起,長江、黃河大水均超警界線,雨雪偏多偏大等即是運氣之克應。如人體體質生物鐘中木、水、土偏盛之人,此年容易患太過臟器之相應疾病,均以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乘侮勝復之理判斷之。(二)主運客運,主氣客氣管相應時段之分布氣候。如2012年終之運,從2012年11月11日起至2013年1月20日大寒節,主運、客運均為太羽水太過。終之氣,2012年11月23日至2013年1月20日大寒節,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太陰濕土,氣候偏寒濕,雨雪將會偏多。寒濕體質和君相二火不足體質之人群將注意防病、養生,平常注意保暖,喝一些生薑湯或生薑粥等(生薑片30克,糯米50克,煮粥食之)。(三)運氣體質運氣七要素中,一般抓住大運、司天、在泉、主氣、客氣五個要素即可推斷人之體質。寒濕燥多者為寒性體質,風火熱多者為熱性體質。如五要素中五行各佔一個為平和體質,佔二個為太過體質,佔三個以上為特異體質;六氣中各佔二個為合併體質。如佔二個寒水、二個濕土為寒濕合併體質;二個風木、二個濕土為風濕合併體質等。太過為實證,不及為虛證。太過體質再遇太過之歲運,不及體質遇不及之歲運,須加倍注意提前預防,即上工治未病也。(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1、人的體質除出生時運氣生物鐘外,還與生活、飲食習慣、出生地域、環境、氣候、遺傳基因等有關;如寒水體質之人出生在南方火熱無雨之季節,則水火既濟趨於平和。(五)、運氣當審常變之理地球之大,有南北半球,東西半球之分。中國遼闊,有東南西北中五方,寒熱溫暖帶之異;數里之間陰晴不同。運氣各步,同時出生之人數以百萬計,同時皆病焉?所以學運氣學說當知運氣常變克應之理,當熟習司天、在泉、勝氣、復氣、主勝、客勝、邪氣反勝、郁發、逆從及當時當地氣候環境等因素方可臨床上應用自如。例如:1954年甲午年石家莊市乙型腦炎大流行,大運太陰濕土,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少陰君火,又加氣候乾燥,形成暑溫。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後請郭可明老中醫用白虎加蒼朮湯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受到了中央衛生部的嘉獎。石膏知母對治少陰火,蒼朮對治太陰濕土。而1956年丙申年,北京市乙型腦炎大流行,用白虎加蒼朮湯療效不佳。同是嗜神經病毒感染引起,為何不效?後經中央衛生部指示,中醫研究院組織了有蒲輔周先師等參加的協作組,因北京夏秋季多雨,又加丙年寒水太過,形成濕溫,後蒲老等中醫專家用神術散、三仁湯、加減正氣散等化裁通陽利濕而取得了顯著療效,體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中醫思想。(六)四時主運,主氣發病不流行不傳染;多是一般內傷雜病。而客運,客氣發病多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而六氣鬱發多為特殊性疾病。例如:2003年癸未年二之氣非典(SARS病毒)流行,大運歲火不及,寒水流行;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二之氣客氣少陰君火加臨主氣少陰君火,寒濕之氣施於火氣而致君火郁發引起非典流行。又例如:XXX,女,58歲,出生於1955年正月初六日(公曆1月29日)初之氣,大運陽明燥金不足,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厥陰風木,兩木施於濕土,致土郁發,而患糖尿病八年,腦梗七年。2009年己丑年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厥陰風木,又兩木施於土而致土氣更郁而發生左乳腺癌晚期,疼痛難忍、潰爛,服強效止痛藥才可緩解。於2010年6月份開始服用中藥扶不及、抑太過、折鬱氣、資化源之方葯已近四年了,現除精神疲乏外,飲食、睡眠、二便基本正常,春夏天還騎上三輪車賣花做生意。服藥一周後止痛藥即停用不痛了。現在看來帶病生存下去還有希望。(七)傷寒論六經病證《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百夫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天之六氣加臨人體內六氣互相作用後產生氣化而發生為病理變化,即為六經病證。傷寒六經病證排列即以天體客氣之運行順序而排列的,由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有一些傷寒學派研究者,認為六經排列有誤,需要重新排列,這是對天體之客氣運行規律沒有深入研究之故。實際上,天體客氣六氣之運行一直是以其六個區間之自然規律在運行。在地球、星系形成後就一直如此。如地球的自轉、公轉一樣有規律。(八)運氣防病治病的操作程序1、根據出生年月日時加臨之五運六氣五要素排列後確定其體質特點,太過不及,臟腑強弱。2、推演以後每一年之運氣五要素,看其何者太過,何者不及,何步運氣對本人體質有利,何步運氣對本人不利。有利時空段卻病延年養生,不利階段提前數月或一年預防之。3、推演流年運氣五要素,大運、司天、在泉,初之氣主客,二之氣主客,三之氣主客,四之氣主客,五之氣主客,終之氣主客列出表來,分析其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勝衰,看其那一步容易六氣太過、不及、郁發,以判斷其一般病,還是郁發病、傳染病等。4、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制定出防治未病之預案。5、如果能熟練掌握運氣學說,在國家防災減災方面,亦有重大參考價值。如每年大的氣候變化,寒暑風雨,水旱螟蝗;某年暖的早,某年暖的遲,某年冷的早,某年冷的遲都能了如指掌。在農業生產上,如能早知雨旱,冷暖氣候而適時,適品種播種,這對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亦有重要意義。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有記載。6、「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健養生一要心理健康:心要清凈、不生氣、不上火、不怨天憂人;二要飲食健康,以素食為主;三要生活起居有常;四要合理適當運動;五要利己利人,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樂天知命;六要事業健康;七要道德健康;八要家庭和睦,五倫有序,五常有位;九要三分吃藥七分養,不可過度醫療而傷身體;十要一般病先食療,後針灸、按摩、拔罐、中藥;先中藥後西藥;先口服藥後打針注射;先打針注射後輸液;循序漸進。不管什麼病,一患病就先輸液,而且多為輸抗菌素類藥物,對寒濕燥偏陰性體質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應慎之。(九)全神養真針製法專取十二經之原穴、本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對保健、養生、防病、治病均有良好的效果。1、十二經持定穴手太陰肺經:太淵、列缺、經渠、肺俞;手陽明大腸經:合谷、商陽、大腸俞、天樞;足陽明胃經:沖陽、足三里、胃俞、中脘;足太陰脾經:太白、公孫、章門、脾俞;手少陰心經:神門、通里、少府、心俞;手太陽小腸經:腕骨、陽谷、小腸俞、關元;足太陽膀胱經:京骨、通谷、膀胱俞、中極;足少陰腎經:太溪、水泉、陰谷、腎俞;手厥陰心包絡經:大棱、內關、勞宮、厥陰俞、膻中;手少陽三焦經:陽池、支溝、三焦俞;足少陽膽經:丘墟、足臨泣、膽俞、日月、陽陵泉足厥陰肝經:太沖、中都、大敦、肝俞、期門。以上穴位是在《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只刺原穴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經驗而增補,以增強效果。2、使用方法:用毫針,常規消毒後,每次只針一側,先針左側,後針右側;先針上側穴位,後針下側穴位;先針背腧穴,後針募穴。(1)、手法:要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用淺刺快捻法安全有效。(2)、經絡虛證:虛軟陷下涼,皮膚彈性低。經絡實證:堅實硬結痛,熱種彈性強。(3)、程莘農氏三才補瀉法:1)捻轉補瀉法:捻一圈為強刺激(瀉法);捻半圈為中刺激(平補平瀉法);捻1/3圈為弱刺激(補法)。2)提插補深法:提插1cm以上為強刺激(瀉法);0.5cm左右為中刺激(平補平瀉法);0.2cm以內為弱刺激(補法)。上法既可單用,亦可聯合應用,臨床中可配合傳統之呼吸補瀉、迎隨補瀉、九六補瀉等手法綜合用之。(4)、以上穴位:並可用艾灸法、指針法、點按法、梅花針、砭石針、磁針、刮痧法等靈活用之。(5)具體應用法:1)本經病症可用本經穴位防治2)用補母瀉子法防治如寒水勝克制心火,可選足厥陰肝經穴太沖、中都、大敦、肝俞、期門補之;以泄寒水生心火而通關。又如太陰濕土太過自病,患腹脹、腹痛、泄瀉、浮腫等症,除針刺脾經穴位外,還可針刺其子經、肺經、大腸經之合谷、商陽、經渠,太腸俞、天樞穴以耗泄之。余可類推。總之不離乎平衡陰陽,五行流通,太極運轉,扶不及,抑太過,折鬱氣、資化源之理。3、運氣學說為了便於進入電腦系統,李陽波醫師曾根據干支數字組成數字編碼代替五運六氣五行:巳亥厥陰風木(410),子午少陰君火(115),寅申少陽相火(17),丑未太陰濕土(126),卯酉陽明燥金(28),辰戍大陽寒水(39)。太過(+),不及(-)。此組編碼簡單實用,並可輸入電腦使用。(十一)運氣治則:1、《黃帝內經?素問?王常政大論》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2、《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至和平」。「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司天在泉,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故治病者,必明六氣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謹測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治寒以熱,治熱已寒,氣相得則逆之,不相得則從之」。「盛者瀉之,虛者補之」。3、治病求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標本兼治)扶正祛邪,調整陰陽氣血、臟腑經絡。4、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例如:男性,出生於1945年乙酉年終之氣,運氣體質為:28(金)28(金)115(火)39(水)115(火)司天金大運金在泉火主氣水客氣火運氣體質中有二火、二金和一水,形成火金合併體質。1958年戊戍年(14歲)三之氣,運氣局為39水、115火、126土、17火、115火,局中三火旺,引動火克肺金,而患嚴重百日咳,三個多月後太濕陰土主氣時泄火生金才逐漸痊癒。1998年戊寅年(54歲),運氣局為:17火、115火、410木,二火克運氣體質金,引發嚴重哮喘,2004年甲申年相火司天,哮喘更加嚴重,服一般中西藥無效。後做變應原試驗查出為室內塵蟎、多價黴菌、四季花粉、過敏引起的氣道超敏反應,經用上述三種致敏原製成之變應原注射液皮下注射後癥狀減輕。2012年壬辰年二之氣,主氣115火,客氣28金,燥金加臨君火,又引發哮喘加重,根據運氣體質火燥型,時氣火燥又加臨,形成金被火郁,根據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以苦泄之的治療原則,金郁泄之,火郁發之,選《傷寒論》之梔子豉湯苦寒瀉火,清宣鬱熱,治其胸中窒塞,氣道超敏反應引起之氣道阻塞。方用梔子10g打碎、淡豆豉打碎10g,水煎二次和勻,分二次溫服,連服十五劑後臨床癥狀控制,情況良好。5、(1)《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裡面:針對運氣、司天、在泉、勝氣、復氣、主勝、客勝、邪氣反勝、郁發等不同發病原因均記載有詳細的治則。在處方用藥中,首重氣味配方對治病因,組方時以君臣佐使配伍,根據病情輕重有大、小、緩、急、奇、偶、復等不同配方。運氣治則治法,是中醫治則之精華,應當值得發掘研究,以造福於人類。有志者可由此登堂入室,以探中醫秘寶。(2)學習運氣理論,治則,治法可參閱《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葉天士《臨症指南醫案》、吳塘《溫病條辨》,及王永炎主編之《方劑氣味配伍理論及應用》。李陽波《五運六氣講記》、庄一明《中醫運氣與健康預測》等書,再加臨床多臨證,即可逐步掌握運氣學說。附葉案一則供欣賞研究:吳,今歲厥陰司天加臨,驚蟄節,病腹滿喘促,肢腫面浮,寒熱汗出,皆木乘土位,清陽不得舒展,濁氣痞塞僭踞,故泄氣少寬。姑擬通腑以瀉濁:生白朮、茯苓、椒目、紫厚朴、澤瀉、淡姜渣。《臨症指南醫案?卷三?腫脹》。四、五運六氣治未病與傳染病的預防探討:(一)我國與世界各國一樣,是流行病、傳染病多發國家之一,預防為主是我們的國策。對傳染病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醫療防控原則。如何才能早期提前預防到某種傳染病的流行時期、病源地區、發病人群呢?運氣學說在這方面可作為重大科研項目去研究。根據統計學處理,從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丁酉年)厲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曹植?說疫》。張仲景先師在《傷寒論》序言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至2003年癸未年之非典(SARS病毒)流行。有近二千年的疫病傳染資料,五運六氣學說之氣候氣象變化現象與疫病流行的符合率極高。李民聽在《陝西中醫》1985年第六卷第五期對蘭洲地區1855年至1947年的氣象資料分析,符合或基本符合五運六氣理論的年份,佔77%。又查閱了1933年至1980年的氣象實測資料,包括氣溫、降水量、濕度、風速等基本符合率佔70%。李自然在《天津中醫》1985年第六卷第五期分析了從1954年到1984年30年的氣象記錄,與運氣符合率佔87%。李保雙等人用統計學方法以及運氣理論推測結果,包頭地區符合率為72.9%。汪德雲在《浙江中醫雜誌》1981年第三期分析了出生年月的運氣與疾病的關係中,觀察了38例咳喘病人,全部為戊火太過之年出生而火克金之故。同時以1971年-1974年在兒科臨床資料進行驗證兒童出生時運氣體質與疾病關係符合率在80%以上,見《湖北中醫雜誌》1984年第五期。1988年劉玉芝彙集了鄭州地區1953年-1983年30年之運氣學說與各種傳染病發生規律,其中腥紅熱與乙型腦炎符合率為75%;傳染性肝炎符合率為85%;痢疾和流感符合率為87.5%;傷寒符合率為100%。既然有這麼高的符合率,證明五運六氣學說科學性很強,實用性很強。如果拿出治療非典等傳染病所花費用資金的20%用來設立專門機構研究運氣學說等功勞大矣。此研究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天文專家、地理專家、氣象專家、水文專家、中醫對運氣學說有研究有臨床經驗的專家、西醫傳染病專家、疾控專家、微生物專家等方面組成,如資金到位,方法正確,數年即可出成果而給人類做出大的貢獻,並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諾貝爾獎。(二)對某些重大傳染病的防治,現代雖然醫學科技高度發達,但對像乙型腦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超級病菌等急性傳染病雖然在診斷方面,全面防控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臨床個體化治療方面仍然不盡人意。一是費用過高,二是死亡率高,三是後遺症多,四是致殘率高。如:2003年非典治療中,西醫用大量糖皮質激素,每治一例費用20萬元左右,而死亡率在10%-13%之間,而後遺股骨頭壞死症者達70%-90%,中醫治療費用一例在6000元左右而無一例股骨頭壞死者,由此可以看出在這類傳染病治療中中醫的優勢明顯。1954年至1957年石家莊市與北京市乙型腦炎大流行的治療結果亦與此大致相同。所以我建議有關部門在今後的重大傳染病防治中,中醫中藥、刮痧、針灸等應放在主要地位。早介入、早治療,應為傳染病防治預案中之首選。過去對重症傳染病在背部膀胱經、肘彎、膝彎。一刮痧、二刺血、三拔罐後1-12小時後就好轉痊癒。有的小兒重症肺炎在中西醫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民間用割罐療法後在1-12小時一次治癒,無一例失手。這些民間絕技應該立即搶救,繼承發揚,以造福於人民群眾,造福於子孫後代。對治療某些重大傳染病有極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三)三年化疫:傳染病疫情流行均由五運六氣天運失序、剛柔失守、升降不前、氣交有變、暴郁所致,形成暴郁後在三年左右化而為疫。《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曰:1、甲己之年剛柔失守,五運失序,三年左右化為土疫,土疫易傷水臟。2、丙辛之年剛柔失守,天運失序,三年左右化為水疫,水疫易傷心火。3、乙庚之年,剛柔失守,天運失序,後三年左右化為金疫,金疫易傷肝木。4、丁壬之年,剛柔失守,天運失序,後三年左右化為木疫,木疫易傷脾臟。5、戊癸之歲,剛柔失守,天運失序,後三年化為火疫,火疫易傷肺金。詳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後三年,速至前三年。五郁之發,氣象、氣候、物候變化均有先兆。木郁之發,大風乃至,樹倒木折;甚至房屋被摧毀。火郁之發,炎火流行,山澤燔燎,土地乾裂。土郁之發,暴郁乃至,山崩石陷,洪水乃從,泥石奔流。金郁之發,清爽明凈,大涼氣燥,夜臨霜露,草木上浮有雲煙,草木蒼干。水郁之發,大寒乃至,冰雪霜雹,嚴寒結冰,霧露瀰漫。一月後多有疫情流行。如2000年庚辰年剛柔失守,天運失序,升降不前,氣交有變,金氣被暴郁,於2003年癸未年而化為金疫,非典流行。6、五疫補瀉針法提前可預防之:五疫補瀉法補瀉木疫:脾俞土大敦(肝木)火疫:肺俞金勞宮(心包火)土疫:腎俞水太白(脾土)金疫:肝俞木經渠金水疫:心俞火陰谷(腎水)用法:於發病前選五行旺相之月日時用針刺補法補其不及。五疫太過暴郁選克泄其之月日時用針刺法瀉其太過。例如:2012年壬辰年五運失序,剛柔失守,升降不前,後三年會化為木疫,速則2014年甲午年,遲至2015年乙未年會有木疫流行。例如乙型腦炎、傳染性肝炎、傷寒病等可能會流行。如何用針刺、刮痧、拔罐、梅花針、艾灸等方法在上述穴位防治未病呢?這要用黃帝內經中之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臟氣法時,子午流注等扶不及、抑太過、折鬱氣、資化源五行通關流通等方法選擇時間、空間、進行針刺補瀉法即可達到預防未病,平衡陰陽六氣增強體質之目的。如後三年木疫應提前在2012年之辰戍丑未月後十八天土旺時或戊辰、戊戊、己丑、己未之土旺日,或每日之土旺時辰補脾土脾俞穴;後三日再於火金旺之月日時瀉大敦木穴,可連續針刺5-8次,因為五為土之生數,八為木之成數。如再配合一些食療、體育鍛煉、注意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等即可防病於未然。《黃帝內經》中關於刺灸防病、治病的內容記載很多,療效很好,請大家予以學習、研究、應用,以造福於人民群眾。針灸療法療效好,操作簡單,相對安全。只要按醫療規範操作絕對安全。而且醫療成本低,一套無菌針具,一些碘伏棉球,酒精棉球隨身攜帶,隨時即可使用。以上初探根據《黃帝內經?素問》中關於五運六氣的學說與本人近十年的臨床研究應用,提出以上一些心得體會和在臨床中使用的一些技巧、決竅、方法,很不成熟,但願拋磚引玉,供同道同仁們參考使用。有一些觀點不一定正確,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以便隨時改正。本人正如仲聖先師所說:「感往昔之淪亡,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搏采眾方。參考《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葉天士《臨症指南醫案》、吳塘《溫病條辨》及現代李陽波之《五運六氣講記》、庄一民之《中醫運氣與健康預測》、田合祿《疫情早知道》等書籍資料,撰為上文。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在運氣學說應用中思過半矣。上可以療尊親之疾,下以救群眾之厄,中以得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不亦樂乎?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0年之老中醫王蘇德奉上2012年11月13日王蘇德老中醫個人簡歷王蘇德,男,1945年生人,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中醫學徒出身,從1961年開始學習和從事中醫藥工作一直至今。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為貫徹中共中央[1978]56號文件精神解決中醫隊伍後繼乏人的問題,在舉行的全自治區統一選拔考試中,以優異成績被錄取為中醫師,按大學本科待遇。現已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五十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時行病、傳染病、傷寒病、溫病、高熱、過敏性紫癜、脾胃病、小兒肺炎、哮喘、小兒腹瀉等臨床診斷治療方面有獨到之經驗。對五運六氣學說在中醫臨床中的運用尤有心得體會。對中醫治未病、中老年保健方面深有研究。並掌握民間治療急性傳染病用刮痧、刺血、拔罐、挑羊毛疔、割罐治療小兒重症肺炎等特效療法之絕技和民間一些安全有效的偏方、驗方。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孫劍雲老師談三拳
※馬洪剛老師為您詳細揭秘:玩紙牌一些常用的千術手法!
※大師盆景細節欣賞,貴州高祥老師黃楊盆景,山東石景濤老師赤松
※陳丹青:我不是個好學生 從未管木心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