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賞析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杜甫唐詩鑒賞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  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  面別情見於詩  杜甫  鄭公樗散鬢成絲,  酒後常稱老畫師。  萬里傷心嚴譴日,  百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  邂逅無端出餞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  九重泉路盡交期。  杜甫詩鑒賞  鄭虔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更精通天文、地理、軍事、醫藥和音律。杜甫稱讚他「才過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但他一生坎坷不幸。安史之亂前始終未被重用,食不裹腹。安史亂中,又和王維等一大批官員一起,被叛軍劫到洛陽。安祿山任命他為「水部郎中」,他稱病不肯就任,還暗中給唐政府通消息。但當洛陽收復,卻被定了罪」,貶為台州司戶參軍。杜甫為此,寫下了這首「情見於詩」的七律。  「 樗」和「散」,見於《莊子·消遙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又《莊子·人間世》載:有一木匠往齊國去,路見一高大櫟樹,人甚奇之,木匠卻說「『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說鄭公「樗散」,意為鄭虔不過是「樗櫟」那樣的「無用之材」罷了,既無非份之想,又無犯「罪」行為,不可能是什麼危險人物。何況他已經「鬢成絲」,又能有何作為呢!第二句,即用鄭虔自己的言談作證。他不過以「老畫師」自居而已,並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既然如此,就讓這個「鬢成絲」的、「垂死」的老頭子畫他的畫兒去,不就行了嗎?可見一、二兩句,並非單純是刻劃鄭虔的聲容笑貌;而是通過寫鄭虔的為人,為鄭虔鳴冤。  次聯緊承首聯,層層深入,表達了對鄭虔的同情,抒發了對「嚴譴」的憤慨,的確是一字一淚,一字一血。對於鄭虔這樣一個無罪、無害的人,本來就不該「譴」。如今卻不但「譴」了,還「譴」得那樣「嚴」,竟然將他貶到「萬里」之外的台州去,真使人傷心啊!  這是第一層。鄭虔如果還年輕力壯,或許能經受那樣的「嚴譴」,但他已經「鬢成絲」了,眼看是個「垂死」的人了,卻被貶到那麼遙遠、那麼荒涼的地方去,豈不是要他早一點死嗎?這是第二層。如果不明不白地死在亂世,那就沒啥好說;但兩京都已經收復了,大唐總算「中興」了,該過太平日子了,而鄭虔偏偏在這「中興」之時受到了「嚴譴」,真是太不幸了!  這是第三層。由「嚴譴」和「垂死」激起的情感濤波奔騰前進,化成後四句。  「 蒼惶」一聯,緊承「嚴譴」而來。正因為「譴」得那麼「嚴」,作者沒來得及送行,鄭虔已經「 蒼惶」地踏上了漫長的道路。「永訣」一聯,緊承「垂死」而來。鄭虔已是「垂死」之年,而「嚴譴」又必然會加速他的死,不可能活著回來了;因此發出了「便與先生應永訣」的感嘆。即使活著不能見面,仍然要「九重泉路盡交期」啊!情真意切,深痛不忍卒讀。盧得水評這首詩說:「末竟作『永訣』之詞,詩到真處,不嫌其迫,不妨於盡也。」  前人評這首詩,有的說:「從肺腑流出,「萬轉千回,純是淚點,都無墨痕」。有的說:「一片血淚,更不辨是詩是情。」這都可以說抓住了最本質的東西。  至於說它「屈曲赴題,清空一氣,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是一格」,則是就藝術特點而言的;說它「直可使署日霜飛,午時鬼泣」,則是就藝術感染力而言的。

推薦閱讀:

(1)《唐詩三百首》杜甫詩欣賞(下)
唐詩、宋詞、元曲九大巔峰之作!
《全唐詩》四萬三千餘首唐詩、兩千五百唐詩詩人【上卷001—300】
唐詩宋詞圖文版(1)
玄讀詩詞:初唐詩壇個性十足的七大怪才,你知道幾個?

TAG:唐詩 | 唐詩賞析 | 賞析 | 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