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必修】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學術論文?

作者周傳虎

本部分是論文寫作八節必修課的第一章內容,本章的主要內容圍繞論文寫作與選題原理展開。

在上一期微信原創文章《為什麼很多作者不會寫論文?學術論文究竟是什麼?》一文中,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學術論文究竟應該怎麼寫?有哪些注意事項?本期內容,將就此給大家進行分析講解。

專家介紹

周傳虎,山東大學大數據與精確傳播實驗室特聘專家,全國核心期刊論文評價中心主任,「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大數據評價理論與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核心成員,國內首個學術期刊智能分析與精確投稿系統(國家版權局軟體著作權證書編號:1683635)發明人,370多位博士生的論文寫作導師,國內第一本學術寫作專業教材《學術論文寫作實用教程》(即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

0

3

本文的第三部分,「怎麼」寫。我們分兩個層面來進行講解。第一個層面,從寫作觀念上來看;第二個層面,從寫作實踐中來看,我們應該怎麼去做。

首先,我們應該從觀念上來調整。在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了幾個能夠更新大家寫作觀念的內容。第一個,初稿不是定稿。我們平時寫的論文永遠都只是初稿而不是定稿,定稿是改出來的,定稿永遠都不是一次性寫出來的,寫的時候永遠是在寫初稿。從過程的角度來講,我們很有必要把初稿和定稿區分開,否則,很容易會造成一種自己好不容易寫完論文了,就趕緊投稿的現象,在這時,你只是把一個不成熟的東西給投出去了而已,所以,編輯就有充分的理由來認定你的論文不夠嚴謹,同時,他們也會認為你自己對自己也是不負責任的。那麼,這種觀念還會給我們帶來兩方面的啟示,第一方面,我們的論文寫的不好才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論文寫的好才是不正常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寫出來的論文是初稿,初稿寫的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大家敢於承認自己的論文寫的是初稿,就很容易能夠接受寫的不好才是正常的這個觀念,所以你在寫論文的過程中,不要怕自己寫的不好,你擔心自己寫的不好還是受到把初稿當做定稿的觀念的影響,如果大家真的意識到,自己寫的是論文初稿,你就不會怕它寫的不好,因為後期還要對論文進行修改;第二方面,受到「以刊評文」的誤導。有很多同學多次重複的問我說「周老師,我看有很多權威期刊上,已經發表了的論文是那個樣子的,但是您為什麼要告訴我,論文應該是這樣寫的?」我說:「你看到的文章是已發表的論文,我給大家講的是處於過程中的論文」。論文的這兩種形態是不一樣的,有時,初稿和定稿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更何況作為定稿投出去的論文,直到發表建刊刊登出來的文章,這中間的過程中還會經過很多次的修改,如果我們真的進入到一個過程中的話,能夠深刻的理解這裡面的區別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能用已經刊發出來的論文,衡量自己論文的寫作過程,不然你會遺失很多的東西。

第二點,我們是要寫作要發表的論文而不是自娛自樂。自娛自樂完全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學術對話過程中的I ,是一個自我的過程,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寫多少字,前言怎麼寫,結語怎麼寫,等等,大的小的各個方面都完全靠自己,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顯然是不行的,因為你的論文是要追求發表的。

第三點,在寫作時,要合理安排時間,而不是要找時間。在寫作時間上,有一個選題、寫作與修改的時間投入的時間比例問題,5:2:3是我給大家建議的一個合理的比例。從5:2:3這個比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寫作環節是最不重要的,因為我們呢已經解釋了,寫作只是寫一個初稿而已,論文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都在選題環節,百分之三十的重要性在修改環節,寫作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環節,大家一定不要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寫作環節,否則,這就是一個不科學的論文寫作過程。

第四點,多引用,能不自己寫就不自己寫。這句話很容易理解,但這句話隨之就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重複率的問題,可能有人會擔心,如果自己多引用,能不自己寫就不自己寫的話,論文的重複率豈不是要很高嗎?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能不自己寫就不自己寫」這句話時的第一反映是不是會想到重複率的問題,如果是的話,我前面講的內容就全白講了,在文章前半部分,我花了很多的時間都在講初稿不是定稿,你寫的僅僅是個初稿而已,只有當你的稿件投出去以後,才會牽扯到重複率的問題,在稿件的寫作環節中,根本就不存在重複率這個問題,重複率是用來檢測論文定稿的。當然,多引用有沒有問題存在呢?問題是有的,那麼,它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呢?在修改的環節解決,那麼,在修改環節是不是就要降低重複率呢?不是的,修改環節主要是處理引用和原創的關係問題,而不是降低重複率,我一直反覆情調重複率這個問題是個假問題,大家不需要考慮,因為重複率是你稿件投出去以後的問題,大家只要在稿件投出去之前的過程中,下足夠工夫,在寫作環節下了足夠工夫,就不存在重複率這個問題了。

第五點,寫作速度能有多快就多快。據統計發現,論文寫作環節拖的時間越長,寫的越慢,論文成功的概率就越小。我們這邊有一個最快的學員,從選期到投搞,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稿件投了一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中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強調「能有多快就有多快」,越快成功率就越高,這位同學的論文從選題到收到錄用通知為止,也就用了五十天左右的時間。

第六點,好論文的標準。一篇好論文的標準是很高的,有很多論文其實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這個不要緊,我經常和大家開玩笑說,我給大家講的這些標準,如果你能夠達成百分之三十,你的論文就會很容易發表。第一點,選題和問題要集中。經常寫論文的作者,包括期刊編輯對這個問題應該特別有感觸,很多論文的問題都出在選題和問題不夠集中上,就是說論文太發散了,典型的表現是什麼呢?典型的表現是作者自己也說不清,自己的論文到底寫了些什麼。如果選題和問題很集中的話,作者是可以用一句話將論文的過程和觀點表達清楚的,這個難度挺大的,但這就是我們的標準。第二點,過程要科學嚴謹,論文的研究過程,包括作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整個的寫作過程要科學嚴謹,要鏗鏘有力,最後還要有結論,在這一點上也能卡掉很多論文,因為很多論文並沒有結論,很多有結論的論文也都是生拼硬湊上去的,因為作者知道論文要有一個結論,但是又不知道得出了一個什麼結論,所以就湊上了一個,比如,重複已有的研究結論,或者專門寫一些假大空的內容來冒充自己的結論,這顯然是不行的。第三點,結論要鏗鏘有力,它的一個前提是,你的結論要能夠站得住腳。第四點,語言要珠圓玉潤,針對語言方面的內容,其實還有一個更通俗的標準,論文要能夠達到朗讀的水平,你的論文寫完以後,別人能夠琅琅上口,能夠朗讀,這點比珠圓玉潤的標準要更高一些。這是四個標準,這四個標準歸納總結一點就是合理的陌生感。

我們有時在講論文的創新時,會思考論文的創新到底是什麼呢?我在之前寫關於論文創新的文章中也講過,從大科學家、大學者到普通的作者再到期刊編輯,我發現其實所有的人都很難講清楚論文的創新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在我的文章中,從來不講創新這個問題,即使講創新,也是講學術創新,一般來說,我是很少講創新的,為什麼我不願去講創新呢?就是因為我也說不清楚,那麼我講什麼呢?講陌生感。大家在論文中,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能給編輯一種陌生感,編輯在第一個初審的環節里,就會認為你這篇論文可能是一篇好論文,當然,到底好不好還要看裡面的內容,還要看你寫的怎麼樣,你的結論怎麼樣。但是,當人一看你的論文給人一種陌生感時,我們就可以認為它是有創新存在的,但這種陌生感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是很突兀的陌生感的話,就會讓人感覺到明顯的不合理,這是不行的。陌生感要有合理性,而不能是極度的陌生感。

最後一點,學術創新。關於學術創新,我在這裡要給大家分享兩點:第一點,學術創新是一種繼承性創新,而不是一種從天而降的天才式的創新。我們通常講學術創新不是一種天才式的創新,而是一種繼承性的創新,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在學術領域,在科學領域就從來沒有哪一個創新是從天而降的創新,所有的創新都是繼承性的創新,如果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難實現創新的,真正落實到寫作過程中來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體現在文獻綜述的環節,研究問題一定要來源於文獻綜述,一定不能來源於你自己的頭腦中,也不能來源於外界,一定要在現有的文獻中,找到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的位置,這是創新的繼承性。第二點,觀點新才是真的新。按照傳統理解,學術創新包括像觀點新、材料新、方法新,等等,好幾個方面,但是歸根結底,觀點新才是真的新。材料新,用新材料得出一個舊觀點,一般情況下是不實用的,只有在一個情況下實用,就是在做歷史研究時實用。但這種實用性也是有限的,歷史研究有時也不實用,只有當你有新材料時才實用,有時候也不是這樣的。方法新,這點也是有問題的,如果用一個新方法得出一個舊觀點,那這篇論文基本上是沒有價值的,不管是新材料還是新方法,必須得出一個新的觀點,我們才會認為這篇論文是創新的,如果一篇論文只有新方法,沒有新觀點,那論文的作者基本上就是在瞎折騰,這是學術創新的第二點,觀點新才是真的新。

0

4

從實踐的層面上來討論怎麼寫的問題,我們主要分享兩點內容,寫什麼和不寫什麼。關於寫什麼,我不在本文做著重討論,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講不寫什麼。在這裡,給大家列舉了一些不寫的內容,口號、說教、意義、價值、功能、必要性、啟示、對策、空白、影響,我們通過幾個例子,簡單的分析一下。第一個例子,大學生黨建工作進網路建設的必要性,這屬於必要性研究;第二個,古村落旅遊資源特徵及價值研究,這屬於價值研究;大學英語教師課堂反饋的功能研究,大學英語教師開展教育行動研究的意義,日本藥品價格政策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這些例子分別是表現研究、價值研究、功能研究、意義研究還有啟示研究,都屬於以上給大家列舉出來的內容,這都是我們不推崇研究的東西,我們不建議大家研究這些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口號研究、說教研究、對策研究,這些我們也不建議大家寫。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寫呢?相信口號研究和說教研究這兩點,大家很容易理解,因為口號過於假大空,而說教研究的說教意味太濃厚,它會削弱論文的學術性,這很容易理解。但是,意義,價值,功能,必要性,啟示研究等等,我們為什麼也不建議大家去研究呢?原因就在於這些內容都是不證自明的,比如,意義、價值、功能研究,這些都是不證自明的,比如,大家對黨建工作推薦網路建設,這個你不用去研究它的必要性,你認為它有必要,我也認為它有必要,所有的人都認為它有必要,既然是大家達成共識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寫呢?它是很有必要性,但你沒有必要去寫。再說價值研究,古村落它具有很大的旅遊價值,這一點我們是承認的,我們承認它有很大的旅遊價值,你不用去論述它的價值,這是沒有必要的,你不論述大家也都承認它的價值。再比如,課堂反饋,它有沒有作用,有多大作用,有哪些作用,這些我們基本上都知道,我們都知道反饋是有作用的。再比如,大學教師要開展教育行動研究,開展什麼研究我們都認為它是有意義的。再比如,日本藥品價格政策對我國的啟示,啟示當然是有的,把日本換成美國的,換成英國的、德國的,都會對我們有啟示,這種啟示是不用寫的,如果你認為它有必要,有價值,有功能,有意義,有啟示,那好了,你就繞過這個環節直接去寫怎麼做。比如說,大學生黨建工作怎麼跟網路建設相結合,你就直接說怎麼做,不要去寫它的必要性,就說怎麼做就行了。與啟示緊密相連的是對策研究,這也是我們不建議大家寫的,因為凡是牽扯到對策研究的問題,一般都是屬於工作層面上的問題,在這裡,我們講的是一般情況,而這種問題,我們要特別謹慎的對待,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這單獨給大家進行相關講解。對於工作中的問題,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也要特別謹慎的對待,因為對策研究很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你的論文雖然叫對策研究,但你的對策部分是假大空的,這是很致命的毛病。其實,很多論文,像是某某某對策研究,這種文章中給出的幾條對策,沒有一條能落到實處,這種情況下,整篇論文就沒有一點價值了,因為你的論文就叫某某某對策研究,但文中的對策都沒有用。再看一下空白研究,空白研究跟我們講到的合理的陌生感相關,剛才我們講到,這種陌生感不能到一種極度的不合理的程度,空白,陌生不陌生呢?陌生就是一個完全新東西,讓別人看了以後,都在想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怎麼會有這樣一個東西?這樣就算是完全空白了,沒有任何徵兆的,前人從來沒有人研究過的東西,極度到了極致,就是不合理的了,這種研究我們也不推崇,我們不推崇它的原因是,從發表的角度來講,從過程的角度來講,你冒的風險太大。當然,我們沒有絕對的理由認為,空白研究就是不科學的,得出來的研究結果可能就是錯誤的,就是沒有價值的,我們沒有絕對的理由這樣認為,但是,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你沒有研究基礎,你所研究的東西完全是空白的,沒有任何人關注過,沒有任何人寫過有關論文,只有你自己在寫。一方面,從發表的環節,從編輯到審稿員,每一環節的所有人都有理由來質疑你所研究的東西,因為他是別人從來沒見過的,這就增大了你在每一個環節的難度,所有的人都在質疑你。但反過來,我們從自己的角度來想,你研究的東西很有可能是一個只有你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除了你之外,並沒有人感興趣,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從發表的環節來看,你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冒風險的原因就在於別人對你研究的內容都不感興趣。當然,你可以認為,我研究的東西是超前五百年的東西,五百年以後大家就會發現這個東西的價值了,那麼好了,你把你的論文存起來,五百年以後再發表。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是很現實的,期刊編輯在他有限的版面里,拿出好幾個版面來發表你這篇論文,那麼,你的這篇論文能給期刊帶來什麼影響,編輯也是要追求回報的,難道你要跟他說:「我五百年以後能夠給你這個期刊帶來極大的影響」,五百年以後大家都轉世投胎好幾次了,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問題。

本文整理自《論文寫作原理》課程錄音


推薦閱讀:

SCI 期刊《Applied Intelligence》預審稿意見分析及難度解析
如何成為學術論文寫作高手:第一講
為SCI雜誌當section editor?你值得擁有!
【編輯課堂】 編輯是這樣審稿的!
如何避免論文寫作時的自嗨?寫出優質的論文其實也是有套路的!

TAG:學術 | 論文 | 學術論文 | 寫作 | 論文寫作 | 才能 | 一篇 | 一篇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