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半人時代」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禮」

導讀:所謂的「禮」、「禮節」、「禮樂」究竟指的是什麼?曾經令人神往的「君子之風」能否復現?在現代社會,中華傳統禮儀或規範是否還有它生存、延續的空間與價值?2016年9月,著名禮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做客嶽麓書院講壇,開講「禮樂教化與走出『半人時代』」。鳳凰網國學頻道特推出本專題,全景呈現講座盛況,以饗讀者。

【講壇實錄之一】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 朱漢民

主持人(朱漢民):尊敬的彭老師,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致敬國學第二屆全國華人國學大典系列活動之嶽麓書院講壇,今天我很榮幸地請到我們國內著名的禮學大家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主講,在此我謹代表國學大典主辦方鳳凰網、鳳凰衛視、嶽麓書院以及承辦方鳳凰網國學頻道對彭教授來嶽麓書院講壇講學表示熱烈的歡迎。請允許我在這裡首先介紹一下彭林教授,當然大家很熟悉他,彭林教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在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經學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學術兼職有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宗教與人文高等研究中心學術研究會副主任,《中國經學》主編,他常年從事中國古代史、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儒家經典的研究與教學,特別是在經學和禮學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有中華傳統禮儀、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等。

這次活動是作為嶽麓書院講壇的系列活動之一,剛才宣傳片已經介紹了我們這次國學大典,今年是我們第二屆全國華人國學大典,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今年是嶽麓書院1040周年,同時也是湖南大學定名90周年,同時也是我們的一個校慶重要活動,所以我們這次邀請海內外著名的學術大家到這裡和大家作學術交流、文化交流,共享國學的盛宴,同時也促進國學的研究與傳播,特別是這次彭老師演講的主題是禮樂文化,而禮樂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最核心的內容,今天彭老師要在這裡,跟我們系統地講述,剛才彭老師說希望通過禮樂文明把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講清楚。我在這裡不多說了,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彭林教授主講。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彭林

物質和精神應同步發展 否則社會畸形

尊敬的朱院長,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同學,各位朋友,首先我非常感謝朱院長對我的邀請,讓我有這個榮幸,能夠在著名的嶽麓書院講壇上面和大家交流、切磋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些問題,同時也非常感謝大家利用星期天不辭勞苦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今天我跟大家交流,向大家請教的話題是:禮樂教化與走出「半人」時代。

當今之世,五洲四海、舉國上下都在談論一個主題——發展,我們希望發展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技、現代國防、現代交通等等,這些都應該發展,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現在所謂的發展,視野幾乎都集中在物質領域裡面,追求的是物質發展,我們有意無意地忘記了一個更重要的發展——人自身的發展。人在改造物質世界的同時,也需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我們不能見物不見人,只見物質,而忘掉了我們自身,我們的身和心也應該同步發展。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人們一講到共產主義,想到的都是「各取所需」,需要什麼就可以拿什麼,需要多少拿多少,把這作為共產主義的主要標誌。而那門課的課本上談到,共產主義社會有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社會財富充分的涌流;第二個條件,人的道德品質極大的提高。後面還有幾條,我已記不清,時間太久了。可見,理想社會的境界,是物質和精神都高度發達。只有物質、沒有精神的社會是畸形的,物質再豐富,幸福指數都會很低。我想這一點,大家都已經有了初步的體會。

社會發展有兩步 要有意識地做「完人」

在我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說一千道一萬,是人自身的發展,其它發展都是從屬於此的。從最宏觀的角度而言,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兩步。

第一步,是人的體質的進化;第二步,是人的心靈的進化。人類是從某種古猿進化而來的。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古人類頭骨,是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東非肯亞發現的、一件編號為1470的頭骨,它的測年是距今160萬年。從那時候起,人類的進化之路發軔,一直到距離現在1萬年,——我們北京的山頂洞人距離現在1萬年,人類才走完了這漫長的第一步——體質的進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直立人。自然界只有一種動物是直立行走的,就是人。所以體質人類學家定義的人,是直立行走的人類,所以稱為「直立人」。在此之前的古人類,還不能稱「人」,他們身上既有猿的舊質,又有人的新質,因此統稱「猿人」,如中國的「北京猿人」,印尼的「爪哇猿人」,德國的「海德堡猿人」等,他們都屬於「半人」。

我們在體質上成為直立人之後,那麼,今後的任務,就僅僅是追求富庶的物質生活了?當然不是!人是萬物的靈長,有複雜的思維活動,有精神家園,說得通俗一點,人有一顆不同於禽獸的心。由於人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而心靈的進化要比體質的進化滯後得多,因此,動物的野性,諸如無序、殘暴、貪婪、惡鬥等,都或多或少地殘留在人們的內心,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左右我們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儘管長得像人,而且渾身都是名牌服裝,但舉手投足之際,往往不那麼像人,甚至像馬戲團里穿衣戴帽的猴子,令人感覺不好。我在清華開一門「中國古代禮義文明」的課,有學生問這門課有什麼用?我說:「讓你有個人樣!」 結果全班大笑!

人類在後一階段的進化,是要用理性去戰勝我們那一顆心裏面夾雜著的動物野性。現在社會上的許多不端行為、不良現象,都是我們心靈裡面的野性在起作用。這些動物的野性,人是不應該有的,所以我們人類還面臨著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就是我們這顆心如何進化。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還是「半人」,如果人人都是「完人」,那社會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毛澤東曾經號召大家學習白求恩同志,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我們現在的身和心都不那麼純粹,所以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每一個人都要有這個意識,我們要做「完人」,要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

講壇現場

走出「半人時代」 中國文化核心就是「禮」

「半人時代」這個詞,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們清華前輩梁思成先生髮明的。他批評近代高校的學科過於瑣碎,學文科的不學理科,學理科的人不學文科,而知識是一個整體,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只是「半人」,所以要走出「半人時代」。我今天提出這個概念,希望在一個更宏觀的背景下,來提示我們現在還是處在「半人時代」。只有當所有的人都成為了「完人」,我們人類社會的進化才是徹底完成的。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最核心的問題。德國哲學家康德有過一個著名的表述:「全部哲學事業都可以歸結為對『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人是社會的主宰,所以全部哲學問題都是圍繞人展開的,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而這些問題,中國人很早就已經提出來了,中國文化的深刻、偉大,體現在許多方面。中國人很早就提出人要成為完人這個命題。我們不僅提出了一個目標,而且提出了解決之道,這就是禮樂教化。當年,梁啟超先生比較東西方文化,把兩者抽象、歸結到到最後,都用一個最核心的詞來表述,他說中國是重禮治,西方是重法治。梁先生東西方文化的核心歸結為「禮」和「法」。我們史學界的泰斗錢賓四先生非常贊成梁先生的這一歸納,說「此可謂深得文化分別之大旨所在」。此後,錢先生寫過好幾篇文章專門討論中國之禮的論文,有一年我在台灣講演,題目就是《錢賓四先生論禮的三篇文章》。

1949年之後,錢先生在香港辦新亞書院,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他離開香港,到了台灣。美國耶魯大學有一位中文名字叫鄧爾麟的教授去拜訪錢先生。錢先生跟他講中國文化,開頭就說,中國文化可以歸結為一個字,就是「禮」,它在西方語言裡面沒有同義詞可以翻譯,禮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國文化里,沒有什麼不是禮,它相當於西方人說的「文化」。談到最後,錢先生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得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禮。」因此,我覺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先把把這一點確立起來,才有可能抓住中國文化的根。張藝謀先生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便舀一勺都是精華。」這說明張先生對中華文化不得要領,世界上哪有全是精華的文化。下面說一說中國人為什麼會走上禮治的道路?


推薦閱讀:

漢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你才是儒家」
人間張壁天下奎星 「第一星像村」 歷史軍防重地
《功夫熊貓2》熱映:中國文化輸出,還是美國文化入侵?
重建中華文化生態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時代 |