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可閑論人非/《〈論語14.29〉解析》

【原文】 子貢方人①。子曰:「賜也賢乎哉?夫(fú)我則不暇②。」【注】① 方人:議論人的短長,指品評他人的過失。② 暇:空閑。不暇:沒有空閑時間。【譯】 子貢喜歡譏評他人的過惡。孔子對子貢說:「賜呀,你自己做得就很好了嗎?我可沒有這種空閑時間去議論別人。」

【解析】 有一些自詡(xǔ)直爽的人,看見不順眼的事,不怕得罪人,或當面就笑話人家,或轉過臉逢人就議論,把數(shǔ)說他人的過錯或惡行當作快事。孔子的原話是「方人」,「方」在川鄂一帶的方言中至今還使用著,意思是「不妨得罪他一下」,暗含而未表達的意思是:他有什麼了不起,得罪了他又能咋得?像子貢這種有作為的人,大多是心直口快,眼睛裡容不得一粒砂子,肚子里藏不下一點點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憋得慌。說出來就發泄了,發泄完了就舒服了,而且話說得越尖酸越刻薄越痛快。其實,痛快是痛快了,後果就不考慮了嗎?雖然你不怕得罪人,但得罪人已經成為了事實,隱患已經埋藏下來了。這種人為什麼會有這個毛病呢?從自身這一方面來說,主要是看別人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他時刻都在尋找人生的缺陷和他人的不足,總想在搶白他人之中以標榜自己的能耐,而不知反身觀照自己。從對待他人來說,沒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寬容之心。別人譏評你幾句你是什麼感覺?己所不欲,為什麼偏要施與他人?從人際交往來說,這種人缺乏「留一條大道給他人走」的胸懷,凡事得理不饒人,甚至自以為有理實則無理也要狡辯三分。批評別人的錯誤是應該的,但應該使用和風細雨的態度而不是譏諷於人。批評他人的目的是為了促使他人改正,而不是把人家搞臭。況且君子要盡量「不論人非,不談人過」,尤其在背後評論他人是君子之大忌。孔子倒沒有過多講道理,而只是告誡子貢:你就做得十全十美了嗎?我可沒有這個閑工夫!正如俗話所說的「你的屁股就那麼乾淨嗎」?想來聰明的子貢定會從孔子的批評中有所醒悟:當發現他人有某種缺陷的時候,首先要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我有沒有這方面的毛病?當一個人在張嘴譏諷別人的時候,應該首先想到給別人留一條行走的大路。得罪人是不可怕的,但不該得罪人而得罪人就應該嗎?人們啊,多關注一下自己的修為吧,不要整天忙忙叨叨地去做評判師。看別人這也不順眼,那也不滿意,勞則無功不算,甚至還會招來誤解和怨氣。


推薦閱讀:

日課 |《論語·為政》13
安德義《論語解讀·述而第七·9-10》 - wangxiuhuan1945的日誌 - 網易...
《論語·學而第一》原文、注釋、翻譯與解讀
《論語》注釋·讀解(6)
《論語 八佾第三》講要選錄( 三 )

TAG:論語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