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長征路」國際學術會議召開,田辰山教授作主題報告

  2018年4月20日——22日,「從黑格爾到毛澤東及其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長征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召開,來自斯洛維尼亞、中國、美國、德國、義大利、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瑞士、冰島、比利時的30餘位學者參加會議。

  此次國際學術會議由盧布爾雅那大學藝術學院亞洲研究系主辦,會議議程包括了開幕式、主題報告、圓桌會議、分組學術討論、閉幕式。會議旨在從歷史區間的跨度中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面對的一些理論問題,比如,現代儒家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關係、現代文化與古代傳統、近代學者對西方思想的接受與發展、毛澤東思想對於古代傳統的繼承與發展等等,30餘位學者圍繞這些問題作了充分的發言和討論。國際儒學聯合會國際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田辰山受邀參加會議並作主題報告。

  田辰山以「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傳統中國思想文化」為題作了近90分鐘的主題報告,首先他在中西方比較哲學研究的宏觀視野下闡釋了中西兩種文化在體系結構和思想傳統中存在著「一多不分」和「一多二元」的不同,西方文化呈現「一多二元」的特徵,意思是主宰宇宙的唯一超然絕對本源體與由「本源體」創造和派生的單獨個體是單線單向的主宰與被主宰的關係。中國文化呈現「一多不分」的特徵,這是反觀「一多二元」得到的文化自覺,中國文化沒有「唯一超絕」與「個體」的二元對立,一與多的關係以及「以關係為本」產生的倫理成為中國文化的關鍵哲學理念和思想核心。其次,在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傳統中國思想文化」的問題上,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包括了三個過程,分別是進入漢語語義環境的馬克思主義文獻翻譯、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的語義闡釋和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尋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思想運動。最後,他從歷史敘述的視角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發展的階段,分別從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儒學學術涵養、身處中國社會革命時代背景下的毛澤東、對於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們的學習和繼承等方面闡明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

  圓桌會議以「中國辯證法和黑格爾辯證法」為主題,田辰山作為主講人之一向現場與會者講述了中國辯證法與古代中國傳統的內在聯繫,他指出,「一分為二」作為辯證法的基本內容,在古代中國傳統的思想文本中有區別於西方的內涵,「一分為二」或者用「一陰一陽之謂道」來表述,「陰」和「陽」表面上可以看作二,但實質上,「陰陽」關係不是臨時的、有限的關係,而是不可分離的無限關係。「陰」是通往「陽」的動態轉化,「陽」是通往「陰」的動態轉化。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辯證法區別於黑格爾的唯心論二元辯證法,馬克思在黑格爾唯心論辯證法的基礎上發展出唯物主義辯證法,成為與中國傳統契合的思想。

  30餘位學者分兩組進行了12場分組討論,每場議題分別為:1、理論與方法論;2、近現代儒家與馬克思主義;3、理念、信仰和現實;4、毛澤東與法國;5、歷史與社會科學;6、理論與實踐;7、文化與傳統;8、夢想與希望;9、辯證思想的演變;10、延安經驗;11、對西方思想的接受與發展;12、馬克思主義在毛澤東思想中的傳承與變化。會議安排每位學者充分的發言和學術討論。

  分組討論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現當代歷史維度中人物的思想研究,包括毛澤東、郭沫若、張君勱、徐復觀、李澤厚、白壽彝、湯一介等人物。

  第二、馬克思主義、儒家文化和自由主義思想在中國社會革命歷史中的相互影響。

  第三、參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研究中國社會革命的歷史。

  第四,從當代中國高速發展的視角切入,分析「中國夢」「新時代」「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治國理政的思想。

  會議期間,盧布爾雅那當地電視台還邀請田辰山作了專訪,他就中華文化的智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於當代中國的價值、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等問題依次作了闡述,並強調不同國家、民族和人民加強從各自不同傳統文化的語義環境出發相互理解在當今國際社會中的重要性。

  【撰稿:劉永鋒】

(責任編輯:劉永鋒)

推薦閱讀:

劇評:《天與地》「吃人」主題吸引新觀眾
「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主題展作品欣賞(之一)
城市之窗  上海世博會主題秀
賞味直播預告:簋街胡大、SM主題、正宗口味蝦!京城三家小龍蝦店究竟值得去嗎?
走好人生每一步——主題班會方案

TAG:學術 | 中國 | 國際學術會議 | 馬克思主義 | 國際 | 教授 | 會議 | 主義 | 主題 | 報告 | 馬克思 | 學術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